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2)▪P7

  ..续本文上一页

  当下不着相,即一切相,离一切相,那么我们学道的人,只要从见闻觉知、施为动作,去认取我们的本性,如何认取呢?【空却】两个字就是最重要的,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嘛!空却的旁边写两个字:【 放下】,绝对的放下,绝对的放下你六根攀缘六境的这些执着、分别心,统统放下,你冷静的看、用智慧的看、不着相的看,一样看,没有关系,但是就是保持一个绝对放下的心。我们学道人唯认,只要从见闻觉知、施为,【施为】就是言行、举止动作,放下这些三业所接触的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处,【心路】就是这些妄想,这些妄想就打不进去了,妄想打不进去的地方,就是不可思议的本性喽,金刚不可思议的本性喽!你只要放下见闻觉知所显现的这些思想,统统把执着跟分别放下,如是知、如是见,即见,离一切见,即闻,离一切闻,即觉,离一切觉,即知,离一切知,那么见闻觉知就是即相离相,就是这样子。只要我们放下,我们这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就现前!

  【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

  我们这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是不属于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脑筋在作用,就是有形相的妄想,这个肉体里面,建立了种种的观念,我们的不生不灭,是超越这一些的。可是因为它要妙用现前,当然要用六根啦,你没有这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那你怎么妙用呢?妙用你怎么现前呢?对不对?所以有一个无位真人,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祖师大德这么说的。有一个无位真人,没有名字、没有阶位的,就是我们的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在我们的六根放光动地,可是我们不认识它,我们都是用有相,我们都是用执着的心态。

  【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

  你千万不要在你眼睛所见到的;耳朵所闻的;鼻、舌、身、意所接触到的,起这个执着跟分别心,【见解】就是执着跟分别。也不要于见闻觉知上起心动念,因为绝对的本体,它是无念的。动念的意思就是说,动到执着的念、分别的念,并不是说没有念头,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他看不懂,也不要在见闻觉知上动念,那怎么办呢?什么都不要去想,那个叫做外道!所以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了解,真正开悟的人,他动念无妨,为什么?他体用一如,他动念就是不动念,意思就是,不要动到分别的念,不要动到这个执着的念,不是说没有正念,没有正念,就象死人一样的了,每一个人都有念头的,所以亦莫在见闻觉知上,去动那种分别、执着的念。

  【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

  眼见一切相,当下就是如如不动的寂灭道场,耳听一切声音,尘自生灭,闻性不动,就是寂灭的道场。也不可以离开见闻觉知,去另外找个心,也不可以舍离见闻觉知。

  【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

  加两个字:【另外】取法,这样语意才可以更清楚。也不可以舍掉见闻觉知、舍掉这六根,另外跑一个地方去找一个法,你找不到的!

  【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不是见闻觉知,也不离见闻觉知。不住见闻觉知,也不可以著见闻觉知,简单讲就是,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诸位!这一句话是不是很简单,师父常常说:修行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我们肯放下,好端端的清净自性,就任我们应用。所以古来祖师大德讲一句话,非常有艺术的,说:参禅悟道者,生擒活捉,不费吹灰之力。这个讲得实在是太好了!大彻大悟的人生擒,生擒这个烦恼、活捉这个烦恼,不费吹灰之力,真的!离一切相嘛,连动到一两的力都不要,我们说:四两拨千斤,我无心,连一两的力量都不要用得上,不费吹灰之力,但于境,离一切境,连起心动念都省了,那就OK了!所以我们要是学禅师,生擒活捉,不费吹灰之力,就是离一切相。

  【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历千万劫终无得日;】

  必将认为叫做【将谓】;【遂】就是因此。世间人听说:诸佛都传心法。认为这个心上,大概有另外一种法,可以可证、可取,因此就用这个心去找那个法,不晓得当下这一颗心就是了。不可以拿这个执着的心,去求另外一个心,那你千万劫也求不到的。心是绝对的,不可以有能所,当下无心,就是我们本来这个法嘛!

  【如力士迷额内珠,向外求觅,周行十方,终不能得。】

  以额上的珠,比喻人人本具的佛性,在这个《大般涅槃经》的卷七里面有这样写着,有一个大力士与人搏斗,他顶上有一颗珠,摔角时头相触,一撞下去,撞到这个眉间,沉没在这个皮肤当中,该处就长出一个瘤了。后来不晓得有什么原因,他说:哦!这里怎么长一个瘤那么大呢?后来医生告诉他说:哎呀!你这个是金刚珠入体哦!这是比喻说,一切众生因为被烦恼覆盖着,所以不知道我们本具的佛性,一旦碰到善知识,始得见他本具的佛性。这个力士眉间的这个金刚珠,跟人家搏斗的时候被撞进去了,找不到了,其实珠还是在他体内,就表示我们佛性在内嘛!

  底下说:【向外求觅,周行十方终不能得;智者指之,当时自见本珠如故。】

  向外面求,你怎么样找,你也找不到,有寻找的心就不对;经过有智慧的人指导,当下就看到自己本来拥有的这一颗宝珠了。所以但息妄念,别无胜解,好好的放下,现在所发生的缘起法,它就是本来的面目。

  【故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

  不认识佛,不肯来承担,就是本心这个佛。【功】就是造作。拼命的用这个色身,乃至怎么样拜佛啦,乃至念佛、参禅啦,拼命的用功,依次第证,辛勤求取,但永远不能成道,因为方向错误。

  底下这一句,要好好的牢记:【不如当下无心,决定知一切法本无所有,亦无所得,无依无住、无能无所,不动妄念,便证菩提;】

  见一切相,就全部放下,一切的是非莫管,不落两边,就解决了!确定一切法本来就无所有,起心动念都离开了本法。【能】是指心,【所】是指境界,也没有所谓的执着这一颗心,因为无心嘛,也没有所执着的这些境界,不动妄念,便证菩提,就这么简单!

  

【及证道时,只证本心佛,历劫功用,并是虚修;如力士得珠时,只得本额珠,不关向外求觅之力。】

  你证道的时候,是证到你本来就是佛了,历劫功用,都是虚修。为什么?你得到的那一颗珠,本来就是你的嘛,你现在得到的佛性,本来就是你的嘛,只是你不悟而已嘛!

  【故佛言: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恐人不信,故引五眼所见,五语所言,真实不虚,是第一义谛。】

  无所得就是真得。五眼就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语,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第一句就是真语者;第二个:实语者;第三是如语者;第四个是不逛语者;第五个是不异语者。用这个来告诉你,不可动摇的对佛的信任。所以说:五眼所见,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语: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逛语者、不异语者,真实不虚,是第一义谛,告诉我们佛陀的伟大,五语是可信的,莫疑!

  

《传心法要讲记(2)》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传心法要讲记(3)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