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4)▪P27

  ..续本文上一页邑、国土、王宫,一切草木、药物、树林,一切经商、航运、种植等事业,一切种子集聚出生一切谷物,农务耕耘及地水火风诸大种,都是依止大地而住。大地是彼等一切的所依处所。龙王!如是此等十善业道是得生人天的依处,是获得声闻有学、无学诸沙门果的依处,是获得独觉菩提的依处,是菩萨众一切妙行、一切佛陀功德法的依处。

  【是故《十地经》中称赞远离十不善戒所有义理,《入中论》中亦总摄云:“若诸异生诸语生,若诸自力证菩提[31],及诸胜子[32]决定胜,增上生因戒非余。”

  因此,《入中论》中也对《十地经》(《华严·十地品》)中称赞远离十不善净戒的所有义理,总的归纳而言:诸异生、诸声闻、诸独觉、诸菩萨,此等一切决定胜及增上生的正因,除戒之外定非其余。

  “戒非余”,不是说只有戒是因,其余禅定、智慧、大悲等都不是因,而是说成办增上生和决定胜都不能离于净戒。

  因此,十善业道是世出世间一切成就的根本依处。佛教总纲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句中,含摄了一切佛法,因为无一佛法不是断恶行善之法。

  往昔有位善信菩萨,他出生在没有佛法的时代。那时,世间根本见不到佛法。善信菩萨依靠自己的善根力,一心想寻求正法。由他的诚心感应,空中传来声音说:“从此地向东方经过一万由旬,有一国度,国中有个女人,出身卑贱,相貌也异常丑陋,似乎她还了知半偈。但是,如果你要去找她,途中会遇到一段长宽各一万里的淤泥地,任何人脚踩在上面,身体都会陷进去。”

  善信菩萨听后,不顾安危,身心踊跃地向前行进,竟然趟过了这段淤泥地,见到那个女人。

  善信菩萨就像对待佛一样,向她恭敬礼拜、赞叹。

  女人说:“诸佛妙法无量无边,但我只听闻了半偈法。”

  善信跪下乞求:“愿闻半偈妙法。”

  女人说:“唯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善信听后,身心清净,数数思惟法义而洞达旨义,顿获神通,飞返本国,普遍宣扬这半偈妙法,降伏诸魔。

  可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中摄有无量妙义,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不能认为劣者才须断恶行善,而上者不须行。

  辰三、应当断除诡诈

  【如是不能于一尸罗,数修防护而善守护,反自说云我是大乘者,极应呵责。

  如是,不能对一分戒数数修习防护而善守护,反而自说我是大乘,则极应呵责。

  【《地藏经》云:“由如是等十善业道而能成佛。若有乃至命存以来,下至不护一善业道,然作是言:我是大乘,我求无上正等菩提。此数取趣至极诡诈,说大妄语,是于一切佛世尊前欺罔世间,说断灭语。此由愚蒙而至命终,颠倒堕落。”颠倒堕落者,于一切中,应知即是恶趣异名。

  《地藏经》说:“由此等十善业道而能成就佛果。如果有人有生以来,下至不守护一种善业道,却这样说:我是大乘,我求无上菩提。此人极其诡诈、虚伪,说大妄语(非菩萨而自称菩萨,非大乘而自称大乘,超过一般的上人法妄语,因此是大妄语),是在一切诸佛之前欺骗世间(表面让诸佛作证,承诺自己要利益世间,实际上并没有修行它的因——十善业道,因此是在诸佛之前欺骗世间),是说断灭语(无因而求果故,是说断灭语),此人由愚蒙致使命终颠倒堕落。”“颠倒堕落”,即是恶趣异名。

  《地藏十轮经》说:戒体破破烂烂,还承诺很多大事,这是极应呵责之处。

  虚云老和尚曾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出的。”六道众生不离因果,声闻、缘觉、菩萨也不离因果。修习人天乘不能不依因果取舍,修习大小乘也同样不能不依因果取舍。可见,因果法贯穿了从粗至细、从浅至深、从狭至广、从世间至出世间的无量层面。

  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当从何处入手修呢?答:十善业道。首先从能实行的切近处做起,认认真真地遵照十善业道断恶修善。有了这一基础,再逐渐地加深加广。试想:修行不从此处入手,又能从何处入手呢?不可能在山河大地上修,也不可能在别人身上修,除了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之外,再没有别的可修之处。如果连粗分身口意业都护不好,怎么能行得深广呢?比如,还在呀呀学语时,能不能辩才无碍呢?还要扶着凳子走时,能不能快速飞跑呢?显然不切实际。因此,要从切近处实修。佛明显说到这是根本依处,而人却往往不注重基础修行,喜谈玄妙。但是脱离了根本依处,又能建立什么?

  佛在经中殷切劝导我们守护十善业道,不可能有更重的语气了。佛赞十善业道是世出世间一切圆满的依处,如同大地。大地何等重要!任何城市,任何建筑,任何草木,任何事业,都不能脱离大地。脱离大地,连微尘许的法也无从建立。十善业道就是这样重要!它是人天善趣、声缘菩提、菩萨妙行以及佛功德法所有这一切的依处。远离了它,人天、声缘、菩萨、佛的成就就都免谈了。

  佛还呵责浮而不实的人。佛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下至一种善业道都不能守护,还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大乘,我寻求无上菩提。这是说大妄语,是在诸佛面前欺骗世间,是说断灭之语,导致临终颠倒堕落。佛的呵责是有深意的,佛是劝导我们要依止十善业道扎扎实实地修行。

  民国太虚大师有一偈名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谓完成人格,就是完成十善业道。必须在这里打基础,遵照十善业道,修正自己的身口意,成为真正的下士。有了这一基础,就能顺利地修学别解脱戒,再到菩萨戒、密乘戒,逐渐深入,逐渐拓广,终至成佛,这就是“真现实”。所以,从十善业道起修,由浅近入于深广,是修行重要的原则。

  卯二、抉择业果分三:一、显示黑业果 二、白业果 三、业余差别

  【抉择业果分三:一、显示黑业果;二、白业果;三、业余差别。

  辰一、显示黑业果分三:一、正显示黑业道 二、轻重差别 三、此等之果

  【初中分三:一、正显示黑业道;二、轻重差别;三、此等之果。

  问:为什么首先显示黑业果呢?答:在修习业果时,首先应从断恶开始,而断恶的前提,是对黑业及黑业诸果的体相生起决定认识。因此,首先显示黑业果。(此处“业果”二字要分开来看,“业”指杀、盗、淫等因地造作,“果”指异熟、等流、士用等果报。)

  我们身处在轮回中,处境是非常危险的,三门稍有放纵,就会造下堕落地狱、饿鬼、旁生的业因。比如,对严厉的对境生起轻慢、嗔恚,或者说错一句话、稍作非理作意等等,都会造下严重罪业,刹那间就会毁坏多劫勤修布施、持戒的善根,堕入恶趣长劫受苦。是这样可怕!因此说,一个人若没有因果正见摄持自己的行为,就时时都会往刀山上走、往火海里钻。只有具足因果正见的眼目,才能走上真正的安乐之道。

  世间人想依靠子女、财富、权势或者保险来保护自己,这些根本不是什么保障,真正的保障唯一是自己心中的因果正见,只有依靠它才能使自己离苦得乐。

  现在我们开始由种种途径来生起这一正见,这又首先应从十黑业入手,重点观察黑业与苦果之间的关系。以往我们就是因为不了解黑业的过患,才造成在造恶时内心不畏惧,现在就要去认识:以十黑业会招致何等可怕的果报,这些黑业将如何增长广大,业力成熟时,又将如何无药可救等等。必须按这样思惟,对因果生起畏惧之心,由此才能遮止造作黑业。

  前面总说了业果的四条道理,总说之后还有必要逐条地分说,由此才能引起具体、广大的认识,所以下面开始是分说。学习这部分内容同样要以经教为量、以种种案例为样本,对照自心来思惟,五次、十次、二十次、三十次,一次次地衡量观察,思惟到量时,心就会猛利变动,生起不可夺的因果正见。然后以这个有力的正见抓住自己的心,不让它往黑业方面造作。我们的分别心就像十分顽皮的孩童到处惹事生非,现在有了这只强有力的因果正见之手抓住它,时时刻刻管束它,它就能服服帖帖,不再惹祸了。

  要明白,能否生起业果正见,是关系到我们生生世世离苦得乐的切身问题。尤其在当今邪见深重的时代,这更是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没有因果正见的摄持,虽然口头上能高谈玄妙,但一落到现实之中,所作所为就会处处与因果违背,一点修行人的气味都没有,所以当务之急是扎扎实实在思惟业果的道理上下功夫,真正在自己的心中建立起牢固的因果正见。

  巳一、正显示黑业道分四:一、身业 二、语业 三、意业 四、摄义

  午一、身业分三:一、杀生 二、不与取 三、邪淫

  未一、杀生分三:一、总说 二、分说 三、以事例说明杀生因果

  【今初

  申一、总说

  【云何杀生?《摄分》于此说为事、想、欲乐、烦恼、究竟五相,然将中三摄入意乐,更加加行,摄为四相,谓事、意乐、加行、究竟,易于解释,意趣无违。

  如何是杀生呢?《摄抉择分》对此宣说为事、想、欲乐、烦恼、究竟五相,而此处把想、欲乐、烦恼这三相摄在意乐一相当中,再加上加行,总共摄为四相,即:事、…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