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会稳固,最终会导致专门弘扬的那个法门也会受到削弱,而导致整体佛法的衰退。现在喇荣沟里的高僧大德,能够传播佛法,利益众生,显现上都是法王如意宝带领大家闻思修行的结果,所以闻思修是一条帮助众生的捷径,也是帮助众生的核心。
并且法王如意宝以往世的愿力和证悟的法性力的加持,继承并发扬光大了闻思修事业,为我们现在的闻思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法王传记》里说:1986年春季的一天,法王上师在为六千余名僧众进行文殊幻化网灌顶,当诵到迎请天尊仪轨的时候,法王上师突然从法座上站起。过后法王上师对大众说:“刚才,汉地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布玛莫扎尊者亲自来此迎请我们前往弘法。我从现在开始与汉地众生结缘,度化他们,以后喇荣五明佛学院将会有许许多多的汉族弟子前来求法、修学,并将显密佛法弘传到世界各地……”
是如此法王上师老人家给我们的闻思修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七、哪些人今生不需要广泛闻思,可以直接修行成就
另外,有极少部分的众生因为善根深厚,可以在现世不通过闻思修这个步骤,直接获得修行成就,这样的众生共有三类:
1、对甚深了义金刚密法窍诀因缘深厚的众生
这类众生前世种下了深厚的善根,即使没有学过一点点的般若法门等,都可以通过金刚密法的见、闻、系解脱而开悟成就。
比如,以前西藏有一位非常虔诚的老太太,因为生前在别人的超度法会上见到过文武百尊的唐卡,因此死后在中阴身中,见到本尊出现时,立刻能够认识,因此而成就了佛果。后来她儿子去见噶mb法王,噶mb法王告知了他妈妈成佛的殊胜因缘。
又比如,《法王传记》说:上师法王如意宝在文革期间,一直坚持念诵经论,有一只山羊一直跟随法王,因此听到了很多传承,其中就有密法中最为深奥的《四心滴》、《七宝藏》等窍诀法要。山羊去世后,以法王和密法窍诀的加持,这头山羊先是往生到了香巴拉净土,后又往生到了东方现喜刹土,并在1989年出现在法王的现量境界中,来感恩顶礼。
2、与大成就者有深厚解脱因缘的众生
这类众生也是前世善根深厚,和大成就者结成了根本上师和根本弟子的因缘关系,也不需要通过闻思修般若等的正见,直接通过大成就者上师的一些表示传,就可以开悟而成就。比如《普贤上师言教》里讲到的,藏王赤松德赞时的大译师贝若扎那来到甲摩擦瓦绒(今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时,遇到了接近八十岁的麦彭滚波,贝若扎那将禅带系在他身上,禅杖靠于他的腰间,并加持开示上师瑜伽的修法,使其当晚就证悟了密宗光明大圆满,并在圆寂时身体完全消失在法界中而成佛。禅宗和大圆满、大手印等的成就者传记中,有许多这样的公案。
另外我们要知道,这种深厚的因缘,都是和解脱相关的,而不是一般的肤浅的因缘。
3、与殊胜易行道他力净土法门因缘深厚的众生
再就是净土法的修行人,信心纯厚,说一不二,并且不断增上信愿行,等到临终时,就像坐飞机一样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通过西方极乐世界怙主阿弥陀佛的加持力,也能迅速开悟而一生成佛。
比如,谛闲老法师有个弟子,以前是补锅的,人们称“锅漏匠师父”,四十多岁了来找老法师出家,因为人很笨,又不识字,谛老让他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很老实,就依教奉行。念了三年多,预知时至,站着去世了,老和尚看到后,赞叹他的成就,超过了一般讲经说法的法师及方丈了。
另外,虚云老和尚有一个弟子,名叫具行,不识字,耳朵聋,白天在菜园种菜,专念观世音菩萨,后来自己找来了一些禾秆,披袈裟跏趺坐,左手拿引磬,右手敲木鱼,面向西方念佛。然后点火自焚。等众人发现时,还跏趺坐在火灰上不动,衣物保持和之前的一样,只有木鱼和磬的柄变成了灰。当时云南的都督唐继尧带领全家来看,走到身前,取下引磬,全身才因此倒下,成一堆骨灰。唐继尧深受触动,以政府的名义为具行和尚举行了三天的追悼会,让成千上万的人对佛法生起了信心。虚云老和尚专门为具行和尚写了《具行禅人行业自化记》,收录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中,建议大家找来拜读一下。
讲到这里,大家可以现量感受一下自己的分别心状态,也可以从比量来推知自己前世的善根,来观察自己是否具有如此三种殊胜的根基,从而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次第进行闻思修。
八、随信行与随法行
印度那烂陀寺的大班智达静命论师在《中观庄严论自释》中说:
“先求真理智,胜解胜义已,缘恶见世间,遍发大悲心,
精勤利众生,增长菩提心,受能仁禁戒,悲慧所庄严。
诸随信行者,发大菩提心,受能仁禁戒,次勤求真智。”
意思是有两种学法的人,第一种是随法行的修行人,他们先求得般若正见,获得了稳固的正见后,再观察世间时,见到了轮回中的众生,因为将如梦如幻的显现,执著为各种各样实有的事物,而感受到了种种的苦难,因此生起大悲心,再在精勤利益众生的过程中,逐渐增长菩提心,并严格受持佛陀制定的戒律;第二种是随信行的修行人,他们信受大乘善知识和法宝的教导,首先生起大菩提心,受持佛陀制定的戒律,然后再来努力获得般若正见。
这两种闻思修的方式:一个是从获得般若慧来进入;一个是从入门的菩提心来进入。在后代的随行的修行者,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善根特别深厚,不需要广泛地闻思修的人之外,其他的佛弟子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学到佛法的真谛的。
其中般若正见的理解是证悟大乘正道的基础,生起菩提心则是进入到大乘正道的标志,生起出离心是进入到小乘正道的标志,这三个方面,对佛弟子都极为重要。
从随信行的角度来说,大家首先要认识大小乘发心的法相,从心上用功;那么,从随法行的角度,对于现在的广大年轻佛弟子来说,重中之重的,是获得对般若的正见。因为般若能促进出离心与菩提心,般若是佛法的心要,也是证悟的关键,而且般若是禅宗与金刚密法等殊胜法门的基石。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对随信行和随法行做一番分析研究。
1、大小乘的发心
(1)大小乘共同的出离心
小乘的出离心缘的是自身的轮回和涅槃,也就是说,小乘着眼的是自己的问题,比如我执、烦恼、业力、果报,是为自己脱离三界而修行。这样的出离心,除了希求解脱之外,其他的内容也是大乘修行者所需要具备的,所以被称为是大小乘共同的出离心。
小乘的出离,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脱心”,这是对苦集灭道四谛理解之后,自然而然在心里生起的一种意乐,一种决心。这种决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轮回的厌离,这是如理、深入地思维了苦谛和集谛之后,心里的自然反应;二是对解脱的欣乐和希求,这是理解灭谛和道谛之后,心里由衷生起的向往之情。
如理思维苦谛,就要思维苦苦、坏苦和行苦。我们先来看看一般人的出离,普通人平时不会说出离,只有等生活遇到挫折,工作遇到麻烦的时候,才会想到要出离。不用说这样的出离没有希求解脱的成分,就连对轮回的厌离也谈不上,充其量只是消极的逃避,而且只是逃离人道中暂时的苦苦,还没有意识到坏苦和行苦。一旦情况好转,苦苦又消失了,遇到坏苦,也就是众生所谓的生活美满、工作顺利的时候,他们就立即不出离了,高高兴兴地继续世俗生活去了。
对苦苦的厌离,做得最出色的,是地狱里的众生。地狱里的众生,痛苦没有停息的时候,一直处在惊恐、惨叫的过程中,因此他们分分秒秒都在想着离开这个苦难之地,对于地狱,他们连一丝一毫的留恋和不舍都不会生起,只要能够脱离地狱,他们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但是这还不是出离心,因为他们只是对地狱的厌离,一旦脱离地狱,便又好了伤疤忘了痛,追求五欲享受,也就是坏苦去了。
坏苦就是会变坏的苦,世间则称之为快乐、幸福。也就是一切有漏的乐是坏苦。一切凡夫都喜欢快乐,厌离痛苦,但是什么是快乐,却从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凡夫所说的快乐,具体就是欲界的快乐和色界的禅悦,而这些以法宝的智慧眼看来,却统统都是苦难。它们苦在哪里呢?苦就苦在这些所谓快乐的背后,隐藏着更强大、更长久的苦苦,也就是说,想要尝试这些快乐的凡夫,在不久之后,就要面临着难以承受的苦苦,因此佛陀非常智慧、非常贴切地给它取了一个坏苦的名字。
因此坏苦就像一杯毒酒,嗜酒的人喝起来虽然美味,但是后患无穷,有智慧的人,事先就会看到它们的后果,不会被它所诱惑。
人们常说人间的欲乐难以放下,比如说汽车、别墅、爱情等等,其实在欲界天人看来,人间的这些享用是那么地低级,比起他们的优越环境和男女之间的情爱,人间的生活就和猪的生活没有两样。同样,在色界具有禅定的天人看来,欲界天的享用,也是那么的低级,没有档次。色界初禅天获得的,就是断除了欲界追求的一种内在的快乐,因此叫“离生喜乐”,色界天在禅定的内在快乐上越来越深入,最后甚至意识到了禅定的快乐也是一种累赘,而进入到了纯粹的想心所之中去了,这样就进入到了无色界的禅定。
欲界和色界的快乐,都是会变坏的,会失去的,苦苦在之后还是会再卷土重来,所以都属于坏苦,是同样追求不得的。
那么修持境界高的一类外道,对于坏苦的厌离心是非常强的。它们为了消除他们所谓的业障,往往会抛弃现世的一切快乐追求,而专门选择苦行,比如一生都保持单腿站立,甚至有放火自焚等等事情的发生。
因此,作为内道的佛弟子,当自己对世间的一些追求割舍不下的时候,应该想想欲界天人、色界天人,他…
《如何学修佛法 第二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