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方确指》侥幸做官得恶果

  《西方确指》侥幸做官得恶果

   或欲求官,问可得否?菩萨曰:“做官一事,你更莫想。你须知得,通经史之谓文,练韬略之谓武,膂力过人之谓勇,智能出众之谓才。汝自思量,有一于此否?若四中不具其一,要做官,不过图侥幸而已。要图侥幸,念头先已不正。一做了官,便去假威仗势,一味虐疲民而饱我腹,决不思为国为民做些好事。以至积恶日深,不知改悔,来世定作牛马驼骡,有力报人等畜。如目前兵戈战阵中一类畜生,皆夙世冒禄贪功,无一毫功德于天下之徒也。且报应之理,远近无期,或致祸于现世,或殃及于子孙。如目前一等罪犯囹圄,身受屠戮,继嗣不肖,或绝灭无传者是也。又损害良民而取其财货,谓之不仁不义之物。以之祀祖先,而祖先益愆。事神明,而神明加怒。供诸佛圣贤,必为之堕泪。奉仁人有道,反为之生惭。即罪恶不极,而冤结相酬,后世定作一类羊猪鸡犬,无力报人之畜,及世间一等贫穷下贱剧苦之人。又此图侥幸一辈,在官即做些好事,亦未免公中有私,善中有恶。罪福影响,不漏丝毫,贪有限之荣名,受累生之恶果。侥幸做官,溺心利欲,如上所谈,势所必至,可不畏哉!”

   请掀开文本第四十一页。请看第五十三段:侥幸做官得恶果。这段开示对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都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一般社会上,在人生的价值观上对做官都很神往,都希望有一官半职,有权力。一方面光宗耀祖,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权利还能带来很多的利益。所以现在考公务员可是非常跑火了:一二百万人去竞争考公务员。这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权力的追求已经到了非常非常炽热的程度。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对做公务员、做官还比较淡泊,甚至很多都是弃官不做,去做其他好乐的事情。仅仅就是二三十年,变化这么大:对坐机关、做公务员,都是几千人、几万人去竞争一个岗位。这说明我们价值观的倾斜。做官,中国历史上也强调“学而优则仕”。官员的官职设置也确实需要,做为一个国家——原来是皇帝,责任重大,任重就要靠大家共同来做,所以就设置各种类型的官位——就好像人身体的多少个器官——来共同地运作这个社会。选官——官员的选拔,原来都是要经过科举的方式,还有经过举孝廉的方式,当然也有继承的方式,总之要有一个道德和才能的结合。

   那么一个人能不能做官也不是偶然的。有祖上的积德,也有自己的道德——这种福报,才有可能做得上官。在这一段里面,就有人也提出他想求官位,问菩萨:“我能不能求得到?”觉明妙行菩萨开示——直截了当说:“做官这件事情,你就不要打妄想了,没有你的份。”为什么呢?要知道:做官是要有资格的,这资格就是他有才能。这提出文、武、勇、才。文就是通达经史,经典、历史你通达,这就叫有文。然后你有韬略。韬略是六韬三略——古代兵书的名称。你能够对用兵的谋略练达,这就算你有武。然后你身上的力气、体力很大,力量过人这叫勇。你的智慧能力也出众,这叫才。你当官必须在四者当中具备一种。或者做文官,或者做武官,总得要具备一种,才可能有做官的资格。如果四种一个都不具备,而你就想要做官,那只不过是图侥幸而已。图侥幸,他就会想其他的办法:走门子,拉关系,甚至还会采取一些非常恶劣的行为。你想图侥幸去做官,这就表明:你命中没有官,但是你权利欲很大,想利用种种手段获得这个权位,你念头首先就不正。你念头不正,一旦你真的去做了官的话,那你做官的本分就会失去。

   做官是什么本分呢?你上对上司——原来可能就是对皇帝——要忠心耿耿,对下要关爱老百姓的利益,造福社会。所以原来传统社会叫官都叫父母官。“父母官”是告诉你:对一切老百姓就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那子女的利益、子女的要求——就是子女没有提出来,作为父母首先都会体会到,赶紧给他满足。所以父母官就要有一个父母的仁爱之心,这是做官要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如果图侥幸得到这官,你就是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弄这个权位的,好不容易弄到之后,你就会仗权势——假借这个权威来虐待民众,疲劳民众,来中饱自己的口袋,决定不会思惟着为国家为民众做些好事。

   一谈到这个我们就会看到,确实有些官员在关键时刻为了保自己的官帽子,不顾老百姓的利益乃至于生命的安全。最近我们也看到些资料,就是五九年到六二年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中国饿死的人群里面——最近我看安徽有个高官叫张恺帆,原来做副省长的,他写了一个回忆录,三年当中安徽死了多少人?安徽死了五百万。这么惊人的数字,跟这些官员为了保官帽子有关。眼睁睁地看着多少村庄——一村庄一村庄的死亡,饿死不上报,粮仓不开,还“莺歌燕舞”,说形式一片大好。这是为什么?这完全就是对老百姓的生命像蚂蚁一样去看待,在那种左的风气之下,他怕讲了真实的情况自己官帽子没有了,为了保自己的官位就竟然这样去做。在同样的环境当中,浙江省只死了十四万一千人,而安徽省死了五百万人,这也跟官场的风气有关系。就在同样的政治环境当中,有的省的官员他就不一样啊!他一旦为了个人的利益,把老百姓作为他中饱自己财富的手段,他绝对不会为老百姓着想的。这种贪官、这种奸官,最后他的下场是很可悲的。就由于安徽省这个样子,所以省委的领导这个事情过去之后全都出局——全都下台了。全都下台只是他的花报,未来他的果报那一定是到三恶道里面去的。因为在你手上饿死的人太多了,这不能怪自然灾害,完全就是官员本身的问题,这是不能推卸责任的。

   我们在《孟子》里面看(到)有这么一则事情:孟子当时做为齐国的上卿,有一年碰到饥荒的时候,他就到地方去考察,确实很多灾民,也有伤亡的情况,孟子就跟几个地方的官员——有五个官员——在讨论这个问题,五个里面就有四个认为没有责任:“因为上面齐王有政策下来,我们是根据上面的指令去做事的。”结果在碰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孟子就跟他谈一个什么问题?说:“你做官,比如说你接受了一个人的委托放牧一群羊,放牧一群羊的时候,那你作为受委托的肯定要把这群羊放牧好啊,使它生长健康。但是如果你放牧的时候突然碰到没有草了,或者种种原因这个羊吃的东西没有了,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做?你是让这个羊饿死呢?还是把这个羊交给主人呢?”这官员说:“那应该是——既然没有草也没有其它的来源,就可以把羊交给主人了。”好,那就抓住这,孟子说:“那在饥荒的时候,齐国的国君任命你作地方官员,就等于交这个羊给你代理。当你的老百姓没有粮食吃的时候,要饿死的时候,你可以辞职呀!现在你没有辞职,没有把老百姓交给国君,你还继续在你的岗位上,而且没有作为,让这些老百姓都饿死了,你难道没有责任吗?”这个官员在这种情况下才说:“我知罪,我有罪。”

   你看看,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现在在我们中国有多少官员有这种责任感?在你当省长或者当市长、当县长的时候饿死了那么多人,你没有责任吗?你可以辞职啊!你不辞职,没有采取任何的行为,只是保你的官位,那肯定就有罪!它是有罪的问题。做官不是好做的,没有慈悲心,没有担当的责任感,没有为生民立命的心,你怎么能做官?如果把这个官位做为自己牟取财富的工具,搜刮民脂民膏,进行权力寻租,这种恶积得越来越深,而且不改悔,那问题很严重,来世一定会做牛,做马,做骆驼,做驴子。古人有句话叫“一世为官,九世为牛”。你侵吞了不应该、不是属于你命中有的财富,那你以后一定要变畜生去偿还的——多生多劫去还。你看在战场上,有驱赶到战场上的一些畜生,像马呀,牛哇,都是前世曾经做官,贪这个官位——得到不义之财,而且没有一丝的政绩,没有一丝的功劳给老百姓的这些人。菩萨是五眼圆明,都看到这些畜生它上一辈子是什么身份。这个报应之理是很明显的,现世有遭受国法惩处的花报,来世有下三恶道的果报,以及给子孙后代都积累了无边的灾殃。

   但是现在很多官员就是被判刑了,他都不知改悔。我好像是去年看一则报道,说四川有一个专门关那些贪官的地方,条件还挺好,但是那些贪官在里面没有一个有忏悔意识的,他是觉得:自己只是倒霉了,被发现了。还说:“比我贪更多的,他们都还在外面,为什么要关我啊?”都是些这样的人!现在就是“哀莫大于心死”——到这个程度。原来在我们金融系统都有个贪官,贪的数额非常大,以亿为单位。他也是高学历,在国外留洋回来,还拿了个洋博士,然后回来做官,侵吞了很多财富。结果关到监狱里面去,你看他竟然厚颜无耻到什么程度?他跟政府还谈条件,说:“你们放我出去,我能够给国家赚多少多少钱回来。”然后在监狱里面还所谓搞科研,翻译这个翻译那个。有时候看到这些,我们都觉得:中国教育的失败到这个程度!犯罪到这个程度他没有一点羞耻感,没有一点忏悔的意识,一点都不认罪:这就是我们教育巨大的失败。

   这些贪官被关到牢狱里面,如果贪得多就会遭受国法的审判——死刑。自己判死刑,然后他们的后代也都一定是没有出息的,乃至于断种——没有传承子孙的:都是这些贪官最后的结局。最近我看那个中组部部长在中央党校给那些高官们讲课,他讲来讲去还是讲到:“根据我几十年的经验看,那些贪官子孙都不好,那些正直的官员子孙都很发达,所以劝大家还是要洁身自好。”他说来说去还是说到中国传统,还是说因果的问题。你在官位上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掠夺不应该掠夺的财富,这就是不义之财、不仁之物。尤其有些官员都跟些商家、企业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新的利益群体跟老百姓争利。这个都是有果报的,虽然现在他很滋润,可以得很多钱。现在这些官员真的是需要进行因果的教育,有因果的教育他就不…

《《西方确指》侥幸做官得恶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