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果有人想:这样一来,应成派就毫无意义了。并不会成为如此,因为应成派依理广泛全面地建立了远离一切承认的空性。由此可知,着重讲解具有承认的相似胜义是自续派的法相,侧重阐述远离一切承认的真实胜义则是应成派。”
应成派不共四大应成因
即汇集相违应成因,根据相同应成因(是非相同之类推因),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他称三相应成因。
1、汇集相违应成因
何为汇集相违?即把他宗承许的两个相违的方面汇集在一起。譬如,数论外道说“稻芽在稻种中已有”,又说“稻芽从稻种生”,把相违的这两者汇集起来,就可以向他宗发出应成的过失:稻芽在种子中已有而产生,应成生无意义、生无穷尽。
2、根据相同应成因
即由因相没有差别,如果承许此,就必须承许彼。譬如,他生宗说:“两个法虽然是他性,也可以以一法生另一法。”对此,以因相相同,发出太过:如果“是他性”也能生,应成火焰能生黑暗,火焰和黑暗是他性故。
3、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
“所立”即他宗的立宗,“能立”是用来成立其立宗的因和比喻。“能立等同所立不成”,即能成立的因、喻和所立同样不成立。
如《中论》云:“以空辩论时,若人欲答辩,是则不成答,俱同所立故。”中观师自己安住在空性见解当中,和不承许空性的宗派展开辩论,中观师说:“诸法为空性。”
对方说:“并非空性!如果是空性,则无轮回,无造业堕地狱,无成佛、成菩萨等。”
中观师说:“你的能立等同所立,都不成立。你的能立是“如果不实有,就没有轮回、佛菩萨等”,你的所立为“诸法实有”,不仅你的所立不成立,连能立也不成立,因为所立、能立皆为空性,以空性如何能抉择不空呢?”
4、他称三相理论
他称三相,即他宗所承许的宗法、同品周遍、异品周遍。
他称三相之应成因:举出他方所承许的因和比喻,反过来遮破他的所立,在他相续中引起比量。
譬如,数论外道承许芽果自生,中观师遮破:芽果应不自生,自体有故。其中,“无自生”唯一是遮破他宗所承许的自生,并非自方成立“无自生”之宗。因此,自己无宗,无任何承许。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四大应成因:
1、遮破自生:
敌:万法在因位时没有,则不可能产生,如石女儿,没有的法不可能产生故。因此,果在因位时已有,才能产生。
应:果在因时已有,说明因果一体,果又从因中出生,前后相违。因为已有还产生,应成无意义生。(汇集相违应成因。)
敌:不定!果在因位已有,分两种情况:果以不明显的方式在因位存在,果以明显的方式在因位存在。后者才有无意义生的过失。
应:如果“明显之果已有而生”应成不必要生,则“不明显之果已有而生”也应成同等的过失,“果在因位已有”相同故。(根据相同应成因)
敌:不成!虽然已有明显的果,不必要产生,但不承许“不明显的果已有不必要生”,否则应成因上无果还能产生,可是无有的法是无法生起的。因此,须要承许一切法自生。
应:你的能立是“无有之法无法产生”,所立为“一切法自生”,但能立和所立同样不成立,因为“无有之法无法产生”只是你自己的见解,在我们心前根本不成立。(能立等同所立不成立之应成因。)
应:内外诸法不自生,已有故。(他称三相之应成因。)
2、遮破他生:
敌:稻芽和稻种是他性,稻芽从稻种产生。
应:“芽、种他性”和“芽从种生”相违。按你宗的观点,应成:稻芽不是从稻种生,因和果是他性之故。(汇集相违应成因。)
敌:不定!“是他性”不一定不生。也就是,稻芽和稻种虽然是他性,但可以从稻种产生稻芽。
应:如果稻芽能从他性的稻种产生,应成黑暗能从火焰生,同样是他性故。(根据相同应成因。)
敌:不成!他性有一般和特殊的差别,火焰和黑暗是一般的他性,火焰中没有能生黑暗的能力,而稻种和稻芽是特殊的他性,稻种具有能生稻芽的力量。因此,稻种能生稻芽,火焰不生黑暗。
应:你怎么知道这两者不相同呢?
敌:现量见故。即:现见稻种生稻芽,不见火焰生黑暗。
应:你的能立“现量见”和所立“他生”同样不成立,因为这只是根识现量而已,现在是抉择胜义谛时,你的眼根、眼识和所见的色法到底在何处呢?以胜义理论观察均不成立,一经分解,色法、眼根、外境都不成立,眼识又从何而生呢?因此,你的能立“现量见”只是名言中成立,胜义中全无成立。(能立等同所立不成之应成因。)
应:内外诸法非他生,因果他性故。(他称三相之应成因。)
以下分析自续派和应成派遮破诸边的方式的差别。
问:应成派着重抉择真实胜义时,是以一个应成因同时遮一切边,还是对自生、他生、有、无诸边,依次而遮破?如果是顿遮诸边,则和《入中论》、《智慧品》中依次遮破诸边相违;如果是次第遮遣,又与自续派没有差别。
答:应成派着重抉择真实胜义时,并非以一个应成因同时遮破一切边,而是对于须要遮破的诸边依次遮破,尽管是渐次遮破,但和自续派的渐次遮破根本不同,因为自续派着重抉择相似胜义,不论破多少,实际都是破后有安立的。(比如,破自生后承许“无自生”,破“他生”后承许“无他生”,破“有边”后承许“无有边”,破“无边”后承许“无无边”等。)而应成派着重抉择离一切边的真实胜义,全无承认。因此,每次遮破都只破不立,自方并无承认,如遮破自生后,自方并没有无自生的承认等。
问:应成派依次破四边时,第一步只遮有边的空性是相似胜义,还是非相似胜义?若是相似胜义,应成有“无有边”的承认。照这样,破了四边,承许了四种无边,怎么能抉择到真实胜义呢?因为汇集四种有承认,仍然是有承认,终究不会成为远离承认,所以无法抉择真实胜义。如果是真实胜义,也不合理,因为只遮遣了戏论中的一分。
答:应成派第一步遮破有边的空性,是真实胜义,并非相似胜义。应成派遮破实有之后,并没有承认“无实有”,故不是相似胜义。如遮有边中的自生时,《入中论自释》等说:仅仅遮破“自生”外,自宗并没有任何承认。故不同于有单空承认的相似胜义。
再说它是真实胜义的道理:虽然这是真实胜义,但只是真实胜义诸支分中的一分,因此不必是遮遣一切戏论。也就是,遮破有边之后,并没有承认无有边,故是无承许中的一分。同样,遮破“无边”、“二俱边”、“非二边”后,依次都没有承认“无无边”、“无二俱边”、“无非二边”,四种无承认合起来,就成为具一切支分的远离诸戏论的真实胜义。
一切戏论归摄在四边中,依次遮破了四边,自方不留下任何承认,故成为离一切戏论的真实胜义。因此,这是遮破诸边的理论,纯属应成因,应当承许每一步的遮破都是真实胜义的能立。
以上为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密意,《给 沙格西辩论书·开显真如论》中说:“无论应成派或自续派,对于如何显现的万法,都是以破四边生因、离一多因等的正理,对于诸所缘逐一或每个遮破。于此,离戏之义不能同时顿然成立。因此,若直接看,遮破所缘境的相似乎没有差别,然而需要归结在“自宗最后是否对胜义安立有承认”这一点上,善加辨别。”
总之,在以胜义理论遮破诸边的方式上,二派的共同处是依次遮破,原因是:每次以三相理论只能遮破一个所破;二派的差异是自续派每次破后有承认,应成派破后无承认,综合起来,自续派成立有承认的相似胜义,应成派成立无承认的真实胜义。
结束语
以上,认定所破是第一个关键;掌握能破——共同四大因、不共四大应成因是第二个关键,每一种推理应熟练精通,特别要分清自续因和应成因在运用及结果上的差别;随后,运用正理遮破戏论,引生空性定解,是第三个关键。
显教中观宗引生空性定解的途径,唯一是以理观察,也就是,运用共同和不共的正理,多方面观察,遮遣人我、法我的诸边;持续地观察,引起坚定的无我定解。在这期间要经历从不定到获决定的过程。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慧品释》当中,以比喻这样描述:最初观察的时候,就像黑暗当中以手摸蛇一样,尽管没有触到蛇,内心仍然去不了怕蛇心态,同样,最初观察无我时,推求“头不是我、手不是我……”,遍身观察都得不到我,但是观察还没有到达究竟,对无我并没有引起定解。经过持久地努力,可以突破这种状态而生起定解,就像黑暗中燃起明灯,恍然见到只有花绳,原无毒蛇,这时候执蛇的心才真正放下来了,同样,观察到量时,知道这个“人我”除了假立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候疑惑顿消,心里断然决定,这是获得了定解。
生起了空性定解之后,安住在定解中串习,让它一直持续不消失,这就是中观的修行,此外也没有别的修行。这时候,心能安住多久,就要如是安住,不让它被其他因缘夺走。
最初安住的时间不长,生起杂念的时候,要及时提起观察,重新引生定解,起了定解,尽量安住不散掉。像这样,观察和安住交替进行,串习到纯熟时,就可以达到不须观察而任运安住的阶段。
从对治的功能来看,越安住定解,越能减轻执著;越减弱执著,就越减薄贪嗔,由此身心不会造恶业。所以,以相似空性之道,能明显地制伏烦恼,深入下去,有望现证空性,遣除道所断。
总之,如《定解宝灯论》所说:
乃至未生定解前,方便观察引定解,
已生定解于彼中,不离定解而修行。
定解犹如明亮灯,能灭颠倒分别念,
于此应当恒勤修,若离复依观察引。
故修大乘见解时,最初观察极重要,
若未以妙观察引,岂能生起妙定解?
若未生起妙定解,岂能灭尽劣增益?
若未灭尽劣增益,岂能灭除恶业风?
若未灭除恶业风,岂能断除恶轮回?
若未断除恶轮回,岂能灭尽恶痛苦?
应如是修习。
中观总义终
抉择二无我之理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
顶礼曼殊室利!
缘自相续的五蕴计我之识,即是我执。其耽执之境,称为补特伽罗或人我。除了仅是不观不察而耽执为有之外,实际如同绳上之蛇,从未成立。“我”的施设处五蕴本是多体、无常,而认为我者,从前世至今生、从今生去往后世的常一之我,仅是对五蕴积聚假立之外,实际并不成立。因此,有境——计我之识,即是我执;其耽著之境,称为“我”;如同绳上无蛇,除了仅仅对蕴假立为“我”之外,通达“我”自性不成立,即是无我正见。
排除所谓的“人”或“我”后,其余一切有为无为诸法,均称为法。就彼等法而言,也仅是未观察而执为实有,倘若以离一多因等正理观察,则细与粗的有事何处也不成立,通达无基离根,对此,称为证悟法无我。
因此,所破——补特伽罗及瓶等诸法以自性成立或者谛实,称为人我或法我。对这二我,仅是以迷乱心识缘取,此外若作观察,则丝毫也不成立,对此称为人无我与法无我。如是证悟无我之识,称为证无我。所取的二我及其有境是二我执,需要从根遣除二我执。对于所境二我不成立的相,以理抉择后,须要在相续中生起二无我的有境——现证无我。
总之,我执为轮回根本、一切烦恼之源,而其对治——证悟人无我,则是解脱道的根本。不仅如此,了知万法无自性的圆满空性之见,依彼连一切所知障也能断除的缘故,乃是大乘道的根本。对于空性缘起无别的法界离言大平等,乃至尚未彻底生起定解期间,应当学习正见。
仅仅遮遣所破的无遮的见解,称为相似胜义,其仅为趣入真实胜义之门,并非实相究竟。而双运极为不住之中观或真实胜义,则是二谛无二的实相、各别自证所证、无余寂灭一切戏论之网的自性。
总之,以理观察而了知轮涅万法,虽然现是现,但若谛观细察,则极微尘许也不成立,成为现即自性不成立、(现空)无有相违的一切有事,如水月、如梦境、如幻事一般,真实产生对此断定的定解时,则如同后得如幻的定解。虽然这是生起中观的善为了知,但仅仅以此并非见了离戏大中观自证智慧所证的法界义。因此,若对现见双运离言的自面后无余息灭破立分别执著状态的入定就如虚空般的远离戏论,产生殊胜定解,这也仅是说了以闻思而见解观察圆满之量,然而,作为各别自证境的法界,仅以依随声音、文句的外观观察,并不能击中关要。由此可见,自证极为超胜于其余一切心识之境,并且,具有上师窍诀而对安住心性的方法获得善巧的智者,能够轻而易举地引生定, 解。以此衡量之后,无颠倒了知道的关要。
麦彭撰著
《中观总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