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五)▪P2

  ..续本文上一页的父亲,身边的妻子是前世的母亲,而眼前的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投生来讨债的。确实,“宿命知之,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可笑可怜。”这就是让人极生厌离的轮回!

  思人间苦

  【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过;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

  十月住胎包藏在母亲子宫的粪秽丛中,苦不堪言。一旦住胎期满,头向下倒着从脓血道里挤出,可怜全身青瘀,哇哇哭叫。

  这两句是讲住胎和出胎的痛苦。首先看住胎之苦。“粪秽丛中”是讲母亲子宫里污秽不净。“十月包藏难过”:十月住胎要感受很多难忍的痛苦,尤其在六根长成的阶段,住胎的苦受十分强烈。母亲喝冷一点,全身像被冻在冰里一样;母亲吃热一点,又像被大火焚烧一样;母亲吃得饱了,像一座山压在顶上;母亲肚里饿了,又像被悬在空中;母亲走得快了,好像被大风卷走一样。总之,包藏在黑暗、狭窄、臭秽的母胎中,极为难过。

  后一句讲出胎之苦。“脓血道”是指母亲的产道。到了临产之际,以业风推动,胎儿的头部转动朝下,从母亲的产道中出来。一个几斤重的胎儿要从狭窄的骨轮中挤出,可想而知,有多么危险。母子俩就像去鬼门关走了一趟一样,经过巨大的挣扎,终于倒着头生下来了,叫做“一时倒下可怜”。

  【少也何知,东西莫辨;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

  小时候懂什么呢?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长大之后,开了见识,贪欲又随着萌生起来。正追求名利、美色,贪著享受,转眼间,衰老和疾病已经找上门来。很快,死亡又降临了。人的一生就这样匆匆走过。

  【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5],其去体也倍难。】

  到了死时,体内风火交煎,神识昏乱,没有正常的知觉;精血枯竭的缘故,皮肉从外往内一层层地干枯。四大分解时,没有一个毛孔不像被针钻那样疼痛,每个孔窍都像被刀割般地痛楚。乌龟被烹煮时,活活剥壳还容易一些,神识将脱体离去时,比这更为艰难。

  思生死苦

  这是观察流转生死的全景。

  【心无常主,类商贾[6]而处处奔驰;身无定形,似房屋而频频迁徙。大千尘点[7],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峨峨[8]积骨,过彼崇山;莽莽[9]横尸,多于大地!】

  我们的狂心安定不下,它像商人般四处奔波。我们的身体没有固定形态,好似房屋频频搬迁。旷劫的轮转中,大千世界的尘埃也难数尽往返之身;四海的波涛怎能计算别离之泪;每一世抛下的骨架,堆起来高耸云天;一具具尸体挨着铺开来,满过大地。

  《菩萨处胎经》云:“吾从无数劫,往来生死道,舍身复受身,不离胞胎法。计我所经历,记一不记余,纯作白狗形,积骨亿须弥。以利针地种,无不值我体,何况杂色狗,其数不可量,吾故摄其心,不贪著放逸。”(我无数劫来往返生死道,舍一身受一身,总不离胞胎之法。若不记其它,只记我曾受生过的白狗身,堆积骨架有上亿须弥山之多。如果把这些白狗身铺陈于地,以利针插下,处处可遇我的身躯,何况做杂色狗,更是不可计数。我因此而收摄住自心,不敢再贪著放逸。)

  《除忧经》云:“数于地狱中,所饮诸烊铜,虽大海中水,非有尔许量。生诸犬豕中,所食诸不净,其量极超过,须弥山王量。又于生死中,由离诸亲友,所泣诸泪滴,非海能为器。由互相斗诤,积所截头首,如是高耸量,出过梵世间。为虫极饥虚,所啖诸土粪,于大乳海中,充满极高盛。”(后两颂意思是:在六道中因斗诤被截断的头颅,堆积起来,高过梵天;做昆虫饥饿时啖食的土粪,能填满大海,高高隆起。)

  问:为什么受每一类苦都无量呢?

  答:我们轮回转生没有初始,由于无始以来结生相续,我们转世无量;由于转世无量,我们所受的每一类苦都无量。

  综观三世,轮回是无边无际的苦海,堕在这生死海中最可悲哀。生死本来纯粹是苦性,哪里有真实的安乐呢?一切想在生死中寻觅安乐的行为,就好像在厕所里寻找香气一样可笑。

  【向使不闻佛语,此事谁见谁闻?未睹佛经,此理焉知焉觉?其或依前贪恋,仍旧痴迷;只恐万劫千生,一错百错。】

  假如没听过佛语没看过佛经,谁目睹过这旷劫生死的流转,谁觉悟这惑业苦辗转相连的规律。如果依旧贪恋、痴迷,只恐怕万劫千生,一错百错。

  问:为什么不闻佛语就不见此事、不知此理呢?

  答:我们为业为障,没有宿命通不见前世,又无天眼通不见来世,所以鼠目寸光,只能见到今生一段,以这样狭窄的心识怎么能发现由十二缘起流转生死的现象和规律呢?佛则是一切智,现量照见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死流转的情形,并由此而演说了有漏皆苦的法义。我们唯一依靠佛陀教法的光明,才见到轮回流转的真相,觉察到旷劫生死的苦难。

  文中,“贪恋”对应十二缘起中的爱取,是能取后有生死的因缘。“痴迷”,就是把纯苦性的轮回视为有安乐,把无实义的生死视为有实义。“一错百错”:一回错了造成一百回的错。“一错”是指一次方向错了,轮回本该出离,却贪著它,这是方向上的错误,由这一贪著就掉入生死之中。“百错”,就像一次被水冲走就会不断被漂冲一样。

  问:我们不改变现状,真会万劫千生、一错百错吗?

  答:我们过去就是因为爱著生死而流转了无量世。如果我们不扭转这种方式,那就会由无欺的缘起律重演过去的悲剧。也就是,如果没有对生死发厌离心,没有通达无我,而仍然像过去那样贪执轮回,那么以爱取为因,必然取后有生死,而且在贪执的同时又加强同类习气,来世仍会以贪执取后有,这样辗转不断,百劫千生也不得解脱。中峰禅师诗云:“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末休,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尘沙劫数完了,还有尘沙劫;数尽了尘沙,也没数尽生死的劫数。当念只因一念未撇下贪爱,便把自己羁留在无边的生死中。)《华严经》云:“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于此摧诸欲。”(你应该忆念,曾为五欲浪费了此身前的所有身体,现在为求无上菩提,理应具足禁戒,由禁戒而摧伏种种爱欲。)《中观四百论》云:“未来无边际,常时为异生,如汝过去世,理应勿复尔。”(如果仍旧贪恋世间,未来还会有无边的生死,就像你前世常时作凡夫那样,所以,应以前者为鉴,不应再爱著生死。)

  【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道路冥冥,别离长久;三途恶报,还自受之。痛不可言,谁当相代?兴言及此,能不寒心?】

  暇满人身就像优昙花那样,极难出现,又极易消失。有因缘好修行的好时光,容易一晃就过去了,一旦浪费,就再难挽回。

  人身这一失去,就落入幽暗无光的恶趣之途,百劫千生也难再复人身。三恶趣的恶报还要独自去感受,真是苦不堪言,谁能代替呢?说到这里,能不寒心吗?

  (2)为度自他而发菩提心

  【是故宜应断生死流,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此一举。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

  因此,应当截断生死流、超出爱欲海,把自他有情都一同度到彼岸。旷劫以来的奇特功勋,在此一举。以上是发菩提心第六因缘。

  无始以来一直未解决的生死问题,能够了断,就是旷劫殊勋。古德说“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身”是指五取蕴,只要五取蕴存在,就会无休无止地流转下去,所以要努力修道来止息五取蕴。

  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生死苦后,推己及人,就知道众生个个都有五取蕴苦,由不忍众生长劫漂流生死,就会发悲心拔除一切众生的生死之苦,进一步发增上意乐,由自己一人承当起这个重担,再由增上意乐的推动,誓取佛果。这就是由念生死苦而发起菩提心。

  --------------------------------------------------------------------------------

  [1] 旷劫来:从久远劫以来。

  [2] 俄焉:忽而,表示时间极短。

  [3] 黑门:地狱黑暗无光,地狱之门叫做黑门。

  [4] 方寸:极小的部分。

  [5] 谢:离去。

  [6]商贾:做生意的商人。

  [7] 尘点:一个个极微尘的点。

  [8] 峨峨:高耸貌。

  [9] 莽莽:很密的相。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