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陀意樂圓滿,第七句宣說佛陀加行圓滿,第叁頌和第四頌是從正反面說明皈不皈依在果上的差別,最後一頌爲結論。
【《贊應贊》雲:“自宣我是汝,無怙者助伴,由大悲抱持,一切諸衆生。大師具大悲,有愍, 願哀愍。”】
《贊應贊》說:佛陀自己宣稱我是你們無怙者的助伴,以大悲懷抱一切衆生。大師具足大悲,有哀愍衆生的大願。(這是佛的意樂圓滿。)
“自宣”:衆生雖未請求,但佛陀以大悲自發作爲衆生不請之友。“大悲抱持衆生”:佛的大悲猶如繩索,心系衆生而不舍離,誠如《百業經》所說:縱然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大悲也不舍離觀照衆生,這叫做抱持衆生。
【“勤此無懈怠,有誰與尊等?”】
佛陀以此意樂毫無懈怠地精勤救度衆生(這是加行圓滿),還有誰能和意樂與加行圓滿的世尊相等?
這兩頌是從意樂和加行圓滿角度,贊歎佛是無與倫比的皈依處。
【“汝是諸有情,依怙總勝親,不求尊爲依,故衆生沈溺。若正受何法,下者亦獲利。”】
這兩頌是從正反面說明皈依佛的重要性,即:不以佛爲依處,由此將沈溺;若以佛爲依處,即便下者也能獲得利益。
《贊應贊》說:您是一切有情的依怙,是一切有情總的殊勝親人,衆生不以世尊您爲依處,所以沈溺在生死苦海中不得救度。相反,如果對世尊您所說任何一法如理受持,即便下者也決定能獲得利益。能真實利他的諸法,除世尊您外,不是其余外道導師所能了知。
婆羅門教典中說:“我的經文對智力高的人宣說,能起大利益,但對智力低下者,則有過患,一切都成空耗,所以對智力低下者宣說無用。”但世尊的教法並非如此,佛曾說:“我所說的教法,不是以種姓爲主,而是以自己精進修持爲主。”所以只要對佛具有信心,任何階層、任何種姓的人都可以學佛修行,即便下者也能獲益。
【“能利他諸法,除尊非余知。”】
這一句也是顯示世尊堪能真實利他的功德,衆生無不希求離苦得樂,其余宗派也都宣說離苦得樂的法,但能否從根本上離苦得樂呢?我們可以觀察比較。實際上,真正能令衆生離苦得樂的妙法,唯有佛陀遍知,佛住世傳法,就是爲衆生指示離苦得樂的妙法。
【“一切外支力,尊已正成辦,由內力未全,愚夫而受苦。”】
衆生得度要積聚內外因緣。現在一切外支力,世尊以叁大阿僧祇劫修道已經真正成辦,只是因爲自己內支力未全,不能以深信皈依世尊,所以愚者無始以來始終墮在生死中受苦。
概括上述內容,即教誡應當殷重修習主因——深切信心。因爲只有具足信心才能得度,沒有信心則不得救度,所以應當殷重這個主因。
醜叁、由何道理而正皈依分四:一、由了知功德而皈依 二、由了知差別而皈依 叁、自己發誓受持而皈依 四、不言有余皈處而皈依
【第叁,由何道理而歸依者,攝抉擇中略說四事:一、知功德;二、知差別;叁、自誓受;四、不言有余而正歸依。】
《攝抉擇分》宣說由四種事而作皈依,即由了知功德而皈依;由了知差別而皈依;自己發誓受持而皈依;不言有余歸處而皈依。
寅一、由了知功德而皈依分叁:一、佛功德 二、法功德 叁、僧功德
【初知功德而歸依者,須能憶念歸處功德,其中有叁:一、佛功德;二、法功德;叁、僧功德。】
所謂了知功德而皈依,就是要能憶念皈依處功德而皈依,其中分叁:佛功德、法功德、僧功德。
卯一、佛功德分五:一、身功德 二、語功德 叁、意功德 四、業功德 五、旁述
【今初分四。】
佛功德又分爲“身、語、意、業”四種。
辰一、身功德分二:一、詳說身功德 二、其因、體性與作用
巳一、詳說身功德
【身功德者,謂正思念諸佛相好,此亦應如《喻贊》所說而憶念之。】
佛的身功德,就是要思惟憶念諸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也應當按照《喻贊論》所說而憶念。
“喻贊”就是通過很多比喻贊歎佛陀的功德;“憶念”即以現總相的方式憶念。
對諸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講法有兩種,稍有差別。一種是《般若經》和《現觀莊嚴論》的講法,另一種是《寶女請問經》和《寶性論》的講法。我們應當參閱這些經論,在了知佛身相好之後,憶念佛的身功德。本論是按照《喻贊論》而宣說。
【如雲:“相莊嚴尊身,殊妙眼甘露,如無雲秋空,以星聚莊嚴。”】
如《喻贊論》所說:佛陀相好莊嚴的身體殊勝美妙,成爲眼睛的甘露,猶如無雲的秋空以群星莊嚴。
“無雲秋空”,即秋季萬裏無雲的虛空。夏天的虛空飄有塵土,冬日的虛空彌漫風沙,都不是清淨的虛空。“眼甘露”,就是眼睛極爲悅意安樂的受用。
經中說:有緣衆生見到佛莊嚴身相的安樂,勝過十二年的禅悅,所以佛身的色相就像眼睛的甘露一般。
【“能仁[60]具金色,法衣端嚴覆,等同金山頂,爲霞雲縛纏。”】
能仁金色的身體被褐色的法衣端嚴覆蓋著,猶如金山的山頂被彩霞纏繞一樣。
【“尊怙無嚴飾,面輪極光滿,離雲滿月輪,亦莫能及此。”】
世尊不必以飾品嚴飾,面輪卻極爲光潔圓滿,就連離雲的滿月也無法相比。
【“尊口妙蓮花,與蓮日開放,蜂見疑蓮華,當如懸索轉。”】
世尊的口唇猶如微妙的蓮花,當蓮花在陽光下盛放時,蜜蜂看到這兩者,無法辨別哪個是蓮花哪個是佛口,將如懸索一般來回旋轉,猶豫不決。
【“尊面具金色,潔白齒端嚴,如淨秋月光,照入金山隙。”】
世尊的面輪具足金色,四十顆潔白的牙齒非常端嚴,猶如秋日無垢的月光,正好照在金山的中間。
【“應供尊右手,爲輪相殊飾,由以手安慰,生死所怖人。”】
人天應供的世尊,右手掌以千輻輪相作殊勝的莊嚴,以右手表示:“不要怖畏,我救護你!”而安慰被生死痛苦所怖畏的衆生。
【“能仁遊行時,雙足如妙蓮,印畫此地上,蓮華何能嚴!”】
能仁行走時,雙腳掌中吉祥的蓮花圖案,印畫在大地上,蓮花怎麼能有這麼莊嚴?
佛身的功德不可思議,以下按照《大寶積經·密迹金剛力士會》宣說佛陀叁十二相之一——無見頂相。
一次,菩薩應持想測試佛陀的身量,他以神變力將自己的身體變成叁百叁十六萬裏,觀見佛身有五百四十叁萬兆垓二萬億裏。他又想:“我已得神足通,可以神通測試佛身入于何處?”在佛的加持下,應持菩薩當即以神足力,向上方經過一百億恒河沙數佛土,到達蓮華嚴世界,這個世界有佛,名蓮華上如來。應持菩薩站在上方遙視,仍不見釋迦佛的頂,不知道佛身的高度、長度有多少億載恒沙佛土。
當時,應持菩薩上前問蓮花上如來:“我到這裏,已經過了多少佛土?”佛說:“你已經越過百億恒河沙數佛土。”應持菩薩說:“我向上經過這麼多佛土,仍不見釋迦佛頂,不知道佛身高長達到幾百千億恒沙佛土?”蓮華上如來說:“以神足力,從此處輾轉向上,經過恒沙劫數,越過不可計數的佛土,還是不能見到世尊之頂,也不能到達佛身的邊際。你應當知道,佛身如此無限巍巍,不可譬喻。”
由此公案,可以了知佛的身功德不可思議。佛陀色身有報化二種,凡夫前顯現爲化身,但不要認爲佛只有和人一樣的丈六比丘相,佛的身量、相好,功德無限,不可思議。
《觀無量壽經》中這樣描述報身佛:“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彼佛圓光如百億叁千大千世界,于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衆多無數化菩薩以爲侍者。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複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賢愚經》中記載,波斯匿王有一個女兒,名叫金剛,相貌極其醜陋,皮膚粗糙得像駱駝皮,頭發又粗又硬像馬尾一樣。
波斯匿王不喜歡這個女兒,命人嚴加看管,不讓外人看見她。等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波斯匿王便命大臣找了一位貴族出身的窮人,對窮人說:“我有一個女兒,長相奇醜,現在要嫁人,還沒有對象,聽說你出身貴族,現在雖然貧窮,我想把女兒嫁給你,你應該會接受。”
窮人說:“謹承王命,即便大王賜給我一只狗,我也會歡喜接受,更何況是大王親生的女兒。”
波斯匿王將女兒賜給窮人後,爲兩人蓋了一幢有七道門的宮殿。還命令女婿:“要善加保管鑰匙,出門時,一定要把門鎖好,不要讓外人見到我醜陋的女兒。”
一天,金剛女被幽禁時,痛苦萬分,心想:“我曾經造下什麼罪業,被丈夫厭惡,恒時幽閉在暗室中,不見天日和衆人。”又想:“現在佛陀在世,饒益衆生,遭受苦難的人,都能得到救度。”于是她便至心遙禮世尊,虔誠祈禱:“世尊!願您悲愍我,到我面前,讓我暫聞教誨。”
因爲她恭敬純笃,佛知道她的志向,便從地中湧出,顯現绀發相。金剛女擡頭見到佛的绀發,愈發歡喜,深生恭敬,頭發自然變得細軟,如绀青色。佛又顯現面輪,金剛女見後,心中歡喜,臉面當即端正,惡相粗皮自然消失。佛又現身,齊腰以…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