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则净土之说必可信。何则,二者皆佛言也。佛诚言于因果,必不妄言于净土。故因不信因果,从而不信净土者,此可以解其惑矣。】
如果因果的道理可信,那么净土教也一定可信。为什么?因为两种法都是佛所说。佛说因果既然真实,说净土也必定不是妄言。因此,若有因不信因果故而不信净土者,由以上说理可以解除他的疑惑。
净土起信八
【人有见目前善恶未有报者,遂不信因果,而因以不信净土。殊不知善恶未有报者,非无报也。但迟速耳。】
有人因为看到眼前的善恶业没有感果报,就不信有因果,由此不信有净土。岂不知眼前没有报,并不是根本没有报,只是报来时有快慢的不同。
因果律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业的成熟果报有三种:现世报;来世报;第三世之后报。造业受报的快慢不同,短的几年受报,长的千万劫后才受报。如果只看今生这一段,当然很多业是看不到感果受报的。
就像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有关系密切的前后剧情,如果只看其中的五分钟,会见到一个人犯了大罪,还逍遥法外,作威作福。只有继续向后看,才演他被铐上镣铐、关进监狱。同样的道理,这一生只是轮回连续剧中的小小片段,如果只看这一段,当然看不到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果就此认为没有因果报应,那就大错特错了。
【佛尝谓阿难云:“人有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有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阿难问:“何故?”佛言:“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恶已熟也。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今世之恶未熟,前世之善已熟也。熟处先受报。譬如欠债,急处先还。”】
有一次,佛对阿难说:“在人间,有人一生行善,死了堕地狱;有人一生造恶,死了却升天堂。”
阿难问:“这是为什么?”
佛说:“今生为善、死堕地狱,是因今生造的善业还没成熟,而前世造的恶业已成熟,以前世的恶业,死后堕入地狱(等来世今生的善业成熟时,才感受它的乐果)。今生造恶,死生天堂,是因今生造的恶业还没成熟,而前世造的善业已成熟,以前世的善业生到天堂。(今生的恶业到来世成熟时,才感受它的苦果。)”
总之,人在前世今生造了很多业,这些业按照先成熟先受报的规则,逐一成熟果报,就像欠下多种债务,逼得紧急的首先偿还。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非不成立的。
【左氏谓栾武子有德,可以庇其子。故其子黡虽为恶,而可以免祸。黡之子盈为善,而黡之恶乃累之,故盈虽善而及于难。止于世间目前可见者言之,善恶之报,尚有如此者。况隔世乎?】
《左传》上记载,春秋时,有个栾武子很有德,可以用德荫庇孩子,所以他孩子栾黡虽然造恶,却能免祸。栾黡的儿子栾盈行善,父亲栾黡所造的恶业却连累了他。所以,栾盈虽然行善,却遭祸难。单以世间眼前能见的事来讲,善恶报应都有这种情形,何况隔世呢?
【《书》曰:“天道福善祸淫。”】
《书经》上说:“天道福善祸淫。”“天道”就是本有的法则,即因果律。因果律决定赐福予善人,降祸予恶人。
【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张极大的天网(因果之网)看来稀疏,却没有丝毫漏洞。“疏”指造因和感果,往往间隔很长时间。所造的业,有些在来世受报,有些在三世、十世、百世,乃至千万世后受报。“不漏”,指不会无故放脱。经上有一首偈:“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就是表达“不漏”的意思。意思是说,即使经过了百千劫,所造的善恶业也不会无故消亡,一旦因缘会遇,就要丝毫不爽地自受果报。
【是三教皆言此理。但有迟速耳。岂可以目前未见果报,而遂不信因果,因以不信净土乎。】
因此,儒、释、道三教都说到了因果报应,只是报应有迟速,怎么能以现在没见到果报就说全无果报,而不信因果呢?又怎么能由不信因果,而不信净土呢?
净土起信九
【或者疑之云:人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如何便生莲华一朵?】
有人怀疑说:人在此方的娑婆念佛,怎么能在西方的七宝池中生一朵莲花呢?
【予告云:此不难知也。譬如大明镜,凡有物来,便现其影。镜何尝容心哉,以其明而自然耳。阿弥陀佛国中,清净明洁,自然照见十方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是故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自然生莲华一朵。无足疑也。】
我告诉他:这点不难了解。比如一面大镜子,只要有东西来,就会在镜子里显现影像。镜子何尝有分别心,只因为明净,而自然显现影像。同样道理,阿弥陀佛的佛国,万物清净光明,自然照见十方,就像在明镜里看自己的脸一样清楚。因此,这里念佛,西方的宝池中自然生一朵莲花。这一点不必怀疑。
“人在这边活动”比喻“心在这边念佛”;“镜子在那边”比喻“七宝池在西方”;“镜子是明净体性”比喻“极乐万物体性光明,能照十方”;“人活动,就在镜中现影像”比喻“人念佛,就在西方宝池中生出莲花”。
【或者又疑之云:念往生真言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卫护其人。若无量世界,有无量众生念此真言,阿弥陀佛岂能一一遍住其顶乎?】
又有人怀疑说:念往生咒的人,阿弥陀佛常住在这个人头上护佑他。如果无量世界有无数众生同时念往生咒,佛怎么能安住在每个人的头上呢?
【曰:亦自然耳。譬如天上一月,普现一切水中。岂不自然哉?】
答:这也是自然就能做到。比如,天上一个月亮,能同时映现在一切净水中,不是自然就显现吗?
比如放很多脸盆,里面盛满净水,月亮同时影现在每一盆水中。月亮不必飞下,天月和水和合,就自然在水中现月影。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一个天月能一时现出千万水月的影像。同样,无数世界中的无数众生同时念往生咒,佛自然影现在每个众生的顶上。
《涅槃经》上讲了这样一件事:
佛说:从前波罗那城有一位女居士,曾经在过去无量诸佛前种过善根。一次,她在夏安居的九十天,向僧众供养医药。
当时,有位比丘得了重病,请来良医诊断,需以肉作药,得不到就治不好病。
女居士很快抽刀割下大腿的肉,切成细末,端给病比丘吃。比丘吃完病就好了。当时,女居士的伤口患疮,非常痛苦,忍不住出声说:“南无佛陀!南无佛陀!”
这时,我在舍卫城听到她的声音,生起大慈愍心。不久,她见我拿着良药,涂在她伤口上,伤口恢复如初。而且还见我给她讲很多法,听法后,内心欢喜,发起无上菩提心。
实际上,我并没有去波罗那城拿药涂在她伤口上。要知道,这都是慈善根力,让她见到这样的事。
这里,女人内心祈祷是因,佛慈善根力是缘,因缘和合,就在她心前现出佛身的影像。就像河水是因,天月是缘,因缘聚合,就在河水中现出水月影像。月亮没有从天而降,只是因缘聚会,而在水中映现月影。同样道理,佛没有来,但由众生心地清净,就在他心前显现佛身的影像。所以无数人同时祈祷佛,以佛的慈善根力,就在每个人的心前显现佛身;有无数人同时念往生咒,也以佛的愿力,在每个人的顶上显现佛身。
【或者,又疑之云:有修行精进,临终之时,佛与菩萨来迎。且如十方世界,有无量众生精进,乌能皆知其期而往迎乎?】
又有怀疑说:如果修行精进的人,阿弥陀佛和菩萨众会在他临终时迎接他,像十方世界里有无数众生精进修行,佛和菩萨怎么能全部知道他们往生的日子,而前往迎接呢?
【曰:亦自然耳。譬如天上一日,普照无量境界。岂不自然哉?况佛之威神,不止如日月乎。则遍住其顶,遍知其期,何足疑哉。】
答:这也是自然能办到的。比如,天上一个太阳,能普照无量境界,不论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人畜房屋,乃至细微到每一棵树上的每一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上的每一根脉络,都照得清清楚楚,岂不是自然就遍照?何况佛的威神之力,远非日月可比。所以,佛遍住在无数众生头上,遍知无数众生往生的时间,又有什么可怀疑呢!
总之,在佛大智慧光明中,十方众生的起心动念、因缘果报、往生日期,都一时无余照见。
备说
【昼必有夜,必为夜备。暑必有寒,必为寒备。存必有去,必为去备。何为夜备?灯烛床蓐。何为寒备?衾裘炭薪。何为去备?福慧净土。】
有白天就一定有黑夜,所以白天要为黑夜做准备;有酷暑就一定有严寒,所以暑天要为寒冬做准备;有存活就一定有死亡,所以存活要为死亡做准备。
白天怎么为夜晚做准备?准备好灯、烛、床褥。热天怎么为冷天准备?准备好棉衣、柴炭。存活怎么为死亡准备?准备好福慧、净土。
龙舒净土文卷第一终
--------------------------------------------------------------------------------
[1] 碔砆:一种像玉的石头。
[2] 天:本来的规律。
《龙舒净土文讲记(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