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禅法 第三章 呵斥五种欲▪P2

  ..续本文上一页也不坏的外境,心念不动了,却糊里糊涂地睡着了,没有去清清楚楚地观心,这样也入不了禅定。所以呵色欲,就是一切色相清清楚楚却不再执着,眼睛不随外物转,心念不受干扰,这样才叫止观禅定。

   二诃声欲者,所谓箜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及男女歌咏赞诵等声,能令凡夫闻即染着起诸恶业。如五百仙人雪山住,闻甄陀罗女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声过罪。

   声欲是对声音的一种执着,箜篌筝笛,丝竹金石这些乐器的音声非常美妙,世间的一些男女艺人的声音也非常好听,这些声音会使我们心起贪念,造诸恶业,所以如果心不清净,美好的声音也会带给我们的灾难。比如甄陀罗女是八部护法神里的乐神,声音极其美妙,过去有五百个仙人在雪山里住,听到甄陀罗女的歌声后,这五百仙人全部动心了,心醉狂乱,禅定就没有了,那肯定无法在雪山修行了,没吃没喝的,那么寒冷,没有禅定力谁能受得了呢?所以在禅定中,对声音产生执着,肯定会有大问题。

   和诃色欲一样,在正修止观的时候,诃声欲也要放弃所有的声音,包括喜欢的声音,讨厌的声音,普通的声音,不能对声音起心动念,把声音之相完全消除掉,那就是耳根清净,入流亡所,这就是观音菩萨反闻闻自性的耳根圆通法门。声音进入耳朵叫入流,耳朵是能听,声音是所听,对声音没有欲望,才能对声音了了分明的同时把声音这个“所”忘记掉、消除掉,只保持能听的这个,这叫入流忘所,于此咬定,久而久之,自性现前,就是反闻闻自性。所以只有放弃声欲,任何声音都不会干扰我们了,才能安然入定。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熏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着开结使门。如一比丘在莲华池边,闻华香气心生爱乐,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我香气?以着香故令诸结使卧者皆起。如是等种种因缘,知香过罪。

   呵香欲是指对鼻根所能闻到的味道,都不要贪着,如果我们对味道有欲望和要求就要进行呵斥,鼻根和一切味道不再勾结,不受干扰,就是鼻根清净。

   比如一般凡夫贪着的男女身香,饮食、各种花香、熏香等等,闻到这种香,鼻根就总想再闻,闻也闻不够,这就是鼻根和香味勾结了,就不清净了。以前有个比丘在莲花池边打坐,闻到花香后,就定不住了,还想再去闻闻,结果被池神谴责说,你为何偷盗我的香?佛经里讲,有种鬼叫寻香有情,贪香气,鬼闻香就象我们人吃饭一样,寺庙里放焰口做佛事时,师父念咒一加持,水就变作香水海,非常香,所以寻香有情就跑过来闻香,可以解鬼道的饥饿之苦,也能种下善根。

   如果我们被香味所转,也就跟鬼差不多了,所以我们要诃香欲,诃香欲不是把香扔掉或者弄成臭的,对臭产生讨厌也不行,要呵斥的是内心的贪嗔痴。不能对香生贪心,对臭生嗔心,对不香不臭的生糊里糊涂的愚痴心,在任何香气面前,要清清楚楚,但心不随它转,没有贪嗔痴。佛典里面有一句话:“譬如蜂采花,但取其味去,不坏色与香”。蜂蜜采花时,把花香的味道取走,但不破坏花的颜色和香气。修行人对一切万法,也要象蜜蜂采花一样,只摄取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东西,不要生起贪嗔痴的念头,就不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咸淡等,种种饮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着起不善业。如一沙弥染着酪味,命终之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味过罪。

   诃味欲。味欲是针对我们的舌根而言的,酸甜苦辣咸等等各种滋味,也就是口腹之欲,能令凡夫心起贪念,遭受恶报,比如佛经里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沙弥因为非常喜欢奶酪的味道,来生就变作了奶酪中的虫子,这就是贪味的恶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问题都出在舌头上。味欲,实际上就是舌根对口味产生的贪着。凡夫往往执着口腹之欲,比如肉类食品,说的好听是营养丰富,说的不好听就是残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地里爬的,都想弄来尝尝,结果杀生很多,恶报也很频繁。甚至有的人,对坐禅时的口齿清凉、甜润的感觉也很贪着,总希望口水能再多一点,能再甜一点,只要对味道产生贪心就错了,清净的舌根就是要放下对一切味道的执着,否则就会干扰禅定。

   五诃触欲者,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诸好触,愚人无智为之沉没起障道业。如一角仙,因触欲故遂失神通,为淫女骑颈。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触过罪。

   第五诃触欲。触是身体对外界的感触,比如我们买衣服时,用手摸摸布料,就有滑涩、粗细、软硬的感触,以此来分辨布料的好坏,这个手感就是触;异性身体接触时的感觉,也是触,因为感触起自身根,能周遍全身,所以凡夫很容易对感触非常贪着。触欲生起来后,就会痛苦无尽,比如有一角仙,就因为受触欲的诱惑而失去神通,所以我们也要呵斥触欲。

   佛陀早就告诉我们,六根六尘是虚妄不实的,凡夫迷惑,不解真理实相,不了解万法毕竟空的道理,才会对它们生起贪婪的欲望。我们现在想修学禅定,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探索,虽然暂时摆脱不了五欲的纠缠和烦恼,但首先要相信、要明白这五欲是烦恼的罪魁祸首,所以首先要呵斥它们,不让五欲成为修行的障碍。

   从上面的讲述我们应该明确,呵斥五欲不是否定根尘识,而是要有一种舍弃的心态,不受影响的心态,也就是六根和六尘相对时,既不否定根,也不否定尘,但不让欲望起来,保持六根的清净,不受六尘的干扰,打开根尘纠缠的这个“结”,甚至让根尘脱落,也就是眼根与色尘脱离,耳根与声尘脱离,鼻根与香尘脱离,舌根与味尘脱离,身根与触尘脱离,所有对生命以外的要求全都停下来,就是彻底把五欲放下了,内心世界完全清静,这是一种智慧的、积极的、没有副作用的心态,如果能做到这里,不但禅定三昧受用无穷,开悟见性也是指日可待。

  

《永嘉禅法 第三章 呵斥五种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