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之光明独胜(一)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转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好,先看这一段。这是“光明独胜”第十章,是对前面法藏菩萨发的第十二愿的一个展开——光明无量愿。释迦牟尼佛就告诉阿难,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他的“威神光明”跟十方诸佛相比,是最为尊胜的,是最为第一的——“最尊第一”,是一切诸佛光明所不能企及的。这一点大家要明白:这个光明从佛所证的法身来说——法身光明,诸佛都是平等的;但是报身的光明、应化身的光明,又有它的差异。这个差异是来自于每尊佛的发愿不一样。由他发愿的不一样,他果地上成报身佛、应化身佛的这种结果也就不一样。那法藏菩萨发光明无量愿,所以他在果地上就完全展示了。这个光明或者照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或者照一千个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来说,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东方——东方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刹都能照到。不仅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包括四维就是四个角——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四个角,还有上下:这就表明十方。阿弥陀佛遍照十方的光明能够照到恒河沙那么多的佛刹,实际上就是有佛刹的地方,有众生的地方,阿弥陀佛的光明都能遍照。
这是阿弥陀佛证到了无量寿的体性,就得到无量的光明。为什么叫做无量?没有限量,他的悲心遍照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众生。那跟其他的佛相比,其他佛因地没有发这个愿,或者有的佛光明只照“七尺”,或者有的佛只照一由旬。“一由旬”,由旬是古代这个行军一天的距离,有的分小由旬、中由旬、大由旬。小由旬是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是八十里。我们就算它是小由旬,也有四十里。或一由旬,或者二由旬,或者三由旬,或者四由旬,或者五由旬,“如是转倍”。转倍就是——五由旬的倍就是十由旬,或者二十由旬,或者四十由旬,或者八十由旬,或者一百六十由旬,或者三百二十由旬,或者六百四十由旬。这就是转倍。那么你看在汉、吴两译,翻译的这个篇幅都很大,他就是把这个转倍都给翻译了:这个转倍,你六百四十,那就是一千三,一千三就二千六……这样转倍,“乃至照一佛刹”。一佛刹、二佛刹、三佛刹它也过去。但是阿弥陀佛的光是遍照无量无边的佛刹。那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量的,所以他的德能也是无量的。
这个光明,第一是由愿力所成,第二是由他因地的万德来庄严的。所以前面他的戒定慧、六度,这些都是他成就光明的因。那他成就光明的因里面,有他对应救度众生的功能施设。所以在这里,释迦摩尼佛向我们介绍十二光如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介绍。但是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量的,它不仅仅是十二光如来,它是释迦摩尼佛介绍十二种跟我们关系最为紧密的能够对我们有作用、法益的光来做介绍。这种介绍非常重要,我们读这段经文,一定要把自己放进来。阿弥陀佛的光已经成就了,遍在虚空法界,遍在我们当下,遍在我们的念头里面。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愿海里生存的,所以十二光是跟我们有密切关联的。但是我们常常不觉察,不能知恩,不能报恩。那么十二光,我们来了解它是什么含义。
“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又“号”——他这个同名,他又可以称为什么呢?“无量光佛”,无量光,没有限量。那看到无量光,我们就把自己对比一下,我们是什么?我们是有量——有限量。有限量的我等众生得无量光明的注照,我们的心也能打开为无量,得到究竟的解脱。“无边光佛”,边,从字面上好像这个光明没有边际。实际上“没有边际”,在“无量光”里面就含摄这个意思。那“无边”,这是对治我们知见上的烦恼。我们凡夫众生都有边见:不是执有,就是执空;不是执断,就是执常。很难产生中道正见的智慧。所以阿弥陀佛就要施设一种光,让我们得这个光明的注照,离开边见,获得中道的智慧,这是无边光——中庸。这个有“边”——有边见的人,他对什么都很执著。他一执著,实际上就是我执、我慢、我见的产物。最终他都做不成事,不圆融——大家跟他共事很难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无边光的智慧。
“无碍光”,没有障碍的光明。那么我们世间的这种光、业力感召的日月光都有障碍。它照在外面,但是屋子里面,被墙壁一挡就障碍了。铁围山一挡,日光不能过来了。地球旋转它有昼夜,实际上日月并没有昼夜的,它就是被这个地球自转障碍住了。那么阿弥陀佛光是无有障碍的光,大家一定要体会,它对我们是非常有意义的。阿弥陀佛的报身在西方极乐世界,身上放出炽盛的光明,就是八万四千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每一光遍照十方世界,摄受念佛众生——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个光明过来,铁围山是挡不住的,墙壁是挡不住的,我们的烦恼也是挡不住的,我们的业障挡不住的,我们的无明挡不住的,我们的冤家债主也是挡不住的。如果还有一个东西能够挡住这种光,它就是有碍;现在阿弥陀佛光是无碍。
今天中午也有个居士问了一个他认为很深的这种疑惑的问题。说有一个念了十多年的老居士,到临终的时候由于他病得很厉害,就很头疼。痛的他就念不成佛。这时候他心里就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我念不成佛,我就往生不了!我念了十多年佛,为什么还念不出来?!这个念佛法门到底怎么回事?”你看看,他生起了这么一个怀疑,而且他这个怀疑生得很真诚——还掉眼泪,觉得:这怎么回事?有时看到听到这些,我们都觉得有点悲哀。虽然他念了十多年的佛,但是他对阿弥陀佛的光明、威神、愿力,实际上没有产生真正的信心。我们千万不要怕:临命终时的病痛,或者睡眠,或者昏沉。这些对阿弥陀佛来说,都障碍不了他。阿弥陀佛的光明,无论在睡梦当中,在昏沉当中,在你的疼痛当中,它都在我们阿赖耶识的深处——在放光的,在导引的,在摄受的。我们在阿弥陀佛无碍光的注照之下、摄受之下,你还怕什么呢?!还怕什么不能往生呢?!你就安然、放心地等待着阿弥陀佛临命终时来接引。
你认为一疼痛,你有业障,还有冤家债主。多少人讲:“哎呀!一定要冤家债主忏除完了才能往生,有一个冤家债主拖了脚后跟都不能往生。”这东西好像听了是有道理,但实际上跟净土法门完全是不相应的!净土法门本身就是带业往生的法门,带业往生就意味着你有很多冤家债主。你说,谁能够把冤家债主全都解决了——才能往生?你不把易行道变成难行道吗?谁能说你冤家债主都解决了啊?大修行人都不敢这样说。所以我们了解阿弥陀佛的无碍光之后——什么都障碍不了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拯救,你就放心了。所以很多人实际上对这个光明的功能作用是不了解的,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于是就害怕自己不能往生。甚至对净土法门,对阿弥陀佛,都没有信心。
下面就是“无对光”,“对”就是对待、相对的概念。我们一切凡夫众生都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面,那么这束光就是让我们超越对待到达绝待。绝待就圆融,就是不二的境界。所以说无对光是帮助我们契入到这种无分别的根本智里面。“炎王光佛”,炎王就是火焰里面最炽盛的——为王,这个“炎王光”是表明阿弥陀佛的光明在所有光明当中,是最为尊胜、最为盛大的,就像这种火焰之王。那为什么要生起这样的一个光明?这就是针对那种最黑暗的地方,相应地要有更盛大的光明来烁破,比如阿鼻地狱。阿鼻地狱是最暗冥的地方,炎王光佛就能穿透得过去。那阿鼻地狱有些众生,他不一定是没有善根的。阿鼻地狱有很多众生,他可能宿世都跟净土法门有缘,只不过是烦恼、业障很重,在行为上犯了五逆十恶,但他还是闻信过净土法门的。所以这束光如果到了阿鼻地狱,它有一种清净光明的加持,让他的宿世的善根发露。他把宿世净土的缘接上了,就能够随着这个炎王光直接从地狱里面出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就是阿弥陀佛发愿要“度尽阿鼻苦众生”,他一定要有方法,要有一种功能作用来实施这样的大愿。
“清净光佛”,这是从阿弥陀佛这种离开贪欲、淫欲的心所流现的清净光佛。这个“清净”就是对治凡夫众生的淫欲心的。前面也讲到,一切修行一定要离欲——“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但这个欲也是最难离的,尤其到了末法的众生,这种淫欲的心越来越厉害,所以每天都是坐立不安,常常容易犯戒。所以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就要帮忙,我们就要靠阿弥陀佛的清净光,来对治我们的淫欲——炽盛的淫欲心。所以你真的念得跟清净光相应了,肯定心里是很清凉的,肯定是正念的,肯定会把这个男女的行为看得是非常的污秽的,是没有一点这样的贪念的。但如果离开这个清净光对我们的加持,就麻烦了。我们多生多劫这个烦恼的种子起现行,念念离不开这个男女的欲望。那这种欲望、这个念头像涓涓细流汇成浩瀚的大海,那好了,完全把你的身心给控制住了。所以为什么男的追求女的,女的追求男的,刀山火海他都敢下,没有办法——控制不了。这个“纵然做鬼也风流,过把瘾就死也值得”——他就是,这没办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念头淡化,转化为一个清净的念头。清净光里面就有这种功能施设。
再就是“欢喜光佛”,对治我们瞋恨心的。我们为什么会有瞋恨?也是由于有欲望,这个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瞋恨。瞋恨里面包括一种“你是你、我是我”——势不两立。那么这个欢喜光是从同体的大慈悲心里面生出来的,你我是同…
《《无量寿经》之光明独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