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想放下,怎么办?就找所谓的中间路线,在不放世间五欲的前提下,还要舒舒服服解脱成佛。于是也赶潮流、也打扮、也穿时髦衣服、也上网、也看电影、也逛商场。心里还很有理由:修行人也要过好世间生活。他不知道,这一切所作都在与解脱背道而驰。
其实,一切求世间乐的意乐、行为都要逐渐断掉。这不是只稍微减轻一点对世间的追求,而是要解决生死大事。哪怕贪一个芝麻,也是生死,最终会演变成地狱的熊熊烈火。贪一个发型、贪一辆车、贪一所房、贪一点五欲享乐,也都是生死业因,从长远来看,最终都掉在三恶趣中。所以,解脱道的要求是不能对世间起任何贪求,一定有这个要求。
以前对贪著世间的过患认识不清楚,总认为贪一点世间欲乐只是有点过患,但也不太严重。实际上,就像极小的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一样,哪怕极微小的一念贪著心,最终都会把自己推入漫长惨烈的苦难之中。
这就看出,解脱道的重点是对治贪,也就是对治十二缘起中的爱取这两支。有爱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截断生死就要在二六时中严防欲贪、色贪、无色贪生起。
学佛是办生死大事,不是因为在佛教中感觉很好,来求一个暂时的安慰。这是办生死大事,比世间任何事都重要。不管出家在家,都要心出家。决定要放下世间,对世间不起任何一点贪著、羡慕、希求,即使有一万个王位、一亿个美女、一亿美钞放在面前都不想要,完全以出离心摄持,贯注到解脱道的修行上。
想求解脱就要放下世间贪著,这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在家居士身出不了家,心里也要清楚世间纯苦无乐,暂时的生活、工作只是随缘做一做。一生最重大的事就是要从轮回解脱。
念念在轮回
一般人对轮回、对三界的苦性没有抉择清楚,还抱着三界的东西不想放。一方面觉得生死流转不好,另一方面又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好东西,比如车子、房子等就是好东西。
他认为轮回是死后的事,实际上,轮回就是现在的这刹那。轮回是刹那刹那结蕴相续。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时沉陷在烦恼和业当中不能自拔,那这一天就全部在轮回,造成的是无尽苦难的结蕴相续。另一方面,眼前显现的身心世界、五欲六尘也全是惑业的显现,全是轮回的苦法。一般人实际上对轮回并不懂,他心里的轮回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真正考问他:你认定身体是轮回的苦法吗?你认为贪是无边生死的业因吗?如果真的认定,为什么还在自身这样的苦法上百般装饰、百般贪爱?又可以问他:你真的认定五欲乐受是苦法吗?真的认定贪著五欲会感无边生死吗?如果真的认定,为什么还对五欲贪著不舍,连稍微降低一点都不愿意?这样考察就知道,他说的出离轮回是好听的空话,落到自身上就不认为是轮回,也根本不想出离。
其实,凡夫刹那刹那都在轮回中。工作中的分分秒秒在轮回,居家生活的分分秒秒在轮回,逛超市、进餐馆,吃饭过程中的分分秒秒也都在轮回,这样昼夜不息地轮回,还浑然不知,还说:“我是修解脱道的!我要出轮回。”明明是入轮回,还说在出轮回,不是自欺欺人吗?
这一生做人,下一生升天,再下一生做鬼,像这样在六道里轮转,是粗分的轮回;从细分上看,是念念在轮回。在吃饭、工作、逛超市、看电视、打游戏等等的一切时中,分分秒秒都在轮回,都绑在三苦上。这是非常可怕的,这上面不警觉、不护住自心,绝大多数时间都被贪嗔痴等种种烦恼占据,在无明中相续不断地集生死业因,造成无穷生死。所以,要常常警觉:“我在干什么?”要呵责自己:“为什么要看电视?听音乐?打游戏?聊天?逛街?我这是在生死流转啊!”
如果能看清现在就陷溺在轮回中,提得起苦想,生得起畏惧,有人拉你去看演唱会,你还会去吗?你一想:我去干什么,去音乐厅就是落入三苦,就是在轮回。听两小时音乐,实际是增长千千万万个生死业因,这样畏惧生死,就不敢散乱。其他看电视、看电影、吃喝玩乐、旅游、闲聊等等,都是一样的道理,绝不能放逸其中。
十二缘起里讲,只要积聚了爱取这两支,就一定取生死,种一个种子就取一次生死。像唱歌跳舞、吃喝玩乐、看电视电影等等,增长多少爱取、增长多少生死。世间人认为那是乐的,知苦的人知道这纯粹是苦,根本不会去做、不会去看。
时时求出离
佛在《修行道地经》中说:“我见自己从无量劫来往返生死,其间的尸骨堆积起来,超过须弥山,脑髓涂在地上,可以涂遍三千大千世界,流过的血多于古今以来从天降下的雨水。要想免除这样的生死过患,就应当昼夜精进,求无为涅槃法。”所以,真心办道的人要时时修解脱道,以求了脱生死。结合修净土来说,就会想:这一生幸亏遇到阿弥陀佛的大愿船,我一定要尽此一生,永超生死,如果这一次不上这条解脱船,就要万劫生死,绝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他看到一个方向是无尽生死,另一个方向是即生解脱,无量安乐,因此就一心放在解脱道上修行。其他一切世间作为都是障碍,什么参加社交活动、名利财色、享受五欲等等,都是解脱最大的魔障,让自己生生世世遭殃的就是这些事。
作为净业行人,最需要迫切地、一门精进地求生净土。在抉择好了三界都是苦性、自己刹那刹那都在生死中之后,就要立定志向,誓出生死。要有紧迫心,如救头燃,不是泛泛悠悠,东念一句,西念一句,抱着侥幸到临终时有阿弥陀佛来接引。
截流大师有个比喻:从前有人被关在千尺深的没有水的枯井里,他受了野狐狸的口诀,眼睛盯着井上的磨孔,一心观想从孔里出去。久而久之,孔不加大,身不加小,任运飞出。这个人困在井里,死路一条,幸亏有个小孔,又有办法飞出去,他的全副精神都集中在小孔上,最后心就从那里飞出。修净土就像这样,自己现在落在轮回的井里,幸好有一线希望,就是有极乐世界、有弥陀悲愿,必须一心专注在西方,专注在阿弥陀佛,到心力专精、与佛相应时,就从轮回中超出。
又比如一个人坐死牢,他会想尽方法从牢里逃出。只要有机会就在墙脚边上挖土,看守不在旁边或者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他就拼命在那里挖。这样一有机会就挖,最后挖到监狱外面,就逃脱出去。求解脱就像这样。
平常没有紧迫的求解脱心,临终时就很难说。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佛也泛泛悠悠。到临终时念佛心提不起,被恶业、病苦缠住,就万分危险。所以,不能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生前就要时刻求出离,求往生,不松懈地修法。
远离尘缘
要如救头燃般地办道,一下班就闭门谢客,精进闻思修,尽量少参与世间活动,尽量不结世间的染缘,不追求吃穿享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就应当知足,不要又想搞台新电脑、又想装个新房子、又想看部新影片、又想逛个时装店,或者天天花几小时给臭皮囊化妆。智者深知大义在哪里,不应当还像从前那样被无乐纯苦的东西迷惑,造无意义的生死业。
思维三苦,生起出离的意乐,还要懂得保护它,不让它丧失,如果沾染的世缘过多,苦想、求解脱意乐又会失去。一旦失去,解脱道的根本就被切断。比如去看一场电影,很多非理作意就出来,生起贪著,当时就破坏掉你的道心。因此,初学者远离尘缘最为重要。
头陀行是解脱行者的行为规范,那些三衣一钵、穿粪扫衣、次第乞食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事相,贯穿其中的理就是要远离对世间的贪著,放下世间一切欲乐。
世俗人没有世间是苦的见,反认为有乐可求,所以全力以赴地寻求世间的财富、名声、权势、男女。这和解脱道的做法完全是相反的。一个是拼命往轮回里钻,另一个是全力要从轮回里出来。常人认为世间是乐,他的行为就是求取;修道人认为世间是苦,行为上就是远离。一般人想我要有好的五欲多快乐,我一定要赚到很多钱,为此他一心往赚钱的道上去奔。修道人认为这是生死、是苦,一点都不沾染。
有的人知道有来世,他就求来世更长久的世间乐,于是勤修布施等福业,想在来世得大富贵或者升天享乐。又有人认为欲界的乐没意思,他求定生乐受或舍受,于是入深山,远离外在欲尘扰乱,修禅定,求生色界、无色界。深明苦谛的人见到这一切也都没有远离苦,因此也丝毫不求。解脱道行者的心态就像《七童女因缘论》所说:“破萨迦耶见,一切恶见母,何时我不乐,三有诸受用?”这些话非常关键。他由于对四谛有认识,就只在解脱道上祈愿。不是求欲乐、定乐、或舍受,而是求断萨迦耶见,从有漏世间中出离。
学法是治生死病
大家学了行苦,知道自己识田中有那么多烦恼种子、苦种子,这些种子将来一个个都会成熟,变现种种难忍的苦。因此这一生的的重点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先伏住烦恼,之后断烦恼种子、苦种子,截断结蕴相续。其它所有的世间法都毫无意义,只是增长自己的罪苦,增加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不能再搞了!
不管在家、出家,应该做的就是这一件事。无论你修不修都存在这个三苦的问题,不管它,它也照样起作用。就像身体长了肿瘤,不管它就没有事吗?就不发作吗?就不致人于死地吗?与其放着不管,不如现在有方法时赶紧去修,而且这是有希望对治的,因此一定要往解脱道上走。不能听完之后,还不付诸行动。学了苦谛,就要在自身上做个改变。佛教的闻法不是看看影视娱乐,不要认为这只是听一听,听过就算了,听完了必须去思维、修习。这里不是周末论坛,而是“重症患者”诊治中心。现在对你说放下世间法,能放下的就尽量放下,一心治生死病。你不治生死病,最后就只有轮回。
大家来学法,都是很幸运的。很多人没意识到讲的内容跟他的人生大有关系,不知道自己身上有多严重的生死大苦。这个机遇很难得,很多人没机会来这里听,更不用说能解决生死问题。能闻到出世间的法,应当万分庆幸才对!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