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护这样说,心中就生起邪念:假如我做国王,一定要把这头金象占为己有。
后来,他当上了国王,就叫象护带着金象一起进宫。
象护的父亲对象护说:“阿阇世王是无道暴君,贪得无厌,悭吝成性。你想想,他连父亲都敢虐待,何况他人?他今天叫你去,恐怕是要夺走你的金象。”
象护, 说:“不必担心,我的金象没有人能夺走。”
于是父子俩就骑着金象,一起来见阿阇世王。
到了王宫门前,有门人进去通报。阿阇世王命令乘象入宫。
象护父子乘着金象进入宫内,见到国王后,跪拜请安。
国王显得很高兴,叫他们入座,命人端来饮食招待他们,说了几句应酬话。不一会儿,象护父子告辞离去,阿阇世王说:“象护,你走吧,金象就留在这里。”象护也不争辩,高高兴兴地留下金象,和父亲徒步走出王宫。
他们走了没多久,金象忽然隐身进入地中,又从宫门外的地下涌出。象护和父亲仍然骑着金象回家去了。
过了一些日子,象护心想:阿阇世王是个无道暴君,他的刑罚根本不讲道理,我可能会因金象而被他残害。现在佛在世间饶益众生,我不如出家去修梵行。
于是,他向父母请求出家,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他就骑着金象来到祇洹精舍。向世尊顶礼后,表明自己出家的心愿。
世尊开许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成为沙门。”并为他开示四谛法。他当即证得阿罗汉果。
但金象也给他带来了麻烦。每一次,他和比丘们在林间树下思惟修道时,金象总跟在身边形影不离,成为当时一大新闻。
舍卫国的人听说象护有金象,都好奇地前来观看,结果弄得吵闹不堪,妨碍了比丘们行道。
诸比丘就将此事向佛陀反映。佛对象护说:“你的金象使人心愦闹,你应当把它赶走。”
象护说:“我早就想让它走,但它始终不肯。”
佛告诉他:“你可以对金象说:“我生死已尽,不需要你了”,连说三次,它就会自然消失。”
象护如是而说,金象果然隐入地中,再不出现了。
当时,诸比丘觉得此事稀奇,就请问世尊:“象护往昔修何福德,在何福田中种植善根,而能感得这样殊妙的果报?”
佛说:“众生在三宝福田中植少善根,就能获得广大无量的果报。往昔迦叶佛时代,人寿二万岁。佛教化完毕趣入涅槃。佛的灵骨被分布到各地,人们造了许多塔庙供奉这些灵骨。当时有一座塔中供奉菩萨从兜率天乘象入母胎的塑像,塑像里的象身有些剥落、破损。有个人右绕佛塔时,见象身破损,心里想:菩萨所乘的象现在损坏了,我应当修补好它。于是用泥修补象身,又用雌黄涂上色彩。修复完毕,他心中发愿:以此功德,愿我将来常常尊贵,受用不缺。因此,他命终之后,转生天上,天寿穷尽,又下生人间,常生于尊贵富乐之家,相貌端正,超出常人,更稀奇的是,恒时都有金象侍卫着他。
当时修补象身的人,就是现在的象护。他以修补象身的福业力,在天上人间受用自然,又因他以恭敬心供奉三宝,现在能值遇我,受我教化,心垢消尽,很快证得阿罗汉果。”
象护前世只是短时间内对菩萨坐骑象身的塑像做了修补并且发愿,以此却得到极为广大的果报:多世生在尊贵之家,富裕安乐,相貌端严,并有金象恒时侍卫。可见,内因果的增长远远超过外种子的增长。明白此理之后,谁不愿意在自己心田中播下善业种子呢?
未三、金天因缘
金天夫妇前世特别贫困,只供养了僧众一瓶净水、一枚金钱和一面明镜,以此福业感得九十一劫中每一生都相貌端正,身体金色,妙好无比,而且以当时具足信心和恭敬心的善业力,使他获得圣者果位,了脱生死。
学人应当思惟此等因缘,对业增长广大之理生起殊胜定解,并由此发起勇猛行善的意乐。想一想,一旦坚信以微少的善业能获得极广大的果利,谁不乐意行善呢?肯定愿意尽未来际行持善法!因为善的回报太大了。
巳三、以胜解信成就殊胜之理
【复次,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中,后未亏损,前三未能圆满清净,少亏损者,说生龙中。】
其次,在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者中,后者正见没有亏损、前三者未能圆满清净而少有亏损的人,经中说受生龙中。
“尸罗”:未被杀盗淫妄等自性罪染污的戒律。
“轨则”:对于行走等威仪路、穿着法衣等所作事及读诵等善品加行处,成就轨则,于此等应如是行,便依此而行。由这样行持,随顺世间而不为世间讥毁,随顺毗奈耶而不为善士呵责。
“净命”:未被五种邪命染污的正命。
“正见”:相信轮涅、因果等的正见,非持无轮回、无涅槃、无因果等邪见。
【《海龙王请问经》云:“世尊!我于劫初,住大海内,时有拘留孙如来出现世间,尔时大海之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减少,我亦减少眷属。世尊!现大海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如是无有限量,不能得知数量边际。世尊!有何因缘而乃如此?”】
《海龙王请问经》中说:世尊!我在劫初曾住在大海中。当时有拘留孙佛出现于世,那时大海中诸龙、龙子、龙女的数量都在减少,我也减少了眷属。而现在大海中的诸龙、龙子、龙女,都多得无量无边。世尊!是什么因缘导致劫初与现在有这样的差距?
【“世尊告曰:“龙王!若于善说法毗奈耶而出家已,未能清净圆满尸罗,亏损轨则,亏损净命,亏损尸罗,未能圆满,然见正直,此等不生有情地狱,死没已后,当生龙中。””】
世尊告诉海龙王:龙王!如果有人在佛的教法中出家后,不能清净圆满尸罗,亏损轨则,亏损净命,亏损尸罗,不能圆满,但见很正直,这些出家人将来不会受生有情地狱,死后将生在龙族中。
【此复说于拘留孙大师教法之中,在家出家有九十八俱胝;金仙大师教法之中,有六十四俱胝;迦叶大师教法之中,有八十俱胝;吾等大师教法之中,有九十九俱胝,由其亏损轨则、净命、尸罗增上,于龙趣中已生当生。吾等大师般涅槃后,诸行恶行、毁犯尸罗四众弟子亦生龙中。然亦宣说,彼等加行虽不清净,由于圣教尚未退失深忍意乐增上力故,从龙死殁当生人天。除诸趣入于大乘者,一切悉当于此贤劫诸佛教中,而般涅槃。】
而且说到在拘留孙佛的教法中,在家和出家者有九十八俱胝人,在金仙佛的教法中有六十四俱胝人,在迦叶佛的教法中有八十俱胝人,在大师释迦佛的教法中,有九十九俱胝人,由于亏损轨则、净命、尸罗的业力,在龙趣中已受生、将受生。大师释迦佛涅槃之后,诸行恶行、毁犯净戒的四众弟子也生在龙中。然而也说到,彼等加行虽不清净,但由对圣教未退失深忍意乐的力量,从龙中死后当生人天,除去趣入大乘的人,一切都将在贤劫诸佛的教法中,得入涅槃。
这一段说到两个意思:一、亏损轨则、净命、尸罗则堕龙身;二、未失坏正见,能重生人天,毕竟得入涅槃。
问:这些四众弟子亏损戒律,应堕地狱,为什么能受生在龙中,而且从龙趣死后得生人天,得证涅槃?
答:在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者中,以正见为根本。这些四众弟子不堕地狱而转为龙身,并能重得善趣、趣入涅槃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圣教的胜解信没有退失。
由此可见正见的重要:若不失坏正见,则终必获得人天善趣,乃至得入涅槃,因此正见如命根般重要。最怕的就是失坏正见。比如,一个人虽然外相上做得很好,但如果内心没有正见,则非常可怕。从世间法的标准看,也许他是政坛领袖、文艺天才或成功人士,但内心不信因果,以此邪见的力量,乃至邪见尚未消除,就不可能得生善趣。这样正反对比就明白:最重要的是内心对圣教的胜解信。
巳四、由知业与身心关系密切后,当励力断恶行善
【是故微细黑白诸业,如影随形,皆能发生广大苦乐。当生坚固决定解已,虽微善业,应励力修,微少恶罪,应励力断。】
因此,微细黑白诸业如影子跟定身体一样能发生广大苦乐。应当对此生起坚固决定信解,尔后,虽是微小善业,也应励力修集;虽是微小罪恶,也应励力断除。
论中教导我们:对微细黑白业能生广大苦乐的道理,首先要经由反复思惟而引生坚固定解,定解生起之后,要真正做到对于微小的善恶业也励力修断。方法是先转观念,再转行为。
实际上,苦乐果报和黑白业的关系就像影子就跟定身体一样。而且,业不是静止不变的,从造业第一刻起,业就在相续中如同滚雪球一样辗转地增长。到业习成熟而爆发时,就会显现广大的果报。
业本和我们的前途息息相关,而我们却满不在乎,对微小的罪业持无所谓的态度,对微小的善业也不重视,这并不表明自己的见解、行持高,反而是业果愚的表现。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呢?应当对微细黑白诸业能生广大苦乐的道理,努力生起定解。有了定解之后,对微小的善业也要力求圆满,对微小的罪业也要努力断除。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善趣。
下面举几则佛门大德的事例:
汉地丛林的库房门上,常贴一副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其中有两段谨慎因果的千古佳话。一段是说,当年杨歧禅师在石霜圆会下做监院。到了夜间看经书时,禅师自己买油,不敢私用常住的油。另一段是讲洞山自宝禅师(“宝寿”是其别号)在五祖戒会下做监院,有一次,戒禅师得了寒病,需用生姜和红糖熬膏,以备常时服用。侍者到库房求这两件药,监院说:“常住公物怎能挪为私用?拿钱来买。”戒禅师就叫侍者拿钱去买,而且觉得与这个人很投合。后来洞山住持缺人,有人请戒禅师推荐一人,禅师说:“卖…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