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盂兰盆经讲记▪P3

  ..续本文上一页习,不除恶因,怎么能超越饿鬼的命运?

  所以,果报都是自己心造的,不关别人。目连尊者虽然自身解脱了烦恼,有大神通、有大孝心,却根本消除不了母亲的苦难。

  甲二(正宗分)分三:一、目连悲泣陈情二、如来广示法要 三、当机获益脱苦

  乙一、目连悲泣陈情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尊者看见母亲业力太重,食物还没进口就变成了火炭。虽然他神通广大能震动世界、回转日月,却竭尽神力也不能救拔母亲。所以他大叫悲哀,火速返回,向佛详细陈述以上的情况。

  乙二(如来广示法要)分二:一、简示 二、正示

  丙一(简示)分五:一、彰母罪深 二、明子力弱 三、斥邪无用 四、显正有能 五、许以救方

  丁一、彰母罪深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

  佛说:你母亲的罪根深不可拔。

  罪根指造罪的根源——烦恼。目连母亲心里的悭贪,长时间反复串习,是深;习性坚固,很难改变,叫结。在她堕为饿鬼时,一得到钵饭,就用左手遮住,右手赶紧抓食物吃,这就是悭贪的烦恼相。多生的习性,如油入面,很难去除,所以说“罪根深结”。

  丁二、明子力弱

  【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佛说:你母亲的罪业并非你一人的道力能除。

  目连尊者只得到心自在——心从烦恼的系缚中解脱,单凭他一人的神力,无法拔除母亲的罪根。母亲的业根,由于长久串习,根深蒂固。尊者能天眼彻视十方,神足入饿鬼道,却没办法消除母亲的业力。

  丁三、斥邪无用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

  佛说:虽然你孝顺母亲,震动天地,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救拔母难,其他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大天王的天神,更是无能为力。

  没有入正位,都叫做邪。天神、地神乃至四天王神都是具缚凡夫,即使集合他们所有的神通力,也不及目连一人的神力。福德力也是如此,经上说:集合万亿色究竟天的福德,与独觉阿罗汉相比,百千分不及一分。目连尊者的无漏福力尚无能为力,何况天神、地神的有漏福德。

  以上的铺垫是要反显大德僧众的无上威力。

  丁四、显正有能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佛说:现在你必须依仗十方众僧的威神之力,才能拔除你母的厄难。

  “十方众僧”指在十方世界中安住的如海僧众,这种圣众群体的力量,并非目连一人可比。“僧”是如理修学圣法的行者,超胜天神等非圣侣伴。十方如海圣众,个个具足戒定慧功德,集合起来,威神之力不可思议,能使深结的罪根由此解脱。

  僧是和合义,有“理和”和“事和”两种。“理和”指共同证得无为;“事和”指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也就是通常说的六和敬。这样的四人乃至无量人,都叫僧众。具足事和、理和,叫真实僧;只具事和,叫清净僧。真实僧宝能令胜义正法久住不灭;清净僧宝能使世俗正法久住不灭。因此律藏上说:下至有五人持律,和合共住世间,便名正法不灭。佛灭度后,佛法命脉全赖僧众延续,供养僧伽也就是普供三宝。所以僧伽极为尊贵,有大威神力。

  丁五、许以救方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佛说:现在我给你讲述依仗僧众神力救济苦厄的方法,令一切苦难脱离忧苦。

  以上知道了僧众的威神力不可思议,但如何充分地接到僧众的加持,下面就有必要宣说往上与僧众相合的方便,以自身向上的悲仰来引发僧众的慈心加被,由此感应道交,方获救度。

  丙二(正示)分二:一、教孝子献供之法 二、教众僧受供之仪

  丁一(教孝子献供之法)分五:一、定胜时 二、发胜意 三、设胜供 四、赞胜田 五、获胜益

  这一段,佛陀教导孝子献供的方法,以求修集极大量的福德。

  福德是一种缘起的法,由时间、发心、供养境、供养具等多方面的因素聚合而显现。方法就是在因缘的各方面力求广大,如果能在殊胜的时间、发殊胜的心、依靠殊胜的僧众福田、供养殊胜的供物,以殊胜的缘起就获得殊胜的福德。

  戊一、定胜时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

  自恣,又叫“随意”,就是可以由别人随意检举自己的罪过。僧自恣日,是指夏安居的圆满日。依佛制,每年从四月十六开始,在一夏九十天期间僧众聚集在一起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在最后一天(七月十五),僧行自恣法,就是僧众集于一堂互相指出各自所犯的过失,在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

  由于这一天,僧众和合,互相勉励,尊崇道业,改过迁善,容易成就出世圣果,佛见了非常欢喜,所以称为佛欢喜日。是非常殊胜的时间。

  戊二、发胜意

  【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

  在这殊胜的吉日,应当发起借僧众威力报答父母恩德的大心。也就是要怀着为救度苦难中的七世父母和现世父母的孝心来做供养。

  不只是为救度今生的父母,而且为了救度七世的父母,这就是“发胜意”,发了殊胜的心。

  但也要知道,七世只是随凡夫狭劣的心量简单讲的,如果能够深信僧众是殊胜福田,发菩提心,广修供养,那么发心就不只是为了救度七世父母,而是为了救度恒沙劫来的父母、六亲,使他们同出苦轮。我们要发这样的心。

  戊三、设胜供

  【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成办殊胜供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供养具尽世甘美;二、供养境广大,普供十方众僧。

  供养具包括滋养身体的食物、焚熏的妙香、涂手脚的油、休息的卧具等等。“具”是营办;“饭”指食品;“百味”指种种美味,饭、饼、酥酪、醍醐等等;“五果”指根、茎、叶、花、果,包括各种蔬菜、瓜果;“汲灌盆器”,“汲”是汲取,“灌”是倒,指洗浴的器具,必须清净;“锭烛”是灯烛;“尽世甘美”是把世间的好东西都拿来供养;“盆”指种种如法清净的碗钵,罗列供养,总的叫“盆”。总而言之,凡是僧人能使用的物品,都可以作供养。供养境是十方世界无量的大德僧众。

  有人疑惑:我条件差做不到“尽世甘美”。蕅益大师说:“富则罗天下之珍奇,贫乃竭一人之力量,惟诚惟恳,无惜无悭。”可见“尽世甘美”是指尽到自己的心,尽自己的能力做。但是,有条件能多供只少少供一点,或者能供好的却供差的,就是心有悭贪。

  又问:我只能供养现前几个僧人,如何供养十方众僧呢?

  答:这是佛教我们供养时要运心观想:这些供养物,我普供十方众僧。自己供养的心量拓展开了,就能给父母种大福德。

  戊四、赞胜田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在僧自恣日这一天,一切圣众,有些在山间摄心入于禅定;有些证得一到四果,超凡入圣;有些在树下经行调身;有些获得六种神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还有从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萨,权巧方便示现比丘身,隐在大众中。总之,十方圣凡僧共同一心,接受供养,具足清净戒律。圣众的戒定慧三无漏道,功德浩瀚,如同汪洋大海,难测边际。

  “当此之日”就是指在此七月十五上善聚会的佳节吉日。在此之前,僧众各自安居,在此之后,僧众游行无有定所,唯有这一天,僧众海会云集,所以尤其殊胜。山间树下,清幽寂静,显示环境的殊胜;禅定经行,内调身心,可见精进的功行;得四道果,分断乃至圆断烦恼,是自利的成就;成就后六通自在,教导弟子修习四谛、十二缘起,依声闻乘和缘觉乘获得出离,是利他的成就;一至十地菩萨,证得圣位,以愿力身、三摩地身游戏轮回度化众生,由于比丘是住持僧宝、关系佛法,所以每每现比丘身。像地藏菩萨以声闻相入大集会中,世尊赞叹其功德利益超过一切诸大菩萨,不可计数,赞叹之后演说了《地藏十轮经》,告诫末世众生对出家人不得轻贱、毁辱,因为只要剃发染衣,就是圣贤幢相,即使破戒乃至无戒必堕地狱之人,也仍为人天福田,何况具足戒律,更何况证果的圣僧。所以诸大菩萨为了护持正法,往往现比丘身,混于人群中,逆行顺行,纵横自在。这样示现是为了使增上慢人和无信心者知道圣凡境界难测,不能妄加评论,随意轻贱、毁辱,而造下滔天重罪。由此就能令僧宝种性不断,佛法得以久存。

  “大众”指上面山间树下、禅定经行、自利利他、或权或实的圣凡僧众共同会集在自恣大会中。

  “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一心”就是清净平等之心。怜愍施主,无著无贪,美食恶食,不生增减,叫做一心。(饮食好,也不生贪;饮食差,也不生厌。内心平平等等,没有一高一低的相,叫做一心,也就是清净之心。)“钵和罗饭”指七月十五施主供养佛和僧众的饭食。

  “具清净戒”是总的赞叹殊胜福田之相。僧无论圣、凡,乘无论大、小,都以戒为体。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依戒而住。禅定经行、四果六通,固然是以戒生定、因定发慧。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的大士,尤其必须执持禁戒、严护威仪。如果戒不清净,名为无惭之人。享受施主信心供养,等同饮烊铜水、食热铁丸。而戒根清净,纵未证果,也称为圣众,因为登坛时所得清净律仪,便是无漏戒身,直至成道也无有别体的缘故。

  像这般,圣众功德,云集一处,谁能测其边际,所以说“其…

《佛说盂兰盆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安忍波罗蜜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