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出來以後,是不是心外還存在一種法,這個是不可能的。你自己通過比喻來做抉擇,也就是說把夢的境界做爲比喻,詳細地對照,詳細地辨別,跟夢有沒有任何差別,夢的一切一切的境界都是從夢心而幻現的,除了夢心以外,單獨一絲一毫外境的法在夢的境界當中不可得的。同樣的道理,叁界六道的一切一切萬法完全都是一個心,叁界唯識,萬法唯心的觀點,在這時候徹底會通達的。所以,一切的痛苦,一切的安樂都是自心在創造,沒有另外的一個作者,而且這個自心也是指虛妄分別心在創造的,是這樣的話,佛法從根本上給你解決問題,佛法從根本上讓你認識到一切一切輪回的煩惱、業和痛苦都是虛妄分別心而出現的。所以這裏就講了叁世輪回的境界,都是從虛妄分別心産生的或者一切的根源唯一就是虛妄分別心,所以我們就知道,整個叁界流轉確確實實都是以分別心的力量而流轉出來的。
具體對應每一支的情況來說,每一支都有一種雜染的方式,比如無明是由覆障而雜染,行是由安立而雜染,識是由將導而雜染等等,這些雜染的方式都要一個一個認識,這樣才會明白,在因果不同的分位,虛妄分別心是如何束縛我們,如何在身心上起作用。只有在這個地方悟入,才能深刻理解生死流轉、因果不虛、諸法無我、萬法唯識等方面的道理。
以上對于雜染方面的內容作了一個總結。有關雜染體相的認識,關鍵要落到虛妄分別上,也就是落到依他起識上。有關“有相”、“無相”,或者叁自性,或者雜染的作者和方式,都是圍繞一個虛妄分別來說的。和雜染相對的就是清淨,對于清淨體相的抉擇,關鍵要落到二取空的空性上,也就是落到圓成實上面來理解。否則的話,依他起不空只是二取空,這樣落到依他起識上面講清淨那完全是錯了的,所以,就要落到圓成實上來講。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涅槃清淨的境界,無非就是顯露二取空的法性,這個以正道而現前的二取空法性,在本論當中叫做無變圓成實;而能夠令清淨現前的正道,無非就是證悟二取空的智慧,在本論當中叫做無倒圓成實。所以涅槃的根源就是二取空的法性空性,本論著重就是抉擇這個空性的體相。
一、空性的異名和意義。
這個空性,也叫真如、實際、無相、勝義或者法界,實際都是圓成實的異名,而且也是從圓成實不同側面的意義上取名的。而這些應當和遍計法對照,這樣能夠顯示出雜染顯現和清淨顯現的差別。比如,①遍計的二取法都是忽爾顯現、忽爾消滅的客塵有爲法,圓成實二取空是前面如是、後面也如是的真如;②遍計的二取法是不符合實際的顛倒顯現之法,圓成實二取空是無顛倒的實相;③遍計的二取法具有以分別心遍計的此種彼種的相,圓成實空性本來遠離一切戲論相;④二取法是以虛妄分別心錯亂而現的具有欺诳性的世俗法,圓成實二取空是殊勝聖者智慧的行境,沒有二取相的存在;⑤緣遍計二取法耽著是叁界流轉的因,緣圓成實法性是出生一切聖者功德法的因。這樣比較之後,我們修道唯一是爲了悟入圓成實。是這樣的方式需要了知,這裏講空性的異名和空性的意義,它的要點落到一個空性上面,或者說一個圓成實上面。但是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角度來做抉擇。
二、再看空性的體相和分類以及對空性成立有垢和無垢的道理。
1、體相
爲了遮止有無一體他體的邊戲,補處彌勒菩薩以非有非無非一非異來表達,這個地方非常重要。
首先,二取空遠離一切二取的戲論相,這叫非有。而且它不是像石女兒那樣的空,這叫非無。如果把空性執著爲一種實有的東西,這是墮入增益邊,實際上這只是以我們的第六意識妄執的一種戲論,落在二取裏面。相反,如果認爲空性就是什麼也沒有,那麼這樣又墮入損減邊,同樣是以第六意識妄執的戲論,也是在二取當中。以非有和非無,就能遮遣增益損減二邊。
其次,要知道虛妄分別和二取空的關系,也就是依他起識和圓成實的關系。這兩者不是無二一體,也不是別別的他體法。爲什麼不是別別他體法呢?因爲依他起識是有法,圓成實是法性,有法不可能脫離法性,所以不是別別他體法。假如你在依他起識之外去尋找圓成實,這完全是外道的觀點。同時,依他起識和圓成實也不是無二一體,假如是無二一體的話,到了聖者位的時候,這個虛妄分別滅除的時候,等于圓成實也滅掉了,這樣就有圓成實非勝義的過失。假如認爲在現相當中,分別心就是圓成實,那你也無法解脫,爲什麼呢?因爲你把目前這些迷亂的顯現認爲是圓成實,那就是顛倒,落在邊戲當中,這就是險坑。所以,虛妄分別心雖然不離開二取空,但從現相上看,它也不是二取空,反而以它的迷亂力,在它顯現的時候,二取空的圓成實就會障礙而不能現前。所以,也不能把虛妄分別心的側面或者說有法當作圓成實的自性。
2、分類
本來空性的自性上根本沒有任何分類,他是純一真如、不變法界,是一味的大平等性,哪裏有很多類呢?但是我們以分位的不同、空基的不同,也可以對他假立分類。
①分成兩類
就是具有雜染的有垢真如空性和二障清淨的無垢真如空性。
以水和冰做比喻,比較容易明白。比如,零下叁十度的冰和二十度的水,從現相上講肯定是有差別的,前者冰冷、堅硬,後者溫暖、柔和,這就像是現相上具有雜染和二障清淨的差別。但是從實相上來講,又沒有差別,全都是水,都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的組合體。這就比喻圓成實真如空性無差別,所以是以現相的分位差別,對空性進行分類,並不是空性的自性上有很多很多的差別。
②分成十六空
十六空分成叁類,第一類是內空、外空、內外空、大空、空空和勝義空,實際上是從所知的角度來講的。以雜染所攝的內六處、外六處、內外所依的身以及器世界,這些平等都是空性;以清淨所攝的證悟空性的智慧以及所證的空性,也全是空性。這樣顯示的就是無變圓成實,在有垢位和無垢位都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無變圓成實。以《寶性論》等的觀點來說,這就是無變法界如來藏。
第二類有八種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這是著重從道的方面,講空性智慧的重要,實際上是把道的關要抉擇在無倒圓成實上面。也就是唯有證入無變圓成實,了達大涅槃、輪回、無盡功德、自性住種性、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以及一切佛功德法,都是“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一味大空性,這樣悟入一切法空,而遠離緣輪回、涅槃的耽著,真正大乘道果的功德就會徹底顯露的,這就是“一切不住、一切現前”的殊勝道理,空的徹底,就能全體顯露。無住大涅槃的境界,遊戲輪回任運度生的事業、法身所具的恒河沙數無盡功德、色身無量相好、自性住種性如來藏,這些統統可以現前,而這些所現前的功德、妙相、事業,實際也就是無變圓成實的體相和妙用。這些內容在第叁轉*輪,也就是宣說了義如來藏的經典以及《寶性論》、《贊法界頌》等當中是以明顯的方式做了宣說。
第叁類有兩種空——無性空和無性自性空。從遮诠上講,就是二取寂滅、人法雙亡,這就是無性空,不讓你墮入增益邊,凡是以分別心所想的、所執的都不是,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從表诠上講,就是不二自性、一真法界,這就是名言中承許爲有的無性自性空,不讓你墮入損減邊,它像金剛一樣堅實。
3、對于空性成立有垢無垢的道理
這個地方,還是要區分實相和現相才能辨別。從實相圓成實來看,沒有染淨的差別,染淨無二平等都是無二空性。所以,我們講染淨的差別,唯一是從現相上來講。從現相上說,分別心的境界都是雜染,遠離虛妄分別的智慧境界完全就是清淨的,必須承認染淨的差別。否則,如果凡夫位沒有雜染,那就應成凡夫自然解脫的過失;如果聖者位沒有清淨,那就應成尋求清淨的修道徒勞無義。
此處是本品的最後內容,它既是全品的總結,也是連結下一品的引文。本品是辨染淨相品,如何辨明染淨的差別呢?就是在實相上,辨明染淨無差別;在現相上,辨明染淨有差別。懂得這兩點,就算是吃透了本品的真實內容。
下面再和“辨障品”連結:
因爲本來二取空圓成實不變,唯一是以虛妄分別而障覆,所以法性現前而涅槃的障礙,就是虛妄分別,獲得涅槃唯一要依靠斷除這個虛妄分別的障礙。所以,第二品就要辨障。種種障礙的體實際就是一個虛妄分別心,針對不同的所障,我們辨明它們各自對應的能障,這樣辨明,就是第二品辨障的內容。具體如何辨明,我們明天再講。
《辨中邊論頌講記(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