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邑、國土、王宮,一切草木、藥物、樹林,一切經商、航運、種植等事業,一切種子集聚出生一切谷物,農務耕耘及地水火風諸大種,都是依止大地而住。大地是彼等一切的所依處所。龍王!如是此等十善業道是得生人天的依處,是獲得聲聞有學、無學諸沙門果的依處,是獲得獨覺菩提的依處,是菩薩衆一切妙行、一切佛陀功德法的依處。
【是故《十地經》中稱贊遠離十不善戒所有義理,《入中論》中亦總攝雲:“若諸異生諸語生,若諸自力證菩提[31],及諸勝子[32]決定勝,增上生因戒非余。”】
因此,《入中論》中也對《十地經》(《華嚴·十地品》)中稱贊遠離十不善淨戒的所有義理,總的歸納而言:諸異生、諸聲聞、諸獨覺、諸菩薩,此等一切決定勝及增上生的正因,除戒之外定非其余。
“戒非余”,不是說只有戒是因,其余禅定、智慧、大悲等都不是因,而是說成辦增上生和決定勝都不能離于淨戒。
因此,十善業道是世出世間一切成就的根本依處。佛教總綱爲:“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在“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二句中,含攝了一切佛法,因爲無一佛法不是斷惡行善之法。
往昔有位善信菩薩,他出生在沒有佛法的時代。那時,世間根本見不到佛法。善信菩薩依靠自己的善根力,一心想尋求正法。由他的誠心感應,空中傳來聲音說:“從此地向東方經過一萬由旬,有一國度,國中有個女人,出身卑賤,相貌也異常醜陋,似乎她還了知半偈。但是,如果你要去找她,途中會遇到一段長寬各一萬裏的淤泥地,任何人腳踩在上面,身體都會陷進去。”
善信菩薩聽後,不顧安危,身心踴躍地向前行進,竟然趟過了這段淤泥地,見到那個女人。
善信菩薩就像對待佛一樣,向她恭敬禮拜、贊歎。
女人說:“諸佛妙法無量無邊,但我只聽聞了半偈法。”
善信跪下乞求:“願聞半偈妙法。”
女人說:“唯有“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善信聽後,身心清淨,數數思惟法義而洞達旨義,頓獲神通,飛返本國,普遍宣揚這半偈妙法,降伏諸魔。
可見,“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中攝有無量妙義,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不能認爲劣者才須斷惡行善,而上者不須行。
辰叁、應當斷除詭詐
【如是不能于一屍羅,數修防護而善守護,反自說雲我是大乘者,極應呵責。】
如是,不能對一分戒數數修習防護而善守護,反而自說我是大乘,則極應呵責。
【《地藏經》雲:“由如是等十善業道而能成佛。若有乃至命存以來,下至不護一善業道,然作是言:我是大乘,我求無上正等菩提。此數取趣至極詭詐,說大妄語,是于一切佛世尊前欺罔世間,說斷滅語。此由愚蒙而至命終,顛倒墮落。”顛倒墮落者,于一切中,應知即是惡趣異名。】
《地藏經》說:“由此等十善業道而能成就佛果。如果有人有生以來,下至不守護一種善業道,卻這樣說:我是大乘,我求無上菩提。此人極其詭詐、虛僞,說大妄語(非菩薩而自稱菩薩,非大乘而自稱大乘,超過一般的上人法妄語,因此是大妄語),是在一切諸佛之前欺騙世間(表面讓諸佛作證,承諾自己要利益世間,實際上並沒有修行它的因——十善業道,因此是在諸佛之前欺騙世間),是說斷滅語(無因而求果故,是說斷滅語),此人由愚蒙致使命終顛倒墮落。”“顛倒墮落”,即是惡趣異名。
《地藏十輪經》說:戒體破破爛爛,還承諾很多大事,這是極應呵責之處。
虛雲老和尚曾說:“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出的。”六道衆生不離因果,聲聞、緣覺、菩薩也不離因果。修習人天乘不能不依因果取舍,修習大小乘也同樣不能不依因果取舍。可見,因果法貫穿了從粗至細、從淺至深、從狹至廣、從世間至出世間的無量層面。
那麼,對于初學者來說,應當從何處入手修呢?答:十善業道。首先從能實行的切近處做起,認認真真地遵照十善業道斷惡修善。有了這一基礎,再逐漸地加深加廣。試想:修行不從此處入手,又能從何處入手呢?不可能在山河大地上修,也不可能在別人身上修,除了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之外,再沒有別的可修之處。如果連粗分身口意業都護不好,怎麼能行得深廣呢?比如,還在呀呀學語時,能不能辯才無礙呢?還要扶著凳子走時,能不能快速飛跑呢?顯然不切實際。因此,要從切近處實修。佛明顯說到這是根本依處,而人卻往往不注重基礎修行,喜談玄妙。但是脫離了根本依處,又能建立什麼?
佛在經中殷切勸導我們守護十善業道,不可能有更重的語氣了。佛贊十善業道是世出世間一切圓滿的依處,如同大地。大地何等重要!任何城市,任何建築,任何草木,任何事業,都不能脫離大地。脫離大地,連微塵許的法也無從建立。十善業道就是這樣重要!它是人天善趣、聲緣菩提、菩薩妙行以及佛功德法所有這一切的依處。遠離了它,人天、聲緣、菩薩、佛的成就就都免談了。
佛還呵責浮而不實的人。佛說: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下至一種善業道都不能守護,還大言不慚地說我是大乘,我尋求無上菩提。這是說大妄語,是在諸佛面前欺騙世間,是說斷滅之語,導致臨終顛倒墮落。佛的呵責是有深意的,佛是勸導我們要依止十善業道紮紮實實地修行。
民國太虛大師有一偈名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所謂完成人格,就是完成十善業道。必須在這裏打基礎,遵照十善業道,修正自己的身口意,成爲真正的下士。有了這一基礎,就能順利地修學別解脫戒,再到菩薩戒、密乘戒,逐漸深入,逐漸拓廣,終至成佛,這就是“真現實”。所以,從十善業道起修,由淺近入于深廣,是修行重要的原則。
卯二、抉擇業果分叁:一、顯示黑業果 二、白業果 叁、業余差別
【抉擇業果分叁:一、顯示黑業果;二、白業果;叁、業余差別。】
辰一、顯示黑業果分叁:一、正顯示黑業道 二、輕重差別 叁、此等之果
【初中分叁:一、正顯示黑業道;二、輕重差別;叁、此等之果。】
問:爲什麼首先顯示黑業果呢?答:在修習業果時,首先應從斷惡開始,而斷惡的前提,是對黑業及黑業諸果的體相生起決定認識。因此,首先顯示黑業果。(此處“業果”二字要分開來看,“業”指殺、盜、淫等因地造作,“果”指異熟、等流、士用等果報。)
我們身處在輪回中,處境是非常危險的,叁門稍有放縱,就會造下墮落地獄、餓鬼、旁生的業因。比如,對嚴厲的對境生起輕慢、嗔恚,或者說錯一句話、稍作非理作意等等,都會造下嚴重罪業,刹那間就會毀壞多劫勤修布施、持戒的善根,墮入惡趣長劫受苦。是這樣可怕!因此說,一個人若沒有因果正見攝持自己的行爲,就時時都會往刀山上走、往火海裏鑽。只有具足因果正見的眼目,才能走上真正的安樂之道。
世間人想依靠子女、財富、權勢或者保險來保護自己,這些根本不是什麼保障,真正的保障唯一是自己心中的因果正見,只有依靠它才能使自己離苦得樂。
現在我們開始由種種途徑來生起這一正見,這又首先應從十黑業入手,重點觀察黑業與苦果之間的關系。以往我們就是因爲不了解黑業的過患,才造成在造惡時內心不畏懼,現在就要去認識:以十黑業會招致何等可怕的果報,這些黑業將如何增長廣大,業力成熟時,又將如何無藥可救等等。必須按這樣思惟,對因果生起畏懼之心,由此才能遮止造作黑業。
前面總說了業果的四條道理,總說之後還有必要逐條地分說,由此才能引起具體、廣大的認識,所以下面開始是分說。學習這部分內容同樣要以經教爲量、以種種案例爲樣本,對照自心來思惟,五次、十次、二十次、叁十次,一次次地衡量觀察,思惟到量時,心就會猛利變動,生起不可奪的因果正見。然後以這個有力的正見抓住自己的心,不讓它往黑業方面造作。我們的分別心就像十分頑皮的孩童到處惹事生非,現在有了這只強有力的因果正見之手抓住它,時時刻刻管束它,它就能服服帖帖,不再惹禍了。
要明白,能否生起業果正見,是關系到我們生生世世離苦得樂的切身問題。尤其在當今邪見深重的時代,這更是一個極其緊迫的問題。作爲一個修行人,如果沒有因果正見的攝持,雖然口頭上能高談玄妙,但一落到現實之中,所作所爲就會處處與因果違背,一點修行人的氣味都沒有,所以當務之急是紮紮實實在思惟業果的道理上下功夫,真正在自己的心中建立起牢固的因果正見。
巳一、正顯示黑業道分四:一、身業 二、語業 叁、意業 四、攝義
午一、身業分叁:一、殺生 二、不與取 叁、邪淫
未一、殺生分叁:一、總說 二、分說 叁、以事例說明殺生因果
【今初】
申一、總說
【雲何殺生?《攝分》于此說爲事、想、欲樂、煩惱、究竟五相,然將中叁攝入意樂,更加加行,攝爲四相,謂事、意樂、加行、究竟,易于解釋,意趣無違。】
如何是殺生呢?《攝抉擇分》對此宣說爲事、想、欲樂、煩惱、究竟五相,而此處把想、欲樂、煩惱這叁相攝在意樂一相當中,再加上加行,總共攝爲四相,即:事、…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