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修要义 第五章 三乘渐次▪P2

  ..续本文上一页这些就是苦的全部内容。这些苦是我们所感受的苦果,这个果的因是什么呢?苦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集,集是招集,因为苦的因才招集到苦的果的意思,这个苦因就是我执,包括见思二惑。因为有见思二惑这些错误的知见,就产生了错误的行为,错误的知见和行为就感召到了我们错误的感受。比如对时空的错觉,我们认为眼前的一切一点也不假,可是在声闻乘的人看来,这些都如同梦中的楼阁,虽然很清晰,但都是假相,没有真实可言。这一点很重要,是出离轮回的基础,我们通过修学佛法,一定要认识到,否则我们就只能停留在人天乘的境界里,无法解脱了。

  声闻乘行者的修行次第是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所以他看到了生灭轮回的痛苦,也看到了痛苦的原因,知道了断痛苦的方法,也就是灭,羡慕这种不生不灭的状态,就会进行修道,最后自己亲自证得这种境界,就解脱了。

  所以声闻乘发心修道是为了自身的解脱,自修自度,把自己度脱出来就可以了,大誓之心未普,摄化之道无施,六和之敬空然,三界之慈靡运,救度众生的大誓愿没有发,也没有摄受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慈悲,只为解脱轮回之苦而修行,这就是声闻乘的人。

  其实从佛法的修证次第上来说,我们要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就是自己先要能自救,才可能去救别人。如果大家都掉到了水里,我们首先自己要会游泳了,不会被水淹死,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但从誓愿上,我们不能发只求自利的心,要有普度众生的大菩提心才可以,如果没有救人的心,就算我们会游泳,可能也就是自己能跑到安全的地方去就行了,不会再跳到水里去救别人,这样做就是小乘人的根性,也就是声闻乘,只求自利。如果能够自利后利他,就不是单单因为苦才修行的,这种发心就有可能成为菩萨,菩萨修行和小乘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乘人是怎么修行的呢?他看到苦了就想赶紧出离,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解脱,通过各种修行方法,包括念佛、参禅,乃至四念处等各种观照,把自己内心当中对于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这五欲和六尘的执着一点一点放舍掉,世间能捆绑他的力量也就一点一点被消弱了,最终能全部放舍的时候,就完全解脱了,这样证得的就是涅槃。声闻乘就是这样通过小乘三法印来修行,证得涅槃的境界的,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真正的佛法一定是符合三法印的,我们也要这样去认识世间。

  首先看诸行无常,这是指时间上的无常。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万物都是因缘和合,都是由各种条件组合而成,条件组合而成的法都是不停地在变化的,所以变化是永恒的,“两只脚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时间就如同河流一样,任何行为过程都不可重复,这就是诸行无常。

  执着结果的人,认为万法是真实存在的,当认识到诸行无常的规律后,就会感觉很悲哀、绝望,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我们可以抓住,爱情、家庭、地位、财富、权力等等,全是无常变化的,不可能永恒,包括我们自己,也随时都在变化,不可能保持恒定不动,何况其它呢?即使我们暂时可以抓住不放,它自己也会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在我们眼前,所以喜欢追求结果的人会非常绝望。

  另外一种人喜欢变化和过程,无常之理会使他很开心,因为无常会使所有梦想都有可能实现,即便现在有烦恼和不幸,将来也会随着时间而消失掉,不可能永远痛苦。因为痛苦是无常的,梦想没有实现的状态也是无常的,我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状态里。也正是因为世间的无常,我们解脱生死轮回才成为可能,所以这一种人会感觉人生非常有希望。

  其实不管是绝望还是希望,认识到诸行无常之后,我们都会产生强大的力量,绝望可以使我们厌离轮回,希望可以使我们向往解脱,这两种力量都会让我们摆脱无常,解脱生死,而解脱正是对诸行无常的最好回应。

  第二点是诸法无我,这是指空间上的无常。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主宰,一种是自在,主宰就是我的东西我可以做主,比如我的身体、我的钱、我的时间,都听我的,这是主宰的意思;自在呢,就是我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凡夫都追求主宰和自在,所以“我执”都很严重,而佛法告诉我们,我执是个严重的错觉,世间的万法并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我”。比如身体,“我”并不能主宰和自在,虽然我觉得它很听话,让它干什么它就会干什么,其实它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听我的支配,超越这个范围之后就不听了,比如我想让身体不老、不死,它听吗?我想让它不饿、不痛,它听吗?就算是在我们可以主宰的范围内,也不能保证自在,比如身体虽然是我的,也听我的,但身体坏了,那我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就不能自在了。所以我们以为有个能控制、能主宰、能自在的“我”,这完全是一种虚妄的执着,极端错误的知见,就是“我执”,我执是凡夫颠倒轮回的根源。

  那实际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万法如同火车一样,必须在轨道上行驶,这个轨道就是因缘果报。万法的成住坏空,一定都是在因缘果报这个轨道上完成的,出轨了就会翻车,那就是横死、横祸。轨道决定了火车的方向和站台,而因缘果报就决定了万法的生住异灭。佛教讲的因果就是世间万法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我们虽然看不见,也感觉不到,但一切万法都受它的制约。

  所以我执是颠倒的,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发现它的虚伪性。还是拿火车来作比喻,我们可以从车厢里走来走去,在这样的范围内我们好像可以感觉很自在,但绝不能从车厢跳到路上,范围稍微一扩大就不得自在了,我们就被制约住了。因此人并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一定要因缘和合才能够有结果。比如举手这个简单的动作,首先要有空间,要有自由,身体要健康,头脑也要清醒等等,这个手才能举起来,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熟,举手这个结果就实现不了了。

  这样细细地分析下来,任何行为都是如此,我们错误地以为是自主的,是完全受“我”操纵的,其实早已经被这些因缘、这些条件框定了,成与不成完全是火车按照因果的轨道运动的结果,我们能做的只是从一个车厢运动到另一个车厢而已,感觉自己为了火车的运行在思考和操劳,其实完全是自欺欺人。

  西方有句谚语:“凡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凡人思考就如同从车厢里来回运动,企图改变火车的运行轨道和速度,这种行为确实非常可笑。所以人生就是一场骗局,是命运给我们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我们每一个心念生起来的时候,其实已经被因果算定了,甚至禅修的时候,我们觉得心终于可以安住的时候,也并不是真的安,而是心被臆想出来的“安”的感觉框定了,就如同我们在车厢里不动了,但火车还是在运行的,轮回并不会因此停止。

  所以轮回并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东西,身体也没有一个可以主宰的“我”存在,世间的一切万物都是如此,“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其中哪有一个我呢?这样我们就认识到了万法的真相——无我。

  认识到无我以后的凡夫,也会出现两种状态。如果他德行不好,那就会更加变本加厉地作恶,因为反正是无我的,并没有一个我在受苦,苦也是假象,那造业也不怕了,矻矻造业,结果呢?虽非真实,善恶报应,如影随形。此生就会很痛苦,生活上不负责任,身心就会处于极其散乱、低落的状态,也没有人喜欢,来生肯定就更惨了。这是业障重、没有善根的人,他会断章取义地理解佛法。

  如果有善根、德行很好的人,他认识到无我以后,会把自己全部布施出去,更加开心地去做事情,利益众生,再累、再委屈、再受伤害都没有关系,因为没有我在承受,也没有我去做事情。即使做了很大的善事,也不感觉自己很伟大,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会刻意地去表现,做给别人看,求名求利。这就是菩萨的精神和行为,所谓“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所以“无我”地付出身心去利益众生的人是最伟大的。

  而声闻乘的人,他悟到了诸法无我,看到了万法的当下根本就没有一法可得以后,他会继续去追究,那看到无我的这个是谁?这样那个感觉有我的妄想看到无我以后,就被升华了,就会与涅槃一念相应,那么世间杂乱、生死、善恶、无常变化的这一切法,都不会干扰他了,他就见到了生命的最本质处,也就是如如不动的寂灭涅槃。声闻行者因为厌离心已俱足,马上会将全部身心安住在这里,生命从此获得了完全的自由,这就是声闻乘的修行结果——涅槃寂静。

  声闻乘行者证到涅槃以后,就是证灭,契入无为了。契入的过程是有次第的,首先是在理上明白了,理上透过去了,在道理上你已经看到不生不灭的这个,也就是通过思维和观察已经在内心确定了,世间一切相都是无常的、无我的,其实这就是见道了,就是初果罗汉、预流位的圣人境界,见惑破了;然后再以这种无我的观念去生活,在一切事相上也证到无我,破除思惑,就是四果罗汉,完全解脱了,这就是小乘人的修行路线。

  这就如同我们上大学一样,高中生就相当于凡夫的水平;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虽然也可以叫大学生了,但和高中生有什么区别呢?只是获得了上大学的资格,也一样完成不了大学生能够承担的工作,这就如同预流位,初果罗汉的境界,是圣人的最低果位;那么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以后,获得了毕业证书,就证明了自己有大学水平的工作能力,能承担相应的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在社会上独立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生,就如同证得了四果罗汉的果位。

  所以初果说容易也容易,看起来好像和凡夫没有什么区别,但说难也非常难,俗话说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从凡夫见过渡到圣人见,不但需要智力水平和福德作基础,更需要比考大学还要艰苦的闻思修方面的努…

《禅修要义 第五章 三乘渐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