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业力"印度的梵语叫羯磨,意思是行为或造作。是指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活动造成的一切行为,叫做业。这一种业,存在于心中,都会留下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佛教称它为业力。业力好像影子一样,紧随
我们不放,而这业力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为,形成新的力量。从性质上,可分为善业和恶业,简单来说,人的命运是被业力所驱使,人生是由业力而来,死则随业力而去。佛教根据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规律,认为行善得乐报,行不善得苦报,并将这种善恶之业感召的苦乐果报,称为业报。每人所作的业皆产生一种力量,百千万人的业就产生百万人的力量,这就是共业。明白此道理,依佛法修行,"诸恶莫作,
善奉行"。便可把握人生前途,超出业力及生死轮回。"业力"印度的梵语叫羯磨,意思是行为或造作。是指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活动造成的一切行为,叫做业。这一种业,存在于心中,都会留下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佛教称它为业力。业力好像影子一样,紧随
我们不放,而这业力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为,形成新的力量。从性质上,可分为善业和恶业,简单来说,人的命运是被业力所驱使,人生是由业力而来,死则随业力而去。佛教根据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规律,认为行善得乐报,行不善得苦报,并将这种善恶之业感召的苦乐果报,称为业报。每人所作的业皆产生一种力量,百千万人的业就产生百万人的力量,这就是共业。明白此道理,依佛法修行,"诸恶莫作,
善奉行"。便可把握人生前途,超出业力及生死轮回。
信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问:我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在家中要做饭,但佛教主张素食,令我有点两难,故想请问信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答:素食荤是个人选择,但能戒杀持素者不单能体验和实践佛教慈悲,对众生平等的精神,而亦因你慈悲持素,功德无量,善报自受。若然是家庭主妇要做饭菜,也应以不杀食为原则,只取「三净肉」,即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者,例如冻肉等,但这是权宜之举,并不表示佛主张大家吃「三净肉」,最圆满当然是举家持素,免受业报之苦。但若因缘未成熟,则无须勉强家人持素,而个人持素,也以不引起别人烦恼为原则,毕究持素并不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持素的重点是对众生的慈悲和恻隐之心。 况且,纵使不持素,也不应再杀生取食,例如宰鸡杀鸭、生海鲜等,如此不单与众生结怨,将来冤冤相报,果报自受,为贪一时口腹之欲,实在不值得。而且正如佛陀在佛经中说人吃肉,有机会吃掉过去世的父母、夫妻、眷属等,是很可悲的事,并有因果轮回,故奉劝大家勿杀生、吃肉。
祭祀祖先
问:请问法师,清明过节,我家人祭祀祖先时,以鸡鸭猪肉酒等荤食来供奉,这样对不对?
答:请勿以荤食供奉祖先,更不能杀生,祭祀祖先这是民间广泛流行的风俗。因为祖先死后,无论生善道或恶道,而后人用荤食或以杀生等来供奉他们,不单是你家人种下杀因,更添先人的恶业,苦上加苦。故家人应以佛事,或念佛念经,予以回向,让先人得益,才是对先人的最好供品。
灌顶
问:什么叫做「灌顶」? 有什么作用?
答:「灌顶」是密教常见的一种法会仪式。谓诸佛护念,以大悲水灌顶,使菩提不退,圆满佛果之意。 但最初的灌顶不是用于宗教上,灌顶仪式起源于印度国王登基时的加冕,相传记载印度恒河之水是从天上而来,称为圣水,当时婆罗门教之祭司常用圣水为国王灌顶。而后来密教的灌顶是得到密法的传承(即传法)和加持,经过灌顶后,正式进行修持此法门。但灌顶之前,必须清楚了解修此法门的要求,自己的能力能否完成。如规定功课每天持咒多少遍,大礼拜,有否指定时间完成持咒数量,须否闭关修持等等,这就是密法的灌顶,而藏传佛教传法是个别传授的。修学密法的要求须依止上师,绝对服从信任及恭敬上师的,跟随着教导修学。但目前普遍性的灌顶,亦即是所谓结缘灌顶,令播下善的种子。
转世
问:西藏密教有「转世佛陀、菩萨」之事,是否真实?
答:密教会有「活佛」或「转世第x世法王」等名称。但不会有「转世佛陀、菩萨」的。要明白佛陀已达到觉行圆满,不用再转世,只会化现世间,为救度苦难的众生。但绝对不会自称为佛陀,或某菩萨。古时有一寺内有两苦恼和尚寒山和拾得,在香积厨修行,后有人发觉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现,便马上逃进山隙中,无影无
。真正的佛菩萨不会告诉你的,若然有人自称是佛或菩萨的转世,那便要小心。 据藏传佛教「活佛」,华译是转世者的意思。不要悟会是活的佛陀或转世佛陀的意思。须知能转世的都是大修行者,具有大悲心及道德,功夫已达到自知时至,及将来会投生哪一家,父母的名字等等。转世后,自己亦会识别过去曾用过的物品。这是多生多劫所修来的,心怀大悲愿力,来人间化度众生。但现今末法时期,社会混乱,并不排除有人挂着活佛或转世法王的名称来敛财行骗,作不好的行为。 真正的活佛或转世法王是宗教领袖的传承,权力的接班人,具有崇高的地位。转世后,亦要经过学习经教、持咒,研续各派的教理,辩论,闭关等种种的训练修持,才可成为大成就者。
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问: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答:佛法是一门教育方法,以佛陀觉悟的真理来教育大众,整个教育制度是从次第而上,因分有不同程度的学科可以学习,修学者亦分有出家众及在家众。作为弟子(即学生)者可分七众,出家五众是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式叉摩那尼。在家二众是优婆塞及优婆夷,七众弟子都是以修学的程度不同而划分。出家以修持戒法较为严格,并且全职投身于佛门,终身奉献,以佛法真理行持及代佛宣言,荷
如来弘法利生的使命,从而摄引众生趣向菩提。能发心出家当然是非常殊胜,但也要看各人的因缘。总而言之,佛陀的教育广博无边,无论出家在家都可以学佛。
轮 回
问:请问法师人死了是否会变鬼?再投胎时是否一定可以再作人呢?
答:谈鬼谈投胎,有的人以为是迷信,说有投胎轮回,只不过是劝人不要作恶而已。其实除了警惕世人不要作恶,还要明白因果的重要性,我们的生命不只是一期的,会跟着因果而定,所以人死了不一定会变鬼,变鬼不过是坊间之观念,在佛教的角度来说,人死后会按业力而有六道轮回,故不一定入鬼道,也不一定投入人胎。佛教认为人身是相当难得,善业重的人生天、人、阿修罗等三善道;恶业重的则生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是故去处如何,全看自己所做的是什么因了。若生人胎,也不一定生为中国人,或在有佛教文化之地,故今生能听闻佛法,当勤精进修行,好好把握当下,把握今生。
还神
问: 师父,有位太太谈到年头跟观音许了什么愿,并许诺年尾会「还神」,供大量红鸡蛋,烧衣纸,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请法师解释一下。
答: 「还神」是民间习俗,是与佛教亳无关系的,佛教没有所谓「还神」的思维。佛和菩萨不是我们凡夫所想,要酬谢,而心中有无量慈悲的大觉者,不贪受供养的,我们可以参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了解观音菩萨慈悲度众生,救苦救难,从来是不问得失,不问酬劳的。而在佛经中载,阿难尊者问佛,以什么供养佛最好呢?佛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即是以佛法作利众的事,可见佛的心是多么的清净,若问供养,反而是鼓励人们做利众的事,就是对佛最大的供养了。
若以美食来供佛,来表敬意,也要以合适的供品,不要像有的不了解佛教的人,竟以酒肉及烧衣纸供佛,实在罪过。而鸡蛋是卵生众生,当然不宜用以供佛、菩萨。
放 生
问: 放生意义是什么?
答:「放生」二字,放是释放救拔的意思,生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称为众生。佛教慈悲为本,对一切众生,(异类动物),起爱护平等心,如被人擒或被关甚至杀害,命在垂危之际,将之买回,经过仪式,三皈,说法,释放大自然,令之逍遥自在,假使命终也得超升。每个众生都有灵性,都有其父母眷属。所以放生能得长寿,康宁,眷属和睦。社会上人若能放生、护生,世界也就和平安定。有偈云:「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刀半夜声。」放生功德无量。
仇人
问: 请问法师, 如未相识已是仇人, 这是否表示我们前生己结怨, 本人身边有两位女小人, 苦缠着我, 使我十分烦恼, 请问法师可有方法可化解这种仇恨, 当我心烦的时候, 只好念着心经, 求法师指引, 谢谢!
答:你问的问题是未相识己是仇人?这个「仇」字是自己心生瞋恚,怨恨,所以才会有仇人。佛教重视因果,如果自己没有对不起人,若对方对你不好,令你烦恼,这是有前因,应想过往曾对不起人家,烦恼应该面对它,放下它,解决它,你身边有二个女小人苦缠着,但她们为什么要缠你?先要反醒自己,也要与对方讲清楚,不要反目成仇,怨结要及时解决,勿把怨结加深,或带到来生,有谓:怨怨相投何时了呢!既知是有因必有果,现在所作行为要谨慎,时刻注意自己待人处世。你己有念心经,是很好的,再抽暇听闻佛法,多念佛、诵经求忏悔,使业障消除,冤结渐渐释解,人缘也自然会好,家庭便美满。
念观音菩萨往生
问: 请问法师,念观音菩萨圣号,能生西方净土吗?
答:念观音菩萨圣号能生西方净土。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都是阿弥陀佛的二胁士,常住极乐国土,辅助阿弥…
《佛学问与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