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大义》见道之八

  《楞严大义》见道之八

  第五节 两种根本

  我们上午跟大家一起讨论了七处征心,七处征心是因为阿难执着自己这颗妄想的心为自己,所以佛就问他,你这颗心到底在哪里?问到最后呢,他发现在一切处所执着的这颗妄想心都不对。这个时候,佛就阐明,为什么我们凡夫会执着自己这颗心?执着了自己这颗妄想心以后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就告诉我们这个宇宙万物、人生世界有两种根本:第一种根本是无始生死根本;第二种根本是菩提涅槃。这是我们真正的一切万法之本。

  1、生死根本

  “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阿难以及我们大众都同样把这颗,东想西想的这样一个妄想的心,作为我们的自性,认为这就是我的心。平常生活当中,大家都会觉得我心很难过,我心很开心,所谓难过,所谓开心的,都是攀缘心,你不攀缘了,就超越苦乐,超越世间的轮回。所有凡夫众生都会把这个攀缘的心,作为自己。

  攀缘心,它表现的状态为三种。第一种状态,就是第六意识攀缘以后所产生的结果。比如说我现在要想一个东西了,我现在想到这个佛像,我这个心就缘到这个佛像上面,感觉是我想到佛像了,那脑子里面就出现了佛像的这么一个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你想它,它才出现的,你攀了这个缘了,这个相才出现,你如果不想它,你脑子里永远不会出现任何的景象。我们攀缘它以后产生的结果,这就是意识心,第六意识。所有的妄想都是我们的根缘尘产生的这个识,这一层呢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平常打妄想的这个相,打到的那个相,就是意识。

  第二种是我能够想它的这个心。这个就是真正的攀缘心。比如说,我们想佛像的时候,有一个“想”要想了,但是还没有想出来,你想要想的时候,总觉得是“我”在想要想,这个心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有一个会想它的这个功能,会有想它的这个本事,这个就是“能所”的“能”,而不是简单的指功能,而是指能想它,所想的是所,我能看的是我,所看的是你们。

  那么,第六意识它生起的攀缘心,就是意根缘着法尘,跟法尘接触了,意根就有能缘的本事。意根,早上讲过就是第七识,就是我们的我执。这个第七识,它缘什么呢?它是缘第八识的相分为自我,没学过唯识的人听起来就比较糊涂了,实际上,第八识的相分是什么?就是我们脑子里面(我们就权且讲大脑),我们的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这个田中啊,蕴含了很多的习气种子,这些习气种子都是有相的,有形相的,只要你有形相在习气种子当中,在阿赖耶识当中,那么我们就会抓住这些相、这些种子,认为这个是我,那个种子是我。所以,缘第八识的这个相分为自我,具体是指什么呢?我们脑子里面就是有一个概念,第六意识——法尘概念,第六意识产生分别了,比如说今天,我是我,你是你,比如说,我见到某某法师了,那么,见到某某法师了这个情景,就蕴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了。

  你所对的山河大地,任何一切万物,你只要遇到这个缘,你就把这个缘,照相机一样的拍进来,存在自己的大脑当中。现在,我告诉你想象一下你的家,家马上就冒出来,就知道那是我想的家,那是我的家。为什么呢?因为一直以来,就是把这个家的图像不停地重复地存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我们现在让你想家的时候,马上就会从脑子里冒出一个家的形相,所冒出来的,当然是一个法尘,是你存进去的东西,那么,能让自己冒出来的,就是我们的第七识,就是我们的意根。

  意根是攀缘自己过去已经存进去的那些图像,把这些图像显现出来,如果你不去想,它显现不出来的。你不去想家,不去想车,不去想任何事,任何事都显现不出来;那你只要想到那个事情,那事情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平常想到痛苦的事情了,那件痛苦的事情就显现出来,然后我们不能活在当下,直接地面对自己所想到的这个图像。我们缘到过去的时候,我们会进入自己过去的那个感觉、那个状态,那个状态实际上是错误的。就像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其实是没有痛苦的,现前的当下你没有任何痛苦。人的一生,真正痛苦的时间也不多的,大部分的时间是没有痛苦的,但是我们由于对过去妄想的执着啊,你把过去痛苦的那件事情,反复地在脑子里面出现,出现的时候,让自己的心反复地去模仿那种痛苦的感觉,你会模仿的,昨天被人打了很痛苦,今天想起来还觉得很痛苦。其实那个想起来,本身是不痛苦的,但是你反复地在那里模仿,把自己进入昨天的那个状态,那个状态完全是虚幻的。

  我们现实的人生当中,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虚幻当中。阿赖耶识种子生起现前了,这个种子会让你成为一种模仿它的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又加深你的下一次的这个种子。所以,一个恶的人他不停地行恶,不停地行恶,这是恶习成性;行善的人呢,他不停地做好事,他就善习成性。一个善良的人,当善良成为习性之后,你很难让他去干坏事,他放不开的,他会被那个善法捆住;那一个恶人,让他转过来做善事,也是很难的。恶习成性,善习成性,成为习性了,它就有强大的动力,不停地推你。所以我们的整个人生都是业感缘起,你的习惯成为业习,业成为习惯,习惯也成为不停地推动你的这种行为的动力,然后我们就不停地在这里轮回。

  这个能够攀缘外面法尘的,我们能够使自己脑子里面想出这些图像的,这个就是攀缘的心。它平时不想的时候不是不在,而是没有去攀缘,但是能攀缘的这个心,其实是我执。当我们认识到这里,表面上看呢,它本身并没有痛苦,因为我们所想到的是痛苦的情景,才会痛苦,你如果没有想到痛苦的情景,绝对不会痛苦。所以意根缘法尘的时候,法尘如果是快乐的,你一定能够感觉到快乐;法尘是痛苦的,你就感觉到痛苦。比如说我们坐在这里,我们就感受一下,现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坐在这个七宝莲花当中,或者就在清净庄严的佛陀的脚下,你就生不起痛苦,因为你的意根所缘的法尘,是个快乐的尘。那么另外一个呢,我们现在如果感受到天堂的快乐,你感受到我现在是处在天堂,我们来到天堂了,那你就感受到天堂的快乐。天堂是什么快乐呢?就是没有贪嗔痴的这种表现,他所贪的是禅定,除禅定以外,对于一切欲望,特别是色界天以上,对欲望都没有的。那么这种感觉生起来,是我们意根缘的这种安定的禅定的法尘产生的快乐。

  而这个四禅八定,世间定,它完全都是由我们的意根缘这种没有欲望的,没有痛苦的,善法的法尘。四禅八定,它是缘善法的法尘,比如说它需要观想,坐在那里观想,身心一片空寂,让自己再空一下,再空灵一下,不停地加深这种空灵的感觉,不停地加深自己这种轻飘飘的感觉。我们有时候觉得,哎呀,您这人简直高兴得轻飘飘了,我们就去缘这个轻飘飘的感觉,你就坐在那里,整个身心一片空寂,而且很轻松,像云一样会飘的,这种感觉生起来了,实际上你的地水火风的四大,就进行良性循环的调节,我们能感觉到禅悦,感觉到禅定的愉悦,禅定的快乐。

  所以在世间的这颗心,你所缘的法尘是喜的,是忧的,是苦的,是乐的,完全由我们这颗攀缘的心决定。所以一个痛苦的人,他会不停重复这种痛苦的感觉,哪怕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的人,带业往生,他在莲花里面,因为下品下生的人到那边,这个莲花苞还没有开,在莲花苞里面,他还会想到自己过去在娑婆世界,某某人欠了我钱不还给我,还打我,在那痛苦,他还会掉眼泪,在极乐世界他还会掉眼泪,实际上,他就是重复过去那种痛苦的感觉。我们学佛,学戒的人,你知道要求忏悔,忏悔得安乐。你做了错的事情,第一次做错了,马上想到是错误的,改过来,从此以后,脑子里不要再想到你所做的那件错误的事情,如果你再想到了,那再增加一次这种业习,重新再重复地错一次,你不停地想,你不停地错误,然后,想到最后,自己不能自拔。别人对你不好,有仇恨,仇恨的心在心里也不停地重复,但你这个重复越来越深的时候,你就成为一个处在仇恨的痛苦当中的人。

  我们讲后悔跟忏悔是两个概念。忏悔是认识了错误,以后从此,在心中要消除这件事情,在记忆当中,不要让它出现,不要让它再成为一种力量不停地出现。忏悔以后,要把善法在心中生起来,你知道不该这样做,那你知道该怎么做,该念佛,或者该持咒,该用功,该修行,该安心,那马上就安心在正法上面,把错误的事情完全从心中消失。那么如果你做错了事情,你后悔了,不停地后悔,成为一种忧虑,成为一种不能正常健康生活的这样一个状态,这叫悔箭入心。后悔像一把箭一样插在你的心上,然后你一想到什么事情,就觉得自己不行。

  比如说有些人,他会觉得,哎呀,我业障重呀,我不行哪,经常听到这句话:“你有没有开悟啊?”“师父呀,我业障重呀,不行哪,我坐了好多年了,也不行的。”你不行了,为什么不行了?你是觉得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不如法的事情障碍住自己了,那么,如果你永远都觉得自己不行,你就真的永远都不行,不可能有行的时候,因为这把箭没有拔掉。所以,每个人在学佛忏悔之后,都要把悔箭拔掉。就是要认识到我一定能够行,我能够成佛的,不能不成佛,而不成佛的是个妄想的心,是个烦恼的心,颠倒的心,我不能再跟颠倒、烦恼、妄想为伴,不能跟它们捆在一起。这样一来,在心中的所有一切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感觉,全部给它消失。负面的情绪消失了,这个生死根才能看到。

  这个生死的根,就是攀缘的心。所以,我们这个攀缘的心有多厉害!你如果不停地后悔,你的攀缘的心,就是攀缘自己那个不好的事情,不停地重复不好的事情。那想到佛菩萨,念经或者是观想,或者是持咒,都是跟佛菩萨相应的。修禅定,跟天人相应,就是四禅八定。念经,礼佛,都是直接跟佛相应,念佛…

《《楞严大义》见道之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