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3)▪P45

  ..續本文上一頁

  辰二、思惟死緣極多活緣極少分四:一、思惟死緣極多 二、思惟活緣極少 叁、思惟活緣亦成死緣 四、總結

  巳一、思惟死緣極多

  【思惟死緣極多、活緣少者。謂于此命,有多違害,謂諸有心及諸無心。若諸魔屬、人、非人等衆多違害,及旁生類損此身命,亦有多種。彼等如何違害之理,如是內中所有諸病及外大種違損之理,皆應詳思。

  “思惟死緣極多,活緣極少”,即:對此壽命有多種違害,包括各種有心與無心的違害。有心的違害,包括諸魔、魔眷、人與非人等所作的許多違害,以及旁生損害身命的多種情況。這些有心者如何違害的道理,以及所有內在疾病、外器大種等無心者違損的道理,都應詳細思惟,這樣才能通達死緣極多之理。

  違害壽命的因緣就是死緣,包括有心死緣與無心死緣。“有心死緣”是指來自有情損害的死緣,包括王難、戰爭、怨敵殺害、念咒誅殺等,來自人類的死緣;天龍鬼神損害、山精水怪侵擾等,來自非人的死緣;毒蛇、猛獸傷害和牛馬踩踏等,來自旁生的死緣。“無心死緣”包括內外二種,即內在四大種不調所引起的疾病,以及外在四大種不調所引起的災害,如地震、洪水、火災、飓風等。

  應思惟這些死緣對壽命如何造成違害的道理。

  以下特別宣說內四大種損害壽命的道理。

  【複次自身由四大種成,彼等亦複互相違害,諸大種界若不平等,有所增減能發諸病而奪命根。此諸違害是與自體俱生而有,故于身命無可安保。

  而且,自己的身體是由四大種假合而成,四大又互相違害,如果四大失去平衡、有所增減,便會引發各種疾病而奪去命根。這些違害是與自身俱生而有的,所以身命沒有任何保障。

  “四大種”,即地、水、火、風,因彼等周遍一切色法,故名“大”,能生一切色法,故名“種”。

  四大種互相違害之理:

  地大以堅固爲性,支持萬物爲用;水大以濕潤爲性,收攝萬物爲用;火大以暖熱爲性,調熟萬物爲用;風大以運動爲性,生長萬物爲用。以風大吹散其余大種;以火大令水大幹枯,令地大燒壞;以水大令火大息滅,令地大疏散;以地大令風大、水大凝聚等。因此說四大的自性是相互違害。

  人身是由互相違害的四大種和合而成,只有四大種界平衡時,才能維持健康,若其中某一大種有所增減,就會導致四大不調,而引發四百零四種病,甚至奪走命根。

  以下引教證說明。

  【如是亦如《大涅槃經》雲:“言死想者,謂此命根,恒有衆多怨敵圍繞,刹那刹那漸令衰退,全無一事能使增長。”

  如是也像《大涅槃經》所說:所謂死想,就是這個命根恒時都有衆多的怨敵圍繞,刹那刹那逐漸讓命根衰退,完全沒有一種事能讓命根增長。

  “衆多怨敵”,是指一切有心與無心的死緣。

  【《寶鬘論》亦雲:“安住死緣中,如燈處風內。”

  《寶鬘論》也說:命根安住死緣之中,就像油燈處在風中。

  此處,以油燈比喻命根,以大風比喻死緣。燈在風中,隨時會被吹滅。同樣,人命處在死緣當中,隨時有可能斷滅。

  【《親友書》亦雲:“若其壽命多損害,較風激泡尤無常,出息入息能從睡,有暇醒覺最希奇。”

  《親友書》也說:如果人的壽命有許多損害的違緣,比風吹動水泡還要無常,在出息和入息之間,能從睡眠中有暇醒覺,最爲稀奇。

  《四十二章經》中有一段對話:

  佛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

  有答:“在數日間。”

  佛言:“子未能道。”

  複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

  彼答:“在飯食間。”

  佛言:“子未能道。”

  複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

  彼答:“呼吸之間。”

  佛言:“善哉!子可謂爲道者矣。”

  因此,我們的生命就在呼吸之間,一息不來,便到後世,可見人命極其脆弱。

  【《四百論》亦雲:“無能諸大種,生起說名身,于諸違雲樂,一切非應理。”

  《四百論》也說:單獨的大種沒有能力,必須將地水火風諸大種和合生起,才稱爲身,而將性質相違大種的聚合體說爲安樂,畢竟不合理。

  《最勝王經》、《大智度論》中,將身體內的四大比喻成同時處在一個箱子裏的四條毒蛇,彼此互相違害,隨時發生沖突,決無安甯之時。如《最勝王經》說:“地水火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同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居一箧。于此四種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沈下,風火二蛇性輕舉,由此背違衆病生。”

  巳二、思惟活緣[23]極少

  【現是五濁極濃厚時,修集能感長壽久住大勢妙業,極其稀寡;飲食等藥勢力微劣,故皆少有能治病力;諸所受用安然消後,能長身中諸大種分,勢用虧減,故難消化,縱能消已亦無大益;資糧寡集,惡行尤重,念誦等事,勢力微劣。故延壽等極屬難事。

  現今是五濁非常濃厚的時代,修集能感得長壽久住世間的大勢妙業,極其稀少;飲食等藥物的勢力微劣,所以都很少有治病的能力;所吃的食物在安然消受之後,能夠長養體內四大種的能力減弱,所以很難消化,即使消化了,也沒有大的利益;因爲平時很少積集資糧、惡行嚴重,所以念誦長壽咒、長壽經等法事,力量極微。由于以上這些因素,導致延長壽命等極其困難。

  由于時代惡濁,衆生內在福報下劣,相應的外在士用果也極其下劣,飲食、藥果等都沒有精華和營養,難以治病養身;從內相續而言,極難修集大福業,念誦的力量也很微弱,所以活緣極爲稀少。

  以下解釋“五濁”與“五濁極濃厚時”。

  一、五濁:

  從住劫人壽二萬歲開始,有五種渾濁不淨之法,即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

  (一)劫濁:人壽二萬歲以後,是見濁等其余四濁生起的時代。

  (二)見濁:劫濁時的衆生相續中,生起強烈的身見、邊見等惡見。

  (叁)煩惱濁:劫濁時的衆生相續中,生起強烈的貪嗔癡等一切煩惱。

  (四)衆生濁:劫濁時的衆生是見濁和煩惱濁的結果,人類的果報逐漸衰退,心智愚鈍下劣,身體弱小,苦多福少。

  (五)命濁:也是見濁和煩惱濁的結果,人類壽命逐漸縮短,最終只剩十歲。

  五濁之間的關系:五濁之中,劫濁是總相,其余四濁爲別相。劫濁沒有自體,唯以其余四濁假立劫濁之名,即劫濁就是見濁等四濁,由于四濁的緣故,而安立爲劫濁。其余四濁又是以見濁、煩惱濁爲濁的自體,由此二濁造成衆生濁和命濁。

  二、五濁極濃厚時:

  五濁是從人壽二萬歲時開始的,起初五濁的程度輕微,隨著時代逐漸演變,五濁增上,到了末法時代更爲增長,所以稱爲“五濁極濃厚時”,又叫“五濁增時”。

  巳叁、思惟活緣亦成死緣分二:一、活緣轉成死緣 二、活緣本身就是死緣

  午一、活緣轉成死緣

  【又諸活緣亦無不能爲死緣者,爲不死故,求諸飲食房舍伴等,此複由其受用飲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親友欺侮,是等門中而成死緣,故實不見有諸活緣非死緣者。

  所謂“活緣無不能成爲死緣”,即爲了生存的緣故,尋求飲食、住房、朋友等,反而由此成爲死亡的因緣。也就是說:受用飲食本來是爲了活命,但反而因吃得太多、太少或不相宜,而成爲死緣;尋求住房本來是爲了禦寒避暑,擋風遮雨,卻反而因房屋倒塌、失火等喪命;尋求親友,本來是想讓他們扶助自己的生活、事業等,卻反而遭到親友的欺辱等,而成爲死緣。因此,活緣往往都成了死緣,確實很難看到活緣不成死緣的事。

  午二、活緣本身就是死緣

  【複次存活即是趣向于死沒,故活緣雖多,然無可憑。

  而且,因爲存活本身就是趣向于死亡,所以活緣縱多,但不可信任。

  以比喻說明:

  譬如,將油燈放在沒有風的地方,似乎是維持燈火存在的因緣,其實這也是讓油燈一點點燃燒、趣向滅亡的因緣。因爲沒有風,油燈就會燃得又旺又快,這樣很快就會油盡而滅,所以說是滅的因緣。

  又比如,花草如果缺水,就會幹枯而死,所以澆水養護花草,看似活緣,但換一個角度觀察,也不可信任,因爲通過澆水讓花草不斷生長,也就是讓花草很快地趣向死亡。

  同樣,衆生爲了生存而造作各種業,看似維持生存的因緣,其實這些因緣反而成了死緣。

  例如:人們受用飲食,精挑細選,均衡營養,以爲這是延壽的因緣,實際觀察,這些也是趣向死亡的因緣。因爲飲食的過程,就是體內不斷消化、吸收的運動過程,而運動本身也是在消耗生命有限的能量,所吸收的營養,也都消耗在身心的運動上,所以都是趣向死亡。

  【《寶鬘論》雲:“死緣極衆多,活緣唯少許,此等亦成死,故當常修法。”

  《寶鬘論》說:死緣極其繁多,活緣只有少許,而這些活緣也成了死緣,所以應當恒時修法。

  思惟上述道理便可了知,內外一切因緣都是導致死亡的因素,這個生命唯一是壞滅的自性,沒有一點保障。明白此理之後,智者唯應修習正法,因爲這是唯一可以信賴的地方。

  巳四、總結

  一、所依身死緣極多、活緣極少(所立),因爲存在許多有心、無心的死緣,而且五濁極濃厚時,活緣極少,活緣也無不成爲死緣的緣故(能立)。

  二、死期不定(第二種根本),因爲死緣極多、活緣極少的緣故(第二因相),猶如油燈處于狂風之中(比喻)。

  辰叁、思惟身體極微弱故死無定期

  【思惟其身極微弱故,死無定期者。身如水沫,至極微劣,無須大損,即如名曰芒刺所傷,且能壞命,故由一切死…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