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是那些接受施食的禽鸟昆虫。
像这样,由别人的发愿都能摄受虫鸟脱离异类,何况我们是主动发愿,怎么不能利益自己和众生呢?
佛在世时,有一国人民难以调化。佛说:“他们与目犍连有缘。”就派目犍连前去度化,结果都愿意接受教化。
有人问佛:“他们和目犍连有何因缘?”
佛说:“往昔目犍连是位樵夫,在山间惊起一群蜜蜂。目犍连当时发善愿说:我得道后度化你们。现在这一城人都是当年的蜜蜂。”所以心发什么愿,就会得什么果。
由以上公案可知,发愿具有真实的作用。《百业经》里讲到许多修行人往昔在三宝前发愿,以发愿力,后来都如愿以偿。这些显示了心力不可思议,缘起力不可思议。
以大乘发愿来讲,大乘的发愿是成就自他二利之因,菩萨依靠发愿能在今生和来世成办二利。而且,虽然没有以身语意专门实行其事,而只是用心按内心的愿望来祈愿,但以此就能在今生产生果报,并以此愿成办未来的一切大义。
我们在经中看到,具福德力的菩萨由发愿力以无量身、无量光明、无量神通成办自他二利,其境界以语言难以描述。总而言之,以愿为因,随欲皆成。而且未来也必将以愿力显现愿果,身放光明,口发声响等等。《入行论》云:“摩尼如意树,无心能满愿,由昔发愿力,显示诸佛身。”
“心真则事实”:心是事的作者,心真了,事就不虚。“愿广则行深”:愿是行的引导,愿越广大,行越深入。
“虚空非大,心王为大”:我们认为虚空是最广大的,无论往哪方看,都不见边际,但和菩提心相比,虚空也不算广大。《楞严经》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十方虚空在你心中就像一片浮云点缀在太空里,何况诸世界在虚空中呢?那就更微不足道了。)由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故说“虚空非大,心王为大”。
再从世俗菩提心来说,大悲缘一切众生,智慧缘无上佛果,广大无量、长远无尽,从这心量上说也是虚空非大,心王为大。
“金刚非坚,愿力最坚”:“金刚非坚”是指金刚会被摧毁,《大智度论》上说,世间的金刚放在牛角上就可以被摧破,而愿力则无法摧毁,即使须弥可崩溃、四海会枯竭,愿力也终究不会被四大所损坏。只要我们内心不舍弃大乘发愿,这愿力就永不消失,会尽未来际不断发挥作用。
《普贤行愿品》说,到了临终最后刹那,身体诸根要散坏、亲人眷属要舍离、权威势力都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无一跟随自己,唯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顷即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世间事物都会坏灭,唯有愿王不相舍离。愿王在心,遭遇生死劫难,也了无损坏。
【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4],莲社宗盟自今缔[5]好。】
如果大众真能不弃我语,那么今日相聚,因缘非同小可,我们从此结拜成菩提道的亲友,成为永不分离的菩提眷属,而且彼此结成莲社,共同发愿往生西方。这是多么好的菩提因缘!
【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
我的愿望是我们一起往生我们的故乡极乐世界,一起面见我们的慈父阿弥陀佛,然后一起教化众生成就佛道。这是我们向往并一致行持的成佛之路。
我们共同发愿生净土、见弥陀、度众生、成佛道,实际是选择一条殊胜的成佛之路,就是选择今生往生净土、登不退地、由此成佛度众生的菩提路。
【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
我们怎么知道未来成佛时的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是从今天发心、立愿开始的呢?
《华严经》云:“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未来成佛就是以今天发心立愿为起点的。这是何等殊胜、甚深的因缘!《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
【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我愿意和大家共同勉励来发菩提心。这是值得庆幸的胜事!真是无比的幸运!
以上浅显地讲解了《劝发菩提心文》。为什么要讲这篇文章呢?因为汉地有成千上万的道友修持净土,求生极乐,但很多人不知道发菩提心的重要性,不知道发菩提心是成就净土的要因。这次选讲净土宗祖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也是提醒大家大力弘扬菩提心的教法,努力实修菩提心。这样好的文章,五、六次就能讲一遍,应该多宣讲、多弘扬,让人人都知道菩提心,都发起菩提心。
当然,藏传佛教中有清净、完善的菩提心教授,以世俗菩提心来说,宁玛派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心性休息大车疏》、华智仁波切的《普贤上师言教》、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论典中,都有极殊胜的实修教授。还有印度寂天菩萨的《入行论》是一部开示如何趣入菩提心、菩萨行的大论典。如果能摒弃门户之见,深入学习这些教典,我相信无论对菩提心的认识或修行,都会有很大增进。
最后把讲闻的善根回向全世界佛教的复兴光大!
--------------------------------------------------------------------------------
[1] 殆:几乎。
[2] 造次:短暂。
[3] 虞:忧虑、忧患。
[4] 联姻:结成亲戚。
[5] 缔:连结在一起。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