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 讲记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一讲 暇满难得▪P2

  ..续本文上一页乐固然善妙,然非别解脱戒之合格法器,自相续不具获得圆满佛法之机缘。故唯转生为人身方堪为法器。

   2.环境圆满

   生于佛教正法所在地——佛法中土。如今,喇嘛仁波切率上万信众于亚青寺修持大圆满无上窍诀法,故此即佛法中土。

   3.根器圆满

   若五根不具足,无法亲见善知识、听闻、修持正法,取舍因果,且非出家持戒之法器。故五根具足方能修学佛法。

   4.意乐圆满

   凡是违背正法之行为皆为业际颠倒。如今我等虽未生于以杀业等恶行谋生之家庭,然若三门堕入五毒,仍为业际颠倒。故应恒时护持正念,令心相续不违正法。

   5.信心圆满

   世间鬼神、外道虽具神通,然仍在轮回之中,自己尚未得度,遑论度他?故唯于清净具德善知识及如来正法生起敬信,方为无谬之法器。简言之,信心乃五种自圆满之根本。

   (二)五种他圆满

    1.如来出世

   世间的成住坏空四期称为一劫,其中圆满如来正等觉出世之劫称为明劫,佛陀没有现身于世的劫称为暗劫。明劫难遇,特别是密咒金刚乘的佛法,极其稀有,呈现世间甚为难得。正如邬金莲花生大士曰:“往昔初劫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弘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也有密法出现,再经过千万劫以后,到了华严劫时,与现在的我姿态一致的文殊师利佛出世,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只有这三劫的众生才堪为密法的合格法器,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密法,因为众生不能作为密法法器。”因此,现今能值遇叹为稀有之殊胜密法,乃往昔无量劫行持善法所积果报,故当深心欢喜并珍惜。

   2.佛已说法

   虽遇明劫,然若佛未说法,吾等仍无法了知取舍之道、解脱之途。如今,释尊三转*轮,而与佛陀无二之吾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及诸大成就者亦示现不可思议之身相,应机施教,不舍昼夜为众生开解解脱之道。

   3.佛法住世

   纵值佛出世说法,然若圣教住世期已圆满、正法已湮没,则一如暗劫,无正法可依。授记住世五千年之释尊圣教,如今已近四千年,进入末法时期,时世、众生、寿命、见解及烦恼五浊日渐炽盛,然正法尚存世间,故当深惜当下精进修法。

   4.自入圣教

   佛已出世、传法,正法住世,然若自心未于轮回之苦生起厌离、誓愿自他解脱而趣入佛门,则无实义。故当舍弃短暂、无常之世间安乐,深心厌弃轮回,身心投入正法。

   5.师已摄受

   诚如莲花生大师曰:“上师至要汝应知,千劫佛陀难比拟。皆因千劫一切佛,悉皆示现随师相。将来亦无任何佛,不曾追随亲教师。”具德上师乃修行能否成就之根本。上师圆满摄受并非指仅在上师面前获得传承、摸顶、赐法名等等,而是上师已开许传授从因地直到果位圆满修学次第之殊胜法义(如自宗大圆满成熟灌顶及解脱窍诀法)。

   细致观察自相续,能具备八闲暇已经难得,同时具足十圆满则更寥若晨星。五种他圆满中,虽然佛已出世并传讲妙法,佛法也住留于世,但如果自己没有进入佛门,就只具足三种圆满。尽管皈入了佛门,但只是表面上求点法或得点法,未真正契入实修,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尤其是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如果三门造恶业,一切所作皆为了今生,即便表面上做个修法形象,实际也属于业际颠倒之人。

   (三)思维难得之因、数、喻

    应以因、喻、数三种方式思维人身之难得。

    1.人身难得之因

   今生能获如此宝贵人身,乃往昔多生累劫行持善法所获果报。第一、守持清净戒律(戒律包括: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及密乘三昧耶戒)是获得人身的根本。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曰:“诸佛称赞净戒律,根本教法律宝藏,如何教导遵照行,获得善趣戒为本。”第二、于行道中圆满修学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第三、发愿获得宝贵人身,修持正法。事实上,善因稀有,故果实亦稀少。如今我等已经得到如此难得之暇满人身,若不善加利用与珍惜,则较此更无痴!

   2.人身难得之喻

   佛经中曾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海面上漂浮着一个带孔的木轭,海底有一只盲龟,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若此盲龟之颈钻入随处漂浮的木轭之孔,何其困难?而获得暇满人身较此更难。寂天菩萨云:“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人身更难得。”此乃以大海比喻三恶趣,深不见底、广阔无垠,其痛苦无边无际;盲龟表示不具备取舍明目的众生;每一百年浮到海面一次表示凡夫众生生起善念的次数极其稀少;木轭一孔表示善念转为道用获得人身的机会更加稀少。因为善念原本稀少,如是善念因夹杂私心、未加回向等原因,未形成最终获得暇满人身之因。

   《涅槃经》等佛经中也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等比喻加以说明。

   如上所喻当知人身极为难得。而于此无尽的生死长河中,我们竟能获得宝贵人身,真乃不可思议之事,还有什么理由虚度人生呢?

   3.人身难得之数

   如经云:“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尘埃;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漫天大雪;而人及天人仅如甲上之微尘。”佛经中亦云:从人道中失去人身者如大地的土;由人道中再次得到人身者如指甲上的微尘。有人觉得亚青寺有一、两万人已经很多了,但是一块石头下的蚂蚁窝中,蚂蚁的数量已经相当于一个城市的人口了。六道之中人道众生本已稀少,而对佛法产生信心并进入正道修法者,更是凤毛麟角。

   如此细致观察,回忆自己经历的人生旅程,大部分时间都在昏沉无义中度过,又有多少时间在行持善法?如果一生都如此空耗而过,那么“恶趣”决定是最后的归宿。让如此宝贵的人身成为堕入恶趣之因,还有比这更愚痴、更让人心痛的事吗?暇满人身难得今已得,切莫无义虚度此光阴。《入行论》中说:“已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自欺莫胜此,除此更无痴。”故唯有努力行持善法,才能不枉此生。

   世间哪怕烧茶这样的小事,也需炉、火、水、壶、茶等诸缘具足,何况修持生生世世解脱妙法?缺少任何一个缘起,都难以成办行持正法之顺缘。故初学者修法,发心后应细致观修人身难得,反观自相续,若确实具足如是暇满,则心中生起稀有难得之想及欢喜心,进而诚心诚意、反反复复地提醒自己:如今我已获得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一定不能白白空耗,必须珍惜如此宝贵人身,精进修持正法。若尚未具足如是暇满,则应想方设法令自己尽快圆具。

   日常行持中应善加观察刹那刹那的心念流转,如自心贪著世间八法,修法仍有拖延、懈怠,即是细微的“业际颠倒”;仅仅表面求法或得法,但未将法义纳入内心实修,亦非真正的“得师摄受”;若未对三宝生起坚定的信心,即便口诵经文,也未必真正趋入佛法。

   以上为人身难得之法义。按照龙钦宁提派之传承法规,通达词句之后应于座上止观交修。若仅停留在了知表面词句之上,并未纳入心相续,则无实义。从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上溯至昌根阿瑞仁波切、无垢光尊者等等祖师大德,都要求从人身难得开始止观交修,每一要义思维观修七天,再继续学习后面的法义。你们若无如是条件,应尽量多阅读祖师教言,如华智仁波切所著《普贤上师言教》、堪布昂琼仁波切所著《前行备忘录》等。

    观修方法:

    座上:思维安住交修。首先依七支坐法、排九节佛风、观想上师在前方并挚诚祈祷上师。之后依以上要义,逐一思维何为八无暇?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观想其痛苦在哪里?感受如是痛苦,我是否有闲暇修法?如是痛苦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如果不能承受,我当如何?究竟离苦得乐的正道在哪里?若我当下已远离八无暇、具有暇满人身,乃上师的恩德所赐与自己宿世的善因,故应生欢喜心,励力修法,并猛烈地祈祷上师加持,令自心趋入正法。

   念诵祈祷文:

   暇满难得犹如优昙花,既得大义超胜如意宝,

   获得如是此身唯一回,若未修持究竟大义果,

   我等无义虚度此人身,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愿获暇满实义求加持。

    如是观察思维,心渐疲倦,妄念渐息,既不追忆过去、亦不迎接未来,于当下不加改造中安住。再次起心动念时,复次观察思维。如是止观交修。

   座下:在了知如上法义的前提下,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对境勤做观修。如在餐馆里,看到水箱里面临杀戮的鱼,思维如果我是这条鱼,我感受到什么样的痛苦?有没有闲暇修法趣入安乐之道?看到风餐露宿流浪的猫狗,思维如果我是它们,身无暖衣、食不果腹,是否有闲暇修法?现在的我没有感受如是痛苦,如果当下仍在散逸懈怠,则未来必堕入恶趣,如是心生恐惧而精进行持正法……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 讲记 上篇 共同外前行 第一讲 暇满难得》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