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后检点你的时候,就拿经典作为依据,那你没有办法,到时你干瞪眼,因为你确实错了,你就认错吧。由于有这些邪知歪理在误导大众,所以我们听到的佛法不纯正了,那么你用混乱的杂乱的不纯正的佛法怎么能够成正果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多多地读原典。我们现在正在读《华严经》,晚上还有。可能你们有事,我们僧人继续去诵经,已经诵了一个多月两个月了,要诵原典,当然可以参考后人写的东西,但要辛苦一点对照经典,不能完全相信后人写的任何东西,不能相信任何人说的,全盘接受这个不合适。因为毕竟不是佛,可能犯错误。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有人非常幸运,不但得了人身而且学了佛法,还有善知识引导,引导的也是正知正见,没有问题。那为什么不能证呢?因为懒惰、放逸、不精进。今天诵一诵,明天有人请吃饭,算了,后天补上。后天又有事了,大后天补上。哎呀,堆了这么多了,也补不上了,没办法。人懒惰是天性,谁都想多睡一会儿多玩一会儿。修行不肯下功夫,这样忽忽悠悠的话,即使遇到正法也很难修成正果。就像阿难当时就想,我依靠佛,因为我是佛的表弟,佛可能会照顾我,结果佛也没有照顾他。因为这事不能照顾,没法照顾。你吃饭你饱,我吃饭我饱,佛吃饭阿难能饱吗?饱不了啊。最后阿难还要自己证。《楞严经》讲这个事情,其他经典有时候也讲。阿难最后不简单,他证了。如果我们在座的营员,确实有心要进入佛法的殿堂,要深入堂奥,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活出一个更好的人生,那么你就要下定决心去落实佛法。
我们看最后这个总的说法:“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也就是除了三宝,没有别的是真正的,都是假的,不真实,因为不能永恒存在。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了。你依靠房子,房子在地震中倒了。依靠父母,父母去世了。依靠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也出事了。谁能保证没事,谁都不能保证,所以都无常啊。三宝是常,所以我们做佛事唱:“南无大乘常住三宝”,就是这个意思。“尽形寿”,不单是尽这一期的生命,“形”就是身体,“寿”就是寿命。学习佛法要发长远心,要尽生生世世的形寿。永远皈依三宝,永远做佛弟子。当你发了这样的大心,临终时这个大愿这个大心就会引导你。下一世你投胎就很有可能再投到学佛人的家庭里面,从小就受到佛法熏陶,你还会继续学习。像我们出家人都不是这一世出家,我一来的时候,师父就说,出家人就继续出家修行吧,他有出家的习气,非常明显,不喜欢世间的东西,就喜欢寺庙的生活。我记得我从小就喜欢光头,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出家才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光头,出家成了习气了,就愿意理光头,不愿意留头发。为此可以舍弃自己虚假的身体和性命。所以佛在自己的本生故事里讲了很多舍身的故事,好比说,为了一个雪山偈可以被魔鬼吃掉。你告诉我这偈子的下半句然后你把我吃掉就可以了(当时,释迦牟尼在雪山苦行,修菩萨道,名为“雪山大士”或“雪山童子”。释迦牟尼涅槃前回忆:他在“佛日未出”的过去世,“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系心思惟坐禅,经无量岁”。帝释见大士独修苦行,即从天降,化作罗刹,试探其心。罗刹在大士前朗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大士闻“半偈”,心生欢喜,四顾唯见罗刹,便谓:“若能说余半偈,吾终身为汝弟子。”罗刹说:“我今饥逼,实不能说。”大士问:“汝食何食?”罗刹道:“我所食者,唯人暧肉;我所饮者,唯人热血。”达大士闻言,断然宣布:“但能具足说是偈竟,我当以身奉施供养!”还脱下鹿皮衣为罗刹敷座。罗刹于是宣说了后“半偈”: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舍身伺虎,看到小老虎快饿死了,王子就从悬崖上跳下来,为什么,因为他爬上去这老虎不吃他,它没闻到血的味道,它不懂得吃,也可能咬不动。后来他从山上摔下来,摔下来了以后,流出血来了,这小老虎先舔舔血,然后慢慢吃他。这是舍身饲虎。到了等觉菩萨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妙觉,就成佛。要百劫修相好,用一百大劫的时间修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那个时候到处舍身,要眼睛给眼睛,要鼻子给鼻子,要肾给肾。谁的肾要不好了,要碰到这样的活菩萨那太幸运了,因为他不说二话,马上就给你。要命就给你命,要脑袋给脑袋,要啥就给啥。这样要修一百劫。所以佛说这个世界任何地方都曾经是佛舍身的地方,包括我们现在坐的地方都是一样。所有经典后面都说“信受奉行”,不过这里加了一个“勤”字——“信受勤奉行”,学了佛法不是为了摆设、为了装潢、为了好看、为了点缀,学了佛法以后,是为了能够用,能够得到佛法的理,最后的目标是圆满成佛。所以每个人从接触佛法的那天开始,就要有这样的信心、有这样的决心,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担负佛法的大业,荷担如来的家业。
阿弥陀佛,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法师,为我们精彩讲解三宝歌词的真谛,使我们领悟它的重要。我们再次以热烈掌声感恩法师!
《《三宝歌》的意义--在第十八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