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膚薄嫩,難以忍受輕微的碰觸一樣,身體的一切根都處在痛苦之中。極其汙穢的胎垢粘滿胎兒全身。因爲幹渴的緣故,胎兒的嘴唇、喉嚨和心髒都枯竭幹燥。生産時,胎兒就是處在如此狹窄逼迫、難忍的痛苦境界中。
《普賢上師言教》說:“人在出胎降生時,由于叁有業風的吹動,致使頭足倒轉,也就是大頭朝下,當通過産門時,好似被一個大力士拉著腳拽出來摔在牆壁上一樣痛苦。從經過整個盆腔中間出來的過程中,就好像通過(鐵斧頭上的)鐵孔一樣痛苦。”
【“此由因緣增上,宿業異熟生風吹促,至極艱辛,始得産出。”】
由于因緣,被宿業異熟生風吹動,胎兒經過極度的艱辛,才從母胎中産出。
蓮花生大士曾說:“母子二人中陰邁半步,母除颌骨余骨皆分裂。”
亥二、初生後所受之苦
【“生已無間,被外風觸如割塗灰,手衣觸時如利劍割,當受粗猛、難忍、非悅極大苦受。”】
嬰兒剛一出生,被外界的風吹觸時,就像用刀割破皮肉之後,又在傷口上塗灰一般疼痛;手或衣服等觸及嬰兒身體時,就像利劍割身一樣。因此,新生嬰兒須感受粗猛、難忍、不悅意的極大痛苦。
【又說如牛剝皮,被蟲所食,及如癞人遍身潰爛,加諸鞭撻,極受楚切。】
這種痛苦又像是活牛被剝皮後,牛身被利嘴的小蟲啃食一樣,或像麻風病人全身本來已經潰爛,還要被鞭打一樣,感受極其逼切的苦楚。
【又産已無間,取懷抱等及寒熱觸,亦當受諸粗猛難忍非悅意苦。】
而且落地後,嬰兒馬上又被抱入懷中或放在床上等,以及受寒、熱等時,也要感受粗猛、難忍、不悅意的苦受。
《普賢上師言教》中說:“嬰兒生下來之後被放在墊子上,這時他覺得像落到了荊棘叢中一樣;當護士剝脫背上的胎膜時,他又覺得似乎活活剝皮一般;在擦拭他身上的不淨物時,也感受好像在用荊棘鞭子抽打自己;當母親滿懷慈愛將他抱在懷裏的時候,他反而覺得像雛雞被鹞鷹叼捉一樣的痛苦;當在他的頭頂塗敷酥油時,猶如被捆綁起來丟進坑裏一樣;當把他放在睡床上時,他感到沈溺在糞尿裏一樣。”《心性休息頌》中也說:“業風所感倒頭生,險死苦如衆合獄,生後接觸如剝皮。”
酉叁、攝義
【八苦之中,特于此初及于最後,須殷重修。故如前說,當以觀慧數數觀察而善修習。】
在八苦當中,特別對最初的生苦和最後的五取蘊苦,必須認真修習。所以,應如前文所說,以觀察智慧反複觀察而善爲修習。
這是強調必須重點修習生苦和五取蘊苦,因爲這對引生出離心有直接的幫助。
申二、思惟老苦分五:一、盛色衰退 二、氣力衰退 叁、諸根衰退 四、受用境界衰退 五、壽量衰退
【思惟老苦分五。】
思惟老苦分五個方面:一、盛色衰退;二、氣力衰退;叁、諸根衰退;四、受用境界衰退;五、壽量衰退。老苦就是由這五種衰退所導致的憂苦。
酉一、盛色衰退
【盛色衰退者,謂腰曲如弓,頭白如艾,額如砧板、皺紋充滿,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愛。】
人老之後青春容顔衰退,腰彎成了弓,頭發花白,額頭就像用久了的砧板,布滿了皺紋,由這些變易衰退了容貌,變成了不可愛之相。
“盛色”:青春容貌。人一旦衰老,容貌完全衰變、退失,這是有爲法無法改變的規律。
“腰曲如弓”:原來腰板挺直,年老時腰也彎了,背也駝了,如弓一般。坐的時候,頭和身體都不能挺直。
“頭白如艾”:青絲換成白發,就像青草在入冬之後都會枯黃。同樣,當業力成熟時,須發顔色衰變,無法轉變。
“額如砧板、皺紋充滿”:以前皮膚光滑細膩,年老時額頭就像切菜的砧板一樣,布滿一條條皺紋。
“由如是等,衰其容貌令成非愛”:由于這些身體色蘊的變易而使容貌衰變,變成了不可愛之相。
“等”字包含了所有形色、顯色的衰變,前文雖然僅列舉了叁例,但實際上一切容貌都會被老摧毀。比如,顴骨突出,臉上出現黑斑,形容枯槁、沒有光色,牙齒脫落等。應當全面觀察由老而衰退容貌之相,才會明白衰老所帶來的痛苦。人人都幻想自己能青春永駐,所以老來盛色衰退時,便有一種無法面對的痛苦。
現代人想以美容等手段留住容顔,只是自欺欺人而己。有智者應當從此處善加觀察,覺悟人生是苦的真相之後,一心尋求出離。
酉二、氣力衰退
【氣力衰退者,謂于坐時如袋斷索,起如拔樹,語言遲鈍,行步緩慢等。】
人老之後氣力衰退,坐下時如挂著的袋子突然斷了繩索;站起時猶如拔樹,異常艱難;語言遲鈍,行走緩慢等等。
“坐時如袋斷索”:年老關節僵硬,坐的時候,就像懸挂的口袋斷了繩索,“撲嗵”一聲重重地摔下。
“起如拔樹”:老人起身也很困難,就像要把樹從地裏硬拔出來一樣。老人要用雙手支撐,才能勉強站起來。
“語言遲鈍”:老人因爲沒有氣力,所以語速緩慢,說話口齒不清。
“行步緩慢”:老人行走時腳步不能迅速起落,就像小孩抓小鳥一樣,只能彎著腰、低著頭,慢慢地行走,稍走快些,便會氣喘籲籲。而有些老人只能依靠拐杖站立和行走。所以,年老氣力衰退,行動非常艱難。
“等”字還包括其它的相,比如,因身體的風脈衰退,老人身心的承受力、忍耐力都很脆弱等。
米拉日巴尊者說:“拔出牧樁之起式,悄捉小鳥之走式,重物落地之坐式,倘若具足此叁時,祖母身衰心意敗。”
學習老苦之後就應知道,凡夫出生之後,就注定了有老苦臨身,所以我們必須出離輪回。實際上,年老時顯現的衰相,都是在對我們顯示輪回是苦的真相。如果能對此苦深入觀察,就會發現,除了走解脫道,別無選擇。同時,年輕人也要警策自己,趁現在精力旺盛之時,及時把握這一段寶貴的黃金時期,不要把精力用偏了。否則,老來氣力衰退,行動不便時,再要修行就非常困難。比如,車子好的時候,不向既定的目標前進,一旦車子的引擎、輪胎等都已磨損時,就無法再行進了。所以,今生既已獲得難得之人身,又能修持佛法,就應趁年輕精力充沛時,全力以赴積累解脫資糧。如果以此寶貴的人身去追求世間八法,則十分可惜。
酉叁、諸根衰退
【諸根衰退者,謂眼等不能明見色等,重忘念等、減念力等。】
人老之後,諸根衰退,眼睛不能看清東西,記憶力嚴重退失、念力損減等。
“眼等不能明見色等”:以眼根爲例,眼根衰退後,無法看清遠處和細微的東西,連看書也困難,需用放大鏡才能看清。“等”字包括其它根的衰退,比如,老人耳根衰退後,在他耳邊大聲說話,他才能稍稍聽清楚;舌根衰退後,已分辨不出各種味道;牙齒也一顆顆掉落,無法咀嚼食物等等。
“重忘念等、減念力等”:老人意根衰退,導致記憶力嚴重退失、念力損減,所以往往才剛說過的事情轉身就忘,遇見熟人卻說不出對方的名字,想不起來自己將東西放在何處。老人就是處在這種糊塗的狀態中。《心性休息》說:“根失蔽眼不見色,聲香味觸皆不覺,憶念不清癡沈眠,享用外境力微弱。”
酉四、受用境界衰退
【受用境界衰退者,謂受飲食等,極難消化,又無堪能受諸欲塵。】
人老之後,受用境界衰退,所受用的飲食等難以消化,又沒有能力受用色聲香味觸等欲塵。
比如,老人沒有能力聽聲音、看色法、用心思惟等。世間老人五根功能衰退,雖然心裏還是非常羨慕五欲的享受,但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一段是緊接前文而來的。受用境界的工具,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諸根衰退的緣故,受用境界的能力自然也隨之衰退。因受用境界的能力衰退的緣故,而感受老苦。
年輕時雖然精力充沛、六根明利,但人們卻天天用它來追逐欲塵。舌根好,就用它來受用美味,或者說惡語、绮語,唱流行歌曲等;身根好,便用它來造惡、散亂,跳舞、打架;意根明利,卻很少用在行善斷惡上,反而用來追逐世間八法。所以,年輕時雖然六根明利,但如果沒有把握好方向,就會變成造惡的工具。
以佛法來說,在自己六根有能力時,應該善加利用,學習佛法。眼根好,就應用來行持善法、深入經藏;舌根好,就要用來宣說善法、持咒念佛;身根好,就應爲佛法、爲衆生服務。這樣才是真正善用了人身。
酉五、壽量衰退
【壽量衰退苦者,謂壽多滅盡,速趣于死。】
人老之後壽量減少,一生大半的壽命已經用盡,很快就會趣入死亡。
老人的心態很複雜,一方面不堪老苦,希望早日結束這不悅意的人生,另一方面又總是害怕死亡到來。這就是老人的痛苦。
【應當數數思惟此等。】
應當反複思惟以上老苦之相。
【《廣大遊戲經》中亦雲:“由老令老壞少壯,猶如大樹被雷擊,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31]快說老出離。”】
《廣大遊戲經》中也說:老會毀壞年輕、健壯,就像大樹被雷擊一樣,不論是支分還是根本,都被摧壞。老使人身心衰敗,就像身處在年久失修的危房中,時刻畏懼房屋垮掉一樣,老年人時時都害怕死亡到來,整個身心瓦解。能仁!請您快宣說出離老苦的方法。
這段經文的緣起是這樣的:往昔,佛陀示現爲悉達多太子…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廣論講記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