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 讲记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六讲 依止上师 下▪P3

  ..续本文上一页切善知识都是诸佛菩萨之化现,即使面对各种不悦对境,亦将此视为善知识调伏自心之清净显现,而反观自心、忏悔业障,不会把一切过失归咎于善知识。如是行者可依止数位具德上师广闻博学,如阿底峡尊者曾经依止过153尊上师。而不具备如此信心和智慧者,依止上师越多,越容易执分别心品评诸位上师之贤劣而诽谤造业,此时依止上师越少越好。故法王如意宝云:“若具备信心者,依止上师越多越好;若不具备信心者,依止上师越少越好。”

   目前亚青寺为汉族传法的除了我以外,还有普巴扎西活佛、堪布当秋、堪布秋巴让卓、登曲活佛、慈诚加参活佛和两位益西降措活佛,他们都是喇嘛仁波切的心子,汉语也说得很好,你们都可以去这些活佛、堪布面前求法。他们不辞辛苦地为你们宣讲佛法时,你们最好能去听。虽然上师们都是圆满证悟的成就者,就功德而言无有差异,但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根基、缘份不同,,可以听闻适合自己根基、具缘导师传法。若不适合自己根机,盲目挤在外面也有过患。最重要的是不要以庸俗的分别心评判导师的贤劣。这种情况藏族弟子很少出现,而汉族弟子比较严重。可喜的是,最近这种现象有所改善,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保持。

   (4)“依法不依人”与“依人不依法”

   有人虽对释迦牟尼佛传讲的佛法具有信心,但是由于自己烦恼沉重,未对具德上师生起敬信,故问:“可否依法不依人?”此中当知,“依法不依人”乃针对未依止具德上师的初行者。初行者由于尚未通达法义,对他人(未具正法者)的言说亦不具判断能力,故当“依法”进行抉择,不能率意轻信他人(未具正法者),使自己误入歧途。一旦依止真正的具德上师之后,即当一心一意以信心承事。具德上师身、口、意三门为三金刚,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故依止上师就是依止法。而且释迦牟尼佛所传讲的八万四千法均为应所化机而宣说,初行者若仅依文字诠释,极易理解偏颇。而上师则能以遍知智慧观机授教,使法与根机相应,令行者迅速趋入解脱。故依止具德上师后,随见解增上,应“依人不依法”,甚至在上师示现一些貌似不如法的显现时,更应以清净心观待,绝不能依自己内心分别所谓的“法”去衡量评判,甚至舍弃、诽谤上师。

   (5)无实修意乐

   有者只重财物供养,并无实修依止之意乐;有者一时心血来潮依止上师,纵有信心,转瞬即逝,未能自始至终依教实修;有者以为进入佛门,把自己的三门托付给导师和诸佛菩萨后,再不必修行,生生世世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此乃大谬矣!将三门托付给上师之功德固然不可思议,然托付之真实密意乃决心舍弃对自我之一切执著,随顺上师、依教奉行。若不能依止上师教言精进实修,此种付托只能称为名言托付。往昔提婆达多跟随释迦牟尼佛20余年,虽精通一切法义却未生信,临终堕入地狱,方知佛语不虚,抓着如来的脚哀号道:“炽热极炽热,焚焦极焚焦!”佛曰:“我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随自转。”

   诚如经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由此可见,善知识救怙众生之根本在于无谬宣说佛陀正法,引导众生依法趋向究竟解脱。试想,历代传承祖师无不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而仍将毕生精力投入修行佛法之上,何况我等凡夫?故依止清净具德上师,依教奉行乃为至要。

   (6)我执炽盛

   上师既非某位弟子的专属,弟子亦非某位上师的专属。弟子对上师具有超胜他人的爱戴固为信心的体现,但是清净的信心是开放平等的,既不排斥其他道友,亦不排斥其他具德上师。上师以广大、无缘大悲赐予弟子的加持和关爱平等而普遍,但依弟子的信心、因缘、福报以及调伏弟子等方法的不同,外在显现上自然有所区别。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所依止的上师具有圆满佛陀的普遍慈悲,同时内心又希望上师对待自己最好比别人稍许好点,如此可笑的矛盾正是自己烦恼炽盛的体现。是故,若看到上师对他人的关爱而令你心生不快,则应警惕如是貌似信心的自我执著反会成为与上师相应的障碍,背离上师引导成熟心相续之密意。

   弟子为上师弘法利生事业而发心成办各种善业固然值得称赞,然若一味固执己见而导致其他金刚道友的烦恼,则不仅未令上师欢喜,反因违背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第三条而种下堕入金刚地狱之因。我等需知,“我执”无处不在,有时即使最善良的动机也会被“我执”所利用,成为修行的障碍。因金刚道友是吾等解脱路上不离不弃的同行者,金刚道友间的矛盾会扰乱上师的心,为上师住世和弘法利生事业造成违缘。

   其实,无论我们成办何种事业,皆是上师为了成熟弟子心相续而善巧创造的缘起。弟子们以清净平等的信心齐心成办,彼此包容和睦,如是过程已令上师欢喜。

   (7)诽谤及舍弃上师

  在汉地,有人对密法、尤其对上师未作深入了解,不懂誓言与学处,视依止上师为儿戏。怀着好奇心盲目求灌顶和密法,日久无趣就将上师与密法像玩具般舍弃,无形中已经违犯了《密乘十四根本戒》中的第一条与第二条根本誓言。还有人依止上师后,才开始观察上师,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慢慢发现自己好像上当受骗了,于是毫无顾忌地大肆诽谤,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违师过患”,什么是金刚地狱……我等需知,舍弃一位上师即舍弃一切上师。往昔有三位修行人向钦哲益西多杰尊者祈求灌顶。尊者说:“如果答应舍弃自己的上师就给你们灌顶。”因为这次受灌顶的机会极其难得,其中两人思前想后,最终同意了尊者的要求,而另一位叫沃惹的修行者却说:“我的上师没有丝毫过失,就算嘴里假装说舍弃,心里也绝不舍弃。”于是,他被尊者赶出了受灌顶的行列。就在沃惹心灰意冷返回家乡的路上,钦哲益西多杰尊者派人把他请了回去。尊者当众赞叹说:“依止上师就应该像沃惹一样。”随后把那两位舍弃上师的求法者赶出了寺院。后来,沃惹依止钦哲益西多杰上师多年,被上师称为“与我无二的尊者”。

   因此,依止上师前,应先深入细致地选择。一旦依止真正的具德上师之后,则不能再观察上师、尤其是三恩上师的过失,而应当忆念上师的功德。即使上师显现超乎凡夫想象的举止,也应净观此乃上师以特殊的不共密行度化众生。即使发现所依非真,亦当善巧远离,绝不可恣意诽谤,为自己创造堕入金刚地狱之因。

   总之,何谓“真实依止上师”?与上师心心相应即为真实依止。不论我们身在何处,自心与具德上师的智慧、菩提心相应就是依止。往昔两位比丘去拜见佛陀,途中极为干渴,一者因水中有虫,护戒未饮而渴死;一者谒佛心切,喝水终见佛陀。佛陀曰:“那位护戒的比丘才真正见到了我。”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曾曰:“我没有什么传记可写的,但有一点,凡是我所依止过的上师,我都是恭恭敬敬、谨遵师教,从未扰乱过上师的心,从未做过让他们不欢喜的事。我对上师的所作所为从未起过邪见,即使上师开玩笑,我也觉得深有密意,视如善妙教言。这是我一生唯一的传记……”大恩上师最具心要的传记蕴含了最深的教诫——如理依止上师。

   (三)依教实修

   如前所述,上师乃引领实修之明炬,从古至今,无有未依止上师而成就者。故依止了具德上师之后,应视上师为真佛,恒时祈祷,依教实修。而上师瑜伽乃成就之殊胜捷径道,无论修持生圆次第,上师瑜伽均不可或缺。

   (四)违师过患及忏悔方法

   此中分二:违师过患;忏悔违师罪堕之方便。

    1.违师过患

    此中分三:今生来世衰损之过患;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之过患;亲近恶知识与恶友之过患。

   (1)今生来世衰损之过患

   若未如法依止善知识、甚至诽谤上师,则于现世中遭诸疾疫、非人损恼,于未来世当堕恶趣,经无量时受无量苦。如《金刚手灌顶续》云:““薄伽梵,若有毁谤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等异熟?”世尊告曰:“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终不应毁师。””因善知识的功德等同诸佛,而恩德超胜诸佛,故毁谤善知识等于毁谤诸佛。寂静论师在其著作《札那释难论》中,也引用佛经说:“即使在某人面前只听过一颂法义,如果内心不将其执为尊长,则将在百世中堕落成狗,而且脱离恶趣转生为人时,还会受生为下贱种姓。”

   弟子若对上师有不如法行为,果报十分严重。《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中有这样一则公案:一位大成就者的弟子是位法师。一次,弟子讲法时,上师以乞丐形象来到他面前。弟子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顶礼上师,便装作没看见。法会散后,他立即去拜见上师。上师问:“刚才为什么不顶礼?”弟子说:“我没有看见上师。”话刚出口,两颗眼珠就落到了地上,弟子于是马上至诚忏悔。上师加持后,弟子的眼睛才恢复原状。

   已经依止三恩上师,接受了灌顶,听闻了续部教言,并且得到窍诀法之后,如果违背上师的教诲或者诽谤上师等等,其过失和罪障更甚,其果报为堕入金刚地狱。那么,何谓“诽谤上师”?一切对上师侮辱性的言行以及损伤,皆为诽谤上师。如果弟子依止根本上师后,认为上师不具备功德、上师所言所做都是非法邪行等等,内心对上师生起坚固邪见,且未发惭愧心立刻忏悔,反而付诸言词,甚至伤害上师,就造下诽谤上师之重罪。

   做为凡夫弟子,尤其是初行者,往往自认为对上师的信心很大,其实并非如此。面对上师一些如理如法的言行举止,弟子一般都有信心;但当上师的显现异乎寻常时,弟子难免会产生疑惑和分别。此时一定要善于护持和调整自相续,思维一切都是自心不清净所显现,忆念上师的种种功德,观想上师的本体清净无垢,为了调伏我等弟子,一切示现都深具密意,如同帝洛巴考验那若巴般。弟子若未谨慎护持自心,任凭分别妄念滋长蔓延,就有产生邪见、甚至导致诽谤的可能,从而成为堕入金刚地狱之因。

   假设某人每天杀死万条生命,寿命百年,则其一生可谓杀生无数,罪恶累累,然死后至多堕入无间地狱,不会堕入金刚地狱。而一个诽谤上师的密法弟子,必堕金刚地狱,其痛苦无间地狱亦无可比拟,极难解脱。即使暂时脱离金刚地狱,在无数劫中也很难见闻佛法。由此可见,诽谤上师的果报非常可怕,行者务必先谨慎选择具德上师,再如法依止。

   (2)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之过患

   若诽谤具德上师,未生功德不生,已生功德退失,生无佛法可成,死而直堕地狱。

   2.忏悔违师罪堕之方便

    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极其粗重,大多不了知依师之理,或知亦不行。以致诸闻法者在依止上师之时反造下无量罪业,并且不知生起追悔罪业、防护之心。故应首当数数思维,如法依止上师利益与非法依止之过患;第二应至心忏悔多生累劫非法依止之罪障,防护非理邪行之念;第三反复思惟善知识的圆满德相,积集资粮、广发大愿,努力使自己成为具相法器,由此创造从今乃至菩提间上师恒时摄受自己的正因。

   《三昧耶庄严续》曰:“倘若其人谤上师,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惭愧忏悔净。若超自岁作忏悔,金刚萨埵不摄受。”作为弟子,若违犯誓言,应该立刻忏悔;过夜则需付出数倍的代价;数天之后,需要依会供才能忏悔清净;时间再长,必须依上师做忏悔。如果违犯根本誓言的次数超过自己的年龄再做忏悔,则金刚萨埵也无法摄受——今生不可能忏悔清净,来世必定堕入金刚地狱!当然,事后的忏悔如同亡羊补牢,会影响于地狱中煎熬时间的长短,并非毫无裨益,但无可避免地堕入金刚地狱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我等凡夫众生在信心不稳固、烦恼沉重的情况下,应当时刻于心中忏悔修持。如每日应念诵108遍金刚萨埵心咒或21遍金刚萨埵百字明,愿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不生,以具足四力(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力)为要,每天勤修忏悔仪轨。

   总之,如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弟子对上师的种种显现,若观为过失,则成堕入金刚地狱之因;若观为功德,则成为解脱成佛之因,关键在于善用自心,转为道用。因此,我等弟子务必于此产生定解,谨慎行持,如法取舍。

  三、善巧远离恶知识与恶友

    中国有句俗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亲近恶知识和恶友,虽然自己不做恶,易沾染恶习。因此,若未加辨析,盲目亲近恶知识和恶友,会减损自功德,增长恶业果,今生来世不悦意。故经云:“若自不作恶,近诸作恶者,亦疑为作恶,恶名亦增长。人近非应亲,由彼过成过,如毒箭置囊,亦染无毒者。”

   因此,智者应当善巧远离恶知识与恶友。如《亲友集》云:“无信而悭吝,妄语及离间,智者不应亲,勿共恶人住。”但有些行者未如实了达观察、选择善知识之法而盲目依止,及至发觉上当受骗,虽悔之不及,却不知如何补救。另有一些恶知识以种种所谓的“密宗誓言”相挟,致使已经依止之弟子,既无法在其面前听闻只言片语之正法法义,亦无法另择具德上师,获得真实的出世间解脱利益。有者威胁弟子说:“如果你不如何如何,你就从此不再是我的弟子。”然细致观待,诸佛菩萨的心永远与众生同体,怎会舍弃有情众生呢?有者甚至威胁弟子,如果不满足自己的私欲就用诛法惩罚全家。然需了知,出世间护法以护持佛教正法为使命,怎会随某些人贪嗔痴烦恼所转呢?而且诛法乃断除贪嗔痴烦恼,非以嗔恨心降伏外境。故应在观清净心与忏悔心的前提下,心存对上师三宝普遍的恭敬之心,外相远离显现不如法的上师,不赞不谤。需知,遇到怎样的上师,与自己内心清净与否以及业力有着密切关系,故决不能于内心产生嗔恨乃至诽谤,而失毁密宗弟子净观之誓言。

   如是内观清净,外离烦恼对境,乃智慧善巧之抉择。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 讲记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六讲 依止上师 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