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确的见地是绝对必要的——《三联生活周刊》专访宗萨钦哲仁波切▪P2

  ..续本文上一页饥饿状态,他们持续紧张着,不管拥有什么都嫌不够。讽刺的是,这种紧张感有助于经济。”一个广告人说:“我的神圣职责就是让你垂涎欲滴,在我们这一行没有人希望你幸福,因为幸福的人不消费。”而我们相信GDP,因为从小就被教育说国家要强大,否则世界列强就会欺负我们。你是否有解决这一系列矛盾的答案呢?

  宗萨钦哲仁波切:我没有答案,我只提出问题,我认为提出问题是重要的。有时候我甚至跟朋友们开玩笑说,如果世界上有10%的人成为真正的佛教徒,世界经济就会崩盘,因为世界上会缺少10%的贪婪,这就足够直接让市场经济迎来灾难。当然,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力量,在目前是以你拥有多少来评断的,例如你有多少的储蓄等。但我们必须理解,也许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看法。如果你相信每个人终会死亡,而自己死亡以后什么也不存在,那么我们就不必真正去关心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问题。但是,即使你不是佛教徒因而不相信有“来世”,作为一个人类,我们必须想到下一代,我们国家、家庭、社会的下一代。因此,以长期的观点思考,我们必须扪心自问:目前对于经济力量的定义是不是一个健康的定义?是不是一个具有证悟观点的定义?这是我们要认真询问的问题。因为目前我们在做的,可能就在为下一代种下贫困的种子,他们会失去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如同我早先说的,这一类问题与怀疑必须被提出来,我要说的是,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有一种更高、更广大的视野,而这视野不只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人类、为了各种动物,基本上,为了整个地球的所有居住者。

  三联生活周刊:在《朝圣》中,你提到印度保持了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2000多年前,庄子也曾经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地里打滚,也不想去朝中做官”。这些和你所强调的“无为”是一回事吗?

  宗萨钦哲仁波切:我不是说以自然的方式生活,而是说直到目前为止,印度对于一些非短视、非物质生活的价值观,都还相当重视。印度一直到现在,都未轻易掉入一些现代生活的陷阱里,令人伤心的是,它也在改变,已经开始有一些失去这种韧性的征象出现了。所有的这些价值观,我们可以从它比较强调内在发展,而非外在发展看出来。

  普遍说,我想现代世界的过去两个世纪可能走迷路了,认为物质的发展是绝对必要的。这可能与历经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以及其他原因有关。可是我们这个世纪有责任,因为相对地说,我们有机会、有办法来仔细关注,并计划更好的未来。我们几乎可以这么说,如果现在不做,我们就永远也不会做了。

  三联生活周刊:我听到说,你的新电影是讲一个孟买的女人,大意是她要离婚,和情人在一起,类似“宝莱坞”的情节。什么动机让你想拍这样一个故事呢?

  宗萨钦哲仁波切:我拍电影没有任何深奥的灵性动机,也没有任何利他的动机,这纯粹只是我对创作与表现的爱好而已。也许有些人会在我的电影里找到一些信息,如果是这样子,我会认为它是个红利。

  电影的概要是一个年轻的女生,开始时很天真,结果跟一个她不应该结合的人在一起而怀孕了,这个事件可能会让她自己与小孩的生命都遭到威胁,因此她就试图做任何事情去拯救那新生儿的生命。在这部电影里,我想结合印度的古典舞蹈与音乐,因为Bharatanatyam舞蹈是全世界仅存的最古老的舞蹈之一,而我一直都很喜欢。同时这部电影也在说,我们平常如此重视所谓的“真实”,但是“幻想”是一样重要的;虽然我们认为理性的心是很重要的,可是在某些时候,盲目的崇拜与盲目的爱,可能也相当令人满足。

  三联生活周刊:普通人能在当下生活中修习禅定吗?如果有时生活不是那么有趣,怎么办呢?

  宗萨钦哲仁波切:特别在今天,禅定已经变成一个非常普遍广泛的字眼。如果你谈的是佛教,禅定是强化觉知的工具。在佛教哲学里,人类受苦的基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觉性,我们永远在散乱中,而由于这种散乱,我们变得非常执著或神经质,因此我们匆忙地寻求各种解答,这些解答反过来又成为我们新的执著。因而,应当让我们解脱的东西反过来又桎梏我们。在佛教里,具有觉知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我们所谈的,是一种很简单的活在当下的觉知,不管你是在品尝一口好茶、在刷牙、在散步,或在超市里买菜,在当下鲜活现前。而发展这种习性,不掉入期待与恐惧陷阱里,就是开展这种觉性的好的开始。当然,最终我们需要去发展最深奥的觉知,那就是对真谛的觉知,对究竟真理的觉知。

  三联生活周刊:见地有多重要?一个人必须尝试或建构他自己的见地,这很重要吗?

  宗萨钦哲仁波切:不论我们是否在寻找,我们都有某种见地,我们都被制约而有见地。举例说,我们可能被制约的一种见地,认为BMW是个好车,而且整个工业都强迫我们去思考BMW就是个好车。根据这种见地,我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比如说:想要拥有一辆因而努力去工作赚钱、工作得很辛苦,而且很可能最后终于得到一辆。然后我们就需要去保养它、保护它、保险它,甚至对有些人,这车被刮伤了一点,就会造成很大的痛苦和焦虑,这一切都是根据于BMW是个好车的见地而来的。相同的,我们还有很多不同的见地,举例说,又瘦又高是现代人美貌的形象,但我听说在古代的中国,以当时的见地而言,肥胖才是美丽的形象。

  有些见地可以维持很久,有些就不行。如果见地是错的,无可置疑地就会引导我们到痛苦;如果见地是对的,显然它会带我们到快乐,或至少不会带我们去受苦,所以有个正确的见地是绝对必要的。有许多见地提供给我们,像是科学的见地、物理学的见地、生物学的见地、政治家的见地等,佛教的见地只是其中一种而已。我们必须去分析它、检讨它,如果你觉得佛教的见地可以让我们从短暂与长久的痛苦中解脱出来,那么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里应用这种见地,那就叫修行与禅定。

  

  

《正确的见地是绝对必要的——《三联生活周刊》专访宗萨钦哲仁波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