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8)▪P21

  ..续本文上一页当心想释迦牟尼如来,及其十方一切如来,修习礼供诸仪轨等,舍其请白及阿阇黎语,皈依等次第悉如上说。”如此而受。】

  若没有具相阿阇黎时,应如何受戒呢?在尊者所造的《发心仪轨》中说:“未得如是阿阇黎而自发菩提心的仪轨,即自己应以心观想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诸佛,于诸佛前修习礼敬、供养诸仪轨等,舍去祈请陈白及仪轨中“阿阇黎耶存念”等词语,皈依等次第完全和上面一样。”应这样受愿心戒。

  在何种情况下,才可以不依上师而在佛像前自誓受戒呢?即在受戒途中等时,将有生命危险或戒律方面的违缘,或找不到具相传戒上师时。

  《集经论释》中说:“若有身命梵行障难,近亦如无。若无彼难,纵远处有,亦当往求。(如果有身命或者梵行方面的障难,即使附近有传戒上师,也不能去受戒。若没有这些障难,纵然上师在远方,也应去求戒。)”三律仪中,别解脱戒和密乘戒,最初若无上师则无法受戒;菩萨律仪,最初受戒时,若没有遇到具相上师,则可在佛像前以受戒法清净正受,如此也能产生圆满德相之戒。

  

卯三、完结仪轨

  【完结仪轨者,阿阇黎耶应为弟子宣说愿心诸应学处。

  完结仪轨,即阿阇黎应为弟子宣说诸愿心学处。此后,弟子向上师供养供物、曼陀罗,师徒一起念诵回向偈、吉祥偈等。

  丑二、已得守护不坏分三:一、修学现法不退发心之因 二、修学余生不离发心之因 三、摄义

  【第二,得已守护不令失坏者,谓当知学处故应宣说,此中分二:一、修学现法不退发心之因;二、修学余生不离发心之因。

  

寅一、修学现法不退发心之因分四:一、为于发心增欢喜故应当修学忆念胜利 二、正令增长所发心故应当修学六次发心 三、为利有情而发其心应学其心不舍有情 四、修学积集福智资粮

  【初中分四:一、为于发心增欢喜故应当修学忆念胜利;二、正令增长所发心故应当修学六次发心;三、为利有情而发其心应学其心不舍有情;四、修学积集福智资粮。

  为令今生发心不退,应在这四方面修持:一、修学忆念发心的利益,目的是为了对发心增长欢喜;二、每日六次修习发心,目的是令所发的菩提心得以增长;三、修学内心不舍弃有情,目的是为利益有情而发心;四、修集福智二资粮。

  【今初

  

卯一、为于发心增欢喜故应当修学忆念胜利分三:一、教典中所说胜利 二、以圣言赞叹之理 三、教诫诸佛菩萨观见之故,应于发心增长勇悍欢喜
辰一、教典中所说胜利分三:一、《华严经》所说 二、《菩萨地》所说 三、《勇授问经》所说

  巳一、《华严经》所说

  【若阅经藏或从师闻,思菩提心所有胜利,《华严经》中广宣说故,应当多阅。

  修学的方法,是自己阅读经藏或从上师听闻,之后,应思惟菩提心的殊胜利益。尤其《华严经》中有广泛的宣说,故应多阅《华严经》中有关的章句。

  以下引《华严经》宣说二种最重要的发心利益。

  一、菩提心犹如种子,是成佛的不共因

  【如前所引,说如一切佛法种子。

  如前面讲述“发心是入大乘门”时,引《华严经》说:“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

  成就佛果的一切因缘中,菩提心是如种子般的不共因。由菩提心摄持的任何善根,都成为佛果之因,若无则决定不能成佛。

  《八十华严》中说:“能生一切诸佛法故。”即菩提心能生一切诸佛功德法的缘故,犹如种子。

  二、菩提心总摄一切菩萨道的扼要

  【又说总摄菩萨一切行愿故,犹如总示。谓若广说,支分无边,于总示中能摄一切,故谓总示。

  <, p>《华严经》又说:总摄菩萨一切行愿的缘故,犹如总示。即若广说菩萨的行愿,则有无量支分,而在总示中能统摄这一切,故称“总示”。

  比如,普贤菩萨的无量行愿海,或者四弘誓愿[42],都能以菩提心无余含摄。

  【又如嗢柁南,摄集一切菩萨道法所有扼要,说为嗢柁南。

  经中又说“菩提心如嗢柁南”,即菩提心摄集了一切菩萨道法的扼要,故说是大纲要。

  《华严经》说:“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巳二、《菩萨地》所说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午一、略说

  【《菩萨地》中所说胜利,是愿心胜利。彼最初发坚固心有二胜利:一谓成就尊重福田,二能摄受无恼害福。[43]

  《菩萨地》中所说的胜利,是指愿心的利益。菩萨最初发起坚固愿菩提心时,有两种利益:

  一、成就尊重福田:唐译为:“初发菩提心已,即是众生尊重福田,一切众生皆应供养,亦作一切众生父母。”

  二、能摄受无恼害福。

  午二、广说分二:一、成就尊重福田 二、能摄受无恼害福

  未一、成就尊重福田分四:一、成为世间殊胜福田 二、映蔽声闻缘觉 三、作小福成大果 四、成为世间依止

  【第一者。

  以下从四方面宣说愿心成就尊重福田的道理。

  申一、成为世间殊胜福田

  【如云:“天人世间皆应敬礼”,谓发心无间[44],即成一切有情所供养处。

  比如,《入行论》中说:“世间人天应礼敬”,即发心无间便成为一切有情所供养的对境。

  申二、映蔽声闻缘觉

  【又如说云:“发心无间,由种性门[45],亦能映蔽诸阿罗汉。”谓成尊上。

  又比如说:“发起菩提心的无间,以种性也能映蔽阿罗汉。”这是说,发心菩萨成为超胜人天、二乘的尊上。

  比如,有一种叫平伽鸟的雏鸟,还在蛋壳内就能发出美妙音声,因而胜过其它鸟类。同样,初发心菩萨虽然仍被业惑束缚,但以其高贵的菩萨种性便已超胜一切二乘阿罗汉。

  《华严经》说:“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即为耆宿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善男子!譬如王子,年虽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初发心修菩萨行,二乘耆旧皆应敬礼。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与一切诸臣佐等,以生处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以种性第一故。”

  申三、作小福成大果

  【又说:“虽作小福亦能出生无边大果,故为福田。”

  又说:即使只对发心菩萨稍作些许小福德,也能出生无边大果报,因此是福田。

  比如《能入定不定契印经》中说,假如十方有情的眼睛都被恶人挖去,有人以慈悯心使他们全部复明,相比之下,若有人对能胜解大乘的菩萨,以净信心瞻视及由净信心欢喜瞻视,则此福德超过前者无量倍。因此,菩萨是大福田,对其稍作利益就会出生广大福德。

  申四、成为世间依止

  【“一切世间悉应依止,犹如大地”,谓如一切众生父母。

  “一切世间都应当依止,犹如大地”,是说发心菩萨犹如一切众生的父母。

  菩萨初发坚固愿菩提心时,犹如父母慈爱独子般,以大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从发起愿心开始,菩萨将会一直饶益有情的色身和法身,暂时将其安置于善趣,究竟安置于佛果。因此,愿心坚固的菩萨犹如一切众生的父母。

  未二、能摄受无恼害福分八:一、守护无害 二、易成咒等 三、现住安乐 四、不感病苦 五、无不堪任 六、烦恼轻微 七、伏遣随惑 八、难生恶趣、生亦速脱

  【第二者。

  以下所说的八种无恼害福,几乎都是引用《菩萨地》原文。

  申一、守护无害

  【如说得倍轮王护[46]所守护,若寝若狂或放逸时,诸恶药叉[47]、宅神[48]、非人不能娆害。

  因为有二千名护法神的守护,发心菩萨不论睡眠、迷闷或放逸时,恶性药叉、宅神、非人等都不能扰乱、伤害。

  申二、易成咒等

  【若余众生为欲息灭疾疫、灾横所用无验咒句明句,若至此手尚令有验,何况验者。

  其余众生为了息灭疾病、灾难所用的不灵验的咒语,到了菩萨手中,菩萨尚且能使它灵验,何况本来就灵验的咒语。

  【由此显示息灾等业,发心坚固则易成办。诸共成就,若有此心亦得速成。

  由此显示:凡是息、增、怀、诛等事业,如果发心坚固,则容易成办。各种共同成就,若有菩提心,也能速疾修成。

  申三、现住安乐

  【随所居处,于中所有恐怖、斗诤、饥馑过失,非人损恼[49],未起不起,设起寻灭。

  发心菩萨不论居住在城市、乡村或者山林,凡是他所居住的地方,所有恐怖、斗诤、饥荒等过失,非人所作的疾病、灾难等,未生的不会生起,若已生起也会很快息灭。

  所以,发菩提心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宁。凡是发心者所在之地都将平安吉祥。

  申四、不感病苦…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