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之光明獨勝▪P2

  ..續本文上一頁體的。衆生、他人的這種歡樂,也就等于自己的歡樂;他人痛苦,自己也痛苦。所以他就能夠自覺地不給衆生導致苦難——給衆生以更多的快樂。他有一種同體的慈心,他就會歡喜;有一種對立的這種情態,他就會瞋恨。我們每個念佛人都希望自己歡歡喜喜,這種歡喜從同體的慈悲心裏面出來,也能夠引發我們的法喜。“歡喜光佛”,每個人都能夠把歡喜光的功能透顯出來,人與人之間將是非常和睦的,國與國之間也不會去打仗。

  再就是“智慧光佛”。這是從阿彌陀佛這種離開愚癡的心出來的光明,對治我們的無明、愚癡,透顯我們的般若智慧。今天中午一個居士問:“這個信心是般若智慧範疇,怎麼把這個信心引發和鞏固?”我中午也跟他講:“你好好念佛,佛號裏面就有智慧光佛。智慧光佛就是引發我們的般若智慧的;有般若智慧,我們對這種不可思議的淨土、圓頓之法就能産生信心,這個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世界的願力就能建立。這就都要靠智慧光佛給我們來開顯。”在這個五濁惡世,“智慧光佛”對我們活得自在逍遙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現在很多人——哪怕一些學佛的人,學得越來越煩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沒有智慧。他爲什麼會煩惱?還是對外境的一切很執著,認爲它是真實的。那麼般若智慧根本的一點就是諸法的空性:一切如夢,如幻,如化,如影,包括我們所造的業。實際上“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它當體本空的。你要了解諸法的空性,就會自在得很多:無論是順境、逆境,我們都能夠比較平和地去對待它——都是假的東西。即便我們做佛事,永明延壽大師說“大作夢中佛事,啓建水月道場”。你就建廟也是水中月,那做得成,做不成,你一切隨緣。這是智慧光佛。

  “不斷光佛”,不斷光,這是顯發了自性的常德,它不間斷。阿彌陀佛放的光是不間斷的。不會說阿彌陀佛還有晝、夜的時候:“哎呀,我白天放了很長時間光,到晚上疲倦了,要休息一下。”他沒有休息——晝夜二十四個小時。十劫以來乃至無量劫以來,這些光都是遍照的。那麼這樣的一個不斷光,能夠引發我們的精進——自性精進的心,對治我們的懈怠、放逸。我們凡夫衆生由于心是生滅的,所以他就容易懈怠,放逸,中斷,功夫就會打折扣。所以當我們要進行晝夜二十四小時念佛的時候,你得祈禱:“阿彌陀佛不斷光對我加持,二十四小時不要讓我睡覺。”有很多人到晚上十二點就溜到寮房睡覺去了。這次好像大家念得還可以,我們這個進修班的同學,原來我看常常到了十二點隊伍就縮水,到了淩晨四到五點鍾又慢慢膨脹——這也是紅移現象。

  “難思光佛”,就是阿彌陀佛的光明、妙德是離開心緣相的,我們的心是無法思惟的。“無稱光佛”,是離開一切語言相的,我們用語言是難以稱贊的。這都是超情離見的境界,都是大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凡夫衆生靠我們的思惟,靠我們的語言,去稱揚贊歎都是夠不上的。聲聞、緣覺、權教的菩薩都不能了解佛光明、智慧的因緣果報之所在,更何況我們業力凡夫。最後是“超日月光佛”,這種阿彌陀佛的光明是超過日月的光明。從他的熾盛程度來看,不能相比——超勝日月光明百千億倍;從他內在的功能作用來看,那更不能相比。日月的光明只能照明我們的外境,也會對樹木花卉,包括我們人,都有它滋養的功能,但是這個日月的光明,它不能破無明;阿彌陀佛光明可以破除我們無明的黑暗。所以這個光明就是智慧之相。

  那這個十二光如來在什麼地方?十二光如來就在這句名號裏面。我們要感知、接納十二光,就得要信願稱名。這就是淨土法門的名號、光明的同源性。這種同源性,實際上在祖師那裏已經給我們開顯了。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裏面就談到修淨土五念門,第叁是贊歎門。贊歎門,什麼叫贊歎?他有四句話,大家一定要好好思惟一下: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這幾句話解說贊歎門。你稱念彼阿彌陀如來的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稱這個名號的時候,實際上就是等同于稱念阿彌陀佛的光明、智慧之相。爲什麼等同于稱念阿彌陀佛的光明、智慧之相?因爲光明、智慧都在名號裏面。那第叁句,稱彼名號就等同于稱彼阿彌陀佛名號的義。這個義是什麼?就是無量——無量義。這個無量顯現很多了——無量的神通、無量善巧、無量智慧、無量的相好,他什麼都無量。這裏面體現兩個無量:一個是無量壽,一個是無量光。用這兩個無量攝一切無量。所以都在名號裏面,名號的無量光、無量壽是攝阿彌陀佛無量的功德。這就是“如彼名義”。那稱念這個彌陀名號,就等同于跟實相相應的修行,因爲這個名號——無量光壽,寂照一如,就是實相。你念這個名號,就安立在這個名號的實相上,也就安立在無上正真之道上,就跟一切種智、一真法界體性相應。所以這樣的修行就單刀直入,就叫“以念佛心入佛知見”。這樣的一種界定就告訴我們:這個名號跟光明是同源的。後面爲什麼還有句“聞其光明”?“聞其光明”本來是一個耳根的東西,但實際上就是:你聞這個名號,就等于見到了光明;你見光明就等于聞名號。所以有它的同源性。

  《無量壽經》之光明獨勝(二)

  “其有衆生遇斯光者,叁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叁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複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衆鹹共歎譽,亦複如是。若有衆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爲諸菩薩、聲聞之衆所共歎譽,稱其功德。至其最後得佛道時,普爲十方諸佛菩薩歎其光明,亦如今也。”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

  好,先看這一段。十二光如來的功德,表現在他的作用層面就很殊勝了。十方無量無邊的衆生,如果遇到阿彌陀佛的光明——“斯光”就是阿彌陀佛的光明,這光明含攝著十二光的功德。實際上以十二光爲代表,是含攝著阿彌陀佛無量的功德——都在這個“斯光”裏面表達。遇這個光,不是簡單能夠遇的,這個“遇”就包含著一種感應在裏面。你只要信願持名,就能對這個彌陀的光明有一種相遇、相感、互動、溝通;如果你不信願稱名,雖然這光過來,對你來說也不會産生作用。大家要明白這一點。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就解釋那句話,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好有八萬四千光,每一光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那爲什麼對念佛衆生攝取不舍?他沒有說對一切衆生攝取不舍。這經文就告訴我們:對于念佛衆生,這束光才對他攝受,才等于遇上了;你不念佛,還是遇不上——攝受不了。

  那爲什麼善導大師會講,這樣的一個攝受有叁個緣?第一是親緣。親緣就是你身業禮拜阿彌陀佛,口業稱贊阿彌陀佛,意業思惟阿彌陀佛。你意業這麼一做,阿彌陀佛都會知道。所以這個念佛衆生的身、口、意叁業,跟阿彌陀佛果地上慈悲的身、口、意叁業相應了,再就能得到一種遇、一種加持、一種照觸。這就是親緣。第二是近緣,近是遠近的近,當我們起心要見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就現在我們的面前——他很近。實際上這個“近”是反映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內心,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念頭裏面。我們只要一舉念,阿彌陀佛就會知道,他就隨我們的心念顯現出來,這叫近緣——“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第叁是增上緣。阿彌陀佛光明對我們的加持力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消業障的增上緣:只要我們稱念這個名號,就是最好的消業障的方法。所以至心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但有些念佛人對這個都信不及,他以爲非得要先忏悔業障不可才來念佛,他不知道念佛本身就是忏悔業障——忏除業障。這是消業障的增上緣,就說明這個彌陀名號、光明具有強大的增上勢力。第二就是臨終接引。你稱念彌陀名號,阿彌陀佛十二光如來所運載的四十八大願全體信息,尤其第十九願臨終接引的信息就會兌現出來。你千萬不要擔心阿彌陀佛不來,因爲阿彌陀佛的願力包含著這種增上緣在裏面的。這是他五劫的思惟給設計、設定進去了的一個程序,以及無量劫以來積功累德的修行給它圓滿成就的一個功能作用。

  所以通過這些,我們都要對阿彌陀佛的光明、威德、名號産生決定的信心。我們才能說我們得到了安心、安樂,得到了即得往生的決定信心。所以這個“遇斯光者”,大家不要草草看過。這個“遇”是感應道交的結果,我們信願稱名才能遇到這個光,你不信願持名遇不到這個光。實際上這就是非常神妙的一個事情:這個阿彌陀佛光明是法性光,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在虛空法界當中有這束光——遍滿!這是我們生命當中最大的一個奧秘。如果我們沒有信願持名,不能去了解《無量壽經》,這種光好像跟我們無關;但我們了解了這個,原來我們就生活在阿彌陀佛的大願光明之海上,他每天都在加持著我們——“遇斯光”。

  這個《華嚴經吞海集》有一節講《如來十身相海品》,裏面談到什麼呢?因爲最近一兩年,我也喜歡抽點時間寫點毛筆字,但總是寫不好。但我就注意到《如來十身相海品》講這個如來身有種種大人相,大人相從各個部位放光,能産生什麼功能作用,對衆生有什麼攝受的功德。其中有一個大人相叫筆雲,毛筆的“筆”——筆雲。這個筆雲呢,是用羊毛、兔毛作爲它的體,這個相常放黑摩尼光明,令諸衆生書寫善事。就是衆生要把這個毛筆字寫好,如來的大人相都有一束光明來加持。一看這,佛真是太慈悲了。從中也看到,我們世間種種的建功立業,都是要靠著佛的威神光明才能出現——連寫好毛筆字都有光明的加持。所以你看那些大書法家——鍾繇,王羲之、王獻之、虞世南、智永,這些…

《《無量壽經》之光明獨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