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辨中边论颂讲记(四)▪P3

  ..续本文上一页出来以后,是不是心外还存在一种法,这个是不可能的。你自己通过比喻来做抉择,也就是说把梦的境界做为比喻,详细地对照,详细地辨别,跟梦有没有任何差别,梦的一切一切的境界都是从梦心而幻现的,除了梦心以外,单独一丝一毫外境的法在梦的境界当中不可得的。同样的道理,三界六道的一切一切万法完全都是一个心,三界唯识,万法唯心的观点,在这时候彻底会通达的。所以,一切的痛苦,一切的安乐都是自心在创造,没有另外的一个作者,而且这个自心也是指虚妄分别心在创造的,是这样的话,佛法从根本上给你解决问题,佛法从根本上让你认识到一切一切轮回的烦恼、业和痛苦都是虚妄分别心而出现的。所以这里就讲了三世轮回的境界,都是从虚妄分别心产生的或者一切的根源唯一就是虚妄分别心,所以我们就知道,整个三界流转确确实实都是以分别心的力量而流转出来的。

  具体对应每一支的情况来说,每一支都有一种杂染的方式,比如无明是由覆障而杂染,行是由安立而杂染,识是由将导而杂染等等,这些杂染的方式都要一个一个认识,这样才会明白,在因果不同的分位,虚妄分别心是如何束缚我们,如何在身心上起作用。只有在这个地方悟入,才能深刻理解生死流转、因果不虚、诸法无我、万法唯识等方面的道理。

  以上对于杂染方面的内容作了一个总结。有关杂染体相的认识,关键要落到虚妄分别上,也就是落到依他起识上。有关“有相”、“无相”,或者三自性,或者杂染的作者和方式,都是围绕一个虚妄分别来说的。和杂染相对的就是清净,对于清净体相的抉择,关键要落到二取空的空性上,也就是落到圆成实上面来理解。否则的话,依他起不空只是二取空,这样落到依他起识上面讲清净那完全是错了的,所以,就要落到圆成实上来讲。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涅槃清净的境界,无非就是显露二取空的法性,这个以正道而现前的二取空法性,在本论当中叫做无变圆成实;而能够令清净现前的正道,无非就是证悟二取空的智慧,在本论当中叫做无倒圆成实。所以涅槃的根源就是二取空的法性空性,本论着重就是抉择这个空性的体相。

  一、空性的异名和意义。

  这个空性,也叫真如、实际、无相、胜义或者法界,实际都是圆成实的异名,而且也是从圆成实不同侧面的意义上取名的。而这些应当和遍计法对照,这样能够显示出杂染显现和清净显现的差别。比如,①遍计的二取法都是忽尔显现、忽尔消灭的客尘有为法,圆成实二取空是前面如是、后面也如是的真如;②遍计的二取法是不符合实际的颠倒显现之法,圆成实二取空是无颠倒的实相;③遍计的二取法具有以分别心遍计的此种彼种的相,圆成实空性本来远离一切戏论相;④二取法是以虚妄分别心错乱而现的具有欺诳性的世俗法,圆成实二取空是殊胜圣者智慧的行境,没有二取相的存在;⑤缘遍计二取法耽著是三界流转的因,缘圆成实法性是出生一切圣者功德法的因。这样比较之后,我们修道唯一是为了悟入圆成实。是这样的方式需要了知,这里讲空性的异名和空性的意义,它的要点落到一个空性上面,或者说一个圆成实上面。但是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角度来做抉择。

  二、再看空性的体相和分类以及对空性成立有垢和无垢的道理。

  1、体相

  为了遮止有无一体他体的边戏,补处弥勒菩萨以非有非无非一非异来表达,这个地方非常重要。

  首先,二取空远离一切二取的戏论相,这叫非有。而且它不是像石女儿那样的空,这叫非无。如果把空性执著为一种实有的东西,这是堕入增益边,实际上这只是以我们的第六意识妄执的一种戏论,落在二取里面。相反,如果认为空性就是什么也没有,那么这样又堕入损减边,同样是以第六意识妄执的戏论,也是在二取当中。以非有和非无,就能遮遣增益损减二边。

  其次,要知道虚妄分别和二取空的关系,也就是依他起识和圆成实的关系。这两者不是无二一体,也不是别别的他体法。为什么不是别别他体法呢?因为依他起识是有法,圆成实是法性,有法不可能脱离法性,所以不是别别他体法。假如你在依他起识之外去寻找圆成实,这完全是外道的观点。同时,依他起识和圆成实也不是无二一体,假如是无二一体的话,到了圣者位的时候,这个虚妄分别灭除的时候,等于圆成实也灭掉了,这样就有圆成实非胜义的过失。假如认为在现相当中,分别心就是圆成实,那你也无法解脱,为什么呢?因为你把目前这些迷乱的显现认为是圆成实,那就是颠倒,落在边戏当中,这就是险坑。所以,虚妄分别心虽然不离开二取空,但从现相上看,它也不是二取空,反而以它的迷乱力,在它显现的时候,二取空的圆成实就会障碍而不能现前。所以,也不能把虚妄分别心的侧面或者说有法当作圆成实的自性。

  2、分类

  本来空性的自性上根本没有任何分类,他是纯一真如、不变法界,是一味的大平等性,哪里有很多类呢?但是我们以分位的不同、空基的不同,也可以对他假立分类。

  ①分成两类

  就是具有杂染的有垢真如空性和二障清净的无垢真如空性。

  以水和冰做比喻,比较容易明白。比如,零下三十度的冰和二十度的水,从现相上讲肯定是有差别的,前者冰冷、坚硬,后者温暖、柔和,这就像是现相上具有杂染和二障清净的差别。但是从实相上来讲,又没有差别,全都是水,都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组合体。这就比喻圆成实真如空性无差别,所以是以现相的分位差别,对空性进行分类,并不是空性的自性上有很多很多的差别。

  ②分成十六空

  十六空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和胜义空,实际上是从所知的角度来讲的。以杂染所摄的内六处、外六处、内外所依的身以及器世界,这些平等都是空性;以清净所摄的证悟空性的智慧以及所证的空性,也全是空性。这样显示的就是无变圆成实,在有垢位和无垢位都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无变圆成实。以《宝性论》等的观点来说,这就是无变法界如来藏。

  第二类有八种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这是着重从道的方面,讲空性智慧的重要,实际上是把道的关要抉择在无倒圆成实上面。也就是唯有证入无变圆成实,了达大涅槃、轮回、无尽功德、自性住种性、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及一切佛功德法,都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一味大空性,这样悟入一切法空,而远离缘轮回、涅槃的耽著,真正大乘道果的功德就会彻底显露的,这就是“一切不住、一切现前”的殊胜道理,空的彻底,就能全体显露。无住大涅槃的境界,游戏轮回任运度生的事业、法身所具的恒河沙数无尽功德、色身无量相好、自性住种性如来藏,这些统统可以现前,而这些所现前的功德、妙相、事业,实际也就是无变圆成实的体相和妙用。这些内容在第三转*轮,也就是宣说了义如来藏的经典以及《宝性论》、《赞法界颂》等当中是以明显的方式做了宣说。

  第三类有两种空——无性空和无性自性空。从遮诠上讲,就是二取寂灭、人法双亡,这就是无性空,不让你堕入增益边,凡是以分别心所想的、所执的都不是,叫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表诠上讲,就是不二自性、一真法界,这就是名言中承许为有的无性自性空,不让你堕入损减边,它像金刚一样坚实。

  3、对于空性成立有垢无垢的道理

  这个地方,还是要区分实相和现相才能辨别。从实相圆成实来看,没有染净的差别,染净无二平等都是无二空性。所以,我们讲染净的差别,唯一是从现相上来讲。从现相上说,分别心的境界都是杂染,远离虚妄分别的智慧境界完全就是清净的,必须承认染净的差别。否则,如果凡夫位没有杂染,那就应成凡夫自然解脱的过失;如果圣者位没有清净,那就应成寻求清净的修道徒劳无义。

  此处是本品的最后内容,它既是全品的总结,也是连结下一品的引文。本品是辨染净相品,如何辨明染净的差别呢?就是在实相上,辨明染净无差别;在现相上,辨明染净有差别。懂得这两点,就算是吃透了本品的真实内容。

  下面再和“辨障品”连结:

  因为本来二取空圆成实不变,唯一是以虚妄分别而障覆,所以法性现前而涅槃的障碍,就是虚妄分别,获得涅槃唯一要依靠断除这个虚妄分别的障碍。所以,第二品就要辨障。种种障碍的体实际就是一个虚妄分别心,针对不同的所障,我们辨明它们各自对应的能障,这样辨明,就是第二品辨障的内容。具体如何辨明,我们明天再讲。

  

《辨中边论颂讲记(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