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陀意乐圆满,第七句宣说佛陀加行圆满,第三颂和第四颂是从正反面说明皈不皈依在果上的差别,最后一颂为结论。
【《赞应赞》云:“自宣我是汝,无怙者助伴,由大悲抱持,一切诸众生。大师具大悲,有愍, 愿哀愍。”】
《赞应赞》说:佛陀自己宣称我是你们无怙者的助伴,以大悲怀抱一切众生。大师具足大悲,有哀愍众生的大愿。(这是佛的意乐圆满。)
“自宣”:众生虽未请求,但佛陀以大悲自发作为众生不请之友。“大悲抱持众生”:佛的大悲犹如绳索,心系众生而不舍离,诚如《百业经》所说:纵然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大悲也不舍离观照众生,这叫做抱持众生。
【“勤此无懈怠,有谁与尊等?”】
佛陀以此意乐毫无懈怠地精勤救度众生(这是加行圆满),还有谁能和意乐与加行圆满的世尊相等?
这两颂是从意乐和加行圆满角度,赞叹佛是无与伦比的皈依处。
【“汝是诸有情,依怙总胜亲,不求尊为依,故众生沉溺。若正受何法,下者亦获利。”】
这两颂是从正反面说明皈依佛的重要性,即:不以佛为依处,由此将沉溺;若以佛为依处,即便下者也能获得利益。
《赞应赞》说:您是一切有情的依怙,是一切有情总的殊胜亲人,众生不以世尊您为依处,所以沉溺在生死苦海中不得救度。相反,如果对世尊您所说任何一法如理受持,即便下者也决定能获得利益。能真实利他的诸法,除世尊您外,不是其余外道导师所能了知。
婆罗门教典中说:“我的经文对智力高的人宣说,能起大利益,但对智力低下者,则有过患,一切都成空耗,所以对智力低下者宣说无用。”但世尊的教法并非如此,佛曾说:“我所说的教法,不是以种姓为主,而是以自己精进修持为主。”所以只要对佛具有信心,任何阶层、任何种姓的人都可以学佛修行,即便下者也能获益。
【“能利他诸法,除尊非余知。”】
这一句也是显示世尊堪能真实利他的功德,众生无不希求离苦得乐,其余宗派也都宣说离苦得乐的法,但能否从根本上离苦得乐呢?我们可以观察比较。实际上,真正能令众生离苦得乐的妙法,唯有佛陀遍知,佛住世传法,就是为众生指示离苦得乐的妙法。
【“一切外支力,尊已正成办,由内力未全,愚夫而受苦。”】
众生得度要积聚内外因缘。现在一切外支力,世尊以三大阿僧祇劫修道已经真正成办,只是因为自己内支力未全,不能以深信皈依世尊,所以愚者无始以来始终堕在生死中受苦。
概括上述内容,即教诫应当殷重修习主因——深切信心。因为只有具足信心才能得度,没有信心则不得救度,所以应当殷重这个主因。
丑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分四:一、由了知功德而皈依 二、由了知差别而皈依 三、自己发誓受持而皈依 四、不言有余皈处而皈依
【第三,由何道理而归依者,摄抉择中略说四事:一、知功德;二、知差别;三、自誓受;四、不言有余而正归依。】
《摄抉择分》宣说由四种事而作皈依,即由了知功德而皈依;由了知差别而皈依;自己发誓受持而皈依;不言有余归处而皈依。
寅一、由了知功德而皈依分三:一、佛功德 二、法功德 三、僧功德
【初知功德而归依者,须能忆念归处功德,其中有三:一、佛功德;二、法功德;三、僧功德。】
所谓了知功德而皈依,就是要能忆念皈依处功德而皈依,其中分三:佛功德、法功德、僧功德。
卯一、佛功德分五:一、身功德 二、语功德 三、意功德 四、业功德 五、旁述
【今初分四。】
佛功德又分为“身、语、意、业”四种。
辰一、身功德分二:一、详说身功德 二、其因、体性与作用
巳一、详说身功德
【身功德者,谓正思念诸佛相好,此亦应如《喻赞》所说而忆念之。】
佛的身功德,就是要思惟忆念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应当按照《喻赞论》所说而忆念。
“喻赞”就是通过很多比喻赞叹佛陀的功德;“忆念”即以现总相的方式忆念。
对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讲法有两种,稍有差别。一种是《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的讲法,另一种是《宝女请问经》和《宝性论》的讲法。我们应当参阅这些经论,在了知佛身相好之后,忆念佛的身功德。本论是按照《喻赞论》而宣说。
【如云:“相庄严尊身,殊妙眼甘露,如无云秋空,以星聚庄严。”】
如《喻赞论》所说:佛陀相好庄严的身体殊胜美妙,成为眼睛的甘露,犹如无云的秋空以群星庄严。
“无云秋空”,即秋季万里无云的虚空。夏天的虚空飘有尘土,冬日的虚空弥漫风沙,都不是清净的虚空。“眼甘露”,就是眼睛极为悦意安乐的受用。
经中说:有缘众生见到佛庄严身相的安乐,胜过十二年的禅悦,所以佛身的色相就像眼睛的甘露一般。
【“能仁[60]具金色,法衣端严覆,等同金山顶,为霞云缚缠。”】
能仁金色的身体被褐色的法衣端严覆盖着,犹如金山的山顶被彩霞缠绕一样。
【“尊怙无严饰,面轮极光满,离云满月轮,亦莫能及此。”】
世尊不必以饰品严饰,面轮却极为光洁圆满,就连离云的满月也无法相比。
【“尊口妙莲花,与莲日开放,蜂见疑莲华,当如悬索转。”】
世尊的口唇犹如微妙的莲花,当莲花在阳光下盛放时,蜜蜂看到这两者,无法辨别哪个是莲花哪个是佛口,将如悬索一般来回旋转,犹豫不决。
【“尊面具金色,洁白齿端严,如净秋月光,照入金山隙。”】
世尊的面轮具足金色,四十颗洁白的牙齿非常端严,犹如秋日无垢的月光,正好照在金山的中间。
【“应供尊右手,为轮相殊饰,由以手安慰,生死所怖人。”】
人天应供的世尊,右手掌以千辐轮相作殊胜的庄严,以右手表示:“不要怖畏,我救护你!”而安慰被生死痛苦所怖畏的众生。
【“能仁游行时,双足如妙莲,印画此地上,莲华何能严!”】
能仁行走时,双脚掌中吉祥的莲花图案,印画在大地上,莲花怎么能有这么庄严?
佛身的功德不可思议,以下按照《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宣说佛陀三十二相之一——无见顶相。
一次,菩萨应持想测试佛陀的身量,他以神变力将自己的身体变成三百三十六万里,观见佛身有五百四十三万兆垓二万亿里。他又想:“我已得神足通,可以神通测试佛身入于何处?”在佛的加持下,应持菩萨当即以神足力,向上方经过一百亿恒河沙数佛土,到达莲华严世界,这个世界有佛,名莲华上如来。应持菩萨站在上方遥视,仍不见释迦佛的顶,不知道佛身的高度、长度有多少亿载恒沙佛土。
当时,应持菩萨上前问莲花上如来:“我到这里,已经过了多少佛土?”佛说:“你已经越过百亿恒河沙数佛土。”应持菩萨说:“我向上经过这么多佛土,仍不见释迦佛顶,不知道佛身高长达到几百千亿恒沙佛土?”莲华上如来说:“以神足力,从此处辗转向上,经过恒沙劫数,越过不可计数的佛土,还是不能见到世尊之顶,也不能到达佛身的边际。你应当知道,佛身如此无限巍巍,不可譬喻。”
由此公案,可以了知佛的身功德不可思议。佛陀色身有报化二种,凡夫前显现为化身,但不要认为佛只有和人一样的丈六比丘相,佛的身量、相好,功德无限,不可思议。
《观无量寿经》中这样描述报身佛:“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贤愚经》中记载,波斯匿王有一个女儿,名叫金刚,相貌极其丑陋,皮肤粗糙得像骆驼皮,头发又粗又硬像马尾一样。
波斯匿王不喜欢这个女儿,命人严加看管,不让外人看见她。等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波斯匿王便命大臣找了一位贵族出身的穷人,对穷人说:“我有一个女儿,长相奇丑,现在要嫁人,还没有对象,听说你出身贵族,现在虽然贫穷,我想把女儿嫁给你,你应该会接受。”
穷人说:“谨承王命,即便大王赐给我一只狗,我也会欢喜接受,更何况是大王亲生的女儿。”
波斯匿王将女儿赐给穷人后,为两人盖了一幢有七道门的宫殿。还命令女婿:“要善加保管钥匙,出门时,一定要把门锁好,不要让外人见到我丑陋的女儿。”
一天,金刚女被幽禁时,痛苦万分,心想:“我曾经造下什么罪业,被丈夫厌恶,恒时幽闭在暗室中,不见天日和众人。”又想:“现在佛陀在世,饶益众生,遭受苦难的人,都能得到救度。”于是她便至心遥礼世尊,虔诚祈祷:“世尊!愿您悲愍我,到我面前,让我暂闻教诲。”
因为她恭敬纯笃,佛知道她的志向,便从地中涌出,显现绀发相。金刚女抬头见到佛的绀发,愈发欢喜,深生恭敬,头发自然变得细软,如绀青色。佛又显现面轮,金刚女见后,心中欢喜,脸面当即端正,恶相粗皮自然消失。佛又现身,齐腰以…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