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正常」的看法。
「骄傲先生」有时候带来的问题比帮助的多。他设计了所谓的正常或正常标准,每一个精神科医生都相信那个正常标准,进而努力帮助让这个所谓不正常的人达到那个正常标准。而其实这个人是正常的,只是这个正常是个不一样的正常标准。不过精神科医生不接受这种正常标准,因为书本里没有提到,这不是大学文凭的一部分,「骄傲先生」或是荣格也没有教到这个,所以他们最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使正常人变得不正常。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大部分这些人认为,所谓的正常标准是真实存在的,所谓的疾病真的存在。然而对了悟究竟真理的菩萨而言,所谓的正常与不正常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真实存在的正常或真实存在的不正常,真正的寂静超越正常与不正常,那就是成佛。这是一个非常概略的有关究竟菩提心的例子。这个究竟菩提心必须伴随一切事物发生,甚至像点一盏灯或一根蜡烛也要有究竟菩提心。
假定你在「幸运商场」里开了一家鞋店,你去找算命先生或喇嘛,他说你应该点些油灯或点很多蜡烛。当你没有究竟菩提心时,这表示什么
没有究竟菩提心表示你真的认为鞋店是存在着,所以鞋店的成功是存在着,鞋店的失败是存在着,因此你冀望真实存在的鞋店的成功,惧怕真实存在的鞋店的失败,所以你现在供养真实存在的蜡烛。
而因为你是如此地执着于真实存在的蜡烛,假如它没有好好地燃烧,你就会担心。这造成某种迷信──它没有好好地燃烧,这是不是个恶兆
然后你到另一个算命先生那里问:「我的蜡烛没有好好地燃烧,这是不是代表什么意思
」「我是不是应该再做一次
」就像这样,类似的问题一直延续下去,因为你不了解这一切都非实存,这是根本的原因。
当然,了解一切都非实存很困难,这是对空性的理解,真的很难做得到。总之,究竟菩提心就是了解一切事物的本质就是空性。
我们怎么办呢
要真的了悟空性,首先,寂天菩萨说:「只有慧观才能穿透不清净感知的因──自我。」所有不清净的感知就是我们的自我和情绪,你只能用智慧穿透它。了解一切不真实存在,这种慧观只有在你有很好的「止」作基础时才会产生。
所以寂天菩萨说:「首先必须修奢摩他(止),然后修毗婆舍那(观)。」
出离心
奢摩他,只有在你对轮回具有某种出离心时才会发生。我们稍早谈了一点出离心,记得我们谈过的领带吗
一位金刚乘行者要如何了解出离心
就像一条领带,很荒谬,但是你依然戴着它,然后一直想着它很荒谬;这真的是出离心的最佳形式。不要剥夺自己享有领带,如果你剥夺,那就有点像是声闻乘的出离心了。
基本上你们必须了解,所有这些所谓世俗的快乐、世俗的成功、世俗的获得,全都没有自性。若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真的,它们没有终了,没有自性。我们已经做了这么许多事,已经得到这么许多东西,已经达到这么多目的,但是永远不够,我们仍然想要更多;我们认为这是必需的,但往往并非如此。记得吗,就像是购物,也许十二条牛仔裤就够了,但是你购物的方式像是要活上一千年似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出离这么困难吗
当然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执着,以及被美丽的亚曼尼或便宜耐穿的佐丹奴所吸引,但有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认为自己拥有的总是不够的不安全感。
我觉得,西方在六○年代、披头四的时代(而如今完全改变了),整个嬉皮文化其实源自某种出离心,但是出于某种缘故而走偏了。
我希望真正的嬉皮文化能够复兴。我曾阅读过一点有关这方面的讯息,对六○年代的嬉皮潮流、波希米亚运动、嬉皮的生活方式非常感兴趣,它其实来自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嬉皮们认为,这个社会结构不过是被其他某些高高在上的伟人――总统、总理、议员等──所设计的,我们干嘛一定得遵循这个结构
我们为什么要变成消费型社会的奴隶
当乔治·亚曼尼说这是最棒的牛仔裤时,为什么我们要屈从
当麦当劳说这是最好的食物,当可口可乐说他们才是「正宗」或这类的话,为什么我们要屈从
为什么我们不种自己的西红柿
为什么不开辟自己的菜园
为什么不织自己的衣服
为什么不能自给自足
我觉得六○年代的嬉皮运动其实相当具有启发性,你甚至能从披头四的某些歌里听到这些讯息。但是,就像其他的精神道路,嬉皮运动现在已经沦落了。现在人们外在像是嬉皮,内在却是雅痞,这没有什么意义。金刚乘行者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应该内在嬉皮,外表雅痞,而不是反过来。如今,大部分这些嬉皮都有很大的银行账户、有信用卡等等的东西,他们只是去加德满都时穿着破烂而已。他们并没有放下,没有不做消费社会奴隶的意识。
而我们大部分人,特别是亚洲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非常服从社会的。因为有儒家孔夫子先生,所以我们如此循规蹈矩,这很可悲。我不明白为何古代中国人不听从老子的话,我觉得他的智慧更生气勃勃,他的思想更开放。
不过这我也能理解,因为像是佛教,它永远无法被政治领袖滥用。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没有政治领袖能出来说:「嘿,你们最好听话,不然空性会惩罚你!」像是基督徒、穆斯林或孔子会说:「你们最好守规矩,不然祖先会不高兴或是上帝会惩罚你」等等的话。
基本上我们已经建立了某种结构或某种社会,「完全不在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教导你不要在乎的老师,他们自己也创造了另一个模式,以至于你掉入某种陷阱而无法不在乎。你会变得得去谋划、完全伪善,这全都是因为缺乏对究竟菩提心的了解。
止
无论如何,我们要运用出离心,然后做止的襌修。当然,萨迦派的传统里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一开始我们使用一朵花――一朵蓝色的花,不过那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假如你要修持萨迦派的《道果》(LamDre)教法,那么可能蓝色的花非常好,因为蓝色不只是象征空性,它也代表喜金刚身体的颜色,所以你就会习惯这种象征符号,也会和本尊建立起关系。请跟你自己的上师求取这些属于个人的教导。
首先我们可以用任何方式来发展「止」,修持「道果」的人用蓝色的花,修持上座部或声闻乘的人用出入息,都没有关系。基本上就像禅宗的坐禅一样,就是坐着,一坐再坐,而且集中注意力在一个物体上;那就是你所要做的。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方法。
记不记得我们一直在说不清净的感知
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无止尽的、像链状的不清净感知
当你想到海滩,这个海滩联系到加州,加州海滩联系到好莱坞,好莱坞联系到珍妮弗·洛佩兹,珍妮弗·洛佩兹又联系到另外一个东西......这样一直延续下去。不清净感知就像一条没有终点、非常强壮结实的链子,无止尽地来到我们这里。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因为你给它们机会。
记得我告诉过你们,坐在客厅里两分钟,你会觉得无聊,然后找遥控器、开电视,有愈来愈多的不清净感知。然后一个不清净感知不够,有五十个不清净感知的频道;
假如还不够,你会办个派对,然后一直到稀奇古怪的东西为止。我们有各式各样的不清净感知,这是因为我们需要不清净感知,就好像我们对它上瘾了。我们对不清净感知上瘾,若没有以某种方式注射,以某种方式娱乐――像是舞蹈、音乐、电视,或是读一本小说,最后佛法也是其中之一──即使是一分钟我们也坐不住。
佛法也有点像是娱乐,因为它至少让你觉得自己已经修行了,如同你修完仪轨之后的感觉,有点如释重负,不是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早上修;假如在晚上修仪轨,一整天都得担心。所以修仪轨就像是「赶快做,把它做完!」假如你不做,情况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需要不停地注射娱乐,那就是为何它们不断前来,让你愈来愈沉迷的原因。
修「止」使你对它们完全放手,唯一想的只是有点呆呆的蓝花。当任何其他念头出现时,你只要回到花朵上。藉由这样做,当你思考时,所有的念头自然出现,但这次你所想的只是蓝花或是呼吸,不清净感知被猛然吓到了,不知如何对你是好,因为通常你都饥渴地等在那里,张开双臂与嘴,像是永远不够,但是这次你突然不注意它们了。就是这样。
「止」的襌修根本上是不理会、非娱乐的艺术,是当你只专注在呼吸或蓝色的花时,不理会不清净感知的艺术。所有的不清净感知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头几个月它们会叮叮作响地来干扰:「嘿,注意我们!」就像个被宠坏的顽皮小孩。它们想要你注意它们,但是你才不管,你只是看着这朵蓝花,然后不清净感知逐渐投降,然后你知道如何处理它们。假如你想要两个不清净感知,你可以有两个;假如你想要三点前开除它们,你可以开除它们。因此不清净感知是在你的控制之下,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觉受现分。这只是对「止」非常简短的介绍,我们时间有限。
观
现在讲「观」。发展出「止」的良好基础后,然后修「观」。
有很多修「观」的方法。基本上,「观」是了知无我的智慧,你可以做声闻乘与大乘通常做的分析式的襌修,或瑜伽士的专注襌修。但那些修持《道果》像是「朗度」喜金刚的人,喜金刚其实就是「观」的襌修。
其实这整个仪轨包含了「止」与「观」两者,例如,从皈依开始:观想皈依对象在自己前方,上师是喜金刚的形相,即使这样也有点「止」和「观」在里面。观想上师为喜金刚兼含「止」与「观」,知道为什么吗
你观想上师以喜金刚形相在自己面前,专注在其上具有「止」的作用,那是「止」。而通常观想上师时,你不是以你所见到的上师形相来观想,例如萨迦法王,你将他转化成喜金刚。
萨迦法王只有两只手臂,但是我们把他转化为具有十六臂、蓝色、与金刚无我母在一起、愤怒相、獠牙等等的形相,这有什么作用呢
这切断了关于萨迦法王的不清净感知──西藏人,两只手臂,住在拉吉普…
《三现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