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与答▪P2

  ..续本文上一页跟儒家所讲的”五常”(仁、义、礼、信、智),名异义同,与家人分享,令生敬仰,渐渐建立佛化家庭,达到皆大欢喜。

  

  

  菩萨

  

  

  问:什么是菩萨?

  

  答:「菩萨」梵语是「菩提萨埵」,简称觉有情,能自觉觉他,自觉者是觉人生的苦空无常道理,自己精进上求佛道。觉他者是悲愍众生沉沦苦海,发起要下化众生的菩提心。

  

  菩萨以慈悲为本,广修六道万行,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又名六度波罗密。举布施度而言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指用金钱、时间、物质等去救济贫苦及有需要的人,乃至供养三宝等。法施是用佛法去劝导人们断恶修善。无畏施是以语言安慰于人,如对失意的人,以佛陀的教化帮助他去除心中的畏怖,使其鼓起勇气除烦恼,复得积极人生。

  

  若布施能达至无相、悲智双运、三轮体空(所讲布施或做任何善事,不执彼此之相及计回报的心),如此不论出家僧侣或在家居士,均可称为菩萨。

  

  

  打佛七

  

  

  问︰什么叫做打佛七?

  

  答︰「打」是攻击义,如打断、打掉或破除。佛是觉悟。「七」是数目字,而且有两种意思︰

  

  ( 一 )是指时间,佛教通常以七日时间为期,精进用功修行,  期求证,又称「打七」。

  ( 二 )是指第七识,我人的第七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此识我执很重,若遇外缘,即执着我法二相,随生起分别计较,产生烦恼,成为生死的根本。

  

  打佛七是以七天的时间,将思想专注在佛号上,打破第七识我执,既无我,外境一切善恶诸法自然不成立,所讲不会被世间所有人事所动摇,一切欲望所束缚,心灵自然得到净化和解脱。

  

  打七用功方法很多︰有打佛七,还有打襌七、观音七、地藏七、弥陀七等。此外仍有诵经修持的楞严七、法华七、华严七等等。主要是在此种种方法中,选择一门入手,如打佛七,专念佛名号,在此七天时间,降伏第七识,放下我执,显现自性。古人云︰「 ...... 打得念头死,竖出法身活 ( 佛 ) 」。学佛要实践,那就要多参加打佛七了。

  

  佛欢喜日与供僧

  

  

  问:什么是佛欢喜日,又为何要供僧?

  

  答:七月十五日 是佛欢喜日。佛制弟子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此夏季时间,僧众结集安居修行,也有僧侣在山林树下等处,精进用功办道。于七月十五众僧安居圆满解夏,佛甚为欢喜,故称佛欢喜日。再者七月十五,亦是众僧发露自己或恣举他人在安居期中所犯的过失,故又名僧自恣日。

  

  供僧者,据《佛说盂兰盆经》所记载,目犍连为其母于恶道中受极度之苦,而请教佛陀解脱之方法。佛陀教诫在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即僧自恣日,以衣服,汤药,具,饮食等置于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仗众僧威德之力,救拔其母脱离恶道之苦。供僧是为报答父母恩故。详见《佛说盂兰盆经》。

  

  佛教提倡以孝道为本,人人当须忆念父母,生我劬劳及养育之恩,不但今生父母,乃至过去七世父母。故每年七月十五佛欢喜日,欢迎大家发心供僧,令现在父母福增无量,过去父母皆得超升。

  

  鸡蛋可以吃否?

  

  

  问:素食者,鸡蛋可以吃否?

  

  答:鸡蛋是荤是素,是一有诤议之说(事)。食素者大多数人不吃鸡蛋,也有人认为蛋可以吃,亦有人说力康蛋是素食,有关(此)种种的言论。

  

  至于素食者可否吃鸡蛋(这个问题),现引古德印光大师之记载:「凡属有知觉者,皆不宜食,虽无知觉,然有生机,如各种蛋,亦不宜食。」可知印光大师亦明确说出蛋是有生机之物,是不宜食的。至于力康蛋,虽无生机也不宜食,若然不小心食了已受精之鸡蛋,便是杀生,同时更有因果报应,古今以来,由吃蛋招致受业果报的例子,不胜枚举。再者鸡蛋从母鸡的下体出生,卵属不洁之物,并惺味重,身为佛弟子,戒杀持素,保持清净最为重要。

  

  在戒律中虽也有开缘,即除有重病非此物不能治疗外才可方便。现今医学科技发达,能代替鸡蛋之营养品甚多,故无论是力康蛋或是其它蛋类,清净修道人应该戒食。

  

  

  佛教婚礼

  

  

  问:选择在寺院举行佛教婚礼,好吗?

  

  答:寺院是求福修慧的好地方,选择在寺院举行婚礼,这一对新人真有智慧。能于三宝台前由法师祝福和证婚,又有参加婚礼双方眷属及众佛友的祝贺,便很殊胜。本苑(香港佛教律仪净苑)也曾多次应信众所请举行婚礼。在婚礼中,法师以「勤、惜、诚」三个字,对新人开示夫妇之道:「勤」是勤劳,要积极工作,把家持好;「惜」是真惜,要惜衣、惜食、惜福、惜缘,要珍惜当下的一切,常怀感恩心;「诚」是真诚,夫妇相处,不要隐瞒,要坦诚相待,和睦共处,还要尊敬长辈,孝养父母,在外多行善业,不取非份之财,以佛法的精神,作好榜样,感化家人一起信佛,建立佛化家庭,护持三宝。

  

  得到法师的开示,一对新人更加明白相处之道,要以法师的教诲为座右铭。与会亲友,无不感谢三宝恩典,同声赞叹法师慈悲。所以说,佛教婚礼比一般婚礼更加有意义,更令人难忘呢!

  

  

  围炉

  

  

  问:围炉是什么意思?佛堂年尾也有要围炉?

  

  答:「围炉」在北方人来说,人人都知道,是岁晚一项很重要的节日;但南方人就比较少知道围炉的意思了。其实围炉即团年。

  

  古人有谓:「游子在外,岁晚返家,共庆围炉 ….. 。」意谓一年至尾,所有因读书、经商工作、游玩等离家出外的人,都要在年晚回乡,与家人团聚,并向长辈报告年来境况,恭敬供养,计划将来。况已在家乡眷属当然一起团年。

  

  佛堂为了摄引大家,广种善根,以俗勾牵,在晚岁亦举行围炉法会,于佛前上供,师父们与信众们相聚,除师父开示外,有机会给大家向师父请教,订定新一年的修行及护法、自他俱利的工作。围炉包含了团聚、请教,还有给大家一个归宿感。因为三宝是真正的皈依处,所以大家岁末既来到寺院围炉,又能亲近三宝,聆听法要,这是很有意义的团年,欢迎大家有因缘来佛堂围炉团年!

  

  

  烦恼

  问:烦恼如何解决?

  

  答:烦恼的根本是无明,无明即事理不明,愚昧的意思。由于无明导致思想不正确,引起待人处事执着或偏见,内心产生七情六欲的烦恼。人生是在顺逆的环境中生存,如果心被境转,就会带来很多烦恼,如何解决烦恼呢?于顺境快乐的时候,例如听到悦耳之声,赞美之言,心能做得了主,不遂波而流,得意忘形或傲慢心起;假使碰到逆境时,若受人讥笑毁谤,或失去所拥有的财富变成破产,又事业成功转眼为失业者,亲人亦会分离等等,必须面对现实,勇于承担,不怨天尤人,能提起放下,无论在顺景或逆景,对于人生的苦乐得失,及一切的际遇看得淡泊些,不要太计较,万事随缘,以平常心待人处事,无明我执便渐渐破除,本具的智慧觉性不断提高,烦恼自然迎刃而解。

  

  拜 忏

  

  

  问:为什么要拜忏?

  

  答: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会犯错,有时会讲错说话,或做了损人利己的行为,社会上最容易犯的小妄语。例如正在写字楼办公,但不想听电话,便叫人告知对方不在。或为了自己的工作地位,同事之间搬弄是非。又或者做假账,隐瞒政府,逃税等等,这里包括身、口、意三业,有心犯的罪,无心犯的是过。但自己能觉醒自己的错处,是一件好事,内心有觉照反省,才会改错。忏除过往之恶,悔过后不复做,就是忏悔。若常能修持忏悔的心,不覆藏,会使生活清净自在。忏悔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对首忏悔,在善知识面前发露忏悔,使得清净。立功补过,如以前口业不清净,现今多念佛、诵经。杀生重者,护生、放生等。一切罪过,可通过拜忏的方式,在佛前虔诚忏悔,籍佛菩萨的加持,共修的力量,使业障消除,身心自在。拜忏有多种,如药师忏、梁皇宝忏、法华忏、三昧水忏等等。有很多道场都举行拜忏,本苑每月第一个星期日的拜大悲忏法会。都是求忏的方法。

  

  信佛教即是拜神吗?

  

  

  问:时常见一些人喜欢供奉黄大仙,齐天大圣,妈祖娘娘,车公等拜神的婆婆,他(她)们都称自己是信佛的。这些都是否佛教?

  

  答:拜神绝对不是信佛,你问的上述信仰的都是拜神,是民间信仰习俗,佛是觉悟者,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悟性,而信佛与拜神不可混为一谈,信佛不主张拜神至于有些坊间,神祉神灵等,其实与佛教无关,只是一般人将风俗习惯有所混淆,以为拜神及烧衣纸等都是佛教。佛教是一个甚深微妙的法门和信仰,志在除人们心中贪瞋痴,解脱烦恼,故不存在盲目拜神外求,抱有交易的态度。佛教中有礼佛或拜佛的内容,但是一种表达对佛的尊敬,放下自我,身心自在。 希望大家多看一些佛教的书籍,会对佛教有更好的认识,树立正信吧!

  

  念佛与吃素

  

  

  问:不吃素可以念佛吗? 我不是持素的,但听人说念佛要净口,那么我吃过荤可以念佛或念经吗?

  

  答:佛教的方便之门常为众生而开,不持素者,当然也可以念佛或念经的。但若能持素念佛,或念经,是你对众生有慈悲心,当然是功德无量了。有云念经或念佛宜净口的意思有几个方面;一,荤食后,所讲要注意的需漱口。再者要好看自己的口业,不要道三说四、挑拨是非、时常妄语,喜欢骂人。另者要杀戒,可食三净肉,(1)不见到有场合在杀生,(2)没有听到杀时凄叫声,(3)又不是为我食而杀它。待条件许可时食素念佛,是为真正的净口。

  

  业力

  

  

  问:何谓"业力…

《佛学问与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