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珍惜暇满▪P4

  ..续本文上一页学习暇满之后,最重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对时间要有新的规划。现代人的生活迷乱、混乱、黑白颠倒、没有规律。自由的思想造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已经混乱。这实际是在大大地浪费暇满。

  古代修行人的道心好,连睡眠都不愿意。他有很强的心求解脱、求明心见性、要办生死大事,所以全力以赴地修道。他们得成就,就是因为把全身心都投入在修行当中。

  最严格的要求是二六时中念念在道,不杂用心,这才是真正善用了暇满。因此连睡眠都要减少,乃至最终消除。想一想连自己身体最基本的睡眠都要抛弃,何况其它身外之物:车啊、房啊、娱乐啊、逛街啊,这些就不用提了。

  但我们现在暂时还做不到这样,也应当尽量减少。从起码的要求上说,对自己的时间要有合理的规范,日常的工作、修行要有规律,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身心能安定地缘在法上,这才有每天仅有的一点暇满。如果身心一直散乱在非佛法的境缘上,收不住心,那就是把自己弄成“无暇”了。

  为了保证这一点,要从原来时间上没规律,转变成时间安排有规律;从原来外缘很多,变成外缘很少;从原来生活要求很高,变成生活简单。散乱的境缘和行为一定要去除,行为上一定要有规律。

  过去行为上是随意的,现在要约束自己、有明确的计划。规定好一天当中应该做什么。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从不符合暇满要求的方向上拉回到本位,让身心真正成为修道的所依。如果心是紊乱的、混乱的,那就不可能靠它来修法。只有身安稳下来、心安静下来,这个身才成为修道的所依,才是拥有了暇满,在这个暇满人身宝上才能修道。

   世俗化吞噬了暇满

  生活在世间的修行人很容易被世俗化,对世间种种社会活动、行为、生活方式,没有足够的智慧辨别、拣择,很容易受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逐渐世俗化。不知不觉就以世俗化把自己的道心和修行腐蚀、弱化。这就是温柔的魔众,让自己的道心疲软下来,趴在轮回里再也不愿出离。

  有一个比喻这样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凉水锅里,慢慢地烧水,这只青蛙感觉很舒服,不知不觉中就在里面被煮死了。如果把青蛙放进开水锅里,它会立即蹦出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世俗化给人的假相是:这是有益的,这是给人安乐的,这是正常的,不但没问题,还是很好的。所以这种温柔的魔最难提防。实际上,自己已经陷入了迷乱,被乐的假相骗住了,在耽著它的滋味的同时,已经在加深乐执,和厌离、出离的心态完全相反。这种乐执一旦加深,就让心麻木、坏死,而无心修道了。

  “天人”的无暇

  天人就是迷在五欲享受当中,使一切的时光都成为无暇。想一想,天人的寿命是人寿命的几千、几万、几亿倍,为什么说他是无暇呢?他有很多时间,又不需要工作,怎么是无暇呢?其实他的心已经被五欲这个温柔的魔王俘虏了,根本没有心思修道。明眼人看他就是恶趣的候选人,他的享乐、他的花天酒地,就是他落入恶趣深渊的前奏。现在这个时代,欲尘这样丰富,有点福报的人都堕在“天人”的无暇当中,毫不自觉。

  我们定义:看电视就是无暇、进入超市就是无暇、进入高级餐馆就是无暇、进入娱乐中心、歌舞场所全部都是无暇、进入风景区跟天人进欢喜园一样,也是无暇,钻到娱乐片、暴力片里也是无暇,进入现在都市就是无暇,跟天人进天宫一样。

  我本人的看法是,对现代修行人来说,认识天人的无暇非常重要。天人的一生都成了虚度、成了无暇,他修道最大的违缘其实就是五欲。反观我们有点福报,看电视、逛超市、享美食、买时装、打扮、旅游,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弄成无暇了。这样再有时间、再有福报,也是无暇,因为你的时间都耗在享受上。心没有入在佛法当中,就是无暇。

  细算暇满

  从微细角度来说,在某一段时间里,不修法,这段时间就是无暇。仔细检视自己的人生有几分上闲暇呢?大多数都成了无暇!没福报的人整天要去工厂打工,实际是无暇。有钱的人享受,又是天人无暇。

  很多时间里,有暇、无暇是由自己决定的。很多时候,害自己的凶手就是自己!我们本来福薄业重,生在这个艰难的时代,每天要付出八小时的劳作来谋生。有福报的话,就不用这么干了,而仅剩的一点闲暇,也被自己无谓地浪费掉了。

  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我们还有解脱的希望吗?是不是下恶趣有份呢?目前已经是跑在暇满的边上去了。

  牛马等旁生的无暇,一生中一秒钟的闲暇都没有。但人搞不好,就会把自己搞成和旁生一样。旁生为什么一秒钟闲暇都没有呢?因为它的心没办法依于正法,整天负重劳作。如果我们人也是这样,把仅有的一点闲暇都弄得没有,那不是跟旁生一样吗?

  就看自己怎么做、怎么抉择,是把自己人生搞成暇满人生?还是自己把自己搞成无暇人生?是用人身修菩提,还是用人身造恶业,把自己扔进轮回。何去何从,请自己定吧!如果有自由的时间,又遇到了佛法,还不把时间用在修学佛法上,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古今对照看暇满

  古人为了办道不跟别人说杂话、不串门,因为一说话就动心,“瞥尔一念,即堕无明”。所以为了养道,多年不出山、不出门。现在时常在超市里逛,是什么修行?古人不说话,现在拿个手机整天东拉西扯,又是什么修行?庞居士万贯家财沉入湘江,现在成天想着赚钱,又是什么修行?龙舒先生是国学进士,精通六经,认为这都是业习,一抛而净,现在还有兴趣研究这、研究那,又是什么修行?昙鸾大师烧毁仙经,归心西方无量寿,现在炼功打拳、医卜算命、星象风水、哲学物理、网络论坛,又是什么修行?最基本的八关斋戒都要求远离歌舞娼妓,学佛多年还追明星,一集一集地看影片,又是什么修行?所以,智者应高处着眼,以古德为榜样,不能随便效仿现在放逸的世俗人。

  戒旅游

  常见有人谈旅游的必要。比如:要感受大自然的神圣啦!大好河山要游历游历,开拓心胸、眼界,增长见识啦!身心得到放松,更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工作啦!

  哪曾想过,这只是在换一种苦。学苦谛时讲过,这就像担子压在一肩上,时间长了又换到另一肩上。原先呆在家里、单位里,现在换成两只脚不停地走,眼睛东张西望,看到这里有新鲜的画面,那里有什么景象,这时候是边看边生起了苦、空、无常想吗?想到了无我、如梦如幻吗?静时都不见有,动时怎么会有呢?不是虚度时光吗?实际上,这跟解脱没有直接关系,跟成佛度众生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有关系,不如升天好了,天界的景色比这里好多了,但天天看天色天景,也不会解脱,何况人间的三山五岳!

  讲出离心时,曾经讲过所有的轮回盛事都是欺诳人的,不说看这山山水水,就算家住在颐和园,在皇宫里享乐,问你是不是修行人?要不要厌舍这些?要不要把它看成火宅?既然是火宅,为什么还为它耗费钱财、时间、精力?旅游的动机就是你喜爱轮回。喜爱轮回的结果就是增长对轮回的爱著,直接是出离心的违品,所以,对修行是不利的。

  据说虚云老和尚有一次从安徽黄山去南京毗卢寺挂单。早晨背着简单的行囊出发。在他感到天色不早时,就睁开眼睛往前看,发现已经到了南京城的城门。再往前走,又一抬头,到了毗卢寺的山门。他从早上出发到太阳快落山,整整一天,吃没吃过中饭,他不知道;过了几条河、过没过,他也不知道;鞋子走掉了,光着脚,他也不知道。虚老是这样用功。为了了生死,什么都不顾,哪有心思看山看水。

  戒看报纸

  在城市里,人们在上班路上或者地铁站台上,花一块多钱买一份晨报。其实里面绮语连篇,但大家都爱看。

  现在一种论调是人要了解世界、了解时事,了解国际、国内、周围发生的事情,说这样能增长知识,开拓见解。很多都是似是而非的话。

  什么叫做开拓见解呢?就是如实地了知真相,开正知见。世间写的东西大多是邪知邪见。世间讲新闻的人有他的一套评论、一套见解,他的这套见解不知不觉就渗透到你的内心。虽然里面也会有一些世间善法,但这是极少的。大多数是讲怎么享受、怎么消费、怎么娱乐、怎么竞争,谈这个世界的男欢女爱、你争我夺。

  像这些国论、斗争论、享乐论、金钱论,都是绮语。在世间言论中,不会谈轮回,不会开示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不会警戒人们造恶的后果,不会揭示我执和烦恼是苦的根源。

  我们并非不要拓开见识。从哪里拓开见识?只有皈依三宝,眼睛看经书法语;耳朵听佛菩萨成就者的话;心里缘轮回的苦、空、无常、无我,涅槃的常乐我净;想自己怎么发大愿、修佛法、度众生,要缘这些。这些佛法在世间领域里怎么有呢?基本上都是颠倒说,你怎么能在里面开正知见呢?所以,世间的报纸、电视、书籍都没必要看。

  戒上网

  相对于看电视、打电话,更严重的是上网问题。年轻人晚上或者周末上网,两、三个小时随随便便就被用掉。很多人刹不住车,直到深夜、凌晨,还在网上打游戏、看新闻、建博客、发贴子、看电影、瞎聊天,耗费了大量的宝贵时光。

  网络内容的欲尘太丰富。引得心直接从眼睛、耳朵两道根门出去,进入欲尘的王国。人的心不到几分钟,就痴迷起来,无法自控地跟着欲尘的影子转。算一算在上网的几小时里,受了多少染污?网络内容的吸引力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它就像吸精气鬼一样,把人的精气神很快吸掉。这样只要上了几年网,暇满人身就毁了一半。

  戒世间活动

  平时不能跑亲戚、找朋友、搞世间活动,要尽量少打电话,修行人以正法为业,以正法为生命,不能混同于世俗人。

  有人说:这样做不合群,会被人嘲笑、冷落、抛弃的。

  嘲笑没什么关系,因为你最后成办的是解脱轮回,成佛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果律不会因为嘲笑而颠倒。你在积功累德,人天拥护,无数的佛菩萨欢喜,你成…

《珍惜暇满》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