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ear=all>
子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分二:一、思惟后世当生何趣 二、思惟二趣苦乐
【第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者。】
丑一、思惟后世当生何趣
【如是决定速死没故,于现法中无暇久居。然死而后亦非断无,仍须受生,此复唯除二趣之外无余生处,谓生善趣或是恶趣。于彼中生,非自自在,以是诸业他自在故,如黑白业牵引而生。】
应当这样思惟:
因为我决定很快会死,在现法中没有闲暇长久安住,而死后也不是断无,仍然要受生,受生之处,除二趣之外没有其余的生处,或受生善趣,或受生恶趣。在善恶趣当中受生,不是随自己而自在,因为是依随诸业他自在的缘故,是按照黑白二业的牵引而受生。
这一段是要求学人经常思惟后世的事。我们在人间存活的时光非常短暂,很快就会死亡,而死后仍有后世。所以,目光长远的人,不应局限在眼前,而要考虑未来的去处。凡夫未来的生处不出善恶二趣,而且自己对生处不能自主,唯一是随业力而受生,如果在今生短暂的时光中,不能善护自相续,以恶业力决定会堕落恶趣。来世并不遥远,离我们仅一息之遥,有心的人应当时时考虑后世的前途。
丑二、思惟二趣苦乐分三:一、思惟痛苦 二、思惟痛苦极为切要的理由 三、思惟三恶趣痛苦之相
寅一、思惟痛苦
【如是我若生恶趣者,当为何等?故应思惟诸恶趣苦。如龙猛依怙云:“日日恒应念,极寒热地狱,亦应念饥渴,憔悴诸饿鬼,应观念极多,愚苦诸旁生。断彼因行善,赡部洲人身,难得今得时,励断恶趣因。”】
我如果转生恶趣,将是怎样的情形?所以应思惟恶趣之苦。如龙猛依怙所说:每天都要忆念极寒、极热痛苦的地狱众生,也要忆念被饥渴逼迫而憔悴的饿鬼,应当观察忆念很多愚痴痛苦的旁生。思苦之后,应当断除恶趣之因,行持善趣之因。南赡部洲的人身极为难得,今生既然已经获得,应以人身励力断除恶趣之因。
颂中对地狱、饿鬼众生用了“念”字,而对旁生则用了“观念”,因为凡夫眼根看不见地狱、饿鬼众生的苦,所以只有在心中忆念;而散居旁生的痛苦可以看见,故应观察,海居旁生的痛苦比较难见,故应忆念。
我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具有思辨的能力,应当思惟恶趣之苦,从而转变相续,令心趣入下士道的加行。颂中“断彼因行善”就是下士道的修行。如果如理如量地思惟恶趣痛苦,内心就会生起出离恶趣、转生善趣的善心。想要不入恶趣,唯一的办法就是断除恶趣的因缘。如果每天都以恶心伤害众生,死后肯定堕入恶趣;相反,如果以善心不伤害众生,并且修集布施、持戒等善业,这样肯定能获得善趣身。如果不思惟恶趣苦,只是沉湎于现世的享乐中,就不会寻求后世的安乐,自心便难以转入下士道,所以应当思惟痛苦,由此断除恶趣之因,修集善趣之因,以人身宝摄取最下等的义利。
寅二、思惟痛苦极为切要的理由
【此中所修生死总苦,恶趣别苦,至极切要。】
此处所修的生死总苦和恶趣别苦,是极为切要的。
以下根据《入行论》说明思苦切要的理由。
【谓若自思堕苦海理,意生厌离,能息傲慢。】
首先思苦能够生起厌离心,止息傲慢。
如果自己思惟堕落苦海的道理,就会心生厌离,而且能止息傲慢。
以分别心的规律来说,贪著欲乐,就会障碍厌离,而且能引起傲慢;相反,忆念或感受痛苦,则会引起相反的效应,人忆念、感受痛苦时,决定会希求出离,而且心态卑下。如果明白这条心理无欺的规律,一定会乐意感受痛苦、思惟痛苦,将痛苦转为道用。
每个人都会希求离苦得乐,这是一切生命平等的基本愿望。正是基于这一点,人在忆受痛苦时,自然会生起摆脱痛苦、求得安乐的强烈愿望,在这个愿望推动下,一定会精进地成办它的因。譬如生病时,一想到或感受病苦时,就会想方设法治病,有强烈康复的愿望,以这个心的推动,就能谨遵一切医嘱,而且受苦时,心不会高举,能够止息傲慢。
【由见苦是不善果故,于诸恶罪极生羞耻。不乐众苦故,而乐安乐,由见安乐是善果故,于修善法深生欢喜。】
思苦的第二个作用,是能够生起羞耻罪恶之心以及欢喜善法之心。
因为见到痛苦是罪恶的果报,所以对罪恶会强烈生起羞耻。因为不喜欢痛苦而喜欢安乐,又由于见到安乐唯一是善法之果,所以对行善深切地生起欢喜心。
【由量自心而悲愍他,由厌生死希求解脱,由畏众苦,发起猛利真归依等。】
思苦的其他作用,是能引发大悲心、求解脱心、皈依心等。
由于比量自心而理解众生的苦难,见到众生痛苦,发起不忍他苦的悲愍;由于思惟生死唯一是苦,自然会厌离生死,想求得解脱;由于畏惧恶趣众苦,祈求救护,自然会对能作救护的三宝,发起猛利的皈依。诸如此类,思苦具有很多种利益。
我们通过思惟、经验痛苦,能促使心灵成长。如果没有体悟过痛苦,又怎么会对有情起悲悯心?怎么可能欣求解脱?又怎么生起强烈的皈依心?譬如,天人整日享乐,没有苦受,这就是严重的障难,基本没有希望趣入解脱,关键就是因为缺乏苦缘,无法激发内在的善根,不能引生出离心和菩提心,所以没有苦受并不是好事。在欲乐当中,人心容易放逸、骄慢,很难趋近觉醒。
【故是能摄众多修要大嗢柁南[27]。】
所以,思苦为能摄集众多修要的大纲要。
【如是亦如《入行论》云:“无苦无出离,故心汝坚忍。”又云:“复次苦功德,厌离除骄傲,悲愍生死者,羞恶乐善行。”又云:“我由畏怖故,将自奉普贤。”】
如是也如《入行论》所说:没有忆念和思惟痛苦,就不会有出离心,所以在稍稍感受痛苦时,心识你应当坚忍。又说:再者,思惟痛苦具有功德,以思苦能生起厌离,以思苦能遣除骄傲,以思苦能悲愍生死有情,以思苦能激发耻恶之心以及乐善之心。又说:由于怖畏痛苦,我将自己奉献普贤菩萨而作皈依。
印光大师说:“念佛时,常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也自会恳切,不相应也自会相应。以怖苦心念佛,是出苦的第一妙法,也是随缘消业的第一妙法。”
【此诸苦德,《入行论》中虽依自身已有之苦增上而说,然其当受众苦亦尔。以是因缘,思恶趣苦。】
“增上”:增胜上进,即加强力量以助长进展作用。
这些痛苦的功德,《入行论》中虽然是着重从自身已有的苦来宣说的,但对于未来当受的众苦也同样成立。因为思惟未来的痛苦能产生众多功德,所以应当思惟恶趣诸苦。
莲池大师曾说:“一次在浴室洗澡,不小心跌入滚水,从脚后跟到大腿都被烫伤,后来因为治疗不当,延误两个月才痊愈。这次虽然饱尝痛苦,但在苦中照见平日的过失,生大惭愧,发菩提心。
平日四大无病时,行坐随意,眠起随意,饮食随意,谈笑随意,还不知道这是人天大福。安享此福时,未曾思念六道众生。实际上就在自己安享片刻安乐的同时,地狱众生在感受刀挫、火烧、舂磨,不知饱受多少痛苦!饿鬼众生饮烊铜、喝污血,不知历经多少痛苦!畜生众生衔铁负鞍,刀割火煮,不知尝尽多少痛苦。此外还有人中的种种痛苦。
此后,我只要稍得片刻安乐,就要思念六道的苦恼众生,应当摄心正意,发愿早日成道,普度有情,令彼等同生净土,获得不退转果位。如果有刹那的自我放纵,要如何上报佛恩、下报信施?”
就像这样,以受苦为因缘,推己及人,缘六道众生之苦而生大悲心、大菩提心,激发惭愧心、精进心等,有极大的转心作用。
弘一大师在书信中曾说:“音近来备受痛苦,而道念因之增进,佛称八苦为师,诚确论也。”
因此,以受苦为因缘,推及众生痛苦能发起大悲心、菩提心,而且可以激发惭愧心、精进心等,具有极大的转心作用。
寅三、思惟三恶趣痛苦之相分五: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 二、思惟旁生所有众苦 三、思惟饿鬼所有众苦 四、三恶趣众生的身量 五、摄义
【其中分三: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二、旁生所有众苦;三、饿鬼所有众苦。】
卯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分五:一、大有情地狱 二、近边地狱 三、寒冷地狱 四、独一地狱 五、如何将忆念地狱苦转为实修
【初中分四:一、大有情地狱;二、近边地狱;三、寒冷地狱;四、独一地狱。 今初】
辰一、大有情地狱分二:一、大有情地狱的痛苦 二、大有情地狱众生的寿量
巳一、大有情地狱的痛苦
【谓从此[28]过三万二千踰缮那下,有等活地狱。从此渐隔四千四千踰缮那下,而有余七。】
从此金刚座向下…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