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肤薄嫩,难以忍受轻微的碰触一样,身体的一切根都处在痛苦之中。极其污秽的胎垢粘满胎儿全身。因为干渴的缘故,胎儿的嘴唇、喉咙和心脏都枯竭干燥。生产时,胎儿就是处在如此狭窄逼迫、难忍的痛苦境界中。
《普贤上师言教》说:“人在出胎降生时,由于三有业风的吹动,致使头足倒转,也就是大头朝下,当通过产门时,好似被一个大力士拉着脚拽出来摔在墙壁上一样痛苦。从经过整个盆腔中间出来的过程中,就好像通过(铁斧头上的)铁孔一样痛苦。”
【“此由因缘增上,宿业异熟生风吹促,至极艰辛,始得产出。”】
由于因缘,被宿业异熟生风吹动,胎儿经过极度的艰辛,才从母胎中产出。
莲花生大士曾说:“母子二人中阴迈半步,母除颌骨余骨皆分裂。”
亥二、初生后所受之苦
【“生已无间,被外风触如割涂灰,手衣触时如利剑割,当受粗猛、难忍、非悦极大苦受。”】
婴儿刚一出生,被外界的风吹触时,就像用刀割破皮肉之后,又在伤口上涂灰一般疼痛;手或衣服等触及婴儿身体时,就像利剑割身一样。因此,新生婴儿须感受粗猛、难忍、不悦意的极大痛苦。
【又说如牛剥皮,被虫所食,及如癞人遍身溃烂,加诸鞭挞,极受楚切。】
这种痛苦又像是活牛被剥皮后,牛身被利嘴的小虫啃食一样,或像麻风病人全身本来已经溃烂,还要被鞭打一样,感受极其逼切的苦楚。
【又产已无间,取怀抱等及寒热触,亦当受诸粗猛难忍非悦意苦。】
而且落地后,婴儿马上又被抱入怀中或放在床上等,以及受寒、热等时,也要感受粗猛、难忍、不悦意的苦受。
《普贤上师言教》中说:“婴儿生下来之后被放在垫子上,这时他觉得像落到了荆棘丛中一样;当护士剥脱背上的胎膜时,他又觉得似乎活活剥皮一般;在擦拭他身上的不净物时,也感受好像在用荆棘鞭子抽打自己;当母亲满怀慈爱将他抱在怀里的时候,他反而觉得像雏鸡被鹞鹰叼捉一样的痛苦;当在他的头顶涂敷酥油时,犹如被捆绑起来丢进坑里一样;当把他放在睡床上时,他感到沉溺在粪尿里一样。”《心性休息颂》中也说:“业风所感倒头生,险死苦如众合狱,生后接触如剥皮。”
酉三、摄义
【八苦之中,特于此初及于最后,须殷重修。故如前说,当以观慧数数观察而善修习。】
在八苦当中,特别对最初的生苦和最后的五取蕴苦,必须认真修习。所以,应如前文所说,以观察智慧反复观察而善为修习。
这是强调必须重点修习生苦和五取蕴苦,因为这对引生出离心有直接的帮助。
申二、思惟老苦分五:一、盛色衰退 二、气力衰退 三、诸根衰退 四、受用境界衰退 五、寿量衰退
【思惟老苦分五。】
思惟老苦分五个方面:一、盛色衰退;二、气力衰退;三、诸根衰退;四、受用境界衰退;五、寿量衰退。老苦就是由这五种衰退所导致的忧苦。
酉一、盛色衰退
【盛色衰退者,谓腰曲如弓,头白如艾,额如砧板、皱纹充满,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爱。】
人老之后青春容颜衰退,腰弯成了弓,头发花白,额头就像用久了的砧板,布满了皱纹,由这些变易衰退了容貌,变成了不可爱之相。
“盛色”:青春容貌。人一旦衰老,容貌完全衰变、退失,这是有为法无法改变的规律。
“腰曲如弓”:原来腰板挺直,年老时腰也弯了,背也驼了,如弓一般。坐的时候,头和身体都不能挺直。
“头白如艾”:青丝换成白发,就像青草在入冬之后都会枯黄。同样,当业力成熟时,须发颜色衰变,无法转变。
“额如砧板、皱纹充满”:以前皮肤光滑细腻,年老时额头就像切菜的砧板一样,布满一条条皱纹。
“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爱”:由于这些身体色蕴的变易而使容貌衰变,变成了不可爱之相。
“等”字包含了所有形色、显色的衰变,前文虽然仅列举了三例,但实际上一切容貌都会被老摧毁。比如,颧骨突出,脸上出现黑斑,形容枯槁、没有光色,牙齿脱落等。应当全面观察由老而衰退容貌之相,才会明白衰老所带来的痛苦。人人都幻想自己能青春永驻,所以老来盛色衰退时,便有一种无法面对的痛苦。
现代人想以美容等手段留住容颜,只是自欺欺人而己。有智者应当从此处善加观察,觉悟人生是苦的真相之后,一心寻求出离。
酉二、气力衰退
【气力衰退者,谓于坐时如袋断索,起如拔树,语言迟钝,行步缓慢等。】
人老之后气力衰退,坐下时如挂着的袋子突然断了绳索;站起时犹如拔树,异常艰难;语言迟钝,行走缓慢等等。
“坐时如袋断索”:年老关节僵硬,坐的时候,就像悬挂的口袋断了绳索,“扑嗵”一声重重地摔下。
“起如拔树”:老人起身也很困难,就像要把树从地里硬拔出来一样。老人要用双手支撑,才能勉强站起来。
“语言迟钝”:老人因为没有气力,所以语速缓慢,说话口齿不清。
“行步缓慢”:老人行走时脚步不能迅速起落,就像小孩抓小鸟一样,只能弯着腰、低着头,慢慢地行走,稍走快些,便会气喘吁吁。而有些老人只能依靠拐杖站立和行走。所以,年老气力衰退,行动非常艰难。
“等”字还包括其它的相,比如,因身体的风脉衰退,老人身心的承受力、忍耐力都很脆弱等。
米拉日巴尊者说:“拔出牧桩之起式,悄捉小鸟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三时,祖母身衰心意败。”
学习老苦之后就应知道,凡夫出生之后,就注定了有老苦临身,所以我们必须出离轮回。实际上,年老时显现的衰相,都是在对我们显示轮回是苦的真相。如果能对此苦深入观察,就会发现,除了走解脱道,别无选择。同时,年轻人也要警策自己,趁现在精力旺盛之时,及时把握这一段宝贵的黄金时期,不要把精力用偏了。否则,老来气力衰退,行动不便时,再要修行就非常困难。比如,车子好的时候,不向既定的目标前进,一旦车子的引擎、轮胎等都已磨损时,就无法再行进了。所以,今生既已获得难得之人身,又能修持佛法,就应趁年轻精力充沛时,全力以赴积累解脱资粮。如果以此宝贵的人身去追求世间八法,则十分可惜。
酉三、诸根衰退
【诸根衰退者,谓眼等不能明见色等,重忘念等、减念力等。】
人老之后,诸根衰退,眼睛不能看清东西,记忆力严重退失、念力损减等。
“眼等不能明见色等”:以眼根为例,眼根衰退后,无法看清远处和细微的东西,连看书也困难,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等”字包括其它根的衰退,比如,老人耳根衰退后,在他耳边大声说话,他才能稍稍听清楚;舌根衰退后,已分辨不出各种味道;牙齿也一颗颗掉落,无法咀嚼食物等等。
“重忘念等、减念力等”:老人意根衰退,导致记忆力严重退失、念力损减,所以往往才刚说过的事情转身就忘,遇见熟人却说不出对方的名字,想不起来自己将东西放在何处。老人就是处在这种糊涂的状态中。《心性休息》说:“根失蔽眼不见色,声香味触皆不觉,忆念不清痴沉眠,享用外境力微弱。”
酉四、受用境界衰退
【受用境界衰退者,谓受饮食等,极难消化,又无堪能受诸欲尘。】
人老之后,受用境界衰退,所受用的饮食等难以消化,又没有能力受用色声香味触等欲尘。
比如,老人没有能力听声音、看色法、用心思惟等。世间老人五根功能衰退,虽然心里还是非常羡慕五欲的享受,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一段是紧接前文而来的。受用境界的工具,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诸根衰退的缘故,受用境界的能力自然也随之衰退。因受用境界的能力衰退的缘故,而感受老苦。
年轻时虽然精力充沛、六根明利,但人们却天天用它来追逐欲尘。舌根好,就用它来受用美味,或者说恶语、绮语,唱流行歌曲等;身根好,便用它来造恶、散乱,跳舞、打架;意根明利,却很少用在行善断恶上,反而用来追逐世间八法。所以,年轻时虽然六根明利,但如果没有把握好方向,就会变成造恶的工具。
以佛法来说,在自己六根有能力时,应该善加利用,学习佛法。眼根好,就应用来行持善法、深入经藏;舌根好,就要用来宣说善法、持咒念佛;身根好,就应为佛法、为众生服务。这样才是真正善用了人身。
酉五、寿量衰退
【寿量衰退苦者,谓寿多灭尽,速趣于死。】
人老之后寿量减少,一生大半的寿命已经用尽,很快就会趣入死亡。
老人的心态很复杂,一方面不堪老苦,希望早日结束这不悦意的人生,另一方面又总是害怕死亡到来。这就是老人的痛苦。
【应当数数思惟此等。】
应当反复思惟以上老苦之相。
【《广大游戏经》中亦云:“由老令老坏少壮,犹如大树被雷击,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31]快说老出离。”】
《广大游戏经》中也说:老会毁坏年轻、健壮,就像大树被雷击一样,不论是支分还是根本,都被摧坏。老使人身心衰败,就像身处在年久失修的危房中,时刻畏惧房屋垮掉一样,老年人时时都害怕死亡到来,整个身心瓦解。能仁!请您快宣说出离老苦的方法。
这段经文的缘起是这样的:往昔,佛陀示现为悉达多太子…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广论讲记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