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九)
庚二、作意正行分二:一、略说以三慧作意;二、广分以十法行之方式作意
辛一、略说以三慧作意分二:一、真实;二、其作用
壬一、真实
菩萨以三慧,恒思惟大乘,
如所施设法,名作意正行。
大乘菩萨以闻思修所成的三慧,对于大乘当中依靠布施等所施设的法,数数作意思维,叫做作意正行。
下面根据《述记》来解释颂词的含义。
这一颂当中,第一句是说明能观的心,也就是作意的体。然后第二和第三句是说明所观的境,也就是作意的所境。第四句是结归作意。
第一个能观的心就是以闻思修所成的三种清净智慧。“恒”是数数之义,以闻思修三慧作意思维大乘所观之境,简别于小乘的缘故,所以,弥勒菩萨在颂词上只说大乘。所观境,总的来说就是“大乘”,别说就是“如所施设法”——如布施等修行所施设的十二部经的教法。“如”是相称的意思,以教相称于行而施设的缘故,叫做如。我们要理解“教”和“行”的关系,行是所依,教是能依,依于布施等行而安立教法,这就是依行立教。所以“如教施设法”,就是大乘十二部经当中依于大乘修行施设或安立的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以及十波罗蜜多、十地、五道、总持、三摩地等教法。为什么要数数思维大乘的教法呢?以教所诠法殊胜,依教观行而修行,所以能获得大果。以教为先,而后才依教修行,由修行而得果,所以说思维大乘。
壬二、其作用
此增长善界,入义及事成。
此三慧作意的作用,分别就是能增长善根界、能悟入法义以及能成满所求事业,意思呢,从三个角度讲到作用:第一以闻所成慧作意,能增长善根界;第二以思所成慧作意,能趋入法义;第三以修所成慧作意,能成满所求事业。
1、以闻所成慧作意能增长善根界,就是以闻所成慧能让种性的功德增长。太虚大师说:“大乘佛法中常有此义,若能听闻大乘佛法一句,纵未明了,亦成种子,此种子就是法界清净等流熏习,以此能增长善种,故大乘法有一种无上威德力。如诵经、持咒等,亦能增长善根,何况听闻了,又能了解,自然更能增长善根了。故闻佛法能信解者,就能增长善根。”
2、以思所成慧作意能趋入法义,就是以思所成慧对于法义观察能如理地悟入法义。太虚大师也说:““入义”,就是可以离开闻的文句,而去山林中思维其义,思至于所闻法透彻了解,溶化贯彻,而悟入其精深之义意。尔时得依义不依文,但依所了解之义,可变化成种种言词文字去宣扬诠释,此即思所成慧之功能。”
3、以修所成慧作意能成满所求事业,就是以修所成慧能圆满成办大乘道所求的一切义,也就是能趣入大乘道,渐次成就究竟无上之果。
辛二、广分以十法行之方式作意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壬一、略说
此助伴应知,即十种法行。
应知此作意正行,由十法行所摄受。也就是对于大乘法的作意,广分出来,就有十种法行。
壬二、广说分二:十法行之体相与利益;二、别说行持大乘法之利益
癸一、十法行之体相与利益
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
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
行十法行者,获福聚无量。
十法行的体相是:①书写;②供养;③施他;④听闻;⑤披读;⑥受持;⑦正开演;⑧讽诵;⑨思惟;⑩修习。十法行的利益是:“获福聚无量。”
下面分两段讲解:1、十法行的体相;2、十法行的利益。
1、十法行的体相。
①书写:就是书写大小乘所摄的一切圣教典。《显扬圣教论》说:“于菩萨藏法若多若少尊重恭敬书持法行。”对于菩萨藏法,或者多或者少,以尊重恭敬的心书写经典。比如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把所有的布施都用来书写《阿弥陀经》,十余万卷,画西方圣境三百多壁。今天印刷业很发达,印刷经典和书写的功德是同等的。
②供养:就是供养圣法和宣说圣法者,《显扬圣教论》说:“若劣若胜诸供养具供养法行。”以各种供养具供养圣法和法师,就是供养法行。在《广论》当中,我们作过详细的解释。
③施他:就是为了说法和法而布施。《显扬圣教论》说:“若自书已,由矜悯心,施他法行。”就是自己书写经典之后,为了让别人也能得法,由悲悯心,施给别人。今天,能够常常印经赠送他人,也是属于施他法行。
④听闻:就是用耳根谛听法句。《显扬圣教论》说:“若他发意恭敬尊重,以微妙声宣扬阐读,由宗仰故谛听法行。”就是他人心意很恭敬、尊重,正在以微妙的音声宣讲、读诵的时候,自己由于宗仰而认真谛听。
⑤披读:就是披读教典。《显扬圣教论》说:“发净信解恭敬重心披读法行。”就是内在发起清净的信解,以很恭敬、很殷重的心,一页一页披读。
⑥受持:就是在心里受持能诠句。《显扬圣教论》把受持解释为温习。
⑦开演:就是为他人开演能诠句的意义。《显扬圣教论》说:“悲悯他故传授与彼,随其广略开演法行。”就是悲悯众生不懂正法,以一颗慈悲心把佛法传授给众生,按照所化的情况,或者广演,或者是略说,而开演佛法。
⑧讽诵:就是已经背过的文句在心里讽诵。《显扬圣教论》说:“为欲修习法随法行,从师受已讽诵法行。”太虚大师说:以讽诵,让文义常常记忆在心,这样能得到非常的法乐,能够对于文义深入浅出,所以利益极大。
⑨思惟:就是在心里思惟法义。《显扬圣教论》说:“独处闲静极善研寻称理观察思维法行。”就是一个人到安静的地方,把自己闻过的法义在心里细细的思维,称合于四种道理来作观察,把法义研究透彻。
⑩修习:就是以如理一心修习。《显扬圣教论》说:“如所思维修行奢摩他、毗钵舍那,为欲趣入乃至为令诸所求义成就法行。”就是按照思维所得的法义,在身心上实修止观,让自己真正趣入大乘道,乃至让所求的大义在相续中真实成就。
十法行当中前八种从书写到讽诵,都属于闻,以这八种法行能够助成闻所成慧。第九、第十两种法行属于思和修,分别能够助成思所成慧和修所成慧。所以十法行是以三慧为自体,或者说十法行是三慧作意正行的广说。颂词的内容有不同的讲法,但实际意义上就成了一种,比如窥基大师和全知麦彭仁波切注释的讲法,字面上有所不同,但是实际意义上确实成了一种。因为刚上面所讲那样,十法行当中前八种书写到讽诵都属于闻,以这八种法行,能够助成闻所成慧,第九和第十两种法行就是属于思和修,而且分别能够助成思所成慧和修所成慧。所以,十法行就是以三慧为自体的,或者十法行就是三慧作意正行的广说,这样的话,上下科判的内容完全真实可以了达。《金光明最胜王经疏》说:“(十法行)初八闻慧,思维思慧,修习修慧。十法行各有四种,一、自作十法行;二、教他;三、庆慰;四、随喜。”十法行的每一种又各有四种,比如以听闻法为例,自己恭敬谛听,教他人恭敬谛听,以自己如是闻法而内心庆慰,见他人如是闻法而修随喜。像这样分别,就有四十种法行。
2、十法行的利益。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行持十法行中的任何一种,都能获得无量福聚,以圣法是出生一切利乐的源泉,并是超出三有世间的正道故,与彼相关的一切作业都具极大意义,因此乃至书写听闻一偈,功德亦胜一切世间善根。其广赞者,如佛于诸经中所说。”是这样他老人家的金刚句把十法行的利益作了殊胜的归纳。
下面列举佛菩萨在大乘经论当中所讲的十法行的利益。
①《法华经》说:“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旙,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法华经就是开示了义究竟一乘成佛之道的无上经典,功德极大。经典当中宣说了五种法行的巨大功德,就是受持、读诵、开演、书写、供养《法华经》的功德,甚至只是对其中的一句经文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人为一切世间所应当瞻奉,应当像对如来供养那样供养。
②《金刚经》说:“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这段经文当中宣说了对于《金刚经》作受持、读诵、开演三种法行,福德超胜世间广大的布施。经中说到:“如果有人以充满无量阿僧祗世界的金银等七宝,用来作广大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对于此《金刚经》,下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演说,这个福德已经超过了前者。”这样,就显示出大乘十法行的殊胜功德。因为《金刚经》就是宣说了离一切相的大般若,能够出生一切利乐,所以对于这样殊胜的大乘经,作读诵、受持、演说等十法行,甚至只是读诵一偈、听闻一偈、思维一偈,功德也超过以无量七宝布施的世间善根。
③《金刚经》说:“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④《大涅槃经》说:“佛言:“善男子,除一阐提,其余众生闻是经已,悉皆能作菩提因缘,法声光明入毛孔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清世祖雍正皇帝极赞《大涅槃经》说:“是为四十九年转大*轮,最后垂示究竟指归。惟谈不思议真性解脱法门,直指无上上决定第一义谛,乃诸经中之转轮圣王,法宝中之金刚摩尼。…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