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身及諸受用,叁世一切善。”又說:“如空及四大,願我恒成爲,無量衆有情,資生大根本。”願我們如地水火風空五大種一樣,恒時成爲維持無量有情生存的大根本。
巳二、死心分叁:一、善心死 二、不善心死 叁、無記心想
【第二死心分叁:】
以下死心可以按階段分爲粗想和細想兩種,粗想是死亡時粗分的心識,細想是死亡最後階段的細分心識。
在粗想之中,又分善心死、不善心死、無記心想叁種。
午一、善心死分五:一、以善心死 二、以善惡二事不平等串習之死心 叁、以二事平等串習之死心 四、彼時善終之相 五、造妙業者死苦輕微
未一、以善心死
【善心死者,謂由自憶,或他令憶,乃至粗想現行以來,信等善法現行于心。】
所謂善心死,就是臨終時,自己憶念先前所修習的善法,或者通過他人的幫助使自己憶念,以這種因緣,在粗想現行階段,信心等[94]善法在心中現行。
未二、以善惡二事不平等串習之死心
【又行善不善補特伽羅將命終時,或自憶念,或他令憶,昔于何法多所串習,彼便力強,由此令心于彼流注,余皆忘失。】
而且,行善或不善之人在命終時,或者自己憶念先前所串習的善或不善,或者以他人的因緣令自己憶念。生前對何法串習得多,此時對此法的念力就強大,會令心緣此法流注,而忘失其它一切認知。
比如,生前對善法串習多,臨終時善念強,心緣善法流注,惡念都會忘失;反之,生前若對不善法串習得多,臨終的惡念力強,心緣著惡法轉,善念也會忘失。
唐譯:“彼于爾時,于多曾習力最強者,其心偏記,余悉皆忘。”(臨終時,心只憶念生前串習多力量最強的法,其它悉皆忘失。)
未叁、以二事平等串習之死心
【若于二事平等串習,先憶何法便不退舍,不起余心。】
如果對善法、惡法的串習不相上下,則隨最初自己或以他緣憶念起的法,心緣這個法不退舍,不再生起其它心念。
未四、彼時善終之相
【又作善者,如從暗處趣向光明,臨命終時,猶如夢中見有種種可意之色,非不可愛,安祥而逝。】
平生行善之人如同從黑暗處走向光明一樣,臨終時猶如在夢中,會看見種種悅意的景象,而不會出現不可愛的亂相,如是安詳地去世。
《華嚴經》說:“臨命終時,會見到中陰相。平日造惡之人會看見自己在叁惡道中受苦,有時看見閻羅王和鬼卒拿著刀杖要抓他,有時會聽到叁惡道受苦的聲音。而平時行善即將升天的人,臨終時會看見天上莊嚴的宮殿、仙女遊戲、快樂的樣子。”
《淨土叁昧經》說:“若人平時行善,臨終行將升天時,會見到天人拿著天衣和樂器來迎接。”
未五、造妙業者死苦輕微
【臨死其身無重苦受,造妙業者,解肢節苦亦極輕微。】
造善業的人臨終時身體沒有很重的苦受,解肢節苦也極其輕微。
“解肢節苦”:又譯爲“斷末摩苦”,“末摩”是梵語,意爲肢節或死穴。在有情體內有很多特異的支節,這些特殊部位如果被觸到,就會引發劇烈的痛苦,導致發狂或死亡。人臨死時,水大、風大、火大中只要有一大增盛,觸及到末摩,就會斷絕命根,這稱爲斷末摩。所謂“斷”,不是指切斷末摩,而是觸及末摩使命根斷絕。《俱舍論自釋》中說:“于身中有異支節,觸便致死,是謂末摩。若水火風隨一增盛,如利刀刃,觸彼末摩,因此便生增上苦受,從斯不久遂致命終。”《俱舍光記》說:“末摩是身中死穴,其量極小,觸便致死。”
午二、不善心死分六:一、以不善心死 二、一般造不善業死的惡相 叁、造上品不善業者的惡相 四、造中品不善業者的惡相 五、對解肢節苦遣除疑惑 六、于叁種死心需要以愛結合之理
未一、以不善心死
【不善心死者,謂由自憶,或他令憶,乃至粗想現行以來,追念貪等,現行不善,臨死其身受重苦受。】
以不善心死,就是自己回憶,或者因爲他人而使自己回憶生前串習的惡法,在粗想現行期間,追思憶念貪欲嗔恚等,心中顯現不善法,臨終時,他的身體將會感受極重的苦受。
比如佛世時,有位居士生前常常供養叁寶,當他臨終的時候,妻子在身邊哀哭,使他心生貪戀,結果在妻子的鼻孔中化作一只小蟲。這是由妻子的因緣使亡者心中現行貪戀而導致墮落。
未二、一般造不善業死的惡相
【造不善業當死之時,現受先造不善業果所有前相,謂如夢中多怪色相于彼顯現,如從光明趣向暗處。】
生前造不善業的人臨終時,必定會感受先前所造不善業感得的不可愛果的所有前相,就像夢中顯現很多怪異的景象,會在他心前顯現。此情形猶如從光明走向黑暗處。
這一段中的“諸不善業”,包括殺生乃至邪見之間的不善業道。“不善業果前相”是指臨終前雖然還沒有産生不可愛果,但首先要領受它的前相。由于此相有無量種不可愛色的相似顯現,因此稱爲變怪色相。
“從明趣暗”,在唐譯中完整地表達爲:“依此相故,薄伽梵說:若有先作惡不善業及增長已,彼于爾時,如日後分,或山山峰影等,懸覆遍覆極覆,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明趣暗。”(依于現受不可愛果前相之故,世尊說:如果有人先前造下不善業,並且作已積聚,在這種不善業成熟即將趣向惡趣時,它的前相就像從光明趣向黑暗。比如,在傍晚時分,日光被山峰的影子遮蓋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會出現初中後叁個階段的障覆之相。起初,日光只是被遮住少部分,這叫懸覆,這一階段的暗相輕微;到了中位,日光已被完全遮蓋,暗相轉而深重;到後位,暗相極重,因此稱爲極覆。造惡者從光明趣向黑暗的前相也是如此。)
下面解說造惡業者成熟不可愛果的前相差別。
未叁、造上品不善業者的惡相
【諸造上品不善業者,由見彼等不可愛相,身毛恐豎,手足紛亂,遂失便穢,扪摸虛空,翻睛咀沫,此等相現。】
造作最深重不善業的人,由于看見各種恐怖的不可愛景象,嚇得身體汗毛豎立,手腳亂動,大小便失禁,並且手抓虛空,雙眼翻白,口吐白沫等,臨終時會顯現這類見變怪相所引起的惡相。
未四、造中品不善業者的惡相
【若造中品不善,彼諸相中有現不現,設有不俱。】
如果是造作中等不善業,以上的惡相之中,有些會顯現,有些不會顯現,不會全部顯現。
臺灣《覺世旬刊》上記載這樣一則現代事例:
在某鄉湯島附近的一條街上,有一個雞販子,在日本橋旁邊做生意,最初是和別人合夥,不久他有了自己的資産。五十歲以後,他得了疑難病症,從此對錢也漸漸不重視了。五十七歲時,他的病情惡化,臨死之前他把大兒子夫妻倆叫到枕邊說:“苦呀!快把我身邊這些雞趕走。”說的時候看起來非常痛苦。他的孩子想問他原因,他說:“你們沒看見嗎?我以前所殺的雞統統都來了,這些雞拿雞爪踩我的身體,還用嘴來啄我,太苦了!有什麼辦法可以把這些雞趕走?太可怕!賺了錢有什麼用,不要再做這種生意了!”說完就斷氣了。以後他兒子夫妻倆也不做販雞的買賣了。
在這則事例中,雞販子心前顯現群雞用嘴啄他等變怪色相,這是墮落惡趣的前相。雞販子看見這些色相後,心神萬分恐懼,這是以見變怪色相所引生的惡相。
未五、對解肢節苦遣除疑惑
【作惡業者,解肢節苦,最極尤重。又解肢節,除天、那落迦,所余生處,一切皆有。】
生前造惡的人解肢節苦最爲慘重。而且這種解肢節苦除了天趣和地獄這兩類有情之外,其它人、鬼、旁生等生處都需要感受。
天人和地獄衆生都是化生,化生有情不是逐漸命終,因此排除在外。其余生處的解肢節苦又分重輕兩種,重是指作惡業者,輕是指作善業者,北拘盧洲的衆生感受的都是輕苦。
總而言之,惡業越重,解肢節苦也越重;善業越重,解肢節苦則越輕,特別是具足清淨戒的比丘,臨終時非常安詳。
未六、于叁種死心需要以愛結合之理
【又一切人臨命終時,乃至未到昏昧想位,長夜所習我愛現行,複由我愛增上力故,謂我當無,便愛自身,此即能成中有之因。】
所有凡夫臨終時,在到昏昧想位之前,長期以來串習的我愛會現行,而且由于我愛的力量,心中會産生“我將沒有了”的恐懼感,這時會不自在地愛執自身,這是産生中有的原因。
【此中預流及一來者,雖其我愛亦複現行,然慧觀察製而不著,譬如強力製伏羸劣。諸不還者,我愛不行。】
此中雖然預流果和一來果也會現行我愛,但他們以證無我慧觀察,能製伏我愛而不耽著,就像大力士製伏弱小者一樣。不還果的聖者,我愛已不會現行。
有人問:按前文所說,是由臨終時我愛現行並且以我愛增上力愛著自身而成辦中有,但是不還果聖者我愛不現行,那他成辦中有的因又是什麼呢?
答:成辦中有之因有二種:一是以我愛已生故,二是以無始樂著戲論已熏習故。雖然不還果聖者我愛不現行,但是還有樂著戲論而熏習。是對何法熏習呢?不還果聖者原先對靜慮正行串習很強,所以歡喜叁摩地功德等,這是成辦色界中有的因。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廣論講記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