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广论讲记6)▪P34

  ..续本文上一页,闻有寂静美妙音声,及自妄见升于高阁宫殿等处。】

  福德深厚者会生在尊贵之家,入胎之际所显现的境界可意美好,没有嘈杂纷乱,非常寂静,能听到很多美妙的声音,比如天乐鸣空等,而且会妄见自己上升到高高的楼阁、庄严的宫殿等地方。这些相唯一是由福德力显现的。

  以梦境类比,比如,梦境非常恐怖、杂乱,这说明恶业重,相反梦境极其清晰、美妙、寂静,见到自己升到庄严的宫殿中,听到美妙的音声,这是福德力所现。平时观照自心,如果梦境越来越不好,就很危险,是堕落的前相,如果每天梦境很好,则是进步之相。一切相都是唯心自现,当罪业逐渐浅薄、善根日益纯厚时,必然会显现寂静美妙之相,此即唯心所现的道理。

  午六、住胎身体圆满之理与降生时间

  【又住胎者,凡经七日有三十八,胎中圆满一切肢节。次经四日,当即降生。

  一般胎儿是在母胎中安住三十八周(266天),在圆满一切肢节之后,再过四天就会降生,也就是一般怀孕九个月(270天),胎儿会诞生。

  【如《入胎经》云:“此经九月或过九月,是极圆满;住八月者虽亦圆满,非极圆满;若经六月,或住七月,非为圆满,或复缺肢。”

  《入胎经》中说到住胎的三种状况:极圆满、圆满与不圆满。新生命的孕育成熟需要时间,时间越圆满越好,如果过早出生,会造成身体先天不足,将来身体会有缺陷。所以《入胎经》说:住胎九月或超过九月,这是极为圆满;住胎八月降生,虽然也是圆满,但不是极为圆满;住胎六月或七月就降生,这就不圆满了,或者会肢体残缺。

  这只是以普遍现相而言,以特别的业力所感,也会有更长更短的孕期。比如经中记载,罗睺罗尊者住胎六年,还有一位老小儿住胎长达六十年。

  【此等广说如《入胎经》,应当了知。

  以上详细的解说应当按照《入胎经》来了知。

  午七、中有是否趣往受生处,可决定受生与否

  【若于生处不欲趣赴,则必不往。若不往者,定不应生。

  如果中有不愿前去受生之处,就不会去,如果不前往受生之处,必定不会在那里受生。

  【故作感那洛迦业及增长已,谓屠羊宰鸡或贩猪等诸非律仪中有,犹如梦中,于当生处见有羊等。

  如果先前造了感生地狱之业,而且作而积集,比如杀鸡、杀牛、宰羊、贩猪等这一类非律仪的中有,在受生时,犹如梦中一般,在将要受生之处看见生前熟悉的牛羊等有情,以及正在屠宰猪羊等情景。

  【由先所习喜乐驰趣,次由嗔恚生处之色,中有遂灭,生有续起。

  由于先前串习力深,因此当他见到熟悉的屠羊等境界时,就欢喜地奔去,然后在当生之处被境界所碍,心中生起嗔恚,中有便从此息灭,生有无间生起。

  为什么中有看到这些境界会高兴呢?这是随串习力不自在而转的结果。比如,猎人一见到猎物就会兴奋,酒鬼闻到酒味就不由自主地贪求。同样,由于生前的串习力,中有面对业力显现的乐欲之境,就会喜乐而驰趣;相反,生前不曾串习,中有时决定不会显现这类境界,不会逐取受生。因此,在生之时,就要努力对治一切不善习气,否则,中有会因此而以爱取受生。

  【如是于余似那洛迦瘿鬼等中受生亦尔。

  除地狱之外,在与地狱相似的瘿鬼等生处中,也有类似的受生情形。

  午八、受生旁生等生处之相

  【若生旁生、饿鬼、人间、欲天、色天,便于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次由于彼起欣欲故,便往其所,嗔当生处,中有遂灭,生有续起。

  如果受生旁生、饿鬼、人间、欲界天、色界天等处,在受生之际,中有会在受生处见到自己同类的可意有情,随后生起欣乐欲,在欣欲推动下前往受生之处,即将到达时,被所生处的境界拘碍,顿时生起嗔心,中有因此息灭,生有随即而起。

  【此乃《瑜伽师地论》说。

  这是按照《瑜伽师地论》而宣说的。

  【若非宰鸡及贩猪等不律仪者,生那洛迦,理同后说[98]

  如果所做的是宰鸡、贩猪等之外的不律仪者,受生地狱之相,与前文所说相同。

  换言之,这类非不律仪有情受生地狱,也是由于颠倒见境界、生起前往的愿望而受生的。唐译说:“复起是心而往趣之,谓我与彼嬉戏受乐,习诸技艺。彼于尔时颠倒,谓造种种事业,及触冷热。(在屠羊等非律仪中有受生地狱以外,又有一类中有心想:我和他们一起嬉戏受乐,练习技艺,而趣往受生之处。当时心识颠倒,见做各种事业或者触到冷热。)若离妄见如是相貌,尚无趣欲,何况往彼。若不往彼,便不应生。(如果没有颠倒见这些相貌,尚且没有往趣的乐欲,更何况是真实趣往。如果不趣往那里,就不会在那里受生。)”

  午九、四生中湿生、化生、卵生之相

  【《俱舍论》云:“余求香宅舍。”谓湿生欲香,化生求舍,而受生也。

  《俱舍论》中说:“胎生之外的受生相,是内心希求香气和屋舍。”其中,湿生有情心中希求香气,化生有情贪著住处。

  夏天河边的草中,出生很多小虫,即是贪求草的住处而受生的。

  【复如释说,若是当生热那洛迦,希求暖热,生寒地狱,希求清凉,中有遂往。

  这是说化生的受生情形,按照《俱舍论自释》所说,要受生热地狱时,中有希求暖热而前往受生,要受生寒地狱时,中有是希求清凉而受生。

  【诸卵生者,《俱舍论》说亦同胎生。

  卵生的受生方式,《俱舍论》说也与胎生相同。

  下面一并交待出处。

  【死没及结生之理,无特外者,皆如《本地分》说。

  上述死殁和结生的道理,除特殊几处之外,几乎都是按《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而宣说的。

  发起希求解脱意乐的方便有二种,以上已经宣说了由苦集门思惟,为了更清晰地认识如何由集生苦之相,以下宣说如何由十二缘起思惟,目的也是为了发起希求解脱之心。

  

  

  中士道•发起求解脱心的方便

  ◎十二缘起

  

  

  

  

  寅二、由十二缘起思惟分四:一、支分差别 二、支分略摄 三、几世圆满 四、此等摄义

  【第二由十二缘起门中思惟分四:一、支分差别;二、支分略摄;三、几世圆满;四、此等摄义。

  缘起是佛法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其涵义是“此有则彼有”,即一切内外诸法都是依仗因缘而起,由于有此因,则必定有彼果。此处以无明等十二支开示内有情流转的缘起。

  认识了十二缘起,就明了生死既不是无因生,也不是从自在天等邪因生,而是由十二有支从前前引生后后,环环相扣地不断流转。

  有人问:为什么要思惟十二缘起?答:不认识生死流转的缘起律,就始终执著轮回中有我、有乐、有实义等,由此便障碍了趣入解脱正道;而经由思惟十二缘起,观察到轮回纯一是苦、是无我后,便能引发求解脱心。

  外道教法中也有苦苦、坏苦、粗无常等教义,而十二缘起则是佛教独有的法门。在《般若经》、《稻秆经》、《缘起经》、《缘起心要颂》、《瑜伽师地论》、《缘起经释》(世亲菩萨所造)、《俱舍论》、《缘起经广释》(功德慧所造)、及《稻秆经释》(莲花戒所造)等教典中,都有阐述十二缘起的教义。

  为什么佛陀在初转*轮时首先宣说四谛十二缘起呢?《陀罗尼自在王经》中有一喻,有位摩尼宝师欲开发宝性山中的摩尼宝,他首先以方便除去摩尼宝的外层粗垢。比喻佛察见众生乐著生死,便首先开示四谛十二缘起,使其认识轮回的真相而发起厌离心,趣入解脱道。凡夫难以破除耽著生死的心,是由于不了知生死真相。如果由观察十二缘起而明见生死体相,便能引发希求解脱的意乐。

  总之,思惟十二缘起旨在引发求解脱心。重点应放在观察十二支中从前前支引生后后支的流转规律及方式上。

  卯一、支分差别分三:一、总说 二、分说 三、摄义

  辰一、总说

  【十二缘起支中。

  由于凡夫心中本来就具足十二支及其缘起规律,因此在学习十二支时应当结合自心来思惟,而不能脱离自心单纯地学一种知识。比如,学习“由受缘生爱”这一条时,就要观察在自己心上是否存在这一规律。就像物质世界的规律,并不是物理学家发现了才有,没发现就没有,而是本来就存在的。但是不作具体的观察,也无从了解。同样,生死流转的规律本来就存在于凡夫心中,而且一直在起作用。但是如果不在自心上如理观察,也不能清楚地观见。佛已经揭示了十二缘起这个流转公式,关键是学人能不能通过思惟去认识它。

  辰二、分说分十二:一、无明 二、行 三、识 四、名色 五、六处 六、触 七、受 八、爱 九、取 十、有 十一、生 十二、老死

  巳一、无明分二:一、无明体性 二、无明差别

  午一、无明体性分三:一、大小乘共许的无明体性 二、持萨迦耶见为无明之宗所许无明之体性 三、许无明与萨迦耶见并非一体之宗所许无明之体性

  第一支,如大黑暗般的无…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广论讲记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