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二、思惟死缘极多活缘极少分四:一、思惟死缘极多 二、思惟活缘极少 三、思惟活缘亦成死缘 四、总结
巳一、思惟死缘极多
【思惟死缘极多、活缘少者。谓于此命,有多违害,谓诸有心及诸无心。若诸魔属、人、非人等众多违害,及旁生类损此身命,亦有多种。彼等如何违害之理,如是内中所有诸病及外大种违损之理,皆应详思。】
“思惟死缘极多,活缘极少”,即:对此寿命有多种违害,包括各种有心与无心的违害。有心的违害,包括诸魔、魔眷、人与非人等所作的许多违害,以及旁生损害身命的多种情况。这些有心者如何违害的道理,以及所有内在疾病、外器大种等无心者违损的道理,都应详细思惟,这样才能通达死缘极多之理。
违害寿命的因缘就是死缘,包括有心死缘与无心死缘。“有心死缘”是指来自有情损害的死缘,包括王难、战争、怨敌杀害、念咒诛杀等,来自人类的死缘;天龙鬼神损害、山精水怪侵扰等,来自非人的死缘;毒蛇、猛兽伤害和牛马踩踏等,来自旁生的死缘。“无心死缘”包括内外二种,即内在四大种不调所引起的疾病,以及外在四大种不调所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飓风等。
应思惟这些死缘对寿命如何造成违害的道理。
以下特别宣说内四大种损害寿命的道理。
【复次自身由四大种成,彼等亦复互相违害,诸大种界若不平等,有所增减能发诸病而夺命根。此诸违害是与自体俱生而有,故于身命无可安保。】
而且,自己的身体是由四大种假合而成,四大又互相违害,如果四大失去平衡、有所增减,便会引发各种疾病而夺去命根。这些违害是与自身俱生而有的,所以身命没有任何保障。
“四大种”,即地、水、火、风,因彼等周遍一切色法,故名“大”,能生一切色法,故名“种”。
四大种互相违害之理:
地大以坚固为性,支持万物为用;水大以湿润为性,收摄万物为用;火大以暖热为性,调熟万物为用;风大以运动为性,生长万物为用。以风大吹散其余大种;以火大令水大干枯,令地大烧坏;以水大令火大息灭,令地大疏散;以地大令风大、水大凝聚等。因此说四大的自性是相互违害。
人身是由互相违害的四大种和合而成,只有四大种界平衡时,才能维持健康,若其中某一大种有所增减,就会导致四大不调,而引发四百零四种病,甚至夺走命根。
以下引教证说明。
【如是亦如《大涅槃经》云:“言死想者,谓此命根,恒有众多怨敌围绕,刹那刹那渐令衰退,全无一事能使增长。”】
如是也像《大涅槃经》所说:所谓死想,就是这个命根恒时都有众多的怨敌围绕,刹那刹那逐渐让命根衰退,完全没有一种事能让命根增长。
“众多怨敌”,是指一切有心与无心的死缘。
【《宝鬘论》亦云:“安住死缘中,如灯处风内。”】
《宝鬘论》也说:命根安住死缘之中,就像油灯处在风中。
此处,以油灯比喻命根,以大风比喻死缘。灯在风中,随时会被吹灭。同样,人命处在死缘当中,随时有可能断灭。
【《亲友书》亦云:“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希奇。”】
《亲友书》也说:如果人的寿命有许多损害的违缘,比风吹动水泡还要无常,在出息和入息之间,能从睡眠中有暇醒觉,最为稀奇。
《四十二章经》中有一段对话: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
有答:“在数日间。”
佛言:“子未能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彼答:“在饭食间。”
佛言:“子未能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彼答:“呼吸之间。”
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
因此,我们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间,一息不来,便到后世,可见人命极其脆弱。
【《四百论》亦云:“无能诸大种,生起说名身,于诸违云乐,一切非应理。”】
《四百论》也说:单独的大种没有能力,必须将地水火风诸大种和合生起,才称为身,而将性质相违大种的聚合体说为安乐,毕竟不合理。
《最胜王经》、《大智度论》中,将身体内的四大比喻成同时处在一个箱子里的四条毒蛇,彼此互相违害,随时发生冲突,决无安宁之时。如《最胜王经》说:“地水火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箧。于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沉下,风火二蛇性轻举,由此背违众病生。”
巳二、思惟活缘[23]极少
【现是五浊极浓厚时,修集能感长寿久住大势妙业,极其稀寡;饮食等药势力微劣,故皆少有能治病力;诸所受用安然消后,能长身中诸大种分,势用亏减,故难消化,纵能消已亦无大益;资粮寡集,恶行尤重,念诵等事,势力微劣。故延寿等极属难事。】
现今是五浊非常浓厚的时代,修集能感得长寿久住世间的大势妙业,极其稀少;饮食等药物的势力微劣,所以都很少有治病的能力;所吃的食物在安然消受之后,能够长养体内四大种的能力减弱,所以很难消化,即使消化了,也没有大的利益;因为平时很少积集资粮、恶行严重,所以念诵长寿咒、长寿经等法事,力量极微。由于以上这些因素,导致延长寿命等极其困难。
由于时代恶浊,众生内在福报下劣,相应的外在士用果也极其下劣,饮食、药果等都没有精华和营养,难以治病养身;从内相续而言,极难修集大福业,念诵的力量也很微弱,所以活缘极为稀少。
以下解释“五浊”与“五浊极浓厚时”。
一、五浊:
从住劫人寿二万岁开始,有五种浑浊不净之法,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一)劫浊:人寿二万岁以后,是见浊等其余四浊生起的时代。
(二)见浊:劫浊时的众生相续中,生起强烈的身见、边见等恶见。
(三)烦恼浊:劫浊时的众生相续中,生起强烈的贪嗔痴等一切烦恼。
(四)众生浊:劫浊时的众生是见浊和烦恼浊的结果,人类的果报逐渐衰退,心智愚钝下劣,身体弱小,苦多福少。
(五)命浊:也是见浊和烦恼浊的结果,人类寿命逐渐缩短,最终只剩十岁。
五浊之间的关系:五浊之中,劫浊是总相,其余四浊为别相。劫浊没有自体,唯以其余四浊假立劫浊之名,即劫浊就是见浊等四浊,由于四浊的缘故,而安立为劫浊。其余四浊又是以见浊、烦恼浊为浊的自体,由此二浊造成众生浊和命浊。
二、五浊极浓厚时:
五浊是从人寿二万岁时开始的,起初五浊的程度轻微,随着时代逐渐演变,五浊增上,到了末法时代更为增长,所以称为“五浊极浓厚时”,又叫“五浊增时”。
巳三、思惟活缘亦成死缘分二:一、活缘转成死缘 二、活缘本身就是死缘
午一、活缘转成死缘
【又诸活缘亦无不能为死缘者,为不死故,求诸饮食房舍伴等,此复由其受用饮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亲友欺侮,是等门中而成死缘,故实不见有诸活缘非死缘者。】
所谓“活缘无不能成为死缘”,即为了生存的缘故,寻求饮食、住房、朋友等,反而由此成为死亡的因缘。也就是说:受用饮食本来是为了活命,但反而因吃得太多、太少或不相宜,而成为死缘;寻求住房本来是为了御寒避暑,挡风遮雨,却反而因房屋倒塌、失火等丧命;寻求亲友,本来是想让他们扶助自己的生活、事业等,却反而遭到亲友的欺辱等,而成为死缘。因此,活缘往往都成了死缘,确实很难看到活缘不成死缘的事。
午二、活缘本身就是死缘
【复次存活即是趣向于死没,故活缘虽多,然无可凭。】
而且,因为存活本身就是趣向于死亡,所以活缘纵多,但不可信任。
以比喻说明:
譬如,将油灯放在没有风的地方,似乎是维持灯火存在的因缘,其实这也是让油灯一点点燃烧、趣向灭亡的因缘。因为没有风,油灯就会燃得又旺又快,这样很快就会油尽而灭,所以说是灭的因缘。
又比如,花草如果缺水,就会干枯而死,所以浇水养护花草,看似活缘,但换一个角度观察,也不可信任,因为通过浇水让花草不断生长,也就是让花草很快地趣向死亡。
同样,众生为了生存而造作各种业,看似维持生存的因缘,其实这些因缘反而成了死缘。
例如:人们受用饮食,精挑细选,均衡营养,以为这是延寿的因缘,实际观察,这些也是趣向死亡的因缘。因为饮食的过程,就是体内不断消化、吸收的运动过程,而运动本身也是在消耗生命有限的能量,所吸收的营养,也都消耗在身心的运动上,所以都是趣向死亡。
【《宝鬘论》云:“死缘极众多,活缘唯少许,此等亦成死,故当常修法。”】
《宝鬘论》说:死缘极其繁多,活缘只有少许,而这些活缘也成了死缘,所以应当恒时修法。
思惟上述道理便可了知,内外一切因缘都是导致死亡的因素,这个生命唯一是坏灭的自性,没有一点保障。明白此理之后,智者唯应修习正法,因为这是唯一可以信赖的地方。
巳四、总结
一、所依身死缘极多、活缘极少(所立),因为存在许多有心、无心的死缘,而且五浊极浓厚时,活缘极少,活缘也无不成为死缘的缘故(能立)。
二、死期不定(第二种根本),因为死缘极多、活缘极少的缘故(第二因相),犹如油灯处于狂风之中(比喻)。
辰三、思惟身体极微弱故死无定期
【思惟其身极微弱故,死无定期者。身如水沫,至极微劣,无须大损,即如名曰芒刺所伤,且能坏命,故由一切死…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