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尚未完全脱离之前,乃是心灵最为痛苦之际,毕生种种情景,于刹那间历历重现,此是悲苦交集时刻。倘若见到了平生有所执著的人,势必令其遭受莫大的精神冲击,从而牵动神识,喜怒无常而莽撞痛苦地迈上死亡之路,怎么忍心啊?
第八、切勿哭泣
临终之际,尚未昏昧之时,有二方面的忌讳。一忌家属与病者作温柔暧昧的软语,以世情牵缠,徒增恩爱之悲伤;二忌临床挥泪,未死先哭,喧哗吵闹,扰乱正念,令病者心生悲恋、执著,或将泪水滴亡者身,触动其情执,使之不忍离去,而深受无可奈何的极苦。若是此等情形出现,纵然弥陀极力接引,亦将无济于事,因为临终者若没有能力与弥陀相应,其结果就只能坠落三涂更受大苦了。
或有人说:“父母劬劳,养育深恩,临别之际,竟未能泪眼相送,岂非不孝?”吾人以智慧深思,与其啼哭哭也不能令死者复生,不如强忍悲痛,做些利益亡者之事。倘若不能忍受别离之苦,也应该回避一下,到其他地方进行,以免病者听闻而生情执之痛。据说:随侍在身边的人呢如果悲啼涕泪,对于临终人而言,犹似雷声冰雹。最恰当和重要的,应该是鼓励病者念佛,并为其助念,令病者的心念贯注于佛号。
有一位在家居土,平日里念佛精进,曾感得佛现身,往生前数月即预知时至。俟时候一到,自行沐浴更衣完毕,召集莲友助念,此时他的相貌十分庄严自然愉悦,居士也表示佛已现前。不料业障突然现前。他的元配夫人在旁助念,小妾陡然闯入,啼哭不已,摇撼居士的身躯。此时,居士自己也觉得尚未跟佛往生,还在执著情感,割舍不下,潜意识中就对佛说:“放不下小妾!”然而,他的病势已很沉重,遂不能支持下去,面色泛黑,莲友加紧助念,仍无法奏效。应该切记“往生是平日放下之功夫”。能否往生,端视日常生活是否用心了。
古时有夫妻二人,信佛持斋,鹣鲽情深。一日夫死,妻悲伤啼泣,夫闻此声,心生爱念,神识即随此念投入妻身,为鼻孔中虫。妻悲泣时,自鼻孔堕下一虫,欲以脚践踏,一僧出言阻止。妻惊疑而问其缘故。僧答以:“汝夫奉持斋戒,本应生天,因闻汝悲泣,致投生为汝鼻孔中虫。”故当冷静三思,自身是否万缘放下?是否予人希望、予人方便?应感恩佛陀安排,不以抗拒心态面对世界。恒不与众生敌对,永不与命运争吵。何以自古以来,念佛者众而安祥往生者寡?就是因为未能于心性上下功夫暨临终时错误处理所致的。
第九、切勿吹打吵闹、烧纸钱等
传统习俗,在人死之后,马上延请民俗乐队或弹唱团伙,敲锣打鼓,弹唱喧闹,破坏了亡者的环境,完全没有顾及亡者之心灵感受。然在亡者断气之后的二十四小时内,神识还没有离开肉体,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声音的干扰,致令亡者烦躁不安,思绪混乱苦恼不已。所以不应于此期间吹打吵闹。如欲热闹,也要在二十四小时之后,再行不迟。实则,此等吹打毫无必要,对亡者无丝毫益处,徒增其烦躁而已。
另外,许多习俗都在人死之后烧纸钱,如焚化冥纸、往生钱、烧纸厝、纸车等烧纸扎冥具,以及接棺、乞水、辞生、戴头圈、著草鞋、哭丧棒、梅花球、撑伞送葬等,还有拜脚尾饭、塞手尾钱等亦应革除。这些都是以阳间的观念,强加在亡者身上而已,并没有实际上的作用,反而污染环境,使亡者减损福报,有弊无利,切不可为。
第十、切勿杀生灵、食荤酒
病者饮食,应以素食为主。临终之际,需要有人助念,助念者尽量不食酒肉五辛;其余相关亲人客友也不应大食酒肉;更不可杀害六畜生灵。因为杀生灵、食荤酒,破坏了临终者清净安宁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正念和情绪,从而导致难忍之痛苦。
无量劫前,有孝女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鱼鳖及其卵,死后堕地狱,经光目持念佛的名号,做诸功德,才得以出离地狱之苦。杀生之罪,果报无边,由此可见。
弘一大师曾言:“杀生之人,现生即短命、多病、多难、无子及不得生西也。命终之后,先堕地狱、饿鬼、畜生,经无量劫,备受众苦。地狱、饿鬼之苦,人皆知之。至生于畜生中,即常常有怨仇返报之事。昔日杀牛羊猪鸡鸭鱼虾等之人,即自变为牛羊猪鸡鸭鱼虾等。昔日被杀之牛羊猪鸡鸭鱼虾等,或变为人,而返杀害之。此是因果报应之理,决定无疑,而不能幸免者也。”
虚云老和尚则说:“佛制弟子,若欲行仁,首持杀戒。杀戒若持,轮回自息。杀业之始,无非以强凌弱,或贪图口腹,或因财害命,故有人杀人,畜杀畜等,都属于嗔杀、慢杀。若贪口腹而杀者是属痴杀。然将他肉以补己身,岂君子之所忍为哉?”
印光大师亦曾云:“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凡是动物,皆知疼痛,皆贪生怕死,不可杀害。若杀而食之,则结一杀业,来生后世,必受彼杀。 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
乃至太虚大师亦告诫:“能不食肉,杀念乃除;能除杀念,慈心斯成;能成慈心,祥和可致;能致祥和,灾厉自无。于是人生仁寿,皆可期于贤圣,世界清净,永能保其安乐。有情肉身皆淫欲生,全身血肉皆淫欲种,人若食之增长淫欲,因淫欲故愈贪食肉,因食肉故愈贪淫欲,遂令人身变成畜身!愈淫愈杀,愈杀愈淫,妄杀妄死,乱淫乱生,生死死生,不获解脱。人所食肉,皆从杀来,杀习沿传,杀机时动,遂令杀念不去人心,由微而著,从物及人。炮火弥天,刀光蔽地,人之与人,杀以继杀,尸积千里,血流百川!由人杀人,供禽兽食,杀生食肉,因果如是。因有食肉之人,遂有渔猎、屠刽之者,使人类中有此一类专以杀生害命而图利谋财者,皆食肉之人致之也。”
唐朝的寒山大师见人娶亲,实则新妇乃其祖母投胎,席上宾客则为其畜养之牛马转世,锅中猪牛鸡鸭皆是其六亲眷属所转生,是以悲唱偈云:“六道轮回苦,孙儿娶祖母,牛羊席上座,六亲锅内煮。”生命景象之迷悟升沉如此,岂不令人感慨万千啊!
《楞伽经》说:“为利杀众生,因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楞严经》也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而依经典所说,杀生当堕三途受报,及至报尽,转生为人,尚须遭短命、多病之苦。
就科学上而言,人类亦宜吃素而不宜吃荤。癌细胞系于血液呈酸性反应时始行滋生,摄取肉类、卵类、酒类等,虽具极高热量,但将导致血液呈酸性。为中和酸性,保持细胞渗透压的钙会因此减少。倘钙之数量锐减,渗透压即产生变化,镁将自细胞中释出,使细胞老化,此时,附著于老化细胞皱壁中之病原体立即侵入,使细胞突变而致癌。倘能摄取蔬果等碱性食物,无适合癌细胞生长之环境,身体方不致成为培植癌细胞之温床。印光大师曾言:“肉乃秽浊之物,食之则血浊而神昏,发速而衰早,最易肇疾病之端。蔬系清洁之品,食之则气清而智朗,长健而难老,以富有滋补之力。”
就人体结构来看,人类之消化系统、牙齿、下巴与草食动物较类似,而迥然不同于肉食动物。曾经学医出身的孙中山先生即曾言及:“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家、医学家所共认矣!”又说:“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
米勒尔医师曾就两只老鼠做实验,分别饲以荤食及素食,结果素食老鼠寿命较长,对疾病之抵抗力及复原力均较强。何以如此?这是因为动物被杀时必心生恐惧,致使体内生化作用改变,产生无量毒素。再说,有些不肖的饲主为令动物迅速生长而注射各种化学药品,故食其肉者,亦将化学物质摄入体内。再者,动物体内或有寄生虫,或感染疾病,食用之后,反生害处,所以素食之利必大于荤食。
以上仅是就因果报应和科学医学方面来探讨食肉之坏处,如果从破坏临终者的环境角度来看,一切众生都是贪生怕死,杀生之场地必定充满嗔恚、报复、怨恨之气息,直接影响了临终者的氛围,如此杀戮惊恐之怨气,必使临终者倍加烦躁哀痛。
中国传统称婚嫁丧葬为“红白喜事”,凡是遇到丧葬哀事,就宰杀生灵,大摆宴席,吃肉喝酒无所顾忌。而临终者虽然肉体毁坏,但神识依然清醒,正是孤苦凄凉之时刻,睹此情形,心如刀绞,恨之入骨。由此嗔心,又堕恶道,孝顺子孙于心何忍啊?所以必须戒杀禁酒。
总之,上述这十条务须“禁止”之行为,都是破坏临终者外在环境的做法,而亡者又是心知肚明、有口难言,天下没有比这样的欺人做法更为残忍卑鄙了。尽管许多行为都是活着的亲人难以忍受之痛苦反映(如哭泣、嚎叫、碰触等),但许多做法(如大肆吃肉喝酒等)都是活着的人自己爱面子、讲排场而已,并未真诚为亡者着想,还借人死之名义豪饮,亡者更是冤枉无辜啊!如果是真心关怀亲人,就必须在这关键时刻,忍受一己之哀恸,全面为亡者的安祥幸福着想。切记切记,切勿作出扰乱、障碍临终者心绪的过激行为。
2、提供正面影响的关怀
我们真心地关怀临终者,不但不能给他们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且还要帮助临终者营造正面的气氛,毕竟常人很难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走近死亡,也不可能事先做好适合死亡的环境布置。因此,在环境方面也需要予以改善,提供正面之关怀,因为适当如法的环境,非常有利于临终者对人生最后时刻的把握,也有利于临终者对生命真相的体悟。
第一、提供安息的场所
如果到了病重而回天乏术之时,或者年老接近死亡之际,就要安顿一个干净安宁的地方。一般人都喜欢死在自己的家里,如果已经药石无效,那就尽快送回家中,让临终者能够于熟悉的环境中断气,寿终正寝。这样,他的心灵就比较安适,而不会产生过多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死亡前后对于不熟悉的环境,对于陌生的人和物,都会有更多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出现。因此,为亡者提供一个舒适安然的场所非常重要…
《超越死亡 第四章 第二节 真情与爱心的关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