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業力"印度的梵語叫羯磨,意思是行爲或造作。是指我們的身、口、意、叁業活動造成的一切行爲,叫做業。這一種業,存在于心中,都會留下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佛教稱它爲業力。業力好像影子一樣,緊隨
我們不放,而這業力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爲,形成新的力量。從性質上,可分爲善業和惡業,簡單來說,人的命運是被業力所驅使,人生是由業力而來,死則隨業力而去。佛教根據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因果的規律,認爲行善得樂報,行不善得苦報,並將這種善惡之業感召的苦樂果報,稱爲業報。每人所作的業皆産生一種力量,百千萬人的業就産生百萬人的力量,這就是共業。明白此道理,依佛法修行,"諸惡莫作,
善奉行"。便可把握人生前途,超出業力及生死輪回。"業力"印度的梵語叫羯磨,意思是行爲或造作。是指我們的身、口、意、叁業活動造成的一切行爲,叫做業。這一種業,存在于心中,都會留下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佛教稱它爲業力。業力好像影子一樣,緊隨
我們不放,而這業力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爲,形成新的力量。從性質上,可分爲善業和惡業,簡單來說,人的命運是被業力所驅使,人生是由業力而來,死則隨業力而去。佛教根據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因果的規律,認爲行善得樂報,行不善得苦報,並將這種善惡之業感召的苦樂果報,稱爲業報。每人所作的業皆産生一種力量,百千萬人的業就産生百萬人的力量,這就是共業。明白此道理,依佛法修行,"諸惡莫作,
善奉行"。便可把握人生前途,超出業力及生死輪回。
信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問:我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在家中要做飯,但佛教主張素食,令我有點兩難,故想請問信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答:素食葷是個人選擇,但能戒殺持素者不單能體驗和實踐佛教慈悲,對衆生平等的精神,而亦因你慈悲持素,功德無量,善報自受。若然是家庭主婦要做飯菜,也應以不殺食爲原則,只取「叁淨肉」,即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爲我殺者,例如凍肉等,但這是權宜之舉,並不表示佛主張大家吃「叁淨肉」,最圓滿當然是舉家持素,免受業報之苦。但若因緣未成熟,則無須勉強家人持素,而個人持素,也以不引起別人煩惱爲原則,畢究持素並不是一種流于表面的形式,持素的重點是對衆生的慈悲和恻隱之心。 況且,縱使不持素,也不應再殺生取食,例如宰雞殺鴨、生海鮮等,如此不單與衆生結怨,將來冤冤相報,果報自受,爲貪一時口腹之欲,實在不值得。而且正如佛陀在佛經中說人吃肉,有機會吃掉過去世的父母、夫妻、眷屬等,是很可悲的事,並有因果輪回,故奉勸大家勿殺生、吃肉。
祭祀祖先
問:請問法師,清明過節,我家人祭祀祖先時,以雞鴨豬肉酒等葷食來供奉,這樣對不對?
答:請勿以葷食供奉祖先,更不能殺生,祭祀祖先這是民間廣泛流行的風俗。因爲祖先死後,無論生善道或惡道,而後人用葷食或以殺生等來供奉他們,不單是你家人種下殺因,更添先人的惡業,苦上加苦。故家人應以佛事,或念佛念經,予以回向,讓先人得益,才是對先人的最好供品。
灌頂
問:什麼叫做「灌頂」? 有什麼作用?
答:「灌頂」是密教常見的一種法會儀式。謂諸佛護念,以大悲水灌頂,使菩提不退,圓滿佛果之意。 但最初的灌頂不是用于宗教上,灌頂儀式起源于印度國王登基時的加冕,相傳記載印度恒河之水是從天上而來,稱爲聖水,當時婆羅門教之祭司常用聖水爲國王灌頂。而後來密教的灌頂是得到密法的傳承(即傳法)和加持,經過灌頂後,正式進行修持此法門。但灌頂之前,必須清楚了解修此法門的要求,自己的能力能否完成。如規定功課每天持咒多少遍,大禮拜,有否指定時間完成持咒數量,須否閉關修持等等,這就是密法的灌頂,而藏傳佛教傳法是個別傳授的。修學密法的要求須依止上師,絕對服從信任及恭敬上師的,跟隨著教導修學。但目前普遍性的灌頂,亦即是所謂結緣灌頂,令播下善的種子。
轉世
問:西藏密教有「轉世佛陀、菩薩」之事,是否真實?
答:密教會有「活佛」或「轉世第x世法王」等名稱。但不會有「轉世佛陀、菩薩」的。要明白佛陀已達到覺行圓滿,不用再轉世,只會化現世間,爲救度苦難的衆生。但絕對不會自稱爲佛陀,或某菩薩。古時有一寺內有兩苦惱和尚寒山和拾得,在香積廚修行,後有人發覺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化現,便馬上逃進山隙中,無影無
。真正的佛菩薩不會告訴你的,若然有人自稱是佛或菩薩的轉世,那便要小心。 據藏傳佛教「活佛」,華譯是轉世者的意思。不要悟會是活的佛陀或轉世佛陀的意思。須知能轉世的都是大修行者,具有大悲心及道德,功夫已達到自知時至,及將來會投生哪一家,父母的名字等等。轉世後,自己亦會識別過去曾用過的物品。這是多生多劫所修來的,心懷大悲願力,來人間化度衆生。但現今末法時期,社會混亂,並不排除有人挂著活佛或轉世法王的名稱來斂財行騙,作不好的行爲。 真正的活佛或轉世法王是宗教領袖的傳承,權力的接班人,具有崇高的地位。轉世後,亦要經過學習經教、持咒,研續各派的教理,辯論,閉關等種種的訓練修持,才可成爲大成就者。
學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問:學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答:佛法是一門教育方法,以佛陀覺悟的真理來教育大衆,整個教育製度是從次第而上,因分有不同程度的學科可以學習,修學者亦分有出家衆及在家衆。作爲弟子(即學生)者可分七衆,出家五衆是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及式叉摩那尼。在家二衆是優婆塞及優婆夷,七衆弟子都是以修學的程度不同而劃分。出家以修持戒法較爲嚴格,並且全職投身于佛門,終身奉獻,以佛法真理行持及代佛宣言,荷
如來弘法利生的使命,從而攝引衆生趣向菩提。能發心出家當然是非常殊勝,但也要看各人的因緣。總而言之,佛陀的教育廣博無邊,無論出家在家都可以學佛。
輪 回
問:請問法師人死了是否會變鬼?再投胎時是否一定可以再作人呢?
答:談鬼談投胎,有的人以爲是迷信,說有投胎輪回,只不過是勸人不要作惡而已。其實除了警惕世人不要作惡,還要明白因果的重要性,我們的生命不只是一期的,會跟著因果而定,所以人死了不一定會變鬼,變鬼不過是坊間之觀念,在佛教的角度來說,人死後會按業力而有六道輪回,故不一定入鬼道,也不一定投入人胎。佛教認爲人身是相當難得,善業重的人生天、人、阿修羅等叁善道;惡業重的則生地獄、畜生、餓鬼等叁惡道。是故去處如何,全看自己所做的是什麼因了。若生人胎,也不一定生爲中國人,或在有佛教文化之地,故今生能聽聞佛法,當勤精進修行,好好把握當下,把握今生。
還神
問: 師父,有位太太談到年頭跟觀音許了什麼願,並許諾年尾會「還神」,供大量紅雞蛋,燒衣紙,我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請法師解釋一下。
答: 「還神」是民間習俗,是與佛教亳無關系的,佛教沒有所謂「還神」的思維。佛和菩薩不是我們凡夫所想,要酬謝,而心中有無量慈悲的大覺者,不貪受供養的,我們可以參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了解觀音菩薩慈悲度衆生,救苦救難,從來是不問得失,不問酬勞的。而在佛經中載,阿難尊者問佛,以什麼供養佛最好呢?佛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即是以佛法作利衆的事,可見佛的心是多麼的清淨,若問供養,反而是鼓勵人們做利衆的事,就是對佛最大的供養了。
若以美食來供佛,來表敬意,也要以合適的供品,不要像有的不了解佛教的人,竟以酒肉及燒衣紙供佛,實在罪過。而雞蛋是卵生衆生,當然不宜用以供佛、菩薩。
放 生
問: 放生意義是什麼?
答:「放生」二字,放是釋放救拔的意思,生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動物稱爲衆生。佛教慈悲爲本,對一切衆生,(異類動物),起愛護平等心,如被人擒或被關甚至殺害,命在垂危之際,將之買回,經過儀式,叁皈,說法,釋放大自然,令之逍遙自在,假使命終也得超升。每個衆生都有靈性,都有其父母眷屬。所以放生能得長壽,康甯,眷屬和睦。社會上人若能放生、護生,世界也就和平安定。有偈雲:「欲知世上刀兵劫,試聽屠刀半夜聲。」放生功德無量。
仇人
問: 請問法師, 如未相識已是仇人, 這是否表示我們前生己結怨, 本人身邊有兩位女小人, 苦纏著我, 使我十分煩惱, 請問法師可有方法可化解這種仇恨, 當我心煩的時候, 只好念著心經, 求法師指引, 謝謝!
答:你問的問題是未相識己是仇人?這個「仇」字是自己心生瞋恚,怨恨,所以才會有仇人。佛教重視因果,如果自己沒有對不起人,若對方對你不好,令你煩惱,這是有前因,應想過往曾對不起人家,煩惱應該面對它,放下它,解決它,你身邊有二個女小人苦纏著,但她們爲什麼要纏你?先要反醒自己,也要與對方講清楚,不要反目成仇,怨結要及時解決,勿把怨結加深,或帶到來生,有謂:怨怨相投何時了呢!既知是有因必有果,現在所作行爲要謹慎,時刻注意自己待人處世。你己有念心經,是很好的,再抽暇聽聞佛法,多念佛、誦經求忏悔,使業障消除,冤結漸漸釋解,人緣也自然會好,家庭便美滿。
念觀音菩薩往生
問: 請問法師,念觀音菩薩聖號,能生西方淨土嗎?
答:念觀音菩薩聖號能生西方淨土。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都是阿彌陀佛的二脅士,常住極樂國土,輔助阿彌…
《佛學問與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