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体的。众生、他人的这种欢乐,也就等于自己的欢乐;他人痛苦,自己也痛苦。所以他就能够自觉地不给众生导致苦难——给众生以更多的快乐。他有一种同体的慈心,他就会欢喜;有一种对立的这种情态,他就会瞋恨。我们每个念佛人都希望自己欢欢喜喜,这种欢喜从同体的慈悲心里面出来,也能够引发我们的法喜。“欢喜光佛”,每个人都能够把欢喜光的功能透显出来,人与人之间将是非常和睦的,国与国之间也不会去打仗。
再就是“智慧光佛”。这是从阿弥陀佛这种离开愚痴的心出来的光明,对治我们的无明、愚痴,透显我们的般若智慧。今天中午一个居士问:“这个信心是般若智慧范畴,怎么把这个信心引发和巩固?”我中午也跟他讲:“你好好念佛,佛号里面就有智慧光佛。智慧光佛就是引发我们的般若智慧的;有般若智慧,我们对这种不可思议的净土、圆顿之法就能产生信心,这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世界的愿力就能建立。这就都要靠智慧光佛给我们来开显。”在这个五浊恶世,“智慧光佛”对我们活得自在逍遥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现在很多人——哪怕一些学佛的人,学得越来越烦恼。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没有智慧。他为什么会烦恼?还是对外境的一切很执著,认为它是真实的。那么般若智慧根本的一点就是诸法的空性:一切如梦,如幻,如化,如影,包括我们所造的业。实际上“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它当体本空的。你要了解诸法的空性,就会自在得很多:无论是顺境、逆境,我们都能够比较平和地去对待它——都是假的东西。即便我们做佛事,永明延寿大师说“大作梦中佛事,启建水月道场”。你就建庙也是水中月,那做得成,做不成,你一切随缘。这是智慧光佛。
“不断光佛”,不断光,这是显发了自性的常德,它不间断。阿弥陀佛放的光是不间断的。不会说阿弥陀佛还有昼、夜的时候:“哎呀,我白天放了很长时间光,到晚上疲倦了,要休息一下。”他没有休息——昼夜二十四个小时。十劫以来乃至无量劫以来,这些光都是遍照的。那么这样的一个不断光,能够引发我们的精进——自性精进的心,对治我们的懈怠、放逸。我们凡夫众生由于心是生灭的,所以他就容易懈怠,放逸,中断,功夫就会打折扣。所以当我们要进行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的时候,你得祈祷:“阿弥陀佛不断光对我加持,二十四小时不要让我睡觉。”有很多人到晚上十二点就溜到寮房睡觉去了。这次好像大家念得还可以,我们这个进修班的同学,原来我看常常到了十二点队伍就缩水,到了凌晨四到五点钟又慢慢膨胀——这也是红移现象。
“难思光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妙德是离开心缘相的,我们的心是无法思惟的。“无称光佛”,是离开一切语言相的,我们用语言是难以称赞的。这都是超情离见的境界,都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凡夫众生靠我们的思惟,靠我们的语言,去称扬赞叹都是够不上的。声闻、缘觉、权教的菩萨都不能了解佛光明、智慧的因缘果报之所在,更何况我们业力凡夫。最后是“超日月光佛”,这种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超过日月的光明。从他的炽盛程度来看,不能相比——超胜日月光明百千亿倍;从他内在的功能作用来看,那更不能相比。日月的光明只能照明我们的外境,也会对树木花卉,包括我们人,都有它滋养的功能,但是这个日月的光明,它不能破无明;阿弥陀佛光明可以破除我们无明的黑暗。所以这个光明就是智慧之相。
那这个十二光如来在什么地方?十二光如来就在这句名号里面。我们要感知、接纳十二光,就得要信愿称名。这就是净土法门的名号、光明的同源性。这种同源性,实际上在祖师那里已经给我们开显了。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面就谈到修净土五念门,第三是赞叹门。赞叹门,什么叫赞叹?他有四句话,大家一定要好好思惟一下: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这几句话解说赞叹门。你称念彼阿弥陀如来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称这个名号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等同于称念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之相。为什么等同于称念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之相?因为光明、智慧都在名号里面。那第三句,称彼名号就等同于称彼阿弥陀佛名号的义。这个义是什么?就是无量——无量义。这个无量显现很多了——无量的神通、无量善巧、无量智慧、无量的相好,他什么都无量。这里面体现两个无量:一个是无量寿,一个是无量光。用这两个无量摄一切无量。所以都在名号里面,名号的无量光、无量寿是摄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这就是“如彼名义”。那称念这个弥陀名号,就等同于跟实相相应的修行,因为这个名号——无量光寿,寂照一如,就是实相。你念这个名号,就安立在这个名号的实相上,也就安立在无上正真之道上,就跟一切种智、一真法界体性相应。所以这样的修行就单刀直入,就叫“以念佛心入佛知见”。这样的一种界定就告诉我们:这个名号跟光明是同源的。后面为什么还有句“闻其光明”?“闻其光明”本来是一个耳根的东西,但实际上就是:你闻这个名号,就等于见到了光明;你见光明就等于闻名号。所以有它的同源性。
《无量寿经》之光明独胜(二)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焉。不但我今称其光明,一切诸佛、声闻、缘觉、诸菩萨众咸共叹誉,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为诸菩萨、声闻之众所共叹誉,称其功德。至其最后得佛道时,普为十方诸佛菩萨叹其光明,亦如今也。”佛言:“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好,先看这一段。十二光如来的功德,表现在他的作用层面就很殊胜了。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如果遇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斯光”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这光明含摄着十二光的功德。实际上以十二光为代表,是含摄着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都在这个“斯光”里面表达。遇这个光,不是简单能够遇的,这个“遇”就包含着一种感应在里面。你只要信愿持名,就能对这个弥陀的光明有一种相遇、相感、互动、沟通;如果你不信愿称名,虽然这光过来,对你来说也不会产生作用。大家要明白这一点。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就解释那句话,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每一光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那为什么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他没有说对一切众生摄取不舍。这经文就告诉我们:对于念佛众生,这束光才对他摄受,才等于遇上了;你不念佛,还是遇不上——摄受不了。
那为什么善导大师会讲,这样的一个摄受有三个缘?第一是亲缘。亲缘就是你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口业称赞阿弥陀佛,意业思惟阿弥陀佛。你意业这么一做,阿弥陀佛都会知道。所以这个念佛众生的身、口、意三业,跟阿弥陀佛果地上慈悲的身、口、意三业相应了,再就能得到一种遇、一种加持、一种照触。这就是亲缘。第二是近缘,近是远近的近,当我们起心要见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现在我们的面前——他很近。实际上这个“近”是反映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内心,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我们只要一举念,阿弥陀佛就会知道,他就随我们的心念显现出来,这叫近缘——“阿弥陀佛去此不远”。
第三是增上缘。阿弥陀佛光明对我们的加持力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消业障的增上缘:只要我们称念这个名号,就是最好的消业障的方法。所以至心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但有些念佛人对这个都信不及,他以为非得要先忏悔业障不可才来念佛,他不知道念佛本身就是忏悔业障——忏除业障。这是消业障的增上缘,就说明这个弥陀名号、光明具有强大的增上势力。第二就是临终接引。你称念弥陀名号,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所运载的四十八大愿全体信息,尤其第十九愿临终接引的信息就会兑现出来。你千万不要担心阿弥陀佛不来,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包含着这种增上缘在里面的。这是他五劫的思惟给设计、设定进去了的一个程序,以及无量劫以来积功累德的修行给它圆满成就的一个功能作用。
所以通过这些,我们都要对阿弥陀佛的光明、威德、名号产生决定的信心。我们才能说我们得到了安心、安乐,得到了即得往生的决定信心。所以这个“遇斯光者”,大家不要草草看过。这个“遇”是感应道交的结果,我们信愿称名才能遇到这个光,你不信愿持名遇不到这个光。实际上这就是非常神妙的一个事情:这个阿弥陀佛光明是法性光,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在虚空法界当中有这束光——遍满!这是我们生命当中最大的一个奥秘。如果我们没有信愿持名,不能去了解《无量寿经》,这种光好像跟我们无关;但我们了解了这个,原来我们就生活在阿弥陀佛的大愿光明之海上,他每天都在加持着我们——“遇斯光”。
这个《华严经吞海集》有一节讲《如来十身相海品》,里面谈到什么呢?因为最近一两年,我也喜欢抽点时间写点毛笔字,但总是写不好。但我就注意到《如来十身相海品》讲这个如来身有种种大人相,大人相从各个部位放光,能产生什么功能作用,对众生有什么摄受的功德。其中有一个大人相叫笔云,毛笔的“笔”——笔云。这个笔云呢,是用羊毛、兔毛作为它的体,这个相常放黑摩尼光明,令诸众生书写善事。就是众生要把这个毛笔字写好,如来的大人相都有一束光明来加持。一看这,佛真是太慈悲了。从中也看到,我们世间种种的建功立业,都是要靠着佛的威神光明才能出现——连写好毛笔字都有光明的加持。所以你看那些大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智永,这些…
《《无量寿经》之光明独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