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罗汉了,于是就好好用功修行,希望自己也能解脱生死,这也叫心出家。
羡慕出家人就是生起了出离心,出离心是发起菩提心的根本,我们总觉得菩提心发不起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出离心不够的缘故,舍弃不了那个世俗家、烦恼家,那还如何能出得了家呢?如果我们能看清世俗生活中的五欲六尘像洪流一样,让我们生生世世淹没在烦恼和痛苦是非当中,无法躲避,无依无靠,非常辛苦,那我们就发愿舍弃世俗的享受,脱离红尘,让生命更加清净、智慧、洒脱,这就是有了出离心,这就是我们走出轮回必须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发闻法出家愿。
这个闻法出家愿是有层次的,首先要身出家,所生之处,值佛闻法,童真出家,为僧和合。我们要发愿从小就出家,和永嘉大师一样,童真出家,这是一生的安排,以这样清净的环境来求解脱,成就自己生命的庄严。出家以后我们要为僧和合,在寺庙里与大家能够和合共处。身身之服,不离袈裟,食食之器,不乖盂钵,就是生生世世都出家为僧、勤求佛道的意思,这样才能道心坚固。
现在有些出家人,常常做不到不离袈裟,出了门就换上在家人的衣服,觉得出行更方便,这样的出家人道心肯定不会坚固,容易被俗世所转。其实出家人的衣服是吉祥衣,能给穿它的人、见它的人带来吉祥。
讲个故事,有个佛学院的学生,父母不信佛,他放假回家探亲,觉得穿这身衣服父母会不高兴,就换了一身俗家的衣服。他和两个穿僧装的同学一起坐火车回家,他坐在中间,结果钱包被偷了,旁边两个同学什么东西都没有丢。看来小偷也知道不能偷出家人的东西,所以就把他给偷了。其实他只是身出家了,心还没有出家,钱一丢照样也会烦恼,觉得以后还是不要随便就把吉祥衣换掉好啊!其实出家人穿在家人的衣服是有损三宝形象的,最好不要这样做。
后面从“不生骄慢”到“正直圆明”,就是要圆满六度万行的意思,我们就不一一解释了,但我们要认真去做,不能马虎,对于真正对众生有益的事情,我们要做到一法不舍。并不是说出家了,就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只是去打坐,那是对出家非常片面的理解。其实打坐只是六度万行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并不是佛法修行的全部,并不代表修行的境界。只有六度万行圆满了,才能成就佛道,出离所有生死烦恼,那才是真正的出家。
据说台湾的佛光山有个共同的手印,在语言不通的西方国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结这个手印,警察就会来救助,因为佛光山做了很多利益众生的好事,所以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大家认为佛光山的人都是好人,没有坏人,这对弘扬佛教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发愿出家,常行六度,不辞辛苦,不生骄慢,这样才是真正的续佛慧命,志成佛道。
八、善根回向愿
愿以此善根,普及十方界,上穷有顶,下极风轮,天上人间,六道诸身,一切含识,我所有功德,悉与众生共,尽于微尘劫,不惟一众生,随我有善根,普皆充熏饰。
这是真正的大乘菩提愿,将善根福报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希望他们也都能志成佛道。这就是真正的菩提心,希望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都能够被我的功德善根所熏习、所庄严。
我们修行就要有这样大的心量,哪怕是念一句佛号,也要把这句佛号的功德回向给十方法界的一切众生,让他们都得到善根福报的受用。这就是无我的大乘菩萨所要具备的菩提心。发了这样的心,将来决定成佛无疑。所以善根回向愿是最重要的愿,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六道解脱愿,一个是普皆成佛愿,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希望大家能把这个愿文记在心里。
第一、六道解脱愿
地狱中苦恼,南无佛法僧,称佛法僧名,愿皆蒙解脱。饿鬼中苦恼,南无佛法僧,称佛法僧名,愿皆蒙解脱。畜生中苦恼,南无佛法僧,称佛法僧名,愿皆蒙解脱。天人阿修罗,恒沙诸含识,八苦相煎迫,南无佛法僧,因我此善根,普免诸缠缚。
愿文很容易理解,就是发愿让六道的所有众生,都能因为我皈依三宝、勤修佛道的善根,免于一切苦难的缠缚。所以我们在共修三皈依的时候,在修任何佛教法门的时候,都要念三皈依,念南无佛法僧。我们修行不是光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法界的全体众生。
第二、普皆成佛愿
南无三世佛,南无修多罗,菩萨声闻僧,微尘诸圣众。不舍本慈悲,摄受群生类,尽空诸含识,归依佛法僧。离苦出三涂,疾得超三界,各发菩提心。昼夜行般若,生生勤精进,常如救头然,先得菩提时,誓愿相度脱,我行道礼拜,我诵经念佛,我修戒定慧,南无佛法僧,普愿诸众生,悉皆成佛道。我等诸含识,坚固求菩提,顶礼佛法僧,愿早成正觉。
三世佛是佛宝,修多罗是法宝,菩萨声闻僧、微尘诸圣众是僧宝,祈愿三宝能摄受一切众生发起菩提心,一起出离三途六道。如救头燃,如同救头上着的火一样,勇猛精进,修行不止。如果谁能先修行得道、证得菩提,都会再来救度还没有解脱的众生。虽然现在是我在修行,但我对三宝发愿,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如此修行,早日成就佛道,这就是真正的菩提大愿。
从这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菩提大愿是一层一层地来圆满的,并不是一步到位的。首先要发愿圆满我个人的人生,得到暇满的一种生活心态、生命状态,升华自己的生命层次。接下来,要发愿能够具备庄严的依报和正报,能闻法出家;最后还要发愿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普愿一切众生都能成正觉,这时才算菩提心圆满了。
最后这个菩提心愿,从皈依三宝的时候开始,一直到成佛我们都不能停息、不能忘失。乃至我们修行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时,无论修行什么法门,汉地的、藏传的、南传的……我们都要想到,我要达到最圆满的境界,也发愿让一切众生都达到圆满的智慧,这是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
发起这个愿后,要去不停地让身边的所有众生,都能皈依三宝、发菩提心。这样,无论我们在修行当中遇到任何麻烦,只要发起这个愿,一切障碍全部都会消除,这就是十方三宝愿力的共同作用。
《禅修要义 第二章 发宏誓愿》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