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住,会烦恼,我们修学禅定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妄想能听话、把情绪管理起来。所以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一心的这个感受,也就是我们把粗重的妄想停下来,通过慢慢的分析、调整,调节到让自己可以把握这个妄想心,不让它乱来,妄想就开始变得快乐了。再有人传播垃圾时,我们就能自动地排弃掉,心不会受影响,不会再痛苦烦恼,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个地方。
佛经里面说,三禅生起的快乐有两种,一种叫作快乐,一种叫作受乐。快乐乐者,乐定初发未遍身也。三禅刚刚发起时,觉受还没有遍满全身时的感觉叫快乐。我们都很喜欢快乐,因为快乐不长久,乐的感觉一下就没了,不是永恒的、长期的,所以“快乐”就是很快就过去的才叫乐,如果永恒了、长久了我们就不觉得乐了。比如以前过年的时候我们都感觉很快乐,以前的小孩子都很喜欢过年,因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这几天有新衣服、有好吃的,所以就觉得过年很快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天天有好吃的、新衣服,和过年没有两样,结果也就不觉得过年快乐了。所以快乐有这样一个特点,很快就会过去,当乐定刚刚生起时,身体就有乐的觉受了,但很快就没有了,这叫快乐。
受乐呢?受乐乐者,乐既增长遍身受。譬如石中之泉,从内涌出,盈流于外,遍满沟渠。三禅之乐,亦复如是。觉受渐渐增长、遍满全身时,才是真正的乐,这个乐叫受乐。感觉就象石头当中有泉眼,泉水涌出时将石头的内部填满后,又流溢出来把整个石头覆盖住了。这个比喻用得非常贴切,就是说我们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从内心中涌出来的快乐又渗透了身体,整个身心就被快乐所包围了,完全沉浸在快乐当中,这就是三禅之乐。
三、三禅五支
三禅发起时有五支功德,一舍二念三智四乐五一心。舍念智这三者不是三禅本具的功德,所以可以讲也可以不用讲。在《清净道论》里面,直接就讲三禅有两支功德,不讲五支。因为舍是舍弃二禅的快乐,舍喜心不悔,喜心舍掉了,在未到定时不后悔,就离开三种过,能进入三禅了。念是忆念三禅的快乐,用三法守护它,追求三禅。智,善巧三法离三过,就是用智慧善巧离开三禅的三种过失,才能达到三禅之乐。所以这三者都发生在真正的三禅生起之前,三禅本身的功德只有乐和一心两支。乐就是乐遍身受,这个功德是有深浅的,分为少净、无量净、遍净三个层次。一心,就是没有杂乱,没有妄想,受乐心息、一心寂定的这样一个状态,心非常宁静,没有丝毫妄想,却遍满快乐,这就是第三禅定的功德。
三禅是建立在初禅和二禅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初禅、二禅,一般不可能直接达到三禅的觉受。三禅的五支具有离过善心二德,五支可以使我们离开过患、增长善心。如大集经说:所言离者,谓离五盖。具者,谓具五支。据别则但三禅,独有离喜过之德。《大集经》说,离就是舍离贪、嗔、睡、悔、疑五盖,五盖除去了,心本具的功德就显露出来了,善心就是指禅定具备的五支,三禅还独有舍离喜支过患的功德。也就是有了三禅以后,我们就舍离了五欲的纠缠,不会再有任何贪心、嗔恨心等等过患。心很安祥,也就是我们有了禅定功夫,能把握自心以后,别人无论怎样表现都干扰不了我们的清净,自心不会再被外来的精神垃圾所污染了。
四、四禅八定的体用
《璎珞经》说,五支为因,第六默然心为体。初禅至四禅的体就是觉观喜乐舍五支中的舍,也就是一心。专注的一心就是体,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够专注,就有机会进入这些禅定。但如果心或者沉没或者散乱,不能专注,那就没有办法进入禅定,所以一心是禅定的体。
用就是觉观喜乐四支,亦即觉受就是体的作用。这里要注意的是,四禅比三禅专注的境界更高,但是没有快乐,也就是只有体,没有用。三禅的用是完全没有动摇的快乐。二禅的用是有动摇的快乐、没有动摇的快乐同时。初禅的用就是十六触,是有动摇的快乐。
虽然初禅的快乐是最粗的,但对于我们欲界的众生来说,初禅的快乐可能比二禅三禅都要激烈,激烈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我们坐禅时,风大调节好之后,身体会摇得很厉害,自己都控制不住,这时候我们可以去感受它,随它去动、去快乐,感觉像风吹一样晃来晃去,非常舒服。可是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个状态里面,我们就不会进步了。所以风大调好了以后,地大可以继续再调,身体就感觉沉沉的,不想动,但也是一样很舒服。所以身体的外在表现和内心的动摇都是用,把这些一层一层地消除掉,完全回归到一心就是第四禅。所以四禅都是以一心为体,这是它们共同的支林功德,就是四禅都必须要有一心这个支。
五支为因,五支就是舍念智乐一心。这五支是禅定的因,就是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五支,通过这五支的努力,要舍弃、专注、要用智慧的觉察,才能进入三禅。第六默然心为体,第六默然心和我们平常的心不同,平常的这个心是动摇的、一直在分别的、想要忆念的,默然就要沉静下来了,专注下来,全部分别都停下来。这个默然心的感觉就像是天空一样,天是不会动摇的,却会产生各种觉受,所谓“天不言而自高,地不言而自厚”。你想要提高自己的境界,就要学天地,不要动念、开口,这样的心就是第六默然心。
诸位不知注意到没有,我们妄想心背后也有一个天空,那个没有妄想的默然心就是天空,什么动摇都没有。妄想就如同天空中的云朵,快乐的妄想是白云,痛苦的妄想是乌云。乌云多了就会刮风、打雷、下暴雨,这就是痛苦忍不住了,我们开始发脾气了,发完之后就如同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彩虹也出来了,我们又觉得很美、很快乐,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其实天空一点也没有变化,只是云朵变来变去,所以天空是体,没有天空就没有云朵。
默然心就是妄想背后的天空,也就是没有动摇、没有妄想的心才是禅定的体,没有这个体我们就进不了禅定。比如打坐时,虽然都不会讲话,但心却停不下来,总是自顾自地唠哩唠叨、喋喋不休,告诉自己要这样、要那样,就算闭上嘴也没有用。坐的姿势好像挺到位,心却不到位,一直和自己讲话,停不下来:“你看腿又痛了,腿又麻了。”“不行,我要坐好一点……”没完没了,总要弄点什么东西出来。这个心就不是默然的心,心不默然,怎么能入禅定呢?所以我们要去感受这个像天空一样的沉默心,不去理睬那个喋喋不休的东西,它慢慢也就停下了,默然了,这个默然心就是第四禅。
《永嘉禅法 第十一章 三禅修证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