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P29

  ..续本文上一页:“父亲,你舍弃我,今后谁养活我?如果你一定要去,就先将我杀死再走。”我见儿子如此,不由心软爱恋,对他说:“为了你,父亲不再出家。”

  因为这个儿子,我没有证道。九十一劫中,不断在六道中流转,后来以生死之身再也没有遇到我前世的儿子。现在我以道眼观察,知道他转为这只鸟,我哀愍他愚痴,所以就笑了起来。”

  这则公案中,饿鬼母经历鬼城七次的成坏,仍不得解脱。阇夜多尊者,一念爱恋,致使九十一劫流落生死。可见生死长远,极为可怖。

  这个暇满人身,难得易失。如果耽著世间八法,一念之差,便会堕入恶趣。上文已经宣说了恶趣众生的寿量,一旦堕入恶趣,确实万劫不复。旁生的寿量已经极其漫长,饿鬼、地狱的寿量更是不见边际。倘若今生堕落恶趣,不知道何时才能了结。寂天菩萨在《智慧品》中说:“暇满难再得,佛出世难遇,难度惑瀑流,呜呼苦相续!”真正修苦念苦的人,一想到恶趣寿量的漫长,汗毛都会竖立。因此,各位道友应当痛念生死,放下今生,一心寻求后世的义利,一心趋向解脱。

  巳三、由思恶趣苦而发大悲心

  大恩上师说:“三界众生皆为我父母,当以大慈大悲平等护。”沉溺在恶趣苦海中的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所以应当发慈悲心,为他们修福回向,以大慈心将安乐和善根回向他们。

  以下两则公案颇为感人,触动人心:

  唐朝居士李信,并州文水县人士。显庆某年冬天,因为职业的关系,按照惯例轮调到朔州。当时已接近隆冬,天气非常寒冷,风雪交加,他骑着一匹赤草马,还带了一匹小马驹。走了十几里路后,马便疲惫不堪。因时间很紧,李信就用鞭子抽打马几十下。这时,马以人语对李信说:“我是你母亲!生前因为瞒着你父亲,送了你妹妹一石多米,所以要受此马报。这马驹就是你妹妹。我们卖力还债,你又何必苦苦相逼!”

  李信闻言大惊,不禁流泪,急忙向马忏悔谢罪,而且将马上的鞍辔拿下来,说:“如果真是我母亲,应该认得回家的路。”马就自己往前走,李信背着鞍辔随马回家。李信兄弟等人,知道这件事后,都非常悲哀,一家人另建一间马房,安顿饲养,如同伺候母亲,而且对僧众供斋,为母亲修福,全家人都精进修行。乡里不论在家出家,都对这件事情感到惊叹。

  从这则公案可以知道,旁生都是今生或前世的父母,只是改形易面,彼此不认识而已。而且旁生和人同样有苦乐的感受,一想到它是自己的父母,又怎么忍心伤害、打骂、驱赶呢?公案中的李信,听到赤草马说是他母亲,内心极其震惊,知道马是母亲后,根本不敢骑,连马上的鞍辔也取下来自己背。而且回家后,像对母亲一样侍奉。同样,我们了知旁生是父母后,应当发慈悲心,对自己饲养或接触的旁生,一定要尽力以慈悲心爱护。应由内心深处发愿,生生世世不损害父母众生。他们已经如此可怜,又怎么能再以恶心加害?

  以下宣说一则《地藏经》的公案:

  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清净莲华目如来。在佛像法时期,有一位罗汉,次第教化众生。

  一次,一位名叫光目的女子,供养罗汉食物。

  罗汉问:“你有什么愿望?”

  光目女说:“我想在母亲亡日时,修福救拔母亲,不知道我母亲现在转生何处?”

  罗汉怜愍她,便入定观察,见光目的母亲堕于恶趣,正感受极大的痛苦。

  便问:“你母亲在世时,作什么行业?现在在恶趣中感受极大的痛苦。”

  光目女回答:“我母亲平日爱吃鱼鳖,而且吃它们的子,或者炒或者煮,恣情享用,所吃的鱼鳖数以千万。尊者愿您慈悲救拔我母亲!”

  罗汉劝光目女说:“你可以诚心念清净莲华目如来,而且塑画佛像,这样存亡都得福报。”

  光目女听了之后,就画佛像供养,而且以恭敬心悲泣顶礼。后半夜时,光目女忽然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同须弥山,放大光明。佛告诉光目女:“你母亲不久会转生到你家,降生后就会说话。”

  后来,光目家中的女仆生下一个孩子,不到三天便会说话,他顶礼悲泣,对光目说:“生死业缘,果报自受。我是你母亲,长久处在黑暗之中,自从离别后,数次堕入大地狱。蒙你的福力,才受生为下贱之人,但也是短命,寿命只有十三年,之后再次堕入恶道,你有什么办法能令我脱免?”

  光目女听到这话,知道她确实是母亲,便悲伤流泪,对母亲说:“既然是我母亲,应该知道自己造下什么罪业而堕入恶道?”

  她回答:“是以杀害、毁骂二业而受报,如果不仗福力救拔我,以此恶业不得解脱。”

  光目女又问:“地狱罪报情况如何?”

  她说:“罪苦之事不忍言说,纵然千百年也说不尽。”

  光目女闻言,悲哀号哭,对虚空说:“愿我母永脱地狱,十三岁后不犯重罪,不再堕恶道。十方诸佛哀愍我,听我为母发广大誓愿:若能令我母亲永脱三恶趣,及不做下贱人,乃至不做女人,永劫不受者,愿我从今日起,于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在往后百千亿万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罪苦众生,我都誓愿救拔,令彼等远离地狱恶趣、旁生、饿鬼等,直至究竟成佛,我方成正觉。”

  光目发完誓言后,便听到清净莲华目如来告诉她:“光目,你大慈悲,能为母亲发这样的大愿。我观察你母亲十三岁后,舍此报身,转生梵志,寿命百岁。过此报后,转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来成佛广度人天,数量如恒河沙。”

  这位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萨的前生。

  释迦牟尼佛说:“地藏菩萨往昔久远劫中,这样慈悲,发恒沙大愿,广度众生。”

  身为大乘佛子,在了知恶趣痛苦之后,理应随学地藏菩萨,发愿尽未来际救度恶道有情,自己三世所积的善根都要回向彼等速得解脱。

  《普贤行愿品》说:“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要知道,就在我们自在修学佛法时,十方世界中,有多少众生正在地狱刀山火海中痛苦哀号,有多少众生正在饿鬼界中日夜被饥渴逼恼,又有多少众生正沦为人类役使的工具,遭受人类宰杀,而这些众生全都是前世的父母。

  因此,各位道友应当随学诸佛菩萨,发大慈心,观想自己所有的安乐回向他们,代受他们一切重苦。一方面,至心祈祷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加被彼等早日脱离恶趣苦海。另一方面,要猛利发愿,精进修持大乘法,早日成佛,救度一切沉溺苦海中的有情。

  以下总结修苦的内容。

  以下士道而言,我们修苦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寻求后世安乐的下士意乐;修苦的方法,就是观察修,内心缘三恶趣的苦事数数观察、思惟、衡量;观察修的必要,即为了修心、转心,将内心转成恒常猛利的厌离心态。只有反复思惟恶趣苦相,内心才能生起热恼,发起猛利的厌离,继而以下士意乐摄持,遮住心缘恶法转动的势力。所以,宗大师强调:“度现在心,乃至未能转变心意,起大怖畏,应勤修习。若虽知解,或未修习,或少修习,悉皆无益。”这是要求作观察修,而且在量上要数数观察。

  就正修、助修而言,上座时的加行、结行和前面一样,即先作六种加行,从洒扫住处到供曼陀罗、祈祷三事。其中祈祷,着重祈祷修苦时,能够破除不怖畏、安稳而住的颠倒心,能够生起怖畏恶趣之心,并且祈祷修苦时消除一切内外障缘;结行即回向;正行即缘恶趣苦思惟观察;座间应参阅、听闻有关三恶趣苦的经论公案;另外不离密护根门、正知而行、饮食知量、觉悟瑜伽四种资粮。这样才能摄心,才有力量趣入,保持正修的成果,让修法不退而辗转增上。

  宗大师最后强调,本论对恶趣苦只是粗略的宣说,广大内容如《正法念住经》所说,一定要观阅,要数数观阅,而且必须思惟所观阅的内容。更广的内容,即凡是经论、公案、教言中相关三恶趣痛苦之处,要了知都是修苦的教授教诫,应当缘这些法义思惟串习。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从量上来说,能够多了知恶趣的过患,就能多思惟忆念;能够多思忆痛苦,就能多产生厌患出离,所以阅读思惟的范围不应过于狭小。平时应多阅读思惟《正法念住经》、《地藏经》等。在三恶趣中,旁生的各种痛苦我们能亲眼看见,所以尤其应当实地观察,这样感受才会深刻,由此增上转心的力量。

  修苦之量,即要修到自己的心发起大怖畏,内心热恼恐惧,难以安宁为止。没有达到这样的修量之间,应当不断修习。

  修苦的利益,即能引发厌离心、皈依心、大悲心、忏悔心、精进心等。尤其对下士道来说,能够引发殊胜下士的意乐。如前所述,所谓殊胜下士的意乐,就是不以现世为主,唯一希求后世善趣圆满的意乐。其能生的方便就是修无常和修恶趣苦,即:以修无常了知速趣死亡,现世圆满毫无实义,如此令心缘后世而转;以修恶趣苦,了知后世将随恶业堕落恶趣,心生恐惧,从而唯一希求后世善趣的圆满。所以这两者配合起来,就可以引发下士意乐,这就是修道次第上的道理。

  此修苦的法门,对佛教各派修行来说,都不可或缺。譬如,以净土宗而言,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其能生的方便正是修苦,就是下士道所说的思惟三恶趣苦,以及中士道所说思惟生死总苦,综合这两者如理如量而修,决定可以引生厌离娑婆之心。以厌苦心念佛,自然会恳切扎实。

  憨山大师曾经开示说:念佛须厌苦心切,如是欲念自然遣除,而不退屈。

  印光大师说:“念佛心不归一,是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以及将死堕地狱之想,则心自然归一…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