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七喻」与七种增上慢心(二)▪P2

  ..续本文上一页是为了教导我们自依止、法依止。佛在世间只是示现而已,真正的佛是长生不灭,是法身常在的。所以,我们要珍惜佛陀所说的法,如此身心中的烦恼、痛苦,才能获得解除。但是众生虽本性善良,但由于颠倒想,仍然会有慢心。不过最后毕竟仍是归于一乘。所以,佛说种种的法,就是要袪除这种实无功德不修大乘的人的增上慢心,他们闻说第一法而不去取,反而说第一法非第一,所以用「医师喻」来对治。佛的方便设施,就是希望最终三乘人都能同上法船,都可以同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医师喻」的真正意义所在。

  以上七种增上慢心,我们已经讲完了。其实我们很多人还未将慢心彻底袪除。我们都知道《妙法莲华经》是天台宗的重要经典,是一部开权显实的经典,也是一部很好的净土经典;这部经的根本义理是说三乘人均可成佛道,其中述及佛为提婆达多授记,还有龙女成佛的故事;龙女本来不是人,佛也为她授记成佛,所以,这是一部的非常慈悲的经典。我们如果能细心体会,便可从经中得到很多的妙用。因为西方寺是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的道场,所以我们应该用天台教法宣扬净土,除了提倡念佛,我们应该从经教里面吸取更多的体会,所谓「一经通,百经明」,所有法门,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在听经的时候,要有这种体会。(待续)

  「法华七喻」与七种增上慢心(二)之(下)

  ───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接7月23日文)

  在《佛说四十二章经》里说,众生修行上有二十种难;由于众生都是贡高我慢的多,所以二十难之中的第十三种难是「除灭我慢难」,

  意思是说,人能不生骄傲轻他之心实在是非常的困难。一般众生的毛病就是我执强、我慢重;有些人对自我的感觉非常的好,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胜,比别人精进,比别人修得好,比别人聪明;即使别人确实比自己更有智慧,但我们都不肯承认、不肯虚心学习,还自欺欺人地说,别人其实跟自己差不多,这种贡高的心特别难以袪除。还有些人,太过高估自己,自己没有德,却说自己很有德;自己没有修,却说自己修得很好;自己不懂,却装得很懂。佛说这些都是我慢的心,都是因为愚昧、愚痴的关系。有些人对别人傲慢无礼,即使顶礼也不肯五体投地,我们佛七第一天说过,僧人法达拜会六祖惠能大师头不着地的公案;只要我们谦虚一点,把头低一低便可以了,我们就是不肯,就是因为对自我太过肯定。所以,佛教我们要一心恭敬;我们拜忏的时候,所要求的就是一心恭敬,这种恭敬心是从我们内心发出来的。因此,有些时候,在很多典礼中都要大家敬礼;敬礼不是一种表面的姿势,而是发自内心的敬意,是对治傲慢的最好方法。我们合掌、叩头,都是表示对他人、对有修行人的恭敬。而我们礼拜、叩头的对象,并不限于佛,可以是对塔、对长老、对和尚、对法师等,都可以礼拜表示恭敬之意。如见到上座、和尚、阿阇梨、大同学、大同修等,我们都应该礼拜问讯。佛告诉弟子们,凡是年长于自己,或僧腊高于自己的比丘,都应该对他们恭敬顶礼;不过男众比丘不必向比丘尼顶礼,即使是已受具足戒的比丘尼。

  此外,我们经常去礼拜一些长老大德,有五种情况,是不应该或不适合顶礼的:第一种情况是,上座在诵经的时候,我们去顶礼是不恭敬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向上座顶礼。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在高处,上座却在低处,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要去顶礼。我们要紧记。第三种情况是,上座在前面正准备要离去,我们在后面就不要追着去顶礼。第四种情况是,我们不能在座上、在椅子上向法师顶礼,必须离开座位,在法师前面五体投地的顶礼,这样才算是如法。第五种情况是,我们载着帽子不可以拜佛、顶礼,这是不恭敬的。还有在大街上也不要向法师顶礼,因为其他非佛教徒看见了,会觉得很奇怪,所以都不适合。还有顶礼法师的时候,不要面对着法师顶礼,要对着佛像的方向顶礼。我们佛教徒都要懂得这些规矩,如果不懂,别人就会取笑我们;比如说很多人学佛多年,连搭衣都不会、顶礼都不会,这是不如法的。很多时候,在法会、典礼中,我们礼佛、念佛,不要一边走路,一边很大声的念,或者拿着念珠高声的念,看起来比法师、大德长老更有修行,这些都是不适合的、不恭敬的。因为大德长老,很多时候是不用念珠来念的,而是用心来念的,所以我们要有一种谦卑心、恭敬心。以前曾经跟大家讲过,我们不要赶上风,就是跟大德长老走路,不要走在他们前面,要跟在他们的后面。还有大德长老走过的时候,我们都要起身合十表示恭敬。中国传统都是恭敬有德之人;起身合十,就是表示谦虚,表示没有傲慢心,我们佛教徒要慢慢培养这种心。一般众生的习性,很多时候都很贡高、很傲慢,比如说,看见这个法师其貌不扬,便不去顶礼了;看见这个法师不顺眼,便不去供养了,这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如法供养,任何法师只要搭了比丘的衣,我们就要恭敬他,我们可凭着对三宝的恭敬来种福田,凭着供养清净的福田僧来种福田。身为佛弟子务必紧记,这都是对我慢的根除。我们把慢除掉以后,还要将贪、瞋、痴、疑也袪除,这些都是学佛修行的根本障碍,所以要彻底清除。我们要时刻检验自己有没有贪、瞋、痴、慢、疑呢?学佛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愚痴、自己的错误,如果每一天都能觉悟一点,每一天都能学习一点,每一天都能吸收多一点,如此长年累月,种在八识田中,最终便能彻底解脱。不然的话,即使受了五戒、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而我慢未除,就完全没有功德了,所以大家要千万记住。

  等一会,我们一起来拜佛;我们的头不只要着地,还要拜在拜垫上,本来引磬的节拍应该慢一点,让大众一拜拜到底,然后再起来,由于法师们比较熟练,所以拜下去很迅速便起来了,从威仪上来说是不够的,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去学。还有,我们念佛要大声的念,所谓「大声成大佛,小声成小佛,不出声就不成佛」,我们要有决心,要有成佛的决心,如果没有成佛的决心,我们的动力就不足;动力不足,我们的成就就小。不过我们现在所办的是一般的佛七,我们打算在农历十一月份打一个精进佛七,就是从清晨五点开始念佛,念到六点;再从八点念佛,念到十二点;下午一点半念到四点;晚上六点念到九点。在精进佛七中还要给大家授八关斋戒。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利用七天的时间,提炼、浓缩一年来的所修所学,给自己一个总结。我们很希望能成就更多人来精进念佛,去年有一百多人参加,希望今年成绩更好。不过,要成就一个精进佛七实在很不容易,要有很多法师来领导,还要请很多大德来开示,还要很多居士的热诚参与;因为香港人都很忙碌,能够抽出七天的时间,抛开俗务,也是非常的不容易。很多人跟我说,很想参加精进佛七,如果因缘具足的话,十一月初一就举行;只要大家欢喜,我们就乐意成就。

  

  

《「法华七喻」与七种增上慢心(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