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藏传菩萨戒(俄果仁波切)

  藏传菩萨戒

  一. 贤劫千佛皆不敢发愿在五浊恶世.人寿百岁时成佛度众生,只发愿度化善根福德深厚 的众生。唯独大恩大德的释迦佛发愿救度苦难深重的我们,因此我们才能闻到珍贵的佛法,否则连三宝之名也听不到。释迦佛苦修三大阿僧祗劫都是为了我们,我们应当知恩报恩。发菩提心认真修持是佛弟子的责任,是最好的报恩方式,而不仅仅是以财物来供养。

   释迦佛三转*轮,其中最殊胜的就属大乘发菩提心。在传法时,有比丘等四众、天、阿修罗等弟子及登地的大菩萨。在王舍城灵鹫山宣说此法后由文殊、普贤、金刚手、弥勒等百万大菩萨在王舍城南方的布玛桑巴山上结集《菩萨三部经》。经中有两个传承:一个是由文殊菩萨口授龙树菩萨传下来的大乘佛教修道次第——深观派;另一个是由弥勒菩萨口授,经无著、世亲菩萨等人传出的广行派。

  二. 发菩提心的特征

   发菩提心的特征即是悲智双运。利益众生的基础是发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愿受苦难的众生都得到解脱。这就是利益众生的悲心。但利益众生的前提是自己一定要成就智慧。

   发菩提心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例如想去某地,愿望一定要贯彻始终,否则就不可能到达目的地,而在途中的快慢则取决于能力的大小。

   A.愿菩提心指的是未成就之前一定要发成佛度众生的大愿心。此愿从受菩萨戒到成佛片刻也不能中断。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但只要时时不忘此心就可成就。只要发心我们就是初发心菩萨。

   《教授大王经》中,佛对大国王说:大王,你事务繁忙要做的事太多了,故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修习圆满六波罗密。在此情况下,你能明白无上菩提心,对无上菩提很有信心,希望将来证得菩提就非常好。对此应于行住坐卧等一切时恒常忆念,向菩提迈进,则你的国家在你的治理下也会日益兴旺。

   B.行菩提心是对愿菩提心的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要尽自己的能力以布施等六度去利益众生。实在帮不了也没关系,但助人的愿心不可退失。

  三. 如何生起愿菩提心

   A.有的根器是碰到了善知识的因缘得到帮助而生起愿心;

   B.有的是因宿世善根的成熟而生起愿心;

   C.有的是通过礼拜供养等使功德圆满后自然生起;

   D.有的是因听闻大乘法,一听就生起愿菩提心;

   E.有的是通过长期的闻思修后生起愿心。

  四. 怎样受菩萨戒

   A.授戒师的条件

   首先授戒师要有清净的菩萨戒体,并且要懂授戒的仪轨,能为受戒者讲解菩萨戒。

   印度菩提善尊者说:上师不在身边时可自己在佛像前受戒。《大宝积经》中说:若生起次第观想修持圆满,可以将一切佛菩萨观想在虚空中,这样受戒也可以。

   但在上师面前受戒的殊胜在于犯戒后见到上师易生惭愧心。

   B.什么样的人可以受戒

   1. 受戒者对上师三宝有信心;

   2. 欢喜发愿菩提心;

   3. 为证大觉之故,经长久劫尽众生边际广行六度法门积累福智资粮,心不怯懦,反而生欢喜心。

   不论是天、人、修罗,即使是罪业深重的众生只要能达到上述的三个条件就可受菩萨戒。

   C.如何授戒

   祈请、供养殊胜尊贵的上师,皈依尊贵的三宝,修持方便的积资七支(供养忏悔的殊胜前行法),然后念诵发心仪轨,依此如法行持就可以得戒。

  积资七支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 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发心仪轨

  效杰纳耶波桑吉江丹迪唐接冬 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及

  萨杰拉内波雄却叁巴叁巴千波南冬 十地菩萨摩诃萨众及

  喇嘛多杰怎巴千波囊道拉功色所 诸位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

  雄却酿波其杰巴 乃至菩提果

  松吉囊拉嘉森且 皈依诸如来

  曲当雄却叁巴耶 正法菩萨众

  粗拉嗡德西嘉森且 如是亦皈依(三遍)

  杰达昂杰得谢吉 如昔诸善逝

  雄却吐呢杰巴冬 先发菩提心

  雄却森慧拉巴拉 复此循序住

  得达溶因内巴达 菩萨诸学处

  得西卓拉潘敦德 如是为利生

  雄却叁呢谢节新 我发菩提心

  得西德呢拉巴拉嗡 复于诸学处

  仁巴因德拉巴杰 次第勤修学(诵三遍受菩萨戒)

  登迪达才追沃友 今生吾获福

  摩耶色巴拉巴托 善得此人身

  得让松吉热色结尔 复生佛家族

  松吉日衣色达杰多 今成如来子

  达呢达给杰内将 尔后吾当为

  热冬腾毕利赞得 宜乎佛族业

  将美怎毕热德拉 慎莫染污此

  纽巴摩杰得达夏 无垢尊贵种

  隆威夏达彭波利 犹如目盲人

  杰达仁千涅巴达 废聚获至宝

  得西杰西达迪内 生此菩提心

  雄却森呢到拉吉 如是我何幸

  达给得让玖巴唐杰及 今于怙主前

  先阿卓瓦得谢涅冬呢 筵众为上宾

  巴德得拉庄德布森吉 宴飧成佛乐

  拉当拉门拉所嘎瓦吉 普愿皆欢喜(赞叹随喜)

  雄却森巧仁波切 菩提心妙宝

  玛吉巴囊吉杰吉 未生者当生

  吉巴年巴美巴央 已生勿退失

  功内功德培瓦效 展转益增长

  雄却森当摩抓西 愿不舍觉心

  雄却秀拉友瓦当 委身菩提行

  松吉南吉永松西 诸佛恒提携

  德吉利囊崩瓦效 断尽诸魔业

  雄却叁巴囊吉呢 愿菩萨如意

  卓当吐拉功哲效 成办众生利

  刚波义呢刚功巴 愿有情悉得

  森坚囊拉嗡登玖效 怙主慈护念

  森坚堂接得当丹杰吉 愿众生得乐

  安卓堂接达德东瓦效 诸恶趣永尽

  雄却叁巴贡到萨西巴 愿登地菩萨

  得达根杰门蓝哲巴效 彼愿皆成就(发愿次第)

  五. 如何持戒

   深观派龙树菩萨依据《虚空藏经》说十八条根本戒。

  国王五定罪:1.盗掠三宝财物;2.舍正法;3.以嗔恚心惩罚具戒或破戒沙门;4.五无间罪;5.持邪见。大臣五定罪:包括国王五定罪中前四种以及摧毁舍宅等处所。初发心菩萨八定罪:对非法器说甚深法;遮止大乘;谤别解脱;谤声缘乘;自赞毁他;妄说上人法;取三宝物;立恶制。

   广行派的无著菩萨依据众多经论而说根本戒有四条。二者看似不同实则无任何冲突。印度的菩提善尊者说:无著四条为根本重戒,龙树十八条为轻戒。无畏源尊者说:无著的四条包括龙树的十八条。提婆论师说:龙树十八条是为上根人说的,无著四条是为中根人说的,下根者的学处只有一条不舍愿菩提心。

   龙树与无著的观点无矛盾,只是应机说法。按无畏源与提婆二人的观点,就当前众生的根基说四条根本戒较为合适。

  A.自心贪着名与利  常于人前自赞叹

   诽谤受人尊敬者  自赞毁他菩萨戒

  B.若遇贫苦无依者  鄙弃不愿施财物

   虽属法器亦不传  悭惜财法菩萨戒

   (对贫穷乞讨.痛苦.无依无靠的人非常吝啬,不肯布施财物给他们,即使这些人中有符合传法条件的人也不给他传法)

  C.他人屡次道歉后  自仍生嗔耿于怀

   骂后不满打对方  嗔不受悔菩萨戒

  D.自愚谤经非佛说  昧义舍弃佛经典

   似是而非蒙无知  谤乱正法菩萨戒

  六. 什么是犯戒 

   对上根者而言,十八条戒破一条即为犯菩萨戒。对中根者而言,破四条中的一条戒,若无惭愧心以为有功德利益而高兴,还想不断做下去即为上品犯戒;若有惭愧心但仍认为有好处而高兴继续做则为中品犯戒;若有惭愧心,无人劝导而自行忏悔者为下品犯戒。中下品不破根本戒,上品破根本戒。

   一个受戒者在遇到逆境时退失大乘菩提心改修小乘,或者在面对某个顽劣众生时,因无法用种种方法度化而生起舍弃之心,若是没有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成佛的愿菩提心就是最严重的破根本戒。犯愿菩萨戒则犯全部的行菩萨戒,若犯行菩萨戒不一定破愿菩萨戒。

  七、忏悔:

  A. 生起次第观想圆满之人,打坐入定,观想于本尊面前忏悔;

  B. 于上师面前,若一时见不到上师则于装藏或开光好的佛像面前,认真念诵菩萨忏悔文三遍,边念边礼拜,后诵二十一遍金刚萨埵百字明。

  《菩萨忏悔文》

  愿诸有情恒时皈依金刚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纳摩薄伽梵应等觉功德王释迦牟尼佛。纳摩能摧金刚藏佛。纳摩宝焰佛。纳摩龙自在王佛。纳摩勇猛军佛。纳摩吉祥喜佛。纳摩宝光佛。纳摩宝月光佛。纳摩不空见佛。纳摩宝月佛。纳摩无垢佛。纳摩吉祥施佛。纳摩清净佛。纳摩清净施佛。纳摩水王佛。纳摩水王天佛。纳摩贤吉祥佛。纳摩旃檀功德佛。…

《藏传菩萨戒(俄果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