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九)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九)

  庚二、作意正行分二:一、略說以叁慧作意;二、廣分以十法行之方式作意

  辛一、略說以叁慧作意分二:一、真實;二、其作用

  壬一、真實

  

菩薩以叁慧,恒思惟大乘,

  

如所施設法,名作意正行。

  大乘菩薩以聞思修所成的叁慧,對于大乘當中依靠布施等所施設的法,數數作意思維,叫做作意正行。

  下面根據《述記》來解釋頌詞的含義。

  這一頌當中,第一句是說明能觀的心,也就是作意的體。然後第二和第叁句是說明所觀的境,也就是作意的所境。第四句是結歸作意。

  第一個能觀的心就是以聞思修所成的叁種清淨智慧。“恒”是數數之義,以聞思修叁慧作意思維大乘所觀之境,簡別于小乘的緣故,所以,彌勒菩薩在頌詞上只說大乘。所觀境,總的來說就是“大乘”,別說就是“如所施設法”——如布施等修行所施設的十二部經的教法。“如”是相稱的意思,以教相稱于行而施設的緣故,叫做如。我們要理解“教”和“行”的關系,行是所依,教是能依,依于布施等行而安立教法,這就是依行立教。所以“如教施設法”,就是大乘十二部經當中依于大乘修行施設或安立的空、無相、無願叁解脫門,以及十波羅蜜多、十地、五道、總持、叁摩地等教法。爲什麼要數數思維大乘的教法呢?以教所诠法殊勝,依教觀行而修行,所以能獲得大果。以教爲先,而後才依教修行,由修行而得果,所以說思維大乘。

  壬二、其作用

  

此增長善界,入義及事成。

  此叁慧作意的作用,分別就是能增長善根界、能悟入法義以及能成滿所求事業,意思呢,從叁個角度講到作用:第一以聞所成慧作意,能增長善根界;第二以思所成慧作意,能趨入法義;第叁以修所成慧作意,能成滿所求事業。

  1、以聞所成慧作意能增長善根界,就是以聞所成慧能讓種性的功德增長。太虛大師說:“大乘佛法中常有此義,若能聽聞大乘佛法一句,縱未明了,亦成種子,此種子就是法界清淨等流熏習,以此能增長善種,故大乘法有一種無上威德力。如誦經、持咒等,亦能增長善根,何況聽聞了,又能了解,自然更能增長善根了。故聞佛法能信解者,就能增長善根。”

  2、以思所成慧作意能趨入法義,就是以思所成慧對于法義觀察能如理地悟入法義。太虛大師也說:““入義”,就是可以離開聞的文句,而去山林中思維其義,思至于所聞法透徹了解,溶化貫徹,而悟入其精深之義意。爾時得依義不依文,但依所了解之義,可變化成種種言詞文字去宣揚诠釋,此即思所成慧之功能。”

  3、以修所成慧作意能成滿所求事業,就是以修所成慧能圓滿成辦大乘道所求的一切義,也就是能趣入大乘道,漸次成就究竟無上之果。

  辛二、廣分以十法行之方式作意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壬一、略說

  

此助伴應知,即十種法行。

  應知此作意正行,由十法行所攝受。也就是對于大乘法的作意,廣分出來,就有十種法行。

  壬二、廣說分二:十法行之體相與利益;二、別說行持大乘法之利益

  癸一、十法行之體相與利益

  

謂書寫供養,施他聽披讀,

  

受持正開演,諷誦及思修,

  

行十法行者,獲福聚無量。

  十法行的體相是:①書寫;②供養;③施他;④聽聞;⑤披讀;⑥受持;⑦正開演;⑧諷誦;⑨思惟;⑩修習。十法行的利益是:“獲福聚無量。”

  下面分兩段講解:1、十法行的體相;2、十法行的利益。

  1、十法行的體相。

  ①書寫:就是書寫大小乘所攝的一切聖教典。《顯揚聖教論》說:“于菩薩藏法若多若少尊重恭敬書持法行。”對于菩薩藏法,或者多或者少,以尊重恭敬的心書寫經典。比如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把所有的布施都用來書寫《阿彌陀經》,十余萬卷,畫西方聖境叁百多壁。今天印刷業很發達,印刷經典和書寫的功德是同等的。

  ②供養:就是供養聖法和宣說聖法者,《顯揚聖教論》說:“若劣若勝諸供養具供養法行。”以各種供養具供養聖法和法師,就是供養法行。在《廣論》當中,我們作過詳細的解釋。

  ③施他:就是爲了說法和法而布施。《顯揚聖教論》說:“若自書已,由矜憫心,施他法行。”就是自己書寫經典之後,爲了讓別人也能得法,由悲憫心,施給別人。今天,能夠常常印經贈送他人,也是屬于施他法行。

  ④聽聞:就是用耳根谛聽法句。《顯揚聖教論》說:“若他發意恭敬尊重,以微妙聲宣揚闡讀,由宗仰故谛聽法行。”就是他人心意很恭敬、尊重,正在以微妙的音聲宣講、讀誦的時候,自己由于宗仰而認真谛聽。

  ⑤披讀:就是披讀教典。《顯揚聖教論》說:“發淨信解恭敬重心披讀法行。”就是內在發起清淨的信解,以很恭敬、很殷重的心,一頁一頁披讀。

  ⑥受持:就是在心裏受持能诠句。《顯揚聖教論》把受持解釋爲溫習。

  ⑦開演:就是爲他人開演能诠句的意義。《顯揚聖教論》說:“悲憫他故傳授與彼,隨其廣略開演法行。”就是悲憫衆生不懂正法,以一顆慈悲心把佛法傳授給衆生,按照所化的情況,或者廣演,或者是略說,而開演佛法。

  ⑧諷誦:就是已經背過的文句在心裏諷誦。《顯揚聖教論》說:“爲欲修習法隨法行,從師受已諷誦法行。”太虛大師說:以諷誦,讓文義常常記憶在心,這樣能得到非常的法樂,能夠對于文義深入淺出,所以利益極大。

  ⑨思惟:就是在心裏思惟法義。《顯揚聖教論》說:“獨處閑靜極善研尋稱理觀察思維法行。”就是一個人到安靜的地方,把自己聞過的法義在心裏細細的思維,稱合于四種道理來作觀察,把法義研究透徹。

  ⑩修習:就是以如理一心修習。《顯揚聖教論》說:“如所思維修行奢摩他、毗缽舍那,爲欲趣入乃至爲令諸所求義成就法行。”就是按照思維所得的法義,在身心上實修止觀,讓自己真正趣入大乘道,乃至讓所求的大義在相續中真實成就。

  十法行當中前八種從書寫到諷誦,都屬于聞,以這八種法行能夠助成聞所成慧。第九、第十兩種法行屬于思和修,分別能夠助成思所成慧和修所成慧。所以十法行是以叁慧爲自體,或者說十法行是叁慧作意正行的廣說。頌詞的內容有不同的講法,但實際意義上就成了一種,比如窺基大師和全知麥彭仁波切注釋的講法,字面上有所不同,但是實際意義上確實成了一種。因爲剛上面所講那樣,十法行當中前八種書寫到諷誦都屬于聞,以這八種法行,能夠助成聞所成慧,第九和第十兩種法行就是屬于思和修,而且分別能夠助成思所成慧和修所成慧。所以,十法行就是以叁慧爲自體的,或者十法行就是叁慧作意正行的廣說,這樣的話,上下科判的內容完全真實可以了達。《金光明最勝王經疏》說:“(十法行)初八聞慧,思維思慧,修習修慧。十法行各有四種,一、自作十法行;二、教他;叁、慶慰;四、隨喜。”十法行的每一種又各有四種,比如以聽聞法爲例,自己恭敬谛聽,教他人恭敬谛聽,以自己如是聞法而內心慶慰,見他人如是聞法而修隨喜。像這樣分別,就有四十種法行。

  2、十法行的利益。

  全知麥彭仁波切說:“行持十法行中的任何一種,都能獲得無量福聚,以聖法是出生一切利樂的源泉,並是超出叁有世間的正道故,與彼相關的一切作業都具極大意義,因此乃至書寫聽聞一偈,功德亦勝一切世間善根。其廣贊者,如佛于諸經中所說。”是這樣他老人家的金剛句把十法行的利益作了殊勝的歸納。

  下面列舉佛菩薩在大乘經論當中所講的十法行的利益。

  ①《法華經》說:“于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旙,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法華經就是開示了義究竟一乘成佛之道的無上經典,功德極大。經典當中宣說了五種法行的巨大功德,就是受持、讀誦、開演、書寫、供養《法華經》的功德,甚至只是對其中的一句經文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人爲一切世間所應當瞻奉,應當像對如來供養那樣供養。

  ②《金剛經》說:“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這段經文當中宣說了對于《金剛經》作受持、讀誦、開演叁種法行,福德超勝世間廣大的布施。經中說到:“如果有人以充滿無量阿僧祗世界的金銀等七寶,用來作廣大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對于此《金剛經》,下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演說,這個福德已經超過了前者。”這樣,就顯示出大乘十法行的殊勝功德。因爲《金剛經》就是宣說了離一切相的大般若,能夠出生一切利樂,所以對于這樣殊勝的大乘經,作讀誦、受持、演說等十法行,甚至只是讀誦一偈、聽聞一偈、思維一偈,功德也超過以無量七寶布施的世間善根。

  ③《金剛經》說:“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即爲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④《大涅槃經》說:“佛言:“善男子,除一闡提,其余衆生聞是經已,悉皆能作菩提因緣,法聲光明入毛孔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若有人能供養恭敬無量諸佛,方乃得聞大涅槃經,薄福之人,則不得聞。””清世祖雍正皇帝極贊《大涅槃經》說:“是爲四十九年轉大*輪,最後垂示究竟指歸。惟談不思議真性解脫法門,直指無上上決定第一義谛,乃諸經中之轉輪聖王,法寶中之金剛摩尼。…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