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广论讲记6)▪P31

  ..续本文上一页,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又说:“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愿我们如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一样,恒时成为维持无量有情生存的大根本。

  巳二、死心分三:一、善心死 二、不善心死 三、无记心想

  【第二死心分三:

  以下死心可以按阶段分为粗想和细想两种,粗想是死亡时粗分的心识,细想是死亡最后阶段的细分心识。

  在粗想之中,又分善心死、不善心死、无记心想三种。

  午一、善心死分五:一、以善心死 二、以善恶二事不平等串习之死心 三、以二事平等串习之死心 四、彼时善终之相 五、造妙业者死苦轻微

  未一、以善心死

  【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信等善法现行于心。

  所谓善心死,就是临终时,自己忆念先前所修习的善法,或者通过他人的帮助使自己忆念,以这种因缘,在粗想现行阶段,信心等[94]善法在心中现行。

  未二、以善恶二事不平等串习之死心

  【又行善不善补特伽罗将命终时,或自忆念,或他令忆,昔于何法多所串习,彼便力强,由此令心于彼流注,余皆忘失。

  而且,行善或不善之人在命终时,或者自己忆念先前所串习的善或不善,或者以他人的因缘令自己忆念。生前对何法串习得多,此时对此法的念力就强大,会令心缘此法流注,而忘失其它一切认知。

  比如,生前对善法串习多,临终时善念强,心缘善法流注,恶念都会忘失;反之,生前若对不善法串习得多,临终的恶念力强,心缘着恶法转,善念也会忘失。

  唐译:“彼于尔时,于多曾习力最强者,其心偏记,余悉皆忘。”(临终时,心只忆念生前串习多力量最强的法,其它悉皆忘失。)

  未三、以二事平等串习之死心

  【若于二事平等串习,先忆何法便不退舍,不起余心。

  如果对善法、恶法的串习不相上下,则随最初自己或以他缘忆念起的法,心缘这个法不退舍,不再生起其它心念。

  未四、彼时善终之相

  【又作善者,如从暗处趣向光明,临命终时,犹如梦中见有种种可意之色,非不可爱,安祥而逝。

  平生行善之人如同从黑暗处走向光明一样,临终时犹如在梦中,会看见种种悦意的景象,而不会出现不可爱的乱相,如是安详地去世。

  《华严经》说:“临命终时,会见到中阴相。平日造恶之人会看见自己在三恶道中受苦,有时看见阎罗王和鬼卒拿着刀杖要抓他,有时会听到三恶道受苦的声音。而平时行善即将升天的人,临终时会看见天上庄严的宫殿、仙女游戏、快乐的样子。”

  《净土三昧经》说:“若人平时行善,临终行将升天时,会见到天人拿着天衣和乐器来迎接。”

  未五、造妙业者死苦轻微

  【临死其身无重苦受,造妙业者,解肢节苦亦极轻微。

  造善业的人临终时身体没有很重的苦受,解肢节苦也极其轻微。

  “解肢节苦”:又译为“断末摩苦”,“末摩”是梵语,意为肢节或死穴。在有情体内有很多特异的支节,这些特殊部位如果被触到,就会引发剧烈的痛苦,导致发狂或死亡。人临死时,水大、风大、火大中只要有一大增盛,触及到末摩,就会断绝命根,这称为断末摩。所谓“断”,不是指切断末摩,而是触及末摩使命根断绝。《俱舍论自释》中说:“于身中有异支节,触便致死,是谓末摩。若水火风随一增盛,如利刀刃,触彼末摩,因此便生增上苦受,从斯不久遂致命终。”《俱舍光记》说:“末摩是身中死穴,其量极小,触便致死。”

  午二、不善心死分六:一、以不善心死 二、一般造不善业死的恶相 三、造上品不善业者的恶相 四、造中品不善业者的恶相 五、对解肢节苦遣除疑惑 六、于三种死心需要以爱结合之理

  未一、以不善心死

  【不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追念贪等,现行不善,临死其身受重苦受。

  以不善心死,就是自己回忆,或者因为他人而使自己回忆生前串习的恶法,在粗想现行期间,追思忆念贪欲嗔恚等,心中显现不善法,临终时,他的身体将会感受极重的苦受。

  比如佛世时,有位居士生前常常供养三宝,当他临终的时候,妻子在身边哀哭,使他心生贪恋,结果在妻子的鼻孔中化作一只小虫。这是由妻子的因缘使亡者心中现行贪恋而导致堕落。

  未二、一般造不善业死的恶相

  【造不善业当死之时,现受先造不善业果所有前相,谓如梦中多怪色相于彼显现,如从光明趣向暗处。

  生前造不善业的人临终时,必定会感受先前所造不善业感得的不可爱果的所有前相,就像梦中显现很多怪异的景象,会在他心前显现。此情形犹如从光明走向黑暗处。

  这一段中的“诸不善业”,包括杀生乃至邪见之间的不善业道。“不善业果前相”是指临终前虽然还没有产生不可爱果,但首先要领受它的前相。由于此相有无量种不可爱色的相似显现,因此称为变怪色相。

  “从明趣暗”,在唐译中完整地表达为:“依此相故,薄伽梵说:若有先作恶不善业及增长已,彼于尔时,如日后分,或山山峰影等,悬覆遍覆极覆,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从明趣暗。”(依于现受不可爱果前相之故,世尊说:如果有人先前造下不善业,并且作已积聚,在这种不善业成熟即将趣向恶趣时,它的前相就像从光明趣向黑暗。比如,在傍晚时分,日光被山峰的影子遮盖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会出现初中后三个阶段的障覆之相。起初,日光只是被遮住少部分,这叫悬覆,这一阶段的暗相轻微;到了中位,日光已被完全遮盖,暗相转而深重;到后位,暗相极重,因此称为极覆。造恶者从光明趣向黑暗的前相也是如此。)

  下面解说造恶业者成熟不可爱果的前相差别。

  未三、造上品不善业者的恶相

  【诸造上品不善业者,由见彼等不可爱相,身毛恐竖,手足纷乱,遂失便秽,扪摸虚空,翻睛咀沫,此等相现。

  造作最深重不善业的人,由于看见各种恐怖的不可爱景象,吓得身体汗毛竖立,手脚乱动,大小便失禁,并且手抓虚空,双眼翻白,口吐白沫等,临终时会显现这类见变怪相所引起的恶相。

  未四、造中品不善业者的恶相

  【若造中品不善,彼诸相中有现不现,设有不俱。

  如果是造作中等不善业,以上的恶相之中,有些会显现,有些不会显现,不会全部显现。

  台湾《觉世旬刊》上记载这样一则现代事例:

  在某乡汤岛附近的一条街上,有一个鸡贩子,在日本桥旁边做生意,最初是和别人合伙,不久他有了自己的资产。五十岁以后,他得了疑难病症,从此对钱也渐渐不重视了。五十七岁时,他的病情恶化,临死之前他把大儿子夫妻俩叫到枕边说:“苦呀!快把我身边这些鸡赶走。”说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痛苦。他的孩子想问他原因,他说:“你们没看见吗?我以前所杀的鸡统统都来了,这些鸡拿鸡爪踩我的身体,还用嘴来啄我,太苦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鸡赶走?太可怕!赚了钱有什么用,不要再做这种生意了!”说完就断气了。以后他儿子夫妻俩也不做贩鸡的买卖了。

  在这则事例中,鸡贩子心前显现群鸡用嘴啄他等变怪色相,这是堕落恶趣的前相。鸡贩子看见这些色相后,心神万分恐惧,这是以见变怪色相所引生的恶相。

  未五、对解肢节苦遣除疑惑

  【作恶业者,解肢节苦,最极尤重。又解肢节,除天、那落迦,所余生处,一切皆有。

  生前造恶的人解肢节苦最为惨重。而且这种解肢节苦除了天趣和地狱这两类有情之外,其它人、鬼、旁生等生处都需要感受。

  天人和地狱众生都是化生,化生有情不是逐渐命终,因此排除在外。其余生处的解肢节苦又分重轻两种,重是指作恶业者,轻是指作善业者,北拘卢洲的众生感受的都是轻苦。

  总而言之,恶业越重,解肢节苦也越重;善业越重,解肢节苦则越轻,特别是具足清净戒的比丘,临终时非常安详。

  未六、于三种死心需要以爱结合之理

  【又一切人临命终时,乃至未到昏昧想位,长夜所习我爱现行,复由我爱增上力故,谓我当无,便爱自身,此即能成中有之因。

  所有凡夫临终时,在到昏昧想位之前,长期以来串习的我爱会现行,而且由于我爱的力量,心中会产生“我将没有了”的恐惧感,这时会不自在地爱执自身,这是产生中有的原因。

  【此中预流及一来者,虽其我爱亦复现行,然慧观察制而不著,譬如强力制伏羸劣。诸不还者,我爱不行。

  此中虽然预流果和一来果也会现行我爱,但他们以证无我慧观察,能制伏我爱而不耽著,就像大力士制伏弱小者一样。不还果的圣者,我爱已不会现行。

  有人问:按前文所说,是由临终时我爱现行并且以我爱增上力爱著自身而成办中有,但是不还果圣者我爱不现行,那他成办中有的因又是什么呢?

  答:成办中有之因有二种:一是以我爱已生故,二是以无始乐著戏论已熏习故。虽然不还果圣者我爱不现行,但是还有乐着戏论而熏习。是对何法熏习呢?不还果圣者原先对静虑正行串习很强,所以欢喜三摩地功德等,这是成办色界中有的因。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广论讲记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