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净修三业(下)
三、净修口业
口业包括两舌、恶口、绮语、妄语四种,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可见其过患之巨。口业是凡夫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惹起祸端的根苗,修行人更要善护口业。永嘉大师教导我们要净修口业,也分为资粮位的修行和加行位的修行两部分。
第一、修四实语
云何净修口业?为什么要净修口业呢?深自思惟口之四过,生死根本,增长众恶,倾覆万行,递相是非。如果认真思维考虑一下和语言相关的四种过错,我们就会发现,语言造的业是最严重的。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里面,意业是看不见的,如果不表现出来,只能伤害我们自己;身业需要身体的现场操作,所以实行起来比较难一些;眼耳鼻无法直接造业,唯独这个舌根可以随时随地地造口业,也就是两舌、恶口、绮语、妄语,能毁人法身慧命,所以口业是生死根本,能增长罪恶,倾覆万行,递相是非。修行到一定境界要禁语就是这个原因。
禅宗说“心行处灭,言忘虑绝。”这个时候才能与道相应。语言完全是多余的,是一种假名安立,因此也有“至道绝言”的说法。而凡夫就很执着语言文字,被人咒骂时,我们就很难受;被人赞叹时,我们就会开心;如果听到了正法,我们又会产生正法的觉受,这就是被文字所转了。
但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口业很容易造恶业,也很容易造善业。佛经上说,舌根和耳根、意根都有一千二百功德,鼻根、眼根、身根只有八百功德,是故智者,欲拔其源,断除虚妄,修四实语。所以有智慧的人,会把舌根容易造恶业的毛病转过来,让它去做善业,这就是净修口业,也就是修四实语,讲实话,不讲假话,这就是正当的口业。四实语是针对四种口业过患而说的,包括正直语、柔软语、和合语、如实语。
此之四语,智者所行。何以故?为什么智者这样去做呢?正直语者,能除绮语。绮语就是说话不实在,拐弯抹角的,这是心有谄曲所导致的口业行为,比如拍马屁的人就爱讲绮语,我们如果能有话直说,就能够消除绮语的毛病,心病也就能除了。柔软语者,能除恶口。恶口是嗔恨心所致,比如遇到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境界,就会发火、骂人,或者平时说话就很凶、很刻薄,这样做不但让别人很痛苦,我们内心也会很痛苦。这种痛苦将来也会感召恶报,如果不修行,以恶还恶,那么就会越来越堕落,所以我们要用柔软语来对治,将恶口的习气慢慢消除掉。和合语者,能除两舌。两舌就是挑拨离间的习气,要用和气话来破除。如实语者,能除妄语。妄语就是说假话,实话实说能破除妄语。
人与人之间缺乏信誉,就是口业太多造成了彼此的不信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有信誉的,希望自己讲话别人都相信,可是由于无量劫来我们造下了很多口业,所以今生感得一个没有信誉的环境,自己还喜欢讲、也喜欢听那些不正直的话。这就是业习导致的不正常心态,所以我们需要修行口业清净。
正直语者有二:一称法说,令诸闻者,信解明了;二称理说,令诸闻者,除疑遣惑。
正直语包括称法说和称理说两种。称法说就是如法地宣讲正法,让听闻正法的人能够信解明了——相信、理解、明白、了悟,这是修学佛法的四个层面。因为我们讲的是真理,对人真正有帮助,需要用正直语来讲,如果我们不用正直语,别人也不会相信。称理说,就是如理地把佛法讲解出来,解除听者的疑惑。有些人听了佛法以后,还会对人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疑惑,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我们要针对他的问题去如理、如法地解答,消除他的疑问。如法是按照佛陀和祖师大德的开示去讲;如理就是古人虽然没有这样说过,但我们可以按照佛法的精神推理出符合现在时宜的做法。
比如说我们现在规定听法时要关掉手机,过去没有手机,古人当然也没有这样讲过,但按照贵法贱身的道理,我们就可以推理出来,关闭手机是符合佛制的要求的。再比如吸烟、吸毒,因为以前没有这些东西,佛法里也就没有禁止过,但现在有了,我们就要禁止,这叫如理,但不是如法。如果古人已经规定好了,我们依法而行,才是如法。如理如法是修学佛法非常重要的一点。
柔软语者亦二:一者安慰语,令诸闻者,欢喜亲近;二者宫商清雅,令诸闻者,爱乐受习。
柔软语也有两种,一种是安慰语,就是有人烦恼、痛苦、遭受灾难的时候,我们不能厌弃他,要去安慰他,和他交谈,这样他就不会感觉那么痛苦、孤独、无助了,内心会感觉很安慰。佛菩萨都会用柔软的言语来安慰众生,让众生很欢喜。第二是宫商清雅,宫商代表宫、商、角、徵、羽五音,宫商清雅就是五音俱全、抑扬顿挫,非常圆润、悦耳。比如有些法师,不管他讲什么,都让人感觉特别舒服,这是慈悲软语,所以能摄受大众;有些人讲话声音很不和谐,听起来很刺耳,明明讲的是很正当的话,却没有人愿意听下去。所以弘扬佛法需要用慈悲心说柔软语。
和合语者亦二:一事和合者,见斗诤人,谏劝令舍,不自称誉,卑逊敬物;二理和合者,见退菩提心人,殷勤劝进,善能分别,菩提烦恼,平等一相。
和合语包括事和合和理和合,也就是事相上要和合,教理上我们要贯通。事和合就是首先我们不要去挑起争端,如果看到有争论、争斗发生的时候,我们还要去调解,把争执平息下来,使大家能够和睦相处;理和合就是佛教所讲的五乘正法,彼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要能够把这些教理互相融会贯通起来,甚至还要融会世间法,乃至通达世间一切法。菩提烦恼,平等一相,一切法都是佛法,这就是理和合。那么修行人在退菩提心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他的症结所在,解决他的问题。
比如有人在宣讲佛法的时候,常常会讲到大乘就批小乘,讲出世间法就批世间法,甚至说其它宗教都是邪魔外道,只有佛教是正法,这样讲法是有问题的,理事都不和合。除非是有人特别执着某个法门,修行上出现问题时,我们才可以对机地这样去讲;如果是面向大众的普讲,我们去批判道家、儒家、世间的科学技术,那就不是和合语了,甚至佛教宗派之间还会因此起纷争。比如有人就说,中国的八大宗派,惟独天台宗是正宗,其它宗派都不能自圆其说,都不能圆成佛道。这样讲真是给天台宗祖师的脸上抹黑,八万四千法门都可以圆成佛道,怎么可能只有天台宗呢?比如最简单的净土宗,就靠信愿行,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证三不退。天台宗被称为圆教,是指一切法都能够汇归圆教一乘实相的意思。所以他根本不懂天台宗的教理,也不懂其它宗派的教理,理上不能和合。
太虚大师曾提倡融合的佛教,也就是佛法是讲宇宙生命的真理的,只要有生命存在,他就是真理的一部分。哪怕是地狱的众生也有存在的道理,因为他贪嗔痴三毒俱全,有强烈的嗔恨心,所以会下地狱,乃至十法界所存在的一切理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合的,因为众生的心是和合的。
所以我们大家做人要和合,而且更重要的是理上要和合。如果理上不和合,即使说和合语也不管用,很虚伪。比如说你对家里人言语上都很和合,但是内心却觉得他障碍我修行了,把他当作魔鬼磨砺自己,心不能跟他和合,那你永远也不得真实受用。
众生虽然处在不同的层次上,但都可以进步,我们如果在前面,就要知道如何去引导后面的众生,这个次第我们了解了,就是理上和合了,那么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就都是和合的,这样内外一如、理事不二才是佛法的真实受用。
如实语者亦二:一事实者,有则言有,无则言无,是则言是,非则言非;二理实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涅槃,常住不变。如实语就是我们常讲的实话实说,也包括事、理两部分:事如实就是说话要以事实为依据,有就说有,没有就说没有,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如果不实话实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就叫打妄语;理如实是指一切众生都能成佛,都有佛性,具足涅槃常乐我净功德,我们要这样如实地对待一切众生。
妄语戒是四大根本戒之一,作为修行人要持戒,是不能打妄语的。所以很多人就很畏惧,受戒前常常问我说,杀生、偷盗、邪淫这些戒律都好说,就这个不妄语太难持了,好像很少有人彼此讲实话的,就算平常能实话实说,有些商业秘密也不能说啊,这怎么办?
我们还拿佛陀救小兔子的故事来举例,佛陀到底算不算妄语呢?我们学了这个如实语就明白了,佛陀说没有看见小兔子,就是理如实,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哪有什么小兔子呢?所以佛陀这样说,非但不是打妄语,而且还是智慧和慈悲俱足的表现,既让小兔子免于杀身之祸,又让猎人没有机会造杀业,更让他们消除了日后纠缠偿付的恶报。所以表面上是“妄语”,其实完全是无我利他的菩萨行,也就是我们的口业完全是让所有众生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得到善报、远离恶报的行为,这就是悲智双运的方便妄语,而不是真正的妄语。
如果我们遇到同样的事情,也把小兔子藏起来,说没有看见,可是目的是要把猎人骗走,自己去抓小兔子,那就绝对是妄语了,所以大家要认识到妄语戒的精神实质,多检点自己的发心。
是以智者,行四实语,观彼众生,旷劫已来,为彼四过,之所颠倒,沉沦生死,难可出离。所以有智慧的人会修行这四种如实之语,而其它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这些口业过错所障碍,颠倒错乱,轮转生死,很难出离。
最近有个人在丛林里面闭关,闭…
《禅修要义 第四章 净修三业(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