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多生不能证果,因此怜悯退转的菩萨,立下此愿,让闻到佛名的菩萨,都证到不退转地。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阿弥陀经》云:“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闻到阿弥陀佛名号,能够信愿持名,就会得到不退转。 问:为什么信愿持名就能得不退转呢?原因是,不退转的功能已摄在名号中,一称名号,名义不分离,故能得到不退转。此处,“名义不离”是要点。道绰禅师在《安乐集》中讲过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一般被狗咬了,用加热的虎骨敷在伤口上,就能痊愈。没有虎骨,用手按摩,口里念:“虎来!虎来!”也能痊愈。此处,当心正念“老虎”名字时,意境中就有老虎的义,也就能起到虎骨的作用。 第二个比喻:扭伤了脚的人,把加热的木瓜枝条敷在伤口上,就会好;没有木瓜,把手弄热,按摩受伤部位,口中说:“木瓜!木瓜!”也能好。这也是在念“木瓜”的名字时,心中现有“木瓜”的义,因此能起到“木瓜”的作用,这都是唯心变现的妙谛。世间名字尚能如此,何况佛的万德洪名!佛把万德统摄在名号当中,一称名号,名义不离,当时就在心中获得真实功德。所以,如果大家有真信切愿,在至心执持名号时,名号所摄不退转的功能就持续地发生作用,因此信愿持名能得不退转。 这就像有一种能使人飞升的仙丹,服入人体之后,仙丹的药力就无欺地起作用,让人飞腾起来。飞的人自己并没有飞行的能力,但依仗仙丹的药力,就出现了这种能力。像这样,以佛的愿力和无量功德所成的名号,本身就具有使人得不退转的妙力,念佛人信愿持名时,名号的妙力就在念佛人的心中出现,就在他心的深处作加持,使他获得不退转。 第四十八 即得诸忍究竟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他方世界的菩萨众闻信我名,不能当即获得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种种佛法,不能即时获得不退转,我就不取正觉。 这也是怜悯菩萨不能证得三种法忍,而建立此愿。 文中所说的三忍,即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净影疏》云:“寻声悟解,知声如响,名音响忍;舍诠趣实,名柔顺忍;证实离相,名无法忍。”以下逐一解释: 一、闻圣法而了悟诸法皆如谷响,空无自性,名为音响忍。 观察:有一空旷山谷,随着声音而传出回响,正当显现回响时,了无实体,完全是现而空的。 反面观察,如果回响有实体,应有安住之处。但在山谷的任何处寻找,都得不到它的实体。又观察,如果回响有实体,从何处来?从虚空中来?从山谷里来?还是从呼叫声来?如果从虚空中来,虚空中应有回响的实体,这样应成在没有呼叫声和山谷等时,也能在虚空中听到回响,实际上单以虚空是不会出现回响的。如果从山谷里来,山谷里应当有回响的实体,也应成能在山谷中听到回响,但不向山谷呼叫听不到任何回响。如果从呼叫的声音中出现,声音中应当有回响,但是口对着地面呼叫时,并不见传出回响。 可见,虚空、山谷、声音这三处都没有回响,三处合起来也决定没有回响,就像一粒沙子中没有油,多少粒沙子合起来也决定没有油一样。 这样就发现,回响是无实有的法,它实际上是以呼叫、山谷、虚空这三缘和合,无而显现的法,所以没有任何来处、住处和去处。 这样类推观察内外诸法,就会了达诸法都现而无实有。像一切水以湿为性,一切风以动转为性,一切法以空为性,都是无而显现。了悟此理,就是“得音响忍”。 二、舍诠趣实,名柔顺忍。 “诠”:能诠真实义的教法文字;“实”:教法所诠的实相。教法如指,实相如月,以教法指示实相,如以手指指示空中的月亮。“舍诠趣实”:舍开言诠,直趣实相,就像见真月后舍开手指直接看着真月一样。所以,首先是“以手指月”,然后是“见月舍指”,舍开虚假的教法文字,不再执“指”为“月”。教法是用来指示实际的方便,见到实际后,“舍诠趣实”,叫做“得柔顺忍”。 三、证实离相,名无生法忍。即证入实相而离一切相,称为“得无生法忍”。 对于上述三忍所在的位次,古来的注经家判法多有不同。很多注解把第三忍解释为八地境界,根据是《宋译》的经文:“闻我名号,证无生忍,成就一切平等善根,住无功用,离加行故,不久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经中明显说到“住无功用”,所以是指八地之上;“不久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即速疾成佛。 弥陀名号的方便力用 我们要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悲心,要普度包括三恶道在内的一切众生。那么,要完成这一平等普度的愿望,就需要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 比如过河,如果只有很细的一条钢丝,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过不去的,一般人即使练一辈子,也不一定会走钢丝,因此大多数人只能呆在河边走不过去。如果是一座很宽的大桥,任何人就都可以走过去,连跛子、盲人都可以过去。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普度下至蜎飞蠕动在内的众生,要造一座什么样的桥?是造钢丝桥吗?如果造“钢丝桥”,业力凡夫就走不过去,这样,自己累劫修行的成果和专为众生建立的殊胜净土就等于虚设了。因此,阿弥陀佛就用“称名”这个方便中的第一方便,来让一切众生都能速达涅槃彼岸。 这是最容易、最简单的法,不需要做其它什么,只要能开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这样,下至鹦鹉、八哥鸟都可以念。不然条件高了,就少有人能做到。 所以,阿弥陀佛因地发愿要设立最简易、最大众化的法,谁都能修的法。这就像构造复杂的电视机是科学家发明的,但不懂科学的老人或小孩只要一按开关,复杂的线路就开始运作,播放各种画面。当初设计电视机的思路,是要达到让任何不懂电子学的人都能使用,让电视普遍进入千家万户,得到最广泛的应用,而不是要制造成只有少数人能享用的机器。同样,阿弥陀佛以大慈悲心用最简单的持名念佛这一法,来救度最为广泛的众生,得到究竟的成就。 其次要体会到,这是极圆满、广大之法。佛以大悲心、大愿力,把无量功德摄集在名号中,让一切持佛号的众生受用。所以持名就能圆成一切功德。莲池大师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意思是说,在一念中能越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在六个字里能证齐圣者的功德境界,法门极为圆顿。 在四十八愿中,处处可见阿弥陀佛以名号作为度生的方便,如称名得不退转,得无生忍,得陀罗尼,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得男身,得诸根具足,得人天恭敬,得修梵行,得富贵,得净障,得开慧,得往生,得成佛,总之,一切都能得。蕅益大师说:“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所以,一名统摄万法,一名圆具万德,一切功德都摄在其中。 世间人对各种药物了解得多,对药物的功能比较清楚,因此就对它非常有信心,一生病马上买相应的药吃,但有的念佛人对无价之宝的佛号并没有这么深的信心,念佛号的意乐提不起。其中的原因就是对佛号了解得太少、太浅,认识很不足够,不知道弥陀名号是佛的果觉,是万应灵丹、无价宝王,是万德之名,不可思议,上至十地菩萨以自力也难以了知其中摄有多少功德。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从佛圆圆果海中流现的六字洪名,实际上与佛的果海不二,它就是佛的果觉、佛的智慧,因此说名号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因此在一念称名时,佛的果觉就在心中显现,这叫“因果同时”,如同在莲花开放时,就有莲蓬在里面。 所以,闻到弥陀名号的人,只要能至诚持念,就能摄取到一切功德。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就看你愿不愿意摄取,愿意摄取,就能得到;又像一桌美味佳肴,愿意吃,就都能吃到;又像进入一座宝山,有手就能随意摄取宝物,信心就像手,就看对阿弥陀佛名号有没有足够的信心。 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山洞中藏有无量珍宝,没有其它办法能打开它,只有对着门喊“阿里巴巴”,山洞就自动开启。所以谁能喊“阿里巴巴”这四个字,谁就能进入山洞,成为大宝藏的拥有者。 现在这一句六字洪名,就是开启极乐世界大门的钥匙,开启无量佛法功德宝藏的钥匙,智慧、辩才、三昧、神通、相好、陀罗尼、无生忍、正定聚,无量无边的功德海都从这里流现,摄集无数佛国精华的极乐净土就从这里显现,这是无上的方便。(这是佛心与众生心如何相应的问题。一念万德洪名,佛功德就源源不断地融进心里。或者说,一拨动这个密码,就能入于佛的功德海中,所以是无上方便。) 结束语 总结四十八愿内容,可以得出结论。阿弥陀佛一乘愿海是从佛的大智慧、大慈悲中流现的大秘密藏、大功德藏、大方便藏、大总持法,能赐给众生从暂时到究竟的一切利益、一切安乐、一切成就。依仗这个无与伦比的一乘悲愿之海,众生如来藏本具的恒沙功德全部会开显出来。长寿达到的是无量寿;神通达到的是极广大的神通;智慧达到的是无尽智慧;相好达到的是一切相好;事业达到的是尽法界、虚空界利乐有情的事业。 阿弥陀佛以大慈悲心一切都为众生设计好了,这何只是慈母心肠。世间的母亲会替孩子设计未来,上什么样的学校、读什么样的专业、成哪种人才、成就怎样的事业,但最多只是考虑短短一生几十年的微小之利。而阿弥陀佛以大悲眼观照尽法界的一切众生,发下四十八大愿,把怎样实现暂时和究竟安乐的一切方面全部设计好了,一整套全部给众生弄好了。现在关键就看一个人对佛有没有真实信心,能不能以诚心修阿弥陀佛的法门,在任何情况下,不动摇、不改变,坚持到底。这样来修,就决定横超三界,直登净土,入不退地,速疾成佛。 这个无上的法门得之不易,是我们多生累世修积广大福慧资粮的结果。希望大家珍惜并勤修阿弥陀佛的法门,在这一生报尽之时,顺利面见弥陀慈父,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最后把这次讲闻四十八愿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都速疾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最终成就无上佛果。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